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7256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小学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由县进修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各学校统一组织考试。我们学校采取老师轮流交换监考,统一评卷标准,进行“流水作业”评卷。较好地监控了质量,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情况。下面就对我校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年、三年、五年级共有 745人参加考试,其中一年270人,三年226人,五年249人。优秀人数达到了450人,其中一年199人,三年有87人,五年166人。不及格人数共26人,其中一年1人,三年18人,五年7人。学生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10分,及格率达到100%的班级有:一年一班、一年二班、一年四班、五

2、年二班。 二、试卷评析: 1、命题思路 试题的命题是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依据,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题型多样,课内外兼顾。除了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习题的考查。 2、试题分析: 一年级试题分析 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灵活性强,测试内容多数是学生见过和练过的题目,但有一部分是变换测试形式的检测。 试题难易适度。分为温故与发现、积累与创新、阅读与写话三个版块。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有所兼顾,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如:“我会看拼音写汉

3、字”和“我能给带点的字找出正确的读音”,能使程度稍差的学生看到自己一学期努力的成果,增强答题的信心。而积累与创新、阅读与写话两个版块则使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试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都能通过本次考试有所得。 三年级试题分析: 这是长春版教材首次在三年级学生使用。这张试卷题量多、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广,难度颇大。试卷由知识快乐园、阅读欢乐园、表达娱乐园三个部分,考察内容全面,形式灵活,既考查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关注;阅读和作文命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刚刚步入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此

4、张试卷要想取得高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五年级试卷分析: 五年级试卷分为三个部分:知识宝库、阅读积累、习作乐园。试题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从试题设计上来看:凸现了双基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积累的考查,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2、从试题特点上来看: 命题有意识地强化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关注规范用词。如:试卷中的选择正确的读音,读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出恰当的汉字,组词等。 命题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查。 如:试卷中阅读与积累的第1小题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这一段作者是从那三个方面来描写人物的特点以及本学期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你还喜欢谁?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用心学,或者说老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引领学

5、生很好的感悟课文内容,学生是很难答好的。 习题开放,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突出语文实践性。 如:试卷中有你还积累了那些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写一句*的诗词,当朋友不认真学习时,送上一句名言警句提醒他,请把“守信用”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写下来。还有阅读题、作文题二十年后回故乡更是开放性很强的题目。 这些试题一是想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是否有实效,二是想考查教师平时授课时,拓展练习是否题型多样 三、答卷情况 一年级: 四个班级平均分都达到了90分,及格率除一年三班外都达到了100%,班级之间分差不大,学生的书写都很工整。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是比较牢固的。四个班级对于“温故与发现”这个板块中的前5个小

6、题答得较好,失分率低;第6小题学生的丢分率较高,没有理解题意,说明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 三年级: 四个班级只有三班平均分在80分以上,和期中考试成绩比较,这个班级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值得表扬,四个班级及格率都未达到100%。从卷面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书写认真,字体规范、美观,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好于阅读与习作。具体分析如下: 基础知识部分: 在本次考试中,在知识快乐园这部分,从学生完成的情况看1、2小题完成较理想,第3小题答得不好,特别是根据标点符号将句子补充完整,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用法没有真正掌握,很难根据标点符号的变化补充句子,四个班级的正确率极低;还有照样子,写词语一题

7、,学生没有弄清样子中的词语关系,导致所写出来的词语,不符合题意,另外,在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中,很多同学将睡、慌、浏三个字写错。 阅读部分: 从学生的得分正确率我们不难看出:课内阅读得分率高于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是检测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和课文内容拓展应用情况的以及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第3个小题对于描写童趣的古诗还有哪些,这一小题答对同学很少,因为学生积累的古诗,想象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此题答得不理想;课外阅读有6个小题,第1小题、第2小题、第3小题做得比较好,第4小题个别学生所不能正确概括出的三种鱼眼的特点,第5小题不少同学不能正确说出这里的“灯光”是指什么,第6小题个别同学能说出书籍

8、名称,但对于作者及书中主要人物掌握得不准,更不能用通顺的语言表述自己在读书中遇到了不懂的词语自己是如何解决的,对于学习方法概括得不明确。 习作表达 这次三年级的语文作文题,是给你两个命题进行选择,一个命题是写喜欢的小动物,另一个是写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要求字数达到300字,从完成的效果看,四个班级的作文完成情况好于期中测试,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能围绕命题写文,内容较丰富,重点突出。 五年级: 在知识宝库这部分大多数学生掌握得较好,失分率低。掌握得不准的几个字是誊、谨、渔、悠字。出现错误较多的是按要求写句子中的第7个小题“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不少同学所写的句子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

9、阅读积累”这部分,共有四个小题。在第1个小题中,个别学生平时看书少,知道的英雄人物很少,应用知识能力弱,仿写一段话写得不好;第2个小题,一些学生能说出本学期课文中你喜欢的人物,却不能很好的表述原因;第3个小题,大多数同学都完成得很好;第4小题中的写出文中画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总结概括出短文的叙述顺序不少学生写得不正确。 习作展示:作文是给出两个命题,让学生任选其一。多数学生写得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但不少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出现错别字较多,也有个别学生不能围绕主题去写作,记叙内容不具体、想象的情景浮夸,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表现在:

10、一些学生还不能掌握本学期学习的生字,个别学生对练习中要求熟记和背诵的内容,还不能完全掌握,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出现了会背不会写的现象。 2、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本次检测中,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所要填写的内容都是书本上要求掌握的,都是要求背诵的。但是学生实际做题并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做第一部分的第六小题时,因为这样类型题平时接触较少,平时我们不是以这种形式进行练习的,变换形式后,学生就不理解、不会做。这给我们教学提了个醒:平日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题和学习方法的渗透,练习的形式力求多样化,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题,拓宽学生视野。 3、阅读能力不高

11、在语文试卷中,对于积累阅读这部分,学生完成的情况不尽人意。课内知识相对较好,而课外知识及应用能力则不容乐观,学生明显的表现出课外阅读量少,积累匮乏,阅读能力较弱。这在阅读短文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失分率特别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学生日常读书量还是少,一般的短文就无法读懂;二、积累不得法,学生经常有读书摘录的作业,但学生大都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读读、抄抄了事,没有按类摘抄,记忆,这样的结果是即使见过,到用时就一片混乱,不能及时提取所需信息。三是由于我们不少教师的语文课堂仍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感悟或面片地追求朗读而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从而导致了不少学生

12、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与概括能力,缺乏分析与理解的能力。对文章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后,在理解和感悟基础上,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很多学生无话可说,这说明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还不具备。 4、答题习惯有待于加强。 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次检测中就有部分同学存在审题不认真的现象,如三年级照样子写词语一题有不少同学没有认真读题,写出来的词语不符合题意。其次,在答题过程中,同学们的随意性比较大,尤其表现在阅读分析中。很多同学只是粗略地读过短文之后就盲目地答题,往往是雾里看花,不得要领。同时,答题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较差。 5、知识点的教法和学法指导不到位。 如

13、五年级试卷中考核学生对修辞方法和文章叙述顺序掌握情况,学生的答题偏离主题或根本不对,可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学法渗透不够。很多同学也只是能写出来,未能结合短文进行答题。 6、学生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的作文,题材平淡、内容虚假、情感肤浅,模式化倾向、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毛病比较突出。很多习作看不到学生的童真童趣,看不出对生活的独到认识和感悟。这表明学生的生活积累的缺乏。不少差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不能正确使用。 产生问题原因:一是不少教师平时教学中就是简单地将习作要求作一分析,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材料动笔写作,缺少指导的过程,或指导如蜻蜓点水,达不到实效。二是重批不重评。对学生

14、的习作,我们的老师每篇都能认真细致地进行批改,但却忽略了评讲的重要过程,这也是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是学生的生活过于单调,而我们习作的源泉恰恰是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因此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学生只能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 五、教学建议 1、明确年段目标、注重有效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年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使我们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试卷情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对试题的变通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

15、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 2、注重综合,确立大语文观。 学生的 语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日而形成的,需通过长期的训练与严格要求才能达到,教师应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准确领会课标精神,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要注意学科间的整合,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地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内化语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加强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整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反复抓,抓反复

16、,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静心阅读,关注生活、坚持练笔,认真书写、细致严谨,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要加强语文积累。 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它的基础在于有厚实的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生活和思想的积累等等。没有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空中楼阁”,理解和感悟就失去了基础。 积累的途径,首先是要重视对文本的学习,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对课文中的常用词语、精妙句子、人文思想等,该了解的要了解,该记忆的要记忆。当然积累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重视课外的语文学习。 5、紧抓课内外阅读不放松。 阅读教学要内外并举,精读与博览相结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

17、的精读习惯,要深入文本,仔细阅读,反复品味,不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教给阅读方法,学会抓关键词句阅读,学会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思考、读后做批注、读后会质疑,学会提炼、归纳、概括,学会积累、运用、表达;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切实把课外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6、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阅读吸收与阅读表达紧密结合,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

18、、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7、扎实写作基本功训练。 我建议:教师应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习作的要求,努力改变“低年段放空,中年段放松、高年段盲攻”的状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与生活实践、阅读紧密相连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喜欢表达、善于表达,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具体训练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作文训练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二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学习分段表述;三要引导积累习作素材,写出自己的见解与感受,而不人云亦云。要引导学生平时积累习作素材,随时督促学生动笔写一点日记、随笔、读书笔记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的习惯 8、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抓在平时,要常抓不懈,要对学困生的辅导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并能在日常繁忙的教学中挤出时间,加以实行。要针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予以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迎头赶上,学有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