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7279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也很普遍。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如何组织好语文课堂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为了更好的组织课堂,我分别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需要点合理的组织教学、创设多样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课堂体验乐趣并切入实际合理引导、触发学生多

2、向思维以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等五个方面论述。 关键词:课堂 组织 兴趣 习惯 乐趣 引导 课堂组织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新教师最关注的领域之一,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它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明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良好的课堂组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现在的学生,比以往更难管理,更难教育,本人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很难自如地驾驭学生,有效调控课堂,因而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所以说,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

3、有效课地进行堂教学的组织。 1 一、强化教学之前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组织管理也是如此。一些干扰课堂教学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玩小玩意儿、动动同座的衣服、头发、告状等。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事情,往往会使我们教师耕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几十分钟的上课时间,能够真正有效利用的教学时间为此而损耗了一部分。而学生投入学习时间也相应减少了许多。因此,课堂教学之前的组织也是十分重要的。 1、让学生明白你上课的原则 一个班级的组织管理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抓紧,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最为关键。我还是主张一开始要从严,当有了更多的经验,了解了学生

4、的时候,就可以放轻松些了。每接一个班,或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自己上课的规则,比如上课必须怎么坐,眼睛必须看什么,书怎么拿,站起来回答问题姿势怎样?等等一系列的规则。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让他们明白只有他们保持安静,老师才会开始讲话或者上课。还有训练他们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先举手,班级才不会乱哄哄的,可以提醒学生“如果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请举手”。 每次上课开始,不急于讲课,应该用眼睛迅速观察整个课堂动态,待各方面都属正常再开始讲课。 2、避免消极刺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课堂上我们要尽量避免出现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物。我们经常发现低年级小朋友有这些现象:如刚买来的文具或文具盒,上课时总忍2 不

5、住去摸一摸,不顾听课了;有时上课还会把抽屉里的饮料、小玩意儿等拿出来喝一口或玩一下,学生就没有心思听课了。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办法是避免无关刺激物的出现。就是上课前老师提早几分钟进教室,让学生把书桌摆整齐,把跟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拿走或放到桌板底下,塞进书包里,课桌上就放课本等该用的东西,避免消极刺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以免引起注意力分散。 3、有效的师生问候 上课铃声召集学生进入课堂,有人把它喻为战斗的冲锋号声,学生在铃声的召唤下明确上课开始,心情开始安定。上课开始的问候并不单单是礼貌问题,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开始,能进一步安定秩序。有的人对课始问候漫不经心,其实是放弃了这一有效的管理环节。课始

6、问候时,师生双方精神饱满、行动整齐,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反之,疲疲沓沓、参差不齐,必然影响教和学的情绪。 二、了解学生需要点,合理的组织教学。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容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组织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1、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3

7、 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同时,我们的语文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空白点,教师要抓住这些空白点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2、尽可能找到一个 “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

8、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而寻找“兴奋点”,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比如,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一开始,就抛出“陶罐和铁罐为什么争论”这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内需不断得以实现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真正实现。 三、创设多样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4 上课伊始,教师要千方百

9、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高兴的事。例如:在开讲时,根据教材尽量使用儿童喜闻乐见,富于情趣的语言进入新课,设计一些儿歌、故事、谜语、引起学生争议和思考的问题等,使学生自然进入教学状态。 2、语言、声调、动作、表情感染。 教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的情绪,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变化,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多形式的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10、保持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不拘于单一的形式,有时我在课堂上就说:“请会读这些音节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现在我们就站在舞台上,请大家站起来一起朗诵。”学生都很爱表现,这样全班都起来声情并茂地大声地朗读,通过这一站、一读,学生的精神面貌顿时有了新的改观。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多种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讲到关键句子和短语时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通常能达到更佳的效果“高声私语”能使言语更传神,有时还可运用感叹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点。 3、适时调节学生的精神。 5 当发现全班同学精神不振作,学习疲劳时,可暂停讲课,引导孩子表演一段诗歌朗诵或是做一些律动。对于一些儿歌教学还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11、让学生拍着手,和着节奏来朗诵或是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来朗诵,都可以起到振作学生精神的作用。当学生比较乱的时候,利用课件可以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集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要求学生用眼认真观察,耳朵认真倾听,大脑认真思考等。 四、创设课堂体验乐趣,切入实际合理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

12、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1、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的所为所思所感,从而很好地体会所学的内容。 2、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情感6 体验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学生由于缺少审美的需要,往往根据自己的性别、经历与情感偏好而加以取舍,

13、对陌生的或者排斥的情感主题,经常容易忽视。在这时候,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 3、引导学生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中揣摩不同的心理体验,达到情感的飞跃和价值观的提升。汉语言意义的模糊与丰富性,给老师们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提供了可能性。同样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义是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体验又是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并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触发学生多向思维,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有效的课堂组织,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

14、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 2、学会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7 质。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训练,逐步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会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与动机,运用

15、评价手段,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恰当评价、引导,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有价值,要给提问者以激励。特别是课外反馈的问题,更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以加强勤思习惯的养成。 总之,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纽带。良好的组织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组织管理得好,效率就高;反之,就低。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教师决不放弃课堂组织管理。课堂组织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管理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