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的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的实施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的实施方案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重要途径,对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田园风光秀美,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进一步加快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工作要求,以乡村旅游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抓手,在依托农村自然人文资源及特色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打造
2、品牌,加快构建全县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城市居民休闲消费新的兴奋点、旅游产业发展新的亮丽点,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乡村旅游目的地。二、主要目标科学整合全县乡村旅游资源,按照农业农村工作“多点合一”示范点建设要求,结合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工作,着力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精心培育一批富有特色、具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景区(点)和旅游村(镇),走农旅互动、以旅促农之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力争用3年的时间,建设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2个省5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1个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10家星级农家旅馆和饭馆,培养一批
3、高素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力发展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三、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坚守科学发展、科学管理的理念,从高起点编制规划入手,按照“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活宜居、悠闲度假”的要求,统筹整合各乡镇、各村庄旅游资源。2、坚持文化发展。将文化特色、美丽乡村作为资源整合的主线,着力发现、挖掘、整合、创新我县各乡镇的特色乡村文化资源,突出“乡土、乡情、乡趣、乡俗”,努力做到“一乡一品牌” 、“一村一优势”、“一庄一特色”。3、坚持生态发展。坚持“重保护再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原则,狠抓生态保护,夯实“见山、见水、见田、见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实现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共同发展。四、
4、工作重点1、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坚持规划引领,高水平、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县旅游部门要抓紧会同规划、发改、农业、林业等部门编制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注重文化与旅游、生态与旅游、农事体验与旅游相结合,利用、整合和保护好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有序发展。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本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把乡镇当作特色小镇来建设,把村庄当作特色景点来设计。2、健全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交通部门要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A级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问题,进一步畅通各乡村旅游点
5、间的环线道路。完善交通标识标牌体系,提高标识标牌布局密度,营造乡村旅游浓郁氛围。县卫生、环保、供电、通讯、商务、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示范点卫生设施、污水垃圾处理、水电设施改造、网络通信、公共停车场、购物娱乐和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能力。3、强化景区旅游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县域内*、*、*、*等旅游景区项目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旅游景区周边、高速公路出口及*国道沿线乡镇的乡村旅游,着力打造景区(点)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的有效平台,实现乡村旅游的链条式、连片式发展。县有关部门要建立县、乡、村三级旅游项目库,加快推进含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内的重点项目建设。4、
6、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各乡镇要积极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林业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大力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风格各异的乡村旅游精品。如*镇可重点打造以*历史文化、传统民俗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镇可重点打造以生态油茶种植、果园采摘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镇可重点打造以田园风光、红色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镇可重点打造以*文化、果园风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镇可重点打造以寻幽怀旧、古村落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镇可重点打造“多园结合”类乡村旅游产品,*镇可重点打造农家乐类乡村旅游产品,*乡可重点打造园林度假类
7、乡村旅游产品,*镇重点打造以山乡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乡可重点打造以*山为主的山区休闲类乡村旅游产品,*乡重点打造温泉漂流休闲度假类乡村旅游产品。各乡镇还要围绕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积极引导和支持当地群众创办特色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种养等旅游产品,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发具有*特色的休闲食品、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品链。县扶贫办、旅游、农业部门要持续加大对旅游扶贫的支持力度,对重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优先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5、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建设。强化文化对乡村旅游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乡村旅游特色文化,加强对乡土风
8、貌、文物遗迹等保护工作,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化产品,深度挖掘与整理*理学、*香火龙、*年歌、*舞等文化遗留,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县文化部门要指导、鼓励和支持各乡镇开展乡村旅游文艺创作,树立百花齐放的乡村旅游文化品牌。6、加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严格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乡村古建筑、民宅、文物、古树名木的保护,避免人为因素对乡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破坏。县旅游、文化、林业、建设规划等部门要着手对各乡镇可开发资源进行普查登记,配合乡镇对一批遭受破坏的资源进行保护和修缮。7、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加强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治理乱堆、乱搭、乱建、乱丢、乱刻、乱画等
9、现象,坚决杜绝乱排乱放等行为,严格按照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要求合理设置旅游景区垃圾箱和旅游公厕,做好旅游沿线的绿化、美化工作。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旅游项目规划范围内房屋、坟地的拆迁处理力度,严厉打击一批阻碍旅游项目开发的违规建设行为。8、加强乡村旅游营销推广。县旅游部门要把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纳入全县旅游整体营销计划,做好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促销工作。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宣传推广乡村旅游,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各类组织参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和中介服务,建设专业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网站。支持旅游景区、旅行社与各乡镇开展联合促销,
10、形成宣传推广的合力。9、加强乡村旅游教育培训。教育、农业、林业、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要整合人才培训资源,在职业教育、技能讲座等各类培训中,将乡村旅游培训作为重要任务,加强乡村旅游住宿、餐饮、营销、传统技艺等各类实用人才培养。旅游部门要积极开展专职和兼职讲解员培训及比赛活动,培训一批热爱旅游事业、热爱乡村事业的导游人员和乡土文化讲解员。10、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为主、农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策宣传、资金支持、奖扶结合等方式,引进市场机制多形式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参与意识,提升其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推进乡村旅游上水平、上层次、上规模和可持续发展。五、政策措施1、加
11、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县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个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旅游局,由县旅游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配备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分管和具体负责乡村旅游工作,迅速启动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整合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县财政从2015年起每年在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重点用于乡村旅游的规划编制、人才培训、表彰奖励等。各乡镇、相
12、关部门要积极整合各类支农、旅游、扶贫、生态、文化、水利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满足乡村旅游项目需要。金融部门要加大涉旅农户和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推行动产抵押、权益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等担保形式,着力解决乡村旅游资金难题。各部门要研究制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措施,在资金来源上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入社会资金、民营资金参与,通过PPP、BOT、BF等模式加快乡村旅游建设。3、营造氛围,开展创先评优。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社会影响,充分调动全县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全民关注乡村旅游、热爱乡村旅游、参与乡村旅游、支持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县委办、县政府办要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创
13、建活动,对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县财政给予10万元奖励;对评为省5A、4A、3A级乡村旅游点的,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奖励;对评为星级农家旅馆的,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关于创建星级农家旅馆三年(20132015年)推进计划的通知(*府办字【2014】102号)执行。以上奖励均实行一次性奖励,不重复计奖。4、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机制。各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要结合各自职责,在4月10日前制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合理安排工作时限,确保乡村旅游工作在全县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县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乡村旅游发展建设责任分工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对各工作组、各乡镇的工作开展实行“月调度、月督查、月通报”,并将乡村旅游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各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