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流动人口信息 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7473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布 流动人口信息 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发布 流动人口信息 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发布 流动人口信息 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发布 流动人口信息 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发布 流动人口信息 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布 流动人口信息 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布 流动人口信息 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13-07-20实施2013-06-20发布流动人口信息 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DB3301/T 00072013DB3301杭州市地方标准规范目 录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3.1 流动人口13.2 流动人口居所出入信息13.3 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13.4 流动人口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13.5 居所出入平台13.6 前端设备13.7 居所出入卡24 缩略语25 建设原则25.1 统一规划25.2 分类配置25.3 安全可靠26 职责分工26.1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26.2 政府其他部门36.3 建设单位36.4 承建维护单

2、位37 系统建设要求37.1 系统架构37.2 系统要求48 服务管理要求78.1 数据采集78.2 出入卡服务管理78.3 数据服务管理99 系统验收99.1 居所出入平台验收99.2 前端设备验收9附录 A10附录 B13前 言本规范按照GB/T 1.1的规则起草。本规范由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会提出。本规范由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归口。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会、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童继伟、杨军、陈晓燕、屠友军、

3、杨悦、周忠国、黄小鹏、赵子渊、薛玲、俞震、夏敏、殷玉根。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流动人口信息 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流动人口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原则、职责分工、建设要求、服务管理要求和系统验收标准。本规范适用于杭州流动人口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的规划、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本规范引用的文件均不注日期,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1.1 人的性别代码GB/T 3304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 4766 婚姻状况代码GB/T

4、10114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4916 识别卡 物理特性GB/T 16260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3705 数字城市地址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GB/Z 28828 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6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A 56.2 暂住人口基本信息管理标准GA 374 电子防盗锁国家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流动人口指在本市区居住的非本市区户籍的人员,以及其他县(市)居住的非本县(

5、市)户籍的人员,不包括境外人员。3.2 流动人口居所出入信息主要包括流动人口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现居住地址、历史居住记录、实时开门记录等信息。3.3 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在专网或VPN上运行,汇集、整合城乡建设、公安、民政、人力社保、教育、计生等部门采集的流动人口信息,并实现共享的信息系统。3.4 流动人口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流动人口居所出入服务管理系统由居所出入平台、传输网络、前端设备、出入卡、密钥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以下简称“居所出入系统”。3.5 居所出入平台在专网或VPN上运行的信息系统,具有流动人口居所出入信息采集、管理、应用和居所出入卡管理、用户权限

6、分类设定和管理、报警管理等功能。3.6 前端设备指特定用于流动人口居所出入信息采集,由识读设备、管理控制设备、执行设备和传输设备等组成的安装在门端的设备集合。3.7 居所出入卡指应用于居所出入系统,具有个人信息存储、门禁认证及附加应用功能的非接触集成电路卡,以下简称“出入卡”(包含集成居所出入功能的“市民卡”等)。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用于本规范:VPN 虚拟专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SAM 安全存取模块(Secure Access Module)5 建设原则5.1 统一规划居所出入系统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居所出入平台由市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建设,各区、

7、县(市)分级应用;全市统一信息种类和采集格式,统一前端设备和出入卡编码等;公租房、廉租房及有条件的出租安置房,都应纳入规划范围,统一建设。5.2 分类配置居所出入系统前端设备应根据居所类型、建筑构造、管理要求、社区民意等因素分类配置。前端设备配置应满足表1要求。表1 前端设备配置要求序号建筑类型位置配置要求1公租房、廉租房入户门宜设2单元门应设3农居房(院)入户门宜设4单元门应设5安置房入户门应设6单元门宜设7商品房入户门应设8单位宿舍入户门宜设9单元门应设注1:安置房指用于出租用途的安置房,如整个单元全部用于出租,可仅在单元门上安装前端设备;注2:农居房(院)及商品房用于出租用途时,需按要求

8、配置。5.3 安全可靠前端设备应符合断电、断网、火灾等各类突发情况的出入管理要求;出入卡信息在存储、传输、认证过程中应安全可靠;数据采集、网络传输及存储等各环节应安全有效,系统运行稳定。6 职责分工6.1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6.1.1 市级 制定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关指导性文件;组织全市居所出入平台的项目立项、建设及验收工作;指导、监督市内各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对前端设备的建设;负责汇集、整合各类流动人口居所出入信息数据,为全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服务。6.1.2 区、县(市)指导、监督、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开展前端设备的建设;确保辖区内流动人口居所出入信息共享和分级

9、应用。6.1.3 街道(乡镇)指导、监督、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开展前端设备的建设,确保辖区流动人口居所出入信息共享和分级应用。6.1.4 社区(村)协调、协助和推进辖区内前端设备的建设、管理,出入卡管理及报警、提示与各类异常情况处置。辖区内由他方建设的前端设备,应督促建设单位对前端设备进行管理。6.2 政府其他部门6.2.1 公安部门与同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共同推进前端设备的建设,指导、监督各类报警、异常情况的处置。6.2.2 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部门将政府投资建设的租赁房项目纳入整体规划,负责租赁房前端设备的建设,并在交付前接入居所出入平台。6.3 建设单位负责前端设备的建设、验收与管理,在交

10、付使用前应接入居所出入平台;可接受区、县(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或社区服务管理站(中心)的委托,负责出入卡管理及报警、提示与各类异常情况处置。6.4 承建维护单位负责前端设备的研发集成、安装调试,保障数据与居所出入平台对接;负责前端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及故障处置,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系统网络通讯畅通及信息传输安全。7 系统建设要求7.1 系统架构居所出入系统采集、整合的流动人口信息应实现与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的数据交互。居所出入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图1 居所出入系统总体架构图7.2 系统要求7.2.1 前端设备前端设备架构如图2所示。图2 前端设备架构图前端设备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a)总体

11、要求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法定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 遵循系统要求的算法与安全密钥体系; 遵循系统设备编码规则,详见附录B的设备编码部分; 支持远程控制与管理功能; 支持本地及远程的软件升级、维护; 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具备简易、不易发生故障的开门方式; 支持断电保护,外部供电断电后可正常工作8小时以上; 支持脱机工作模式,网络异常时可正常执行开关门操作; 使用环境湿度20%80%RH; 使用环境温度-10C60C。b)识读设备技术要求 应符合ISO 14443 TYPE A及TYPE B传输协议; 感应区应有明显标记指示; 读卡距离:出入卡正对刷卡感应区,最大识别距离应小

12、于10cm; 刷卡响应时间应小于1s; 应以不同指示灯或提示音指示设备当前工作状态,如刷卡结果、报警情况等。c)管理控制设备技术要求 本地存储记录5000条以上; 500条以上开门权限存储; 可作为控制中心,支持其他扩展设备的接入。d)执行设备技术要求 应具备强行闯入、强拆、机械钥匙开门等报警状态量; 应具备低电量或断电提醒、门虚掩、门常开、非正常刷卡、设备脱机等状态提醒; 应具备隐蔽的机械钥匙开门方式。e)传输设备技术要求传输设备应实时联网。f)扩展设备技术要求 1)指纹、人脸等识别设备技术要求 数据本地存储、本地比对; 本地可存储记录3000条以上。2)拍照器等图像采集设备技术要求 支持远

13、程控制和管理功能; 图像数据可通过传输设备上传至居所出入系统; 图像清晰,识别度高,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640480像素; 具有夜间红外补光功能; 图像采集帧率,不低于2张/秒; 本地存储照片数不少于1万张。 3)其他设备 单元门应安装与门相匹配的具有质监机构检验合格报告的闭门器,保障门日常处于关闭状态; 一体化锁具,宜采用电池供电,应符合低功耗要求,可持续工作6个月以上或刷卡次数不低于3万次。7.2.2 出入卡 应符合ISO 14443 TYPE A或TYPE B传输协议; 出入卡类型:宜使用CPU卡,安全性要求相对低的也可使用感应式智能IC卡; 应符合附录B中的出入卡编码要求; 安全性:出入

14、卡使用CPU卡时,应遵循系统要求的算法与安全密钥体系,使用感应式智能IC卡时,应具备安全认证机制。出入卡应经市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认证备案。7.2.3 传输网络a)有线网络的传输应满足以下要求: 端到端通信的网络时延上限应小于400ms; 端到端通信的时延抖动上限应小于50ms; 端到端通信的丢包率上限应小于110-3。b)无线网络的传输应具备以下要求: 无线传输设备收发装置的发射频率、功率应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 无线网络传输时应有防泄密措施; 无线数据丢包率小于110-2。7.2.4 平台功能 居所出入平台作为信息资源的汇聚、存储和管理中心,应具备如下功能: a)流动人口及其居所

15、信息采集可实现流动人口身份信息、居住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信息的采集和汇总,可通过二代居民身份证读卡器采集身份信息。详细定义参考附录A。 b)权限管理 可实现多级权限管理。根据管辖区域的层级关系,可分为市级、区(县、市)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根据角色和权限不同,可分为各级管理员、各类用户等。 c)住户服务管理 住户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 将“房”与“人”绑定,完成住户信息查询统计功能; 多种组合的查询统计功能。 d)前端设备管理 厂商、设备类型、地址等设备编码管理,详见附录B; 设备参数设置; 设备运行状态管理; 设备故障与报警管理; 设备软件升级及版本管理; 多种组合的查询

16、统计功能。 e)出入卡管理 门禁SAM卡管理功能,应包含发卡、更新、注销及状态查询功能; 发卡SAM卡管理功能,应包含发卡、更新、注销及状态查询功能; 出入卡管理功能,应包含发卡、挂失、解挂、注销、权限管理及状态查询功能。 f)应用功能 房屋管理、住户管理及卡管理关联,“以房管人”、“以卡管人”; 强行闯入、强拆、机械钥匙开门、重点人员登记、重点人员进入的布控报警管理; 门常开、门虚掩、断电或低电量、非法刷卡、设备脱机的提示管理; 门点状态远程监控管理; 用户认证与设备认证服务; 运行日志的记录与管理。g)智能分析 根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关部门的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业务模型及规则,对汇聚到居所

17、出入平台的数据进行关联查询与统计、数据比对与报警、智能分析与数据挖掘。h)数据共享接口可实现与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的对接和数据共享。7.2.5 密钥管理系统应遵循国家保密局重要门禁系统密码应用指南的文件精神,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及居住小区门禁系统应用方案中的系统安全原型进行设计。7.2.6 系统性能要求a) 稳定性指标:平均无故障时间应不小于1万小时,故障恢复时间应小于1小时。b) 存储量指标: 系统可存储管理用户人数 800万人; 终端接入数80万; 事务处理能力 440事务/s。c) 数据量指标: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年。d) 信息服务指标: 系统页面访问响应时间 2s

18、; 系统查询时间 8s; 数据传输的响应时间 500ms。8 服务管理要求8.1 数据采集8.1.1 数据分类居所出入系统中存储的流动人口及其居所数据资源可分为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a)基础数据主要有人员数据、居所数据、出入卡数据和共享数据等。1)人员数据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联系电话、起租日期、到租日期等。2)居所数据包括房屋信息及房东(或业主单位)信息: 房屋信息:居所地址、性质用途、租赁状态、管理等级等; 房东(或业主单位)信息:姓名(或单位名称)、公民身份号码(或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号)、联系电话等。3)出入卡数据包括持卡人类型标识、出入卡编码等。4)共享数据指从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

19、台获取的其他数据,包括居住证编号、婚育状况等。详见附录A。b)动态数据在前端设备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主要有门点状态量、进出门记录、报警信息、提示信息等。1)门点状态量:锁开关状态、门开关状态、锁联机状态;2)进出门记录:进出门地点、时间、出入卡用户信息、照片信息(加装拍照器的门点);3)报警信息:强行闯入报警、锁具强拆报警、机械钥匙开门报警、重点人员进入报警;4)提示信息:门常开提示、门虚掩提示、断电或低电量提示、非法刷卡提示、设备脱机提示。8.1.2 数据采集方式基础数据中的人员数据、居所数据和卡片数据应在流动人口办卡时予以采集;共享数据由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比对获取。动态数据应在前端设备日

20、常运行时产生,并实时上传至居所出入平台。8.2 出入卡服务管理 出入卡由社区服务管理站(中心)或受托单位统一管理。出入卡管理包含:发卡、挂失、解挂、注销、补卡、续卡。出入卡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图3 出入卡管理流程图 a)发卡:相关住户在前端设备安装后或首次入住时,应到社区服务管理站(中心)或受托单位,凭有效居民身份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如房产证、租赁合同等),登记相关信息后,办理有效授权的出入卡。发卡时应进行以下几个必要步骤: 应校验住户公民身份号码准确性和唯一性,避免错误信息和“一人多卡”; 应查验住户是否已办理临时居住证或居住证,未办理的住户需先办理临时居住证或居住证,后进行发卡; 出入卡授权

21、时,授权有效期应不大于房屋租赁合同有效期和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有效期。 b)挂失:出入卡丢失时,住户应及时通知社区服务管理站(中心)或受托单位挂失出入卡,并凭有效居民身份证重新补卡或办理临时出入卡。 c)解挂:挂失的出入卡要求撤销挂失时,住户应及时凭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持相关证明到社区服务管理站(中心)或受托单位解挂出入卡。 d)补卡:出入卡挂失后,应凭有效居民身份证到社区服务管理站(中心)或受托单位重新办理新卡。 e)注销:住户迁离小区时,应凭有效居民身份证或相关证明到社区服务管理站(中心)或受托单位注销出入卡。 f)续卡:住户出入卡有效期前,需继续居住原处的,应及时持相关证明材料到社区服务管

22、理站(中心)或受托单位办理续卡。8.3 数据服务管理8.3.1 用户分类a)A类用户是应用需求较高的业务部门,需共享市级、本区(县、市)级的流动人口及居所的信息或者查阅全市、各区(县、市)流动人口在其居所的动态出入信息,需查看或共享轨迹分析文档、对特定对象出入实施布控等有关执法活动。b)B类用户是应用需求一般的业务部门,需查询、统计流动人口及居所的信息,查阅本区(县、市)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在其居所的动态出入信息的数据量等,以实现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服务、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c)C类用户是应用需求较低的业务部门,需进行街道(乡镇)或者社区(村)或者小区范围内的针对流动人口基本信息、居所信息、出入

23、卡等信息的查询。8.3.2 服务内容a)提高流动人口基础数据与动态数据的查询统计服务。b)提供数据接入(详见附录A流动人口信息数据项)、数据交换等服务。c)提供安全认证服务。d)提供统一编码服务。8.3.3 申请程序 用户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市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规定,提交申请资料,经相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居所出入平台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8.3.4 安全与保密规定a)注册授权用户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等规定。b)用户应妥善保管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信息,不得向他方提供用户注册信息,因此造成的责任由用户完全承担。c)在使用数据服务过

24、程中,若用户违反有关规定,服务提供方有权终止数据服务。d)流动人口居所出入平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若用户因操作方法不当或错误等原因造成应用效果的降低,服务提供方不承担责任。9 系统验收9.1 居所出入平台验收居所出入平台稳定运行3个月后,由市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按照GB/T 16260及GB/T 22239的相关规定进行验收。9.2 前端设备验收前端设备稳定运行3个月后,由建设单位按照GB50348和GB50396的相关规定组织验收。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流动人口信息数据项表A.1 居所出入系统流动人口人员数据字段定义表数据项数据类型长度(字节)数据来源姓名字符30通过二代居民身份证

25、专用识读器获取或从系统导入性别码字符1民族码字符2出生日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字符18公民身份(证)照片图片居住证编号字符20居民身份证签发机关字符30居民身份证有效日期起始日期日期居民身份证有效日期结束日期日期户籍地址字符40联系电话移动电话字符15业务办理人员由客户端录入联系电话固定电话字符15与承租人关联关系字符10起租日期日期到租日期日期登记时间日期注销时间(退租时间)日期注1:性别数据项定义应遵循GB/T2261.1;注2:民族数据项定义应遵循GB/T3304;注3:与承租人关联关系表B.4说明。表A.2 居所出入系统流动人口居所数据字段定义表数据项数据类型长度(字节)数据来源房主姓名或

26、业主(单位)名称字符50业务办理人员由客户端录入房主性别码字符1房主公民身份号码或业主(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号字符50房屋所有权证编号字符50房主或业主(单位)联系电话字符20租赁状态码字符2户型字符20居所地址字符50房屋性质字符20管理等级码字符2地址编码字符32注1:房主性别数据项定义应遵循GB/T2261.1;注2:租赁状态数据项定义为:01将租用,02已租用,03已退租,其他保留;注3:户型数据项由系统自定义;注4:地址编码都应遵循附录B.1.2地址编码规则。表A.3 居所出入系统流动人口卡片数据字段定义表数据项数据类型长度(字节)数据来源持卡人类型标识字符2业务办理人员由客户端录入

27、持卡人唯一序列号(卡号)字符8应用启用日期日期应用失效日期日期出入卡身份信息编码字符20出入卡住址编码字符32注1:持卡人类型标识数据项定义为:00管理卡,01房东卡,02家属卡, 03租客卡,09巡访卡,其他保留;注2:应用启用日期和应用失效日期指的是卡片的起始和终止的有效期;注3:出入卡身份信息编码和出入卡住址编码都应遵循附录B的出入卡编码规则。表A.4 居所出入系统流动人口共享数据字段定义表数据项数据类型长度(字节)数据来源公安业务数据政治面貌码字符2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共享文化程度码字符2居住事由码字符2来本地日期日期防疫情况字符30就学情况码字符2有无预防接种证字符1居住证编号字符2

28、0工作处所字符40计生业务数据婚育状况码字符2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共享配偶姓名字符30配偶公民身份号码字符18已生育女孩数字符1已生育男孩数字符1所持婚育证号码字符18孕检时间日期落实避孕措施字符3是否怀孕字符1人力社保业务数据是否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字符1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共享是否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字符1是否参加失业保险字符1是否参加工伤保险字符1是否参加生育保险字符1参保单位名称字符100社保业务经办联系人字符20社保业务经办联系电话字符30教育数据(携带儿童信息表)户主流水号字符18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共享教育情况字符2就读学校字符60注1:居住事由数据项定义应遵循GA56.2;注2

29、:就学情况数据项定义为:10不要求在居住地上学,20要求在居住地上学, 30已在居住地上学;注3:婚育状况数据项定义应遵循GB/T4766。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设备编码/出入卡编码B.1设备编码设备编码存储在前端设备中,由识别码和地址编码两部分组成。B.1.1识别码识别码应由承建维护单位在设备安装前写入,由设备厂家(2位)、设备类型(2位)、设备批次(4位)、设备序列号(16位)四个部分组成,总长度为24位。其组成结构如图B.1所示。图B.1 识别码组成结构图 a)设备厂家 设备厂家编码在设备安装前由居所出入平台统一分配。 b)设备类型设备类型定义表如表B.1所示表B.1 设备类型编码定义

30、表编码设备类型设备类别01识读设备基础设备02控制设备03执行设备04传输设备05一体型锁具06一体型控制器07-12保留字段13-19自定义字段20拍照器图像采集类21-25保留字段26-29自定义字段30指纹识别设备识别类31掌纹识别设备32人脸识别设备33虹膜识别设备34-39保留字段40-49自定义字段50红外报警类51烟感52窗磁53-58保留字段59-69自定义字段 c)设备批次不同设备类型,该字段可重复,同一设备类型,该字段唯一。由承建维护单位分配并提交居所出入平台统一管理。d)设备序列号不同设备类型或不同批次,该字段可重复,同一设备类型且同一批次,该字段唯一。由承建维护单位分配

31、并提交居所出入平台统一管理。B.1.2地址编码B.1.2.1地址编码定义地址编码在设备安装前或安装时,通过本地或远程方式写入,代表设备安装的实际位置信息。地址编码由行政区域(12位)、具体位置(19位)、安装位置(1位)三类要素构成,共32位,其组成结构如图B.2所示。对于地址编码,当某一级不存在时,该级编码以0补足。图B.2 地址编码组成结构图B.1.2.2地址编码说明a)行政区域编码说明行政区域编码共12位,由省级、地市级、区(县、市)级、街道(乡镇)级、社区(行政村、居民区)级五部分编码构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

32、114)进行编制。行政区域组成结构如图B.3所示。图B.3 行政区域编码组成结构图行政区域编码表如表B.2所示。表B.2 行政区域编码表行政区域编码代表区域长度一级行政区域代码(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2位二级行政区域代码(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2位三级行政区域代码(市辖区、县级市、县、特区、林区)2位四级行政区域代码(区公所、镇、乡、苏木、街道)3位五级行政区域代码(社区、居委会居民区、行政村自然村)3位注1:一级、二级、三级行政区域代码应按照GB/T 2260进行编码;注2:四级行政区域代码应按照GB/T 10114进行编码;注3:五级行政区域代码应参照地市级民政部门定义的社区

33、、居委会、行政村代码,如民政部门未定义的部分则由居所出入平台定义。 b)具体位置编码说明具体位置编码共19位,由街路巷、门牌号、小区(建筑物)、楼栋、房间部分构成,基本位置组成结构如图B.4所示。图B.4 具体位置组成结构图具体位置编码表如表B.3所示。表B.3 具体位置编码表具体位置编码代表区域长度街、路、巷、里3位门牌号5位小区(农居点、建筑物)3位楼栋(幢)3位房间(单元和室组成)5位注1:具体位置编码由居所出入平台定义;注2:房间具体位置编码由5位组成,其中单元1位,室(房号)4位,某一部分不存在补0;注3:当某一级代表区域不存在或某位不足时,补0。 c) 安装位置编码共1位,1代表安

34、装在住户门上,2代表安装在单元门上,3-5保留字段,6以后为自定义字段。B.2出入卡编码出入卡编码作为流动人口的唯一标识,存储于出入卡中,由两部分组成,身份信息编码和住址编码。B.2.2身份信息编码流动人口身份信息编码由公民身份号码(18位)、用户类型代码(2位)两部分组成,共20位。其组成结构如图B.5所示。图B.5 身份信息编码组成结构图用户类型代码用以区分系统中的各种用户类型,2位。具体定义见表B.4。表B.4 用户类型代码表第一位代码及说明第二位代码及说明0:户主或房东有关0:户主本人 1:配偶 2:子女 3:媳婿 4:父母 5:公婆/岳父母 6:兄弟姐妹 7:孙辈 8:(外)祖父母 1:户主或房东有关0-9:保留字段2-6:租客有关0-9:依次为该房的租客顺序号7-8:临时用户(非本居所住户,仅在一定时期内具备一定的开门权限)0-9:依次为该房的临时用户顺序号9:保留字段0-9:保留字段B.2.2住址编码住址编码详细定义同B.1.2地址编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