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实施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孜州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实施方案(20132015年)按照“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和中共甘孜州委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州的决定(甘委20121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文化强州战略,坚持项目推动,产业联动,品牌驱动,加快全州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按照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的目标和打造藏羌彝文化走廊的总体要求,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影视基地、雕版印制业、网络动漫创意业和民族手工艺产业6大文化产业,形成“一园三区”文化产业布局,着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富民惠民的民生产业、对外交
2、流的窗口产业、团结稳定的和谐产业”。二、发展目标(一)文化事业。到2015年,逐步建立起基本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四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群众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文化产业。到2015年,力争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全州文化产业产值达到7亿元,文化产业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3%以上。(三)文化人才。整合一批现有文化人才,培养一批文化专业人才,引进一批紧缺优秀人才,建立文化人才资源库。到2015年,我州文化人才紧缺的问题基本得到缓解。三、主要任务(一)文化事业发展。1. 加快基础
3、设施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推动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加大在建项目管理力度,强力推动文化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管理使用好现有文化基础设施,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启动巴塘县文化综合大楼、丹巴县嘉绒文化博物馆建设,逐步将巴塘、丹巴分别打造成川滇藏文化教育高地和中国嘉绒文化中心。2.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立文化发展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基层文艺演出队业务指导和培训机制、优秀群众文艺节目评选和人才选拔机制。建立县级文艺、演出“两支队伍”,深入持久地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参加或承办川青滇藏毗邻地区康巴艺术节,办好康定国际情歌节等地方性节庆活动。挖掘整理民族民间
4、传统文化,适时举办中国藏族流行歌曲大赛、中国藏文书法比赛、藏族绘画比赛、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和多种形式的户外挑战赛。3.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出台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力争将我州纳入全国、全省生态文化保护区范围。增加文化保护方面的人员编制,壮大文保队伍。完成巴塘弦子库、山歌库、藏戏库、锅庄库、综合库等歌舞数据库五个子库的词库、曲谱库、音频库、视频库和图片库的建库工作。由政府主导有偿征集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丰富国有博物馆、图书馆馆藏。由政府倡导无偿自愿捐献文字资料等,建设甘孜州图书馆、地方文献馆。启动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江一河民俗文化、白唇鹿三部纪录片以及红军长征在甘孜纪
5、实片拍摄工作。组织召开全国古藏文书法研讨会、藏族通俗歌曲研讨会、国际唐卡研讨会。加快德格印经院、丹巴古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二)文化产业发展。以发展文化事业为基础,注重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全面梳理具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优势项目,建立甘孜州文化产业项目库。组建甘孜州文旅集团、文化演艺公司、康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建名人名家领衔的文艺专业工作室。鼓励国有文化企业或工作室参与州内外大型文化活动竞标,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支持。1. 打造民族演艺娱乐业。依托州内丰富多彩的歌舞资源,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再度吸收、融合和创新,用时尚元素重新包装传统民族文化,大胆创作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歌舞作品。积极探索民族歌
6、舞产业化道路,打造康定、海螺沟、稻城亚丁等重点旅游景区商演基地,常年开展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剧目驻场演出。2. 发展高原影视基地。打造康定、德格、稻城3个中国高原影视拍摄基地,为国内外影视业提供具有完美景观和民族风貌的多功能拍摄基地。选择我州影响较大、特色鲜明的文化题材,通过招商引资或州内投资入股等多种途径,拍摄独具民族特色、观赏性强、较高商业价值的电影、电视剧或动漫作品。3. 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产品。深入挖掘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工艺,打造雕版印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阿西土陶、新龙药泥面具、得荣旋木、河坡金属手工艺品和格萨尔彩绘石刻等民族手工艺品;学习借鉴外地唐卡绘制先进技术和理念,继承和发展“
7、噶玛噶孜”和“郎卡杰”唐卡制作工艺和技法,制作我州木刻或石刻特色唐卡艺术精品。4.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立文化艺术创作激励机制,创新文化产品打造措施,倡导文化作品创新,鼓励“老节目新包装”。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扩大对外宣传,进一步提升康定情歌、格萨尔、泸定桥、巴塘弦子等现有文化品牌形象,打造户外挑战赛、康巴作家群等特色文化品牌。5. 推动文化对外交流。创建地市级政府部门之间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协调机制,打破部门管理壁垒,建立文化“走出去”的国际文化信息服务和管理协调机制。围绕全州文化主导产业,推动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民族工艺品以及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输出,形成以民族文
8、化为主体、吸收海外有益文化、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三)文化人才培养。1. 整合现有人才。建立文化人才合理调配和灵活使用机制。积极探索大龄演艺人员到乡镇文化站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分流机制。整合全州各类文化人才资源,建设甘孜州文化人才库。搭建各类创作班子,承担州内重要文艺活动、歌舞剧目、电视专题、重要书刊以及电影拍摄等文化策划创作活动。发挥老艺术家“传帮带”的作用,加大对年轻文化人才的培养。2. 培养专业人才。采取普遍轮训、全员短期培训、挂职培训等多种方式,3年内将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轮训一次。加强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浙江传媒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联系和合
9、作,采取定向培养、集中培训、短期培训、跟班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广电总局对口帮扶的优势,加强与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四川卫视、康巴卫视及省内对口支援的7个市级电视台、电台沟通与合作,采取跟台实习等方式,逐步提高我州广电行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主动衔接对口援建甘孜州的浙江省文化系统,争取对我州文化人才培训支持。3. 引进特殊人才。编制特殊专业文化人才引进规划,出台优秀文化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引进人才福利待遇。引导成立对外交流经纪人、高级文化经营和管理两个团队。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州县推进文化发展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加强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
10、想,明确责任主体,主动谋划,细化措施,强化执行,强力推进。将各县实施三年文化发展情况纳入全州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加强对文化发展的管理、督查和指导。(二)政策保障。从市场准入、税收、土地、金融等四个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降低文化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放宽注册资本的限制条件,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外,一般性文化公司注册资本(金)可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鼓励州内外有实力的矿产、水电、房地产以及其他能源型企业以转产、投资、入股等方式兴办文化企业,或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成起3年内,按规定给予行政性收费减免,对入驻产业园区
11、(基地)的企业,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地方财政留成部分,三年内安排给企业作为奖励。州县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州县政府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鼓励和引导州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及文化企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银企对接。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本州重点文化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三)财力保障。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将文化建设作为州县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确保文化投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水平。整合各类文化建设资金,集中财力加快文化项目建设和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安排州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推进州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县财政要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预算。调整和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实施广电三大工程、农家书屋、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每年拿出奖励资金扶持州内文化精品的生产,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创新资金管理方式,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健全财政投入激励约束和绩效评价机制,把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增加投入的重要依据,注重支持和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切实提高文化建设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