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强内涵建设 加快转型步伐 全面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赴冀鲁豫部分兄弟院校学习考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加强内涵建设 加快转型步伐 全面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赴冀鲁豫部分兄弟院校学习考察报告.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学校改革发展。根据校党委统一部署,1月9日至25日,第三考察组由党委副书记张晓舟带队,工会主席周学武、学生处长王海东、国资处副处长李鹏、团委书记褚建霞、体育系副主任杨吉萍、政法系副主任孔德播、物电系副主任韩振海一行8人先后赴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13所新建本科院校就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及管理模式、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运行模式以及日常管理等情况进行了为期17天的考察学习。在考察期间,合理安排考察日程,认真走访,全面了解,深度沟通,真诚交流。共收集各种资料(含光盘)140多份。在此次考察学习中,考察组一行除了对学校层面的工作考察
2、之外,还针对各自工作进行有目的的学习。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并与考察院校结下了深厚友谊,为今后加强校际间的联系、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兄弟院校的基本情况此次考察的13所学校中除河北农业大学、南阳理工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外,其余10所学校都是2000年以后升格为本科的院校,其学校类型、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管理体制等方面都与我校有诸多的相同、相似之处。办学历史:多数学校是在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在2000年前后经教育部批准改制成普通本科院校的。在升本过程中不同程度并入了同层次或低层次的学校。办学规模:都在14000人到24000人之间(除河北
3、农业大学46000人),教学设施较为齐备,教学仪器总值在一亿元以上,校园面积在1500亩到3000亩之间。办学层次:均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为辅(个别学校已开始发展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在立足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向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并已展现出较强的综合性,服务地方经济,扩大对外影响,争取跻身省内强校之列。多数学校已完成外延发展任务,已将重点转向人才质量的提高上,部分学校已通过教育部教学水平的评估。发展中都存在负债办学,资金紧张,师资队伍结构整合、转型、调整和培养提高等困难;面临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学校的挑战和考验。10所同类型的院校在升本后,
4、不失时机的借助高等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和地方对学校的支持,时不我待,转变观念,准确定位,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大调整转型力度,在改革中抢抓机遇,在生存中求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有机结合,使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学校的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二、主要经验(一)把内涵升本作为加快学校转型的根本理念。所考察的10所同类型院校,在升本后把加快学校的转型(有专科向本科;单一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向多科性人才培养模式)步伐,建设合格本科院校作为第一步发展目标,各校都不同方式,如全校性大讨论、召开研讨会等,
5、对办什么样的大学,学校如何转型,形成了共识。提出了内涵强校的发展战略,并分别列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对转型目标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把加快学校转型内化在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观念、办学定位、管理模式、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运行机制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先进的观念引导下,教学的中心地位,学科的龙头地位,全员的质量意识,体现在办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学校制定政策、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无不围绕着内涵强校的思路进行。(二)把建成应用型大学作为加快学校转型的战略目标。“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是这些高校为实现学校转型的战略目标。各校在规划学科专业布局,遴选重点建设学科、组建学科梯队,
6、建设师资队伍和争取研究课题等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面向地方,面向行业、面向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些院校均为师专起家,甚至有些学校升本后冠名“师范学院”,但是这些院校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师范教育的基础上,而是面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的实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下大力气,排除障碍和阻力,压缩师范比例,培育新兴学科,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就业空间大、学科转型易、办学效益好、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的学科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各校都打出了少做、精做教师教育专业,走精品师范教育,特色师范教育之路。在师范专业改造问题上,这些院校的共识是:改造是必须的,改
7、造是要付出代价的,长痛不如短痛,早改早主动。在保证原有教师教育专业优势的同时,更多的是注重应用型专业的培育,采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打造“双师”队伍,培养应用型人才,并根据企业的要求,由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目前师范类专业比重最大的未超过40%,多数学校仅占到20%左右。在这一专业布局之下,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社会适应能力强,学生的就业率稳步提升。(三)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加快学校转型的有效路径。所考察的学校紧紧围绕地方性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特征,积极主动研究当地经济、人文、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将学科专业群有机的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办学优势根植于地方
8、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学院始终坚持与行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结合,积极探索校企结合新模式,为企业培养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注重与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开展顶岗带薪实习、实现了学生高层次的实习、就业。组建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对应的科研团队,与地方联系建立了一批实践实训基地,在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大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四)把完善制度,优化管理,作为加快学校转型的根本保障。兄弟院校结合学校升本转型的工作实际通过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形成转型发展的制度保障。并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9、,创造出人人想正事、人人干正事、人人能干事的环境和氛围。学校不断优化管理结构,对原专科层次下的管理模式、教学组织结构等进行大胆改革,打破了师范办学机制一个教育专业设立一个教学组织的思维模式,而是按重新组合的学科专业群组成新的教学组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学校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并实行目标任务首席责任制。对各级领导和骨干,一个标准要求,并与个人的岗位津贴直接挂钩。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在行政管理体制和结构上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分层管理,明确权责,尝试通过实行目标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充分调动基层院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辅导员按教师管理,晋
10、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职称;学生公寓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科学化管理等,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发挥政策杠杆的调控作用,是推动学校转型的政策保障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机关在政策导向上对学校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收费政策上,只有文理科之分,而无师范类、非师范类之分;收费标准均在3400元以上,艺术专业更高。通过限制师范类专业招生政策的制定(山东、河北、河南均有此规定),促进学校转型和学科专业调整,无论是改建为师范学院,还是改建为学院的,师范类人才培养比重均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学校转型已见成效,或正在实现转型目标。本、专科教育并存。这些院校在招收本科的同时,均保留了专科、高
11、职培养层次,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本、专科学生比有的达到1:1,最低的也在3:1。包括河北农业大学这样的本科院校仍保留一定比列的专科教育,特别是专科层次学费标准明显高于本科,因而在每所高校均保留了一定规模的专科教育。政府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大,无论是省市共建,以省为主,还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学校,在校舍建设中,通过无偿划拨土地,或将老校区收回,由政府出面采用置换等方式,解决学校扩建用地问题,所到学校几乎全是新建校区。三、思考和建议我校升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质的进步,办学层次提高了,规模扩大了,学校办学实力在不断增强,影响在不断提升。但是通过考察,我们看到了兄弟院校在升本以
12、来内涵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同类院校相比,我校无论在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学科专业建设还是办学特色、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均有差距,主要的差距是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缺乏忧患意识的差距,内涵发展的差距,综合实力不强的差距,发展后劲不足的差距,更是在转型过程中探讨议论多,实际行动缓慢的差距。为了实现学校全面转型的目标,把我校建成多科性合格本科院校,迎接教育部教学水平的评估,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结合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学校办学实际,建议如下:1.要正确认识学校面临的形势,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机遇,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强校之路”的理念。进一步增强
13、忧患意识、理清思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通过思想大讨论,使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加快学校转型,培育办学特色的共识。要把目标定位在:应用性、多科性、地方性;一个基地(河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两个中心(科研创新基地和文化信息中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每个单位,每位教职员工都要认真的思考:系部究竟怎么办?我们每个人在学校新一轮发展中,究竟应该做什么?如何在改造师范专业,增设应用性专业上有新突破?如何在行动上使个人利益服从于学校的改革发展,从而激发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争做落实内涵强校办学理念的参与者、践行者。同时着手制定学校十二五发
14、展规划,启动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教学评估的准备工作。2.尽快修定和完善调整学科专业规划。在筛选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若干优势专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举办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专业围绕学科学位建设作文章、力争申报建设更多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争取更多的国家及省上教育经费投入。实事求是压缩师范类专业的招生,积极申报社会需求量大,且急需的新专业,扩大非师范类招生的比例,结合我校实际和甘肃省情以及河西走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立足我校农科、工科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强”的思路,打破常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新专业,加大经费投入,使优势学科专业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同
15、有关部门协商扩大外省招生计划,力争达到四分之一;利用甘肃省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我校农业学科优势,争取为河西五市村村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计划的落实。积极利用人才资源,结合学科专业结构设置和资源配置,建立一批教学实践实训基地,使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3.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进程的推进,逐步创造条件,调整改变现有教学组织,按照学科专业规划,科学、合理设置新的教学组织,整合资源,扩大二级学院(系)办学的自主权,激活和调动教学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组织优化学术科研团队,逐步形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办学特色。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将提升和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有计
16、划、有重点、有目的的选派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外出进行短期课程进修,以满足新开专业课教学的需要。教师离职进修或取高一级学历必须符合学校、系上专业发展要求;基础学科、通识教育的人才引进要从严控制,应用性专业的教师要加大引进力度,加大从企业引进双师型人才的力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按照学校近期制定的河西学院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方案加大对教师培养考核机制的改革,营造科研促教学的氛围。不仅要重视引进人才,严把引进人才的质量关和结构关;还要重视稳定和提高现有的师资队伍,下大力气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5.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针对近年来下滑的学风问题,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狠抓学风建设,努力为社会培养满意的人才。要狠抓
17、学风建设,要形成学风建设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抓考研、抓技能训练、抓就业创业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严格考试纪律,以考风促学风。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实践环节,从人员配备、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等诸方面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6.加大管理工作的改革力度,优化管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一是实行目标任务责任制。要把学校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并实行目标任务首席责任制。二是实行运行过程管理制。目标任务责任制明确后,要把运行过程设计成若干节点,并加强规范管理,使
18、其不断取得成果。三是实行运行结果管理制。实行目标任务责任制,加强过程管理,保证目标任务的实现。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各级领导和骨干,要一个标准要求,并与个人的岗位津贴直接挂钩。相应的奖惩制度也必须跟进,从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7.要加强与兄弟院校合作办学。河北农业大学、德州学院、聊城大学、平顶山学院、许昌学院在各自办学过程中特色鲜明,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为了进一步加强与这几所学校的联系,可考虑在此次参观考察的基础上,与这几所学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是结合我校学科专业建设调整,通过多种形式为我校培养硕士(进修)等方式提高我校教师素质。二是推荐部分专业在职或刚退休身体健康的教师来我校讲学。三是通
19、过联合方式争取当地科技课题进行联合合作攻关,或由我校单独争取农业科技课题,请兄弟院校专家参与并指导。四是请兄弟院校推荐具有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来我校进行示范教学,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五是可以尝试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即又我校申报招生计划,所招学生在外省培养。8.关于政法系、体育系、物电系教学改革的初步思考政法系提出:加快向非师范方向的转型步伐和专业建设改革步伐,稳定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的规模,积极申报新型非师范专业“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争取2010年申报成功,2011年招生。积极和相关培训机构取得联系,努力争取学校支持,对学生进行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建
20、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为社会和广大学生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体育系提出:在做强做精体育教育专业的同时,积极论证、适时申报第二本科非师范专业。加强学术研究与地方建设的有机联系,积极申报成立“河西大众体育与民族体育研究所”,发挥科学研究为地方建设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在公共体育课教学方面,在巩固做实目前实行的“分层、分类教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争取在课堂教学组织和方式,以及考核方式上有所突破。物电系提出:紧密结合河西经济发展实际,在“太阳能技术”、“风能利用”、“新材料”、“电子应用技术”等新专业加大调研力度,从学生的就业空间、
21、就业走向、实习实践教学、办学条件与办学力量的积淀等方面考虑,探求新专业的申报和科研课题的立项。花大力气改进实验教学的质量,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巩固、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建成校内的实训平台,采用校内平台、校外基地相贯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电子设计与制作实验室”为依托,争取早日建成电子类专业的实训平台,以“中教法实验室”为依托,早日建成物理学专业的教师教育实训平台。9、工会、共青团、学生、实验设备管理工作改革初步设想工会提出:要转变观念,把工作重点由以往侧重福利型向职能型转变,强化工会工作职能,开展工代会、教代会代表履行职责的评议工作,推进系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
22、。发挥工会组织在维护学校稳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及校务公开中的监督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激发教职工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风建设上发挥作用,努力把工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教职工满意的职工之家。团委提出: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尝试以学分制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把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帮助学生全面成才的基础平台;争取资金设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资助基金,努力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以“校为主导、系为主体”和“一团一品”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走精品校园文化发展之路;在社会实践方面,在扩大学生参与面和建立实践基地上下功夫,真正发挥好实践育人功能
23、。学生处提出:要确定新的工作理念,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成才服务,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制度,彻底解决学生公寓教育与管理脱节的弊端,使学生管理工作整体上水平。 国有资产管理处针对实验室管理观念陈旧,各自为政,小而全,单打一,效益低下等问题,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理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出要完善实验室校系两级管理体系,建立学校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和基础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办法,提高资源利用率;教学部门要加强内部调配、技术维护和保养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如教学仪器设备预算经费的分配制度,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计
24、划的审批制度和大型仪器设备的购前论证制度。最大限度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0.高等教育是一门科学,它的发展与管理有其自身的规律。学校转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研究,科学管理高校,必须加强研究,应尽快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高教研究机构,配备专职研究人员,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提高研究水平,为学校决策提供政策和理论依据。此次考察的13所高校除过共性的经验外,各校还有许多亮点,在此不一一介绍,请参阅附件。以上报告,供参考。附:冀鲁豫地区部分高校经验介绍 二一年二月十日附件:冀鲁豫地区部分高校经验介绍此次所考察的13所院校虽然所处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都能根据自己的校情和
25、办学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出自身特色,以此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河北农业大学始建于1902年,是国内创办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有保定、秦皇岛、定州5个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3000余人,在校教职工3000余名,设有25个学院, 7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农、工、管、理、经、文、法”七大门类,形成了以农业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该校的特色是:1该校虽为农业大学,但近年来学科专业调整力度大,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农业学科所占比重仅为三分之一,学科涵盖全面,办学覆盖面含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四个层次。由于河北省高校收费标准差距大,专科收费高,所以
26、各校仍保留一定数量的专科教育。此外,由于专科层次培养周期短,专业调整快,因而就业率高,达到96%以上。该校生源好,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2. 学校秉承“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的办学原则,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1979年,师生深入太行山区,开创了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凝结成“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得到中央部委的充分肯定,2006年在该校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经验。3学校专门成立了一支服务地方的队伍,有30多名专职教师参加,他们不承担学校教学任务,有些常年住在农村,帮助乡村解决农
27、业科技方面的问题。在西校区设立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园,企业、政府机关对学校做出的贡献,以牌匾的方式予以肯定。对去乡村工作的教师将工作量折合成教学工作量予以体现,评聘职称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同样对待。4为了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每年分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进行教师说课大赛,进行奖励,效果良好。5抓典型,树样板,推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全校范围开展职业道德标兵评选活动,已树立十大职业道德标兵。6为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从90年代起在全省开展 “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既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而且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的知名度。 保定学院学校创建于 1904 年,2007 年 3 月升本。现有本科专业16
28、个,师范专科专业20 个,非师范专科专业34 个,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000余人,教职工885人。该校的特色是:1.该校升本时间短(2007年),但调整速度快,开设新专业力度大,设有法律事务、酒店管理、艺术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摄影摄像技术、文物鉴定与修复、主持与播音、连锁经营管理、影视动画、产品造型设计等 34 个非师范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13000人,师范类学生仅占40%。2为加快学校发展和转型步伐,年前召开升本以来首次教学工作会,持续一个月时间,邀请邻近省,同类型升本院校的院校长来校做报告,取得较好效果。3该校属省市共建,以市管为主,老校区由市政府协调置换后,建设的新校区
29、874亩,由于校区布局为狭长形,且学生生活区在校区最后边,学校后勤开设校区电瓶通行车,方便学生出行。衡水学院学校始建于1923年,2004年5月升本。学院设有12个系(部)、61个本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现有各类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万人,教职工667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85%,多年位居同类高校前列。该校的特点是:1.学院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建有衡水湖湿地保护研究所、董仲舒研究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莎士比亚研究所、电机及其控制研究所,并承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湿地保护等多项研究任务。学校立足地方特点,围绕地方经济和衡水湖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重点
30、学科建设。2在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中,围绕提升衡水老白干酒的品质和社会效应,与衡水酒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发酵车间作为教师和学生科研实习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德州学院学校始建于1971年5月,2000年3月升本。学校现有49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十大学科,形成了以文、理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和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教育的办学层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7525人,其中本科生14156人。现有教职工1727人。该校的基本经验是:1、为总结成绩,交流经验,为建设合格本科院校、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学校决定召开实现“两个转变”研讨会,并将部
31、分论文结集出版。列出若干31个专题进行研讨,以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如: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努力把我院建成合格本科院校;试论新建本科院校的观念转变与创新;实现“两个转变”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两个转变”中树立科学学生发展观的思考;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实现“两个转变”的思考;如何做好“升本”后的教学秘书工作学习“两个转变”的体会;图书馆实现“两个转变”之我见;突出外语特色,培养合格本科应用型人才;教学科研管理三位一体实现“两个转变”的感想等,对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2、.该校在升本后,提出解放思想,二次创业,以申办硕士专业作为发展的新起点,走好内涵发展之路。2007年起步进
32、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做好内涵发展大文章。2004年四个专业考研率达到24%,每年维持在30%左右,去年达到33.68%。一半考入985院校。2009年山东省已确定该校为研究生培养基地,并依托山东大学招收中文、原子物理两个专业。3升本初,套用其他大学的教学大纲,缺少自己的特色,2007年在11个专业试点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实施,2008年全面推行。丰富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多向选择,对专业课改革,设置不同方向,增加了职业课程模块。增加实践教学课程份量,提高独立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实现校企合作,从大三开始与企业商量开设适合企业的课程,大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广泛开辟校外实
33、训实习基地,企业很受欢迎,如机电系与地方太阳能公司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数学建模、节能减排活动、挑战杯活动等,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参与面超过60%,较好地发挥了第二课堂的作用。目前就业率稳中有升,2008年为85%,2009年为87%。该校积极拓展向外省招生的路子,省内外学生各占一半。4.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从2006年以来抓学科建设,以现有人才队伍为依托和支撑,具体措施: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分为三个层次,全校选出10人作为第一层次;第二层为学术骨干;第三层为青年学术骨干。同时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省级
34、实验示范中心。提升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为筹建德州大学创造条件,向德州市争取扩大校园建设资金,通过置换校园,积极引进人才,市上加大对学校的投入,通过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准备。5.学校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新加坡等国家数所大学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开展了交换留学生合作教育等实质性合作,学校可面向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到本校学习汉语或其它专业课程,同时已与相关院校开展合作办学。6. 采取了“三位一体”的辅导员建设与管理新模式。即强化政策-用政策稳定辅导员队伍;党委出台文件一方面对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好的同志,经过民主推荐、量化考核、党委批准,可
35、聘任正处级辅导员;另一方面,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按同比例获得职称晋升名额,采取单独评审的办法,通过对工作业绩、科研水平的量化,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可晋升教授职称。这些政策的执行解决了辅导员在待遇方面的后顾之忧,在今年的职称评审和干部调整中得以落实,效果良好,极大地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改变了过去辅导员队伍“边缘化”的局面。很多辅导员认为:“我们所从事的不仅是一份工作,而是我们的事业”。优化机制,用机制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点,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根据该校实际情况,一是建立了“校为主导,系为主体”的工作体系,二是将“系级工作综合测评”作为学生工作
36、的主线,将集体评优、学生管理队伍评优、学生管理队伍津贴发放、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学生评优、奖学金的评定等与系级学生工作综合测评成绩挂钩。三是以“学生工作评估”作为规范和完善系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该校还创造性地提出实施“辅导员名师工程”,出台了德州学院“辅导员名师”工程实施办法。参照该校教学名师的评选原则,选拔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优秀的同志授予“名师辅导员”、“骨干辅导员”、“优秀辅导员”称号,充分发挥“辅导员名师”的典型示范作用,凸显辅导员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此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了该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使辅导员逐渐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使
37、辅导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规范制度,用制度强化辅导员后续发展能力;该校建立了一套辅导员培养、考评与交流制度,来提高辅导员的后续发展能力。聊城大学学校始建于1974年,原名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开设有22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点,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现有教职工2150名。该校的特点是:1.学校围绕建什么样的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学科专业和教学改革中,采取以本为本,分类
38、指导,分类建设,创建校企共建模式。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适度发展,保持整体稳定,适度灵活原则,合理超前,增强生命力。相对稳定专业规模,8085个,每年上23个专业,采取停招、缓招个别专业。加强传统专业改造。提升专业品位。2.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体现多样性。2005、2008年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三个举措:学校统一组织修订;各学院可申请修订;对个别专业责令修订。二是重视学科专业建设,抓课程建设,核心是抓通识课、专业课,进行模块建设。该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每年行政1号文件都是围绕教学工作制定的,如2009年学校下发德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39、,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三是抓质量工程建设,2008年学校发特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特2号文件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四是抓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抓工科实习实训,教师教育实习,顶岗实习。五是抓教学基本条件建设。3.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稳定教师队伍。与社会开发商联合,开发职工住宅区,建设职工别墅住宅区,建设二层别墅楼400套,面积分为308平方米、260平方米、180平方米三种规格,不分职称、职务,自由选购。另建设职工住宅小区,600多套150平方米住宅楼,一层均设有车库,其决策力度大和建设标准高,在全国高校中是不多的,对稳定教师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4.领导
40、作风好,学校风气顺是该校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校长、书记发挥表率作用,津贴低于第一层次(学院的教授)5万元。加大对教师的科研奖励,化工学院有一名教师,一年发SCI论文19篇,每篇学校奖励5000元,全年获得20万元奖励。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专科层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现设工程学院、信息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农牧科技学院、基础部等8个教学单位,34个专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33人。该校的特色是:1.重视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
41、基地”,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验实训基地”。2.校企合作成效明显。学院坚持与行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合作,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新模式,为企业培养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先后与新加坡凯日国际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上海武警总医院、浙江武警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蓝海酒店集团、山东时风集团、中通客车控股有限公司、山东思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开展顶岗带薪实习、实现了学生高层次的实习、就业。3.就业前景广阔.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根据市场需求
42、确定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设置等,从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入手,努力搭建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就业工作网络,毕业生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就业层次较高。并且与韩国、新西兰等国外知名院校联合开辟了国外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综合反映满意率达92%。4对外交流成绩显著. 学院先后与瑞士松伯格酒店管理学院、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新西兰塔士兰农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菲律宾伊密里欧学院 Emilio Aguinaldo College(简称EAC)等结为友好学院,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为学院学生搭建了出国留学深造的平台。安阳师范学院学校始建于1908年,2000年4
43、月升本。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9个,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该校的特点是:1.学校依托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在三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植根地域文化沃土,铸就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该校地处殷墟遗址所在地、周易文化发祥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的古都安阳。周易提出的自强不息精神,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学校的百年师范办学历史,铸就了安阳师院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依托殷商文化资源,培育特色学科,服务地方文化
44、建设。该校依托安阳得天独厚的殷商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甲骨学、殷商史和殷商文化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殷商文化研究班,培养了一批专业研究人才,为安阳市殷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建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建构“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多出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以“一干三支”课程体系和“四实四练”实践教学体系为载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创造活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据统计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平均为80. 67%,普通话达标率平均为92. 2%,计算机
45、等级考试通过率平均为80. 54%;学位授予率平均为98. 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河南省第一届大学生师范技能大赛上,该校名列2 2所参赛院校的第一名。2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大。坚持“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专业为用”的要求,以“凝练课内,拓展课外”为抓手,努力打造学生四成(即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工程。比较有代表性的,首先是大力推进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院系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3-5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供各专业学生自主选择。其次是课堂组织形式推荐多样化,提倡高效教学。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增加研究型、讨论型、课题型和自主学习型等课程,将课堂教学改革中新
46、的教育理念融入培养方案。各院(系)要积极推进讲授、研讨、作业、讲座、实践、教材、考核等课程教学要素的改革和建设,推进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大力提倡研究性教学,整合教学内容,倡导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舍得投入,每年拿出1000万元,同时争取国家和地方项目的投入。 3.挖掘优势服务社会、服务地方。 建立的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凭借自身学术优势,积极参与安阳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在安阳殷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建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安阳市化工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建立安阳市化工医药研究
47、基地,通过与安阳市彩色玻壳厂、九州制药厂、利华制药有限公司、东泰药业等企业联合攻关,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化学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建立了新能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筹建光伏并网发电院士工作站、光伏并网发电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对“太阳能光伏并网装置”和“智能双向电量计量单元”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积极与河南新能光伏有限公司、安彩玻壳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为推进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促进河南省、安阳市光伏产业的发展,带动河南省、安阳市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组建筹办了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为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在升本
48、院校中少有),为安阳市第三所本科院校的成立做出了特殊贡献。 4. “12348”工程推进就业工作,即:一个目标,提高竞争力;两个指导:课程指导和观念指导。选拔80多名教师组成就业宣讲团。三个服务:信息网、双选会(实践基地83个)、手续服务。四个突出:全员化、信息化、全程化、网络化。设就业特殊奖,不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介绍10人次以上同学就业给予奖励。八条途径:洋就业、考研700多人、特岗教师、公务员、三支一扶、自主创业、参军。指导服务,就业率排在全省前列新乡学院新乡学院是2007年3月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市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设有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本、专科专业70余个,学院有教职工1300余人。该校的特色是:1.学院把“突出地方性、加强应用性、坚持师范性、发展综合性”确立为办学方针,实施德育厚校工程、质量立校工程、人才强校工程、特色兴校工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该校2007年升本,学校确定2008年为整合年,2009年为建设年。确立三步走战略(夯实基础一一创出品牌一一形成特色)目标 第一步,从2008年-2012年,是新乡学院的建设期。重点是夯实基础,实现从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