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地界丧葬过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7772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地界丧葬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地界丧葬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地界丧葬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地界丧葬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地界丧葬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地界丧葬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地界丧葬过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地界丧葬过程小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地界丧葬过程 河西学院 文学院 人文教育111班 盛永财 摘要: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张义镇虽然是一个小镇,虽然没有很多名胜古迹那么出名,没有大城市繁华的夜景,更没有大城市宽阔的马路,却有着浓厚的传统的文化气息。受丝绸之路的影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哺育,张义镇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小镇。丧葬文化是张义镇传承下来的可圈可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过了解丧葬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受益匪浅。 关键字:张义地界 丧葬 丧葬过程 欢送亡者 1张义丧葬文化的来源 1.1百善孝为先 孝的观念在丧葬文化中体现的尤为重要,在丧葬礼

2、仪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武威位于河西走廊的最东端,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必不可少的城镇;因此,凉州自然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虽然在凉州这一地界曾经建立过许多少数名族政权,但是汉文化在凉州一直是主流。昔日的兵家必争地,今天已经是太平都市。随着历史的发展,凉州原有文化流失了很多,仅仅留下一些古迹,如雷台汉墓、西夏碑林和天体山大佛。 我所谈的丧葬文化是天体山大佛所在的张义地界丧葬文化。由于历史原因,张义地界以汉文化为主流,所以丧葬文化以汉文化为基础。孝在张义地界体现的比较明显是因为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孝,说文解字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 1 - 者,从子,子承老也。”孝在中国文化中,在儒家学

3、说中具有原发性,综合性。武威这样一座特殊的城镇必然受到孝文化的感染,并且适应历史的步伐,将孝文化传承、发扬。自然而然,张义这样一座小镇也受到孝文化的熏陶。有了孝文化做铺垫,丧葬文化随之扩大并且日渐兴盛。就在今天,张义丧葬礼仪越来越隆重,这预示着现代人对“孝”越来越重视,预示着现代人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1.2 “灵魂不死”的观念是丧葬礼仪的思想来源 人的生死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自然规律。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人为什么会死?死后又会到什么地方去?这是一直以来谁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于远古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并且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一

4、种观念:“他们的思维不是他们的肉体活动。既然灵魂在人死亡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就在没有必要去想灵魂本身会不会死亡”。所以人们不得不思考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这样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人就是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体,人会死是因为灵魂离开了肉体;人死后肉体会消失,灵魂则在另一个世界过着与人相似的生活,与活人保持联系,灵魂乐意给活人带来幸福、好运,也可以给活人带来不幸。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在张义地界丧葬礼仪中人们考虑的较多的是能过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活得更好,以此来保佑活着的人幸福安康。由此可以看出,灵魂的观念在张义的丧葬习俗中显得非常重要;以灵魂为直接对象的丧葬礼仪贯穿在整个丧葬活动中。老人

5、咽气后给老人穿衣服是因为阴间很冷,怕老人受凉;在老人口中放少许的金银和茶叶目的是让灵魂在阴间的路上打点一下;丧葬过程中的“撒灯”是为灵魂照亮阴间的路;着些丧葬礼仪都能够体现“灵魂不死”的观念在张义人心中的重要性。 - 2 - 2张义一次完整的丧葬 武威地区有着共同的丧葬习俗,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在共同的丧葬礼仪中也就存在着独特性。我在这里述说的是张义地界的一次完整的丧葬。 2.1洗漱更衣 当一个老人死亡前的一段时间,其子女必须全部到老人身旁看护,看老人的最后一面,也让老人感到自己儿孙满堂。同时由儿女请村中资历深、见识广的长辈来守护并且安排老人的一切事宜,目的是为了让老人安心、平稳的度过最后一站

6、。当老人咽气后,乘着人的身体还没有僵硬,其家人必须为老人洗漱、更衣。 2.2“请人”下炕,孝子报丧 给死者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后,接下来是把死者“请到”比较宽畅的房间中随后就是孝子报丧。孝子到村上的每一户人家去报丧,孝子报丧时不穿孝服,到人家庄门前磕三个头,不能进入别人家的门;由领路的族人到屋里说明孝子报丧。孝子如果进到别人家里,在张义叫做“冲了人”。 2.3立大东、请厨子,请木匠做寿房 孝子报丧后边要准备发丧的一切事宜,立大东是必不可少的。在丧葬期间,由家族成员推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族人来担当大东职位负责打点上下和安排族人做事,以便- 3 - 顺利的送亡者上路。做寿房、请木匠和请厨子由大东和孝子

7、商量后再决定。做寿房的木材在张义通常为松木和白杨木,不过寿房的主体为松木,带有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木匠做好寿房,由道爷画寿房;如果亡者为女,寿房要画为“鱼戏莲”,如果亡者是男则为“嗤虎”。 请厨子做席是为了欢送亡者,老人去世在张义地界视为喜事;所以孝子们要风光安葬亡者。一般在丧葬过程中要吃三次席:“起东”是一次,坐席者多为村上的人, 又称东家;一方面感谢左邻右舍这么多年来对亡者的照顾,一方面招待东家,感谢在忙的时间里来帮忙欢送亡者。亡者入土前后各一次,坐席的有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感谢大家前来帮忙。最重要的是,老人入土是喜事,按照传统,好无疑问要宴请宾客。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丧葬习俗却成为了人们

8、显露财富的借口。 2.4请道爷念经、立破土日,为寿房开光 在丧葬过程中可以没有厨子,但绝对不能没有道爷。为亡者念经超度是丧葬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绝对不能少。在张义地界,请道爷是很有说法的:所请的道爷中必须有道行高深的道爷,道爷请到家中由大东安排专门的人伺候。道爷的规制不同,念得经文不同,孝子们所给的钱也不同;当然,孝子们为了展现自己的孝心力求什么都要最好的,所以道爷在传统文化浓厚的张义地界是很吃香的。 道爷到亡者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问孝子孝女们亡者逝世的具体时间,道爷掐算后便立破土日,接下来道爷要做的就是纸货,例如做引魂帆、大帆,花圈等。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超度亡者的仪式正式开始,一般为三天时间;

9、一次完整的丧葬需要七天的时间,准备工作需要四天,念经超度需要三天。这是- 4 - 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习俗 为寿房开光是亡者进入寿房的前奏。一般的寿房人们可以随便摸,但当寿房开光后所有人都会尽量避开它。开光就是在寿房的前门上用朱砂画一个亡者的牌位,这一过程是由道行高深的老道爷完成的;道爷开光时,所有的孝子晚辈都要跪在寿房前,由长子抱着王者的遗像。 2.5起东 起东,一方面是感谢左邻右舍在亡者在世的时候的关照,一方面感谢的前三天晚上,又称“吃夜菜”,这与吃席不同,入座的只是左邻右舍,让厨子炒些菜,大家边吃边商议如何更好的欢送亡者。这一晚基本没有事,大家只是吃菜、喝酒,商议一下事情就各回各家了。 2.

10、6超度亡者 超度亡者是丧葬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这最核心的过程。孝子的孝心、家族的旺盛和亡者的伟大都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 2.6.1升大帆,超度仪式正式开始 亡者入土的前两天的中午饭后开始念经,在家门口载旗杆升大帆,放鞭炮,超度仪式正式开始。升大帆时,大帆内裹有钱、红枣、核桃,把大帆用细绳打活结和鞭炮系到一起;当大帆升到空中时鞭炮响完,大帆自然打开,大帆里裹的东西落到地面,下面的人开始争抢。疯狂的争抢声、道爷的喇叭声和人们吵嚷的声音交杂到一起,一副欢快而又滑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大人小孩都想见到什么东西来沾喜,而且挣得越多越好。升大帆的寓意是告诉游魂野鬼,在这家有喜事,请绕行。最

11、为奇怪的是,两米长的大帆有再大的风也不会飘起,只有当道爷念经的- 5 - 时候才会飘起,即使当时没有风;这一点是最神奇的,至今没有谁能说出个所以然。 2.6.2沉府 随着道爷的鼓声、喇叭声和锣声,人们一起到了停放亡者的棚前。接下来就是“沉府”。“沉府”就是指将亡者放入寿房中,但不将寿房阖实。亡者沉府前孝子们要在寿房里撒上核桃、红枣和纸币;核桃、红枣表示后代多子多福,纸币是真的人民币,表示后代能够富余,但不能将印有毛泽东头像的纸币放进去。亡者是不能见光的,所以在沉府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防万一,人们会拿“帐子”。把亡者从临时躺的地方抬放到寿房这一过程中,人们都用帐子遮光,直到亡者进入寿房。孝子们抬

12、亡者时不能用手,用的是“孝”。亡者进入寿房,将寿房抬放好以后真正的灵堂就设置好了,接着就是孝子穿孝服、剃光头;孝子穿好孝服后,就在灵堂下守着,有来为亡者敬香的人,便磕头鞠躬,孝女们便大哭,告诉亡者有人来看你了。 2.6.3请水 亡者沉府后,道爷们打鼓、打锣和吹喇叭,孝子们跟在道爷们后面,孝女大哭,一起到村里吃水的水井前请水。一路上孝女的哭声不断,孝子孝孙抗着道爷做的花帆,帮忙的人在前面烧纸开路,所有的人都有序的排队。到水井前,烧纸、放炮,除道爷外所有的人都跪下,道爷开始念经。水从井中打上来之后,便有序的回到家中,路上鼓声、锣声、喇叭声和哭声交杂在一起。看热闹的人们也跟在请水队伍的后面。 到家中

13、后,在堂屋的旁边早已设好小灵堂,为亡者洗凡尘的仪式就在小林- 6 - 堂上完成。道爷用请来的水在为亡者准备的新毛巾、新木梳和新梳妆镜上撒一点,就表示为亡者洗去了凡尘。道爷一边念经,一边撒水,孝子都跪在小灵堂前面。请水仪式结束后,道爷到正堂停经休息,孝子们在外面磕头谢礼。请水仪式结束后差不多就是下午吃饭的时间了。 2.6.4撒灯 下午饭过后,道爷们休息到天黑开始念经。大东安排人做撒灯用的器具。这里的灯是用做寿房是剩下的木头渣滓用汽油搅拌而成的,点灯的是在两根粗铁丝上用细铁丝棒的棉花,在张义地界叫做火把。撒灯的时候两个孝子在两旁将搅拌好的灯用木桶提在手里,用大铁勺三步撒一个灯,然后由其他孝子拿火把

14、点着。 等到道爷在灵堂前念完一部经后,撒等的器具都已经准备妥当。两个孝子在前面撒灯,再有两个孝子拿火把点灯;接着后面是道爷,再后面是孝女等人,从出庄门就开始撒,一直到离坟不远处就停下了,但不到坟上。 从门口到撒灯的终点一路灯火通明,其目的是为亡者照亮回家的路;家是老家,坟是新家,给亡者照亮路,防止亡者在两个家来去走的时候迷了路。 2.6.5跑伍落 在道爷休息期间,大东安排人准备跑伍落的事宜。在正对灵堂不远的地方搭建一个台子,用于道爷念经;在台子的四角摆放四个大圆桌,用于摆放跑伍落用的灯。灯是用碗和蜡烛做成的,在碗的周围贴上纸花,在碗中间放上蜡烛,碗灯便做好了。碗灯要单数,而跑伍落每人却拿两支碗

15、灯。台子和碗灯都准备好后,在灵堂的两边点燃塔灯,道爷边开始念经。跑伍落前,道爷在堂屋起经后便道灵堂前站着念经,告诉亡者孝子们在欢送你,请你安心上路,念完超度经后道爷开- 7 - 始上台。 道爷上台顺序当然很明确,按资历的高深上台。道爷上台后坐在大东们早搭建好的椅子上,跑伍落的经正式开始,最经典的、最欢快的、也是最不可少的一部经便是卷棉花。首先由资历深的道爷下台去点灯,其他道爷坐在台上打鼓、念经、吹喇叭等。道爷点灯的时候先从台子上面的灯开始,台子上的灯也称为“主灯”,孝子跟在道爷的后面,道爷在一处点灯孝子们就跪在一处磕头,当道爷点一处碗灯,孝子们就把点好的灯端在手中;等到所有的灯点完后,跑伍落的

16、队伍也就形成了。点灯的道爷拿着引魂帆在前面,孝子们拿着灯在后面,扭着十字步绕着台子和四周的圆桌;最经典的当属“蛇包九蛋”,看似没有秩序,所有的人却绞不到一起,可谓是:笑声、鼓声、喇叭声,声声入耳。鼓声和喇叭声由舒缓到紧张,由紧张再到舒缓,人们扭着各种姿态,有早已喝醉的后辈,有弯腰屈膝的孝子,都在一起,欢乐的气氛再次达到高潮。到最后,道爷上了台,引魂帆就到了后背们的手里,左绕右绕,一片欢声笑语在全村飘散开来。 在这样欢乐的气氛中,道爷再次念经给亡者通说,你子孙满堂,而且他们都过得很好,你也刚刚看到了他们的笑脸,你就不要牵挂和担心了,你可以安心离去了。在欢声笑语中,在对孝子们心灵的告慰中,跑伍落结

17、束了。此时差不多也是晚上十点左右,人们也多少有些疲乏。可今晚的事情还没有完,所有的人休息一会儿之后,报恩便开始了。 2.6.6报恩 报恩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孝子们对亡者的感恩,谢谢亡者的养育之恩。刚刚跑伍落时搭建的台子上面早就摆好了道爷们念经的经文等东西,道爷们念完一段报恩经后,孝子们开始报恩。用一大条青丝布将寿房和经书连在一起,即青- 8 - 丝布的一段放在道爷念经的桌子上,并且将经文压在上面;另一端放在寿房的上面,用祭奠的物品压住,孝子们跪在青丝布下面。道爷在台上念经,孝子们跪在青丝布下面向寿房,以表示对亡者的感恩;道爷念经其寓意在于告诉亡者你所有的晚辈都在这里向你谢恩。谢恩仪式结束后,

18、所有的人都累了,除了孝子在灵堂下面守灵,其他人都匆匆睡觉去了。 2.6.7上表,送表 早饭吃过后,差不多已经早上九点左右,这天白天相对来是比较轻松的,只是上表和送表。除了孝子、厨子和大东其他人都是闲的。孝子要一整天跪在堂屋前用方盘端表,道爷在堂屋的灵堂前上表,道爷上完一支表,孝子就端一支表;如果一家有弟兄几个,可以轮流端表,如果是一个男丁,跪一整天,到晚上膝盖会肿胀,以表示对亡者的虔诚。厨子要准备这天的席,大东忙于安排客人入席,所以免不了跑出跑进。等到中午的时候,道爷的表已经上的差不多了,道爷们开始休息,大家都开始准备吃席。 吃席的时候孝子是不能入席的,孝子只能跪在灵堂前守灵。只是大东给孝子端

19、些吃的东西给孝子。这也体现了孝子对亡者的怀念和虔诚。如果孝子入席会被人笑话的。 吃完席后,道爷开始上没有上完的表,大东安排其他人准备送表。等到道爷上完所有的表,大家开始送表。道爷打鼓、吹喇叭,孝子们拿着花帆跟在道爷的后面,送表的队伍便上路了。送表的地方一般为“场上”,到场上之后,有烧纸的人,有祭奠的人,这些人都是大东早已安排好的。孝子们跪在场上,道爷在前面念经,长子端这表跪在最前面烧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呈现在场上。送完表之后便有秩序的回到家- 9 - 中。 回到家中道爷就歇完经就休息了,大东安排人准备晚上的仪式,这天晚上是很忙的。 2.6.8跑桥 跑桥也是张义地界很重要的丧葬仪式。为什么要跑桥

20、,在张义地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桥”指的是“奈何桥”,在道教学说中,奈何桥是鬼魂历经十殿阎罗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在这里有为叫孟婆的女神,鬼魂到这里时,孟婆给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跑桥是因为怕亡者在奈何桥上一个人害怕、孤单,所以孝子们通过“跑桥”这样一种 仪式来陪亡者一起过奈何桥。 等大东安排人准备好这晚的一切事宜,夜幕已降临。道爷在堂屋里也起经了。跑桥搭建的桥是用长条板凳累积起来的,用绳子将其固定稳,然后在板凳上放上- 10 - 蜡烛,目的是为亡者照亮前方的路。长条板凳要累积两个类似桥形的木架,摆放在两边便是桥了,桥要摆放在离灵堂不远的地方,孝子们跪在桥的四角并且

21、每人端一碗饭祭奠,为亡者打通前进的路。 道爷在堂屋起经后便到灵堂前念经,念完一部超度经后便开是跑桥了。首先由道爷吹着喇叭、打着鼓和念着经走在前面,长子拿着亡者的遗像跟在后面,接着后面是亡者的牌位和鹤帆,后面就是其他的孝子孝孙和一些后辈。大家排成一队围绕桥转,道爷停下,孝子们都跪下;道爷走,孝子们便站起来弯腰跟在后面转。转三圈后道爷站在旁边念经,这时的鼓声了喇叭声绝对不能停,而且节奏要越来越快,声音要越来越大因为亡者正在过桥,一旦停下就表示亡者过桥不顺利;孝子们希望亡者能顺利过桥。跑桥当然要跑起来,当道爷们站在旁边时,有一位年经且法力高的道爷便拿着引魂帆站在孝子们的前面绕帆;孝子们跪在前面随时准

22、备跟道爷跑。道爷开始走,孝子们也站起来跟着走;慢慢的道爷开始跑起来了,伴随着鼓声和喇叭声道爷越跑越快,直到孝子们追不上才停下绕帆;等孝子们再次排好队后,道爷又开始跑,鼓声、喇叭声和围观者的笑声都混在一起,热闹非凡。等所有的人孝子都跑不动了,跑桥仪式也就结束了。在这一过程中,最为神奇的就是领跑的道爷,平时看起来和其他人差不多,但跑桥的时候速度变的很快;在张义地界,人们说是道爷发功了,所以普通人跑的再快也无法追上道爷。 这一夜灯火通明,人们基本不休息。跑桥后道爷稍作休息,大东则以最快的速度在灵堂前搭建好台子,准备拜台。 2.6.9拜台 拜台是张义地界丧葬过程中比较隆重的仪式,拜台所用时间的长短取决

23、于孝子的多少和家族的大小,时间短的持续两个小时,时间长的要五个小时左右。道爷稍作休息就在堂屋里起经了,孝子们早已跪在堂屋门外恭请道爷上台。这时,搭建的台子叫“法台”,道行高深的道爷叫“高公”,道爷先是从堂屋出来,到灵堂前念经,之后便开始上台。道爷上台的顺序依然很森严,高公坐在最高的地方,下面左右两边是其他的道爷;所有道爷入座后,起经,拜台正式开始。 由大东安排人开始拜台,所有孝子在跪灵堂前答谢还礼。拜台的人都是亡者的兄弟和其子孙后代,先从长辈开始,最后是亲生的孝子和孝孙;井然有序,每人要磕十八个头。先要向高公磕三个头,然后转身向亡者磕三个头,在灵堂下跪的孝子们磕头还礼;接着转身向左面的道爷磕三

24、个头,转身向亡者磕三个头,孝子们磕头还礼;接着再转身向右面的道爷磕三个头,再转身向亡者磕三个头,孝子们磕头谢礼。每个人都这样拜台,小到祖孙甚至祖孙的孩子,哪怕是刚满月的孩子都要让大人抱着拜台,其目的是为了让亡者看到自己儿孙满堂。就这样一个- 11 - 人接一个人不停的拜下去,直到所有的人都拜完。 在拜台这个过程中道爷是最累的,道爷的鼓声、喇叭声和经文绝对不能停。拜台是张义地界丧葬过程中最隆重的仪式。 2.6.10送纸货 拜台结束已经是早上的三点左右了,所有的人稍作休息后便准备吃早饭,经过一夜的劳累,人们都很疲倦,但这天是亡者入土的日子,谁都在坚持。因为昨晚的劳累,人们需要好好的吃完早饭才能有体

25、力干活,吃完早饭已是早上九点左右,所有人的体力恢复的都差不多了。朦朦胧胧中,堂屋里道爷的鼓声和喇叭声又响起了。在灵堂前念完一部经后就是送纸货了,送纸货又称“打散”,即把所有的纸货,包括花圈、花帆、金山、银山、善男信女、牛马、等都要拿到去坟的路上烧掉。只留一支鹤帆,用于亡者下葬。 孝子们能拿多少纸货就拿多少。道爷们打鼓、吹喇叭,孝子们拿着纸货排着队出庄门了。到撒灯的终点就停下开始“送纸”,把所有的纸货都累放到一起,一把大火将所有的纸货化为乌有。在张义人的眼中,把这些所有的东西都送到亡者的新家中了,亡者到新家中该有的都有了,孝子们也就安心了;只求先人能保佑在世的人平平安安。等所有的纸货都烧干净了,

26、“打散”的队伍就回到家里准备亡者上路了。 2.6.11上路 送亡者上路前首先要为亡者“垫棺”。当打散的队伍回到家里就开始垫棺,也是子女们见亡者的最后一面,垫棺时,亡者头枕的是书,希望家族后代出状元;脚踩的是用金黄色的布做的元宝,一方面希望亡者能保佑后代发财,一方面希望亡者在另一个时间财源不断。垫棺时,所有的孝子跪在寿房前,长子跪- 12 - 在最前面,准备“受审”。如果亡者是女性,则孝子们必须请来亡者的娘家人,向阎王爷作证,亡者是好活好死的;同时在真正阖棺的时候,娘家人要站在灵堂前审问孝子们亡者穿了多少衣服,是否干净等,最后由娘家人来用锤子将寿房完全阖实。如果亡者着是男性,则家族里最年长的前辈

27、来审问孝子和向阎王爷作证。 垫棺完毕之后,道爷的经又开始了,随着经声孝子们将寿房抬到院子外面,用两条长凳支起来;东家们用绳子把木头和寿房固定在一起,绳子是活口,一边寿房下葬。在帮木头的同时,在寿房的前面把帐子绑在木头上,由长子和长孙来牵拉。 寿房绑好之后就开始上路了。道爷走在最前面念经开路,接着是寿房和牵灵的长子和长孙,再后面是哭丧的孝女们当然少不了前来围观的人们。在一路上要不停的“绕棺”,绕棺是亡者上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当送丧队伍走到几步是,便停下绕棺;由东家安排的人拿着长凳随时跟在寿房和道爷的旁边,准备随时绕棺。道爷绕棺时将寿房支在两条长凳上,绕棺的道爷拿着鹤帆站在寿房前面绕棺;绕棺的

28、目的是说道爷告诉亡者孝子后代们为送行,道爷手中拿着早就写好的名单,绕一次棺说两到三个人的名字再念一段经,;如果孝子多停的次数就多,相反就少。就这样走几步停下绕一次棺,直到离坟地不远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把戴的“孝”脱了再进坟,这时候女眷是不允许进坟的,因为女性为阴,怕冲了亡者的阴灵,所以女眷到这时就可以回家准备“迎主”。除了打鼓的道爷,其他道爷也回家了。寿房由剩下的人们在道爷的鼓声下抬着入坟。 2.6.12入土 人们将寿房抬到坟地时不急于下葬,而是先把寿房抬起来绕着坟地转三圈,- 13 - 这样做的用意在于让亡者看看自己的“新家”。三圈转完后便将寿房放在挖好的坑前面,挖坑的人在就在坑里等着,当寿房

29、到坑前是,孝子就跪在坟坑前面要求挖坑的人有不妥的地方再挖一下,其实并不是孝子们故意为难挖坑的人,这是张义地界的一个独特的丧葬文化现象。其含义是让亡者知道孝子在为他打扫新家。 坑挖好后就开始下葬了,所有的孝子跪在坟前,由东家们搭手将寿房放入坑中。寿房放入坑中,大家用系在寿房上的绳子将寿房摆正后便开始撒土;首先由孝子们用衣服兜着土在寿房上撒一圈,然后在撒一些人民币,接着便是大家用铁锹疯狂的填埋,填埋的时候要一鼓作气将寿房掩埋。坟填埋好后便是在坟前“点主”,孝子们跪在坟前,道爷将长子的手指头用针挑破,用新毛笔沾血在亡者遗像- 14 - 的后面写上亡者的名字和孝子的名字。“点主”之后,所有的人就回家准

30、备吃席了。 家里“迎主”的人造已经做好准备了。在离庄门口不远的地方放一张桌子,所有的后辈都跪在前面,当孝子们将抱着的遗像放到桌子上时,所有的人开始磕头;桌子由其他人抬着,孝子们也马上跪到桌子前面,随着道爷的鼓声、锣声和喇叭声,所有的人倒退一步磕一个头,直到遗像进入院子放到堂屋的灵堂前。接着就是吃席了,一方面是孝子谢谢所有的人这么多天来的帮忙,另一方面是让亡者直到他走的很风光。席间孝子端着酒无论大小,无论年女老少都一一敬酒表达谢意。吃完席后,所有来的亲朋好友就各回各家了。只有东家的人留下帮着打扫卫生和收拾垃圾等,孝子孝女必须等到第二天为亡者攒坟了。 2.6.13攒坟 第二天孝子们很早就带着预定好

31、的一桌席和其他祭祀用的东西去攒坟了,攒坟的用意在于为亡者修筑好新家,能够让亡者安心居住。条件好的可以在攒坟的时候放上砖块。不论用什么材料来攒坟,唯一不能变的就是“生老病死土”的老规矩,即砖头从坟顶到坟门口的摆放顺序是“生老病死土”,但到坟门口的最后一块砖头最好是“生”,达到循环,意味着家族将循环往复,不断壮大。 在攒坟的时候很奇怪的是坟的大小。填埋坟用的土还是原来从坑里挖出来的土,坑的大小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死规定说这时最吉祥的数字,按理说将寿房放入坑中再填上土,坟的大小都差不多;可有的坟大有的坟小,有的只是将寿房刚好填埋地和原来的地一样平就没有土了。这是很奇怪的。在张义地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如

32、果坟大说明亡者在世时行善积德很多;如果坟小说明亡者在世时没有做太多的善事或者做了太多的坏事;坟大坟小是阎王爷给亡者的判定,让活着的人知道亡者在世的功德修行。因此孝子们要在下葬后的第二天尽可能早的去攒坟,无论原来的坟有多大,孝子们都会从别处背来土将坟尽可能的攒大,别人看到后就知道亡者在世的时候行善积德,到阴间阎王爷也给了他很高的判定。 坟攒好后孝子们将贡品摆放在坟前,上香磕头,告诉亡者新房已经修筑好,你可以安心在新家里居住了。之后孝子们便将带的席摆放在坟院里与亡者一起大吃大喝,祝贺亡者住入新家。吃喝完毕后孝子们便回家在亡者的遗像前上香后,欢送和超度亡者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此文章为本人经过走访考察之后的一家之言,望广大读者提供宝贵建议,若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实为感谢。 -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