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职调查工作指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7914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尽职调查工作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尽职调查工作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尽职调查工作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尽职调查工作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尽职调查工作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尽职调查工作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尽职调查工作指引.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尽职调查工作指引企业尽职调查工作指引 目 录 一、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2 二、财务与会计调查. 5 三、业务与技术调查. 11 四、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调查. 15 五、高管人员调查. 16 五、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调查. 18 七、业务发展目标调查. 21 八、募集资金运用调查. 22 九、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调查. 24 - 1 - 一、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设立情况 取得企业设立的相关资料,包括*批准文件、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股东出资协议、验资报告、评估报告、审计报告、工商登记文件等资料,核查企业的设立程序、工商注册登记的合法性、真实性,如果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还应取得相关外资审批部门批复文件

2、、批准证书。 如果企业已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应取得企业改制的相关资料,包括改制前原企业的相关财务资料及审计报告、资产和业务构成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改制的批复文件等,以及企业的改制方案、人员安置方案、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等,并通过与企业高管人员及其员工谈话等方法,核查企业在改制时业务、资产、债务、人员等重组情况,分析判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符合证券监管、国有资产管理、税收管理、劳动保障等相关规定。 历史沿革情况 查阅企业历年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工商登记等文件,以及历年业务经营情况记录、年度检验、年度财务报告等资料,调查企业的历史沿革情况,要求企业到工商登记部门复印出整套文件资料。 股东的出资

3、情况 取得企业设立时各出资人的营业执照、财务报告等有关资料,核查股东人数、住所、出资比例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核查自然人直接持股和间接持股的有关情况,关注其在企业的任职情况,并关注其亲属在企业的投资、任职情况;以资产出资的,还需核查是否合法拥有产权及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调查企业股东的出资是否及时到位、出资方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出资不实、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等情况;核查股东出资资产的产权过户情况。对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现金资产出资的,应查阅资产评估报告,分析评估合理性;对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的,应查阅相关管理部门出具的高新技术成果认定书。 重大股权变动情况 查阅与企

4、业重大股权变动相关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有关文件以及*批准文件、评估- 2 - 报告、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股权转让协议、工商变更登记文件等,核查企业历次增资、减资、股东变动的合法、合规性,核查和记录企业实收资本、股东结构和实际控制人是否发生重大变动。 重大重组情况 若企业设立后发生过合并、分立、收购或出售资产、资产置换、重大增资或减资、债务重组等重大重组事项的,应取得相关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文件、重组协议文件、*批准文件、审计报告、评估报告、中介机构专业意见、债权人同意债务转移的相关文件、重组相关的对价支付凭证和资产过户文件等资料,并通过与重组相关各方和经办人员进行谈话,调查企业重组动机、内容、

5、程序和完成情况,分析重组行为对企业业务、控制权、高管人员、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方面的影响,判断重组行为是否导致企业主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发生实质变更。 主要股东情况 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资料收集、查阅工商管理部门档案,以及查阅企业主要股东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等方式,调查或了解以下事项:主要股东的主营业务、股权结构、生产经营等情况;主要股东之间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情况及相关协议;主要股东所持企业股份的质押、冻结和其它限制权利的情况;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企业股份重大权属纠纷情况;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内变化情况或未来潜在变动情况,核查主要股东是否存在

6、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管理、侵害企业及其他股东的利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情形。 员工情况 通过查阅企业员工名册、劳务合同、工资表和社会保障费用明细表等资料,与企业员工谈话等方法,了解企业员工的年龄、教育、专业、学历、职称等结构分布情况及近年来的变化情况,调查企业在执行国家用工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独立情况 结合企业的生产、采购和销售记录实地考察其产、供、销系统,调查分析企业是否具有完整的业务流程、独立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独立的采购、销售系统,调查分析其对产供销系统和下属公司的控制情况;计算企业关联采购额和关联销售额分别占其同

7、期采购总额和销售总额的比例,分析是否存在影响拟上市企业独立性的重大或频繁的关联交易。 - 3 - 查阅商标、专利、版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以及房产、土地使用权、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等主要财产的权属凭证、相关合同等资料,必要时进行实物资产监盘等方法,调查企业是否具备完整、合法的财产权属凭证以及是否实际占有;调查商标权、专利权、版权、特许经营权等的权利期限情况,核查这些资产是否存在法律纠纷或潜在纠纷;调查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预收及预付账款产生的原因及交易记录、资金流向等,调查企业是否存在资产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控制和占用的情况,判断其资产独立性。 通过实地调查、与

8、高管人员和员工谈话、查阅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相关决议、查阅各机构内部规章制度等方法,调查企业的机构是否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完全分开且独立运作,是否“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存在混合经营、合署办公的情形,判断其机构独立性。通过查阅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银行开户资料、纳税资料,调查企业是否设立独立的财务会计部门、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具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对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否独立进行财务决策、独立在银行开户、独立纳税等,判断其财务独立性。 内部职工股等情况 如果企业发行过内部职工股,应取得其内部职工股的审批文件、募股文件、缴款证明文件及验资报告等,需调查发行的合法性、真实性;取得内部职

9、工股历年托管证明文件,调查内部职工股的托管、转让情况;调查内部职工股在发行、转让和交易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况,包括超范围超比例发行、变相增加内部职工股、法人股个人化等情况;调查企业是否存在工会持股、职工持股会持股、信托持股或股东数量超过规定的情况,取得相关股份形成及演变的法律文件;上述股份进行过清理的,取得相关的协议文件、决策文件、价款支付凭证等,调查内部职工股是否存在潜在问题和风险隐患,企业或相关主体是否采取解决措施或明确责任主体。 商业信用情况 通过与企业高管人员和员工谈话,查阅企业完税凭证、工商登记及相关资料、银行单据、保险凭证、贷款合同及供销合同和客户服务合同、监管机构的监管记录和

10、处罚文件等方法,调查企业是否按期缴纳相关税、费及合同履约情况,关注企业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或不诚信行为,评价企业的商业信用。 - 4 - 二、财务与会计调查 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 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的内容进行审慎核查。审慎核查时,不仅需关注会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是否相匹配,还需关注会计信息与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是否相匹配,特别是应将财务分析与企业实际业务情况相结合,关注企业的业务发展、业务管理状况,了解企业业务的实际操作程序、相关经营部门的经营业绩,对企业财务资料做出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重要的财务事项进行重点核查,发现异常财务事项时,应采取现场察看,核查相关会计记录和业务文件,

11、向企业高管、财务人员和经办人员询问等多种形式进行核查。 对纳入合并范围的重要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应同样履行充分的审慎核查程序,对企业披露的参股子公司,应获取最近一年及一期的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存在剥离调整的,还应核查剥离调整的原则、方法和具体剥离情况。如企业最近一年及一期内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资产,应获得被收购企业收购前一年的利润表,并核查其财务情况,分析被收购企业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占目前企业相应项目的比重。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通过查阅企业财务资料,并与相关财务人员和会计师沟通,核查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如企业过往三年内存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重点核查变更

12、内容、理由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评估报告 通过查阅评估报告和相关的财务资料以及评估机构的资质材料等方法,结合行业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核查评估机构是否履行了必要的评估程序、评估假设是否合理、评估方法是否恰当、评估依据是否充分、评估结果是否合理、评估值大幅增减变化原因是否合理,关注评估中的特殊说明事项及评估资产的产权是否明确。 财务比率分析 计算企业各年度毛利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分析企业各年度盈利能力及其变动情况,分析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的利润结构和利润来源,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性。 计算企业各年度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结合企业的现

13、金流量状况、在银行的资信状况、可利用的融资渠道及授信额度、表内负债、表外融资及或有负债等情况,分析企业各年度偿债能力及其变动情况,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风险。 - 5 - 计算企业各年度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结合市场发展、行业竞争状况、企业生产模式及物流管理、销售模式及赊销政策等情况,分析企业各年度营运能力及其变动情况,判断企业经营风险和持续经营能力。 通过上述比率分析,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财务指标比较,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判断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存在持续经营问题。 销售收入 通过询问会计,查阅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销售收入等相关科目等方法,了解实际会计核

14、算中该行业收入确认的一般原则以及企业确认收入的具体标准,判断收入确认具体标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存在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或虚计收入的情况。核查企业在会计期末是否存在突击确认销售的情况,期末收到销售款项是否存在期后不正常流出的情况;分析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是否与企业销售收入变化情况相符,关注交易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真正流入企业。 取得企业收入的产品构成、地域构成及其变动情况的详细资料,分析收入及其构成变动情况是否符合行业和市场同期的变化情况。如企业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应分析季节性因素对各季度经营成果的影响,参照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情况,分析企业收入的变动情况及其与成本、费用等财务数据

15、之间的配比关系是否合理。 取得企业主要产品报告期价格变动的资料,了解报告期内的价格变动情况,分析企业主要产品价格变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对企业收入变动的影响;搜集市场上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价格信息和近年的走势情况,与企业产品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异常;取得企业报告期主要产品的销量变化资料,了解报告期内主要产品销售数量的变化情况,分析企业主要产品销量变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对企业收入变动的影响。存在异常变动或重大变动的,应分析并追查原因。 关注企业销售模式对其收入核算的影响及是否存在异常,了解主要经销商的资金实力、销售网络、所经销产品对外销售和回款等情况,核查企业的产品销售核算与经销商的核算是否存

16、在重大不符。 销售成本与销售毛利 根据企业的生产流程,搜集相应的业务管理文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成本核算方法和步骤,确认企业报告期成本核算的方法是否保持一致。 获取报告期主要产品的成本明细表,了解产品单位成本及构成情况,包括直接材料、直- 6 - 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等。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大幅变动的,应进行因素分析并结合市场和同行业企业情况判断其合理性。 对照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周期和在产品历史数据,分析期末在产品余额的合理性,关注期末存货中在产品是否存在余额巨大等异常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应转未转成本的情况。 计算企业报告期的利润率指标,分析其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并判断其未来变动

17、趋势,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企业产品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等是否正常,存在重大异常的应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进行重点核查。 期间费用 取得营业费用明细表,结合行业销售特点、企业销售方式、销售操作流程、销售网络、回款要求、售后承诺等事项,分析企业营业费用的完整性、合理性;对照各年营业收入的环比分析,核对与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营业费用变动趋势是否与前者一致。两者变动趋势存在重大不一致的,应进行重点核查。 取得企业管理费用明细表,分析是否存在异常的管理费用项目,如存在,应通过核查相关凭证、对比历史数据等方式予以重点核查。关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关联方占用资金的相关费用情况。 取得财务费用明细表,对企业

18、存在较大银行借款或付息债务的,应对其利息支出情况进行测算,结合对固定资产的调查,确认大额利息资本化的合理性。 经常性损益 取得企业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逐项核查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调查非经常性损益的来源、取得依据和相关凭证以及相关款项是否真实收到、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析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结合业务背景和业务资料,判断重大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的合理性和计价的公允性;计算非经常性损益占当期利润比重,分析由此产生的风险。 货币资金 通过取得企业银行账户资料、向银行函证等方式,核查定期存款账户、保证金账户、非银行金融机构账户等非日常结算账户形成原因及目前状况。对

19、于在证券营业部开立的证券投资账户,还应核查企业是否及时完整地核算了证券投资及其损益。 抽查货币资金明细账,重点核查大额货币资金的流出和流入,分析是否存在合理的业务背景,判断其存在的风险;核查大额银行存款账户,判断其真实性;分析金额重大的未达账- 7 - 项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关注报告期货币资金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应收款项 取得应收款项明细表和账龄分析表、主要债务人及主要逾期债务人名单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核查。了解大额应收款形成原因、债务人状况、催款情况和还款计划。 抽查相应的单证和合同,对账龄较长的大额应收账款,分析其他应收款发生的业务背景,核查其核算依据的充分性,判断其收回风险

20、;取得相关采购合同,核查大额预付账款产生的原因、时间和相关采购业务的执行情况。调查应收票据取得、背书、抵押和贴现等情况,关注由此产生的风险。 判断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操纵经营业绩的情形。 重点核查报告期内是否存在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占用情况。 结合企业收款政策、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现金流量情况,对企业销售收入的回款情况进行分析,关注报告期应收账款增幅明显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的情况,判断由此引致的经营风险和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存货 取得存货明细表,核查存货余额较大、周转率较低的情况。结合生产情况、存货结构及其变动情况,核查存货报告期内大幅变动的原因。 结合原材

21、料及产品特性、生产需求、存货库存时间长短,实地抽盘大额存货,确认存货计价的准确性,核查是否存在大量积压或冷备情况,分析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是否合理、提取数额是否充分;测算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是否合理。 对外投资 查阅企业股权投资的相关资料,了解其报告期的变化情况;取得被投资公司的营业执照、报告期的财务报告、投资协议等文件,了解被投资公司经营状况,判断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是否合理、提取数额是否充分,投资收益核算是否准确。对于依照法定要求需要进行审计的被投资公司,应该取得相应的审计报告。 取得报告期企业购买或出售被投资公司股权时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及评估报告,分析交易的公允性和会计处理的合

22、理性。 查阅企业交易性投资相关资料,了解重大交易性投资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取得重大委托理财的相关合同及企业内部的批准文件,分析该委托理财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 8 - 取得重大项目的投资合同及企业内部的批准文件,核查其合法性、有效性,结合项目进度情况,分析其影响及会计处理的合理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取得固定资产的折旧明细表和减值准备明细表,通过询问生产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建部门以及实地观察等方法,核查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在建工程的施工进度,确认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是否良好,在建工程是否达到结转固定资产的条件,了解是否存在已长期停工的在建工程、长期未使用的固定资产等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折旧政

23、策的稳健性以及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根据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对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进行测算。 对照无形资产的有关协议、资料,了解重要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入账依据、初始金额、摊销年限及确定依据、摊余价值及剩余摊销年限。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是以评估值作为入账依据的,应该重点关注评估结果及会计处理是否合理。 投资性房地产 核查重要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和计量模式,采用成本模式的,核查其折旧或摊销方法以及减值准备计提依据;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核查其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了解重要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及处置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判断上述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合理,分析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影响程度。

24、主要债务 查阅企业主要银行借款资料,了解银行借款状况,企业在主要借款银行的资信评级情况,是否存在逾期借款,有逾期未偿还债项的,应了解其未按期偿还的原因、预计还款期等;取得应付款项明细表,了解应付票据是否真实支付、大额应付账款的账龄和逾期未付款原因、大额其他应付款及长期应付款的具体内容和业务背景、大额应交税金欠缴情况等;了解对内部人员和关联方的负债,主要合同承诺的债务金额、期限、成本。 现金流量 取得企业报告期现金流量的财务资料,综合考虑企业的行业特点、规模特征、销售模式等,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数据勾稽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核查企业经营活动产生

25、的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判断企业资产流动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风险等。如果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或远低于同期净利润的,应进行专项核查,并判断其真实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对最近- 9 - 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编制进行必要的复核和测算。 或有负债 取得企业对外担保的相关资料,计算担保金额占企业净资产、总资产的比重,调查担保决策过程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的规定,分析一旦发生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的影响程度,调查被担保方是否具备履行义务的能力、是否提供了必要的反担保。 调查企业是否存在重大仲裁、诉讼和其他重大或有事项,并分析该等已决和未决仲

26、裁、诉讼与其他重大或有事项对企业的重大影响。 合并报表的范围 根据对企业组织结构等情况的尽职调查,分析合并范围是否合规。对于报告期内合并报表范围发生重大变化的,应了解其变化原因,分析该变化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纳税情况 查阅企业报告期的纳税资料,调查企业及其控股子公司所执行的税种、税基、税率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报告期是否依法纳税。 取得企业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资料,核查企业享有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是否符合财政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调查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的来源、归属、用途及会计处理等情况,关注税收优惠期或补贴期及其未来影响,分析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依赖程度和对未来经营

27、业绩、财务状况的影响。 盈利预测 根据企业编制盈利预测所依据的资料和盈利预测假设,结合境内外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状况,判断企业盈利预测假设的合理性。 对比以前年度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参照企业发展趋势、市场情况及企业的促销措施,评价企业预测期间经营计划、投资计划和融资计划安排是否得当。根据了解的企业生产规模和现有的生产能力,分析评价预测计划执行的可行性。 企业募集资金拟用于重大资产购买的,核查是否编制了假设按预计购买基准日完成购买的盈利预测报告及假设发行当年x月x日完成购买的盈利预测报告。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是否分别编制了母公司盈利预测表和合并盈利预测表,盈利预测报告的编制是

28、否符合相关要求。 - 10 - 三、业务与技术调查 行业情况及竞争状况 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确定企业所属行业。通过收集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发展规划、行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了解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趋势。 通过收集行业杂志、行业分析报告、主要竞争对手意见、行业专家意见、行业协会意见等方法,了解企业所属行业的市场环境、市场容量、市场细分、市场化程度、进入壁垒、供求状况、竞争状况、行业利润水平和未来变动情况,判断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了解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情况,调查竞争对手情况,分析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及变动情况。 通过收集香港、新加坡、伦敦、美国、中国大陆

29、等主要上市地的同行业已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招股说明书、分析师报告等方法,比较分析企业所属行业的同类公司在不同资本市场的表现情况,包括IPO和目前市盈率、收入规模、利润规模、盈利能力以及变化,分析预计拟发行上市企业在不同上市地的表现,及应采取的上市策略。 查阅行业研究资料,调查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分析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了解企业所属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调查行业企业采用的主要商业模式、销售模式、盈利模式;对照企业所采用的模式,判断其主要风险及对未来的影响;对报告期内已经或未来将发生经营模式转型的,应予以重点了解。 查阅相关研究报告,分析该行业在产品价值链的作用,通过对该

30、行业与其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度、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前景、产品用途的广度、产品替代趋势等进行分析论证,分析上下游行业变动及变动趋势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根据财务资料,分析企业出口业务情况,如果出口比例较大,调查相关产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政策、贸易磨擦对产品进口的影响、以及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等情况,分析出口市场变动对企业的影响。 采购情况 通过与采购部门人员、主要供应商沟通,查阅相关研究报告和统计资料等方法,调查企业主要原材料、重要辅助材料、所需能源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 调查企业的采购模式,查阅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单,定量分析主要原材料、所需能源动力价格变动、可替代性、供应渠道变化等因素对企业

31、生产成本的影响,调查其采购是否受到资源或其他因素的限制。 取得企业主要供应商(至少前10名)的相关资料,计算最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向主要供- 11 - 应商的采购金额、占企业同类原材料采购金额和总采购金额比例,判断是否存在严重依赖个别供应商的情况,如果存在,是否对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做出备选安排;取得企业同前述供应商的长期供货合同,分析交易条款,判断企业原材料供应及价格的稳定性。 与采购部门、生产计划部门人员沟通,调查企业采购部门与生产计划部门的衔接情况、原材料的安全储备量情况,关注是否存在严重的原材料缺货风险。计算最近几期原材料类存货的周转天数,判断是否存在原材料积压风险,实地调查是否存在残次、冷

32、背、呆滞的原材料。 通过查阅制度文件、现场实地考察等方法,调查企业的存货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存货入库前是否经过验收、存货的保存是否安全以及是否建立存货短缺、毁损的处罚或追索等制度。 与企业高管和主要供应商沟通,调查企业高管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主要关联方或持有企业5%以上股份的股东在主要供应商中所占的权益情况,是否发生关联采购。如果存在影响成本的重大关联采购,抽查不同时点的关联交易合同,分析不同时点的关联采购价格与当时同类原材料市场公允价格是否存在异常,判断关联采购的定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利润输送或资金转移情况。 生产情况 取得企业生产流程资料,结合生产核心技术或关键生产环节,分析

33、评价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在行业中的领先程度。 取得企业主要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和历年产量有关资料并进行比较,与生产部门人员沟通,分析企业各生产环节是否存在瓶颈制约。 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财务资料等方法,核查企业主要设备、房产等资产的成新率和剩余使用年限,在企业及其下属公司的分布情况;关注是否存在闲置,是否对闲置资产做出安排;涉及租赁的,应取得租赁合同,分析相关条款和实际执行情况;涉及关联方租赁的,应分析租赁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租赁价格的公允性。调查企业是否存在设备抵押贷款的情形,如有,查阅借款合同的条款及还款情况,分析预期债务是否会对企业的生产保障构成影响。取得企业关键设备、厂房等重要资产的保险合同或

34、其它保障协定,判断企业对重要财产是否实施了必要的保障措施。 取得企业专利、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探矿权、采矿权等主要无形资- 12 - 产的明细资料,分析其剩余使用期限或保护期情况,关注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影响。取得企业许可或被许可使用资产的合同文件,关注许可使用的具体资产内容、许可方式、许可年限、许可使用费,分析未来对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调查上述许可合同中,企业所有或使用的资产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的情况。取得企业拥有的特许经营权的法律文件,分析特许经营权的取得、期限、费用标准等,关注对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查企业是否在境外进行生产经营,取得其境外拥有资产的详细资料

35、,并分析其境外的生产规模、盈利状况、主要风险等。 查阅企业历年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主要产品的毛利率、贡献毛利占当期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指标,与同类公司数据比较,分析企业较同行业公司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或劣势;根据企业报告期上述数据,分析企业主要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等成本要素的变动情况,计算企业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的比重,存在单一原材料所占比重较大的,分析其价格的变动趋势,并分析评价可能给企业销售和利润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与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沟通、取得质量控制制度文件、现场实地考察,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组织设置、质量控制制度及实施情况。获取

36、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文件,调查企业产品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报告期是否因产品质量问题受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处罚。 取得企业安全生产及以往安全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资料,调查企业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是否采取保障安全生产的措施,调查企业成立以来是否发生过重大的安全事故以及受到处罚的情况,分析评价安全事故对企业生产经营、经营业绩可能产生的影响。 调查企业的生产工艺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调查企业历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及未来可能的投入情况。现场观察三废的排放情况,核查有无污染处理设施及其实际运行情况,调查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是否获得环保证明或存在受到处罚的情况。 销售情况 结合企业的行业属性和企业规模等

37、情况,了解企业的销售模式,分析其采用该种模式的原因和可能引致的风险;查阅企业产品的注册商标,了解其市场认知度和信誉度,评价产品的品牌优势。 通过与企业销售部门负责人沟通、获取权威市场调研机构的报告等方法,调查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客户的市场需求状况,是否有稳定的客户基础等。搜集企业主要产品市场的地域分布和市场占有率资料,结合行业排名、竞争对手等情况,对企业主要产品的行- 13 - 业地位进行分析。搜集行业产品定价普遍策略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品定价策略,了解企业主要产品的定价策略,评价其产品定价策略合理性;调查报告期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获取或编制企业报告期按区域分布的销售记录,调查企业产品的

38、销售区域,分析企业销售区域局限化现象是否明显,产品的销售是否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获取或编制企业报告期对主要客户(至少前10名)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及回款情况,是否过分依赖某一客户;分析其主要客户的回款情况,是否存在以实物抵债的现象。对大客户,需追查销货合同、销货发票、产品出库单、银行进账单,与前述客户存在长期合同的,应取得相关合同,分析长期合同的交易条款及对企业销售的影响。 获取企业最近几年产品返修率、客户诉讼和产品质量纠纷等方面的资料,调查企业销售维护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其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客户诉讼和产品质量纠纷对未来销售的影响及销售方面可能存在的或有负债。查阅销售合同、销售

39、部门对销售退回的处理意见等资料,核查是否存在大额异常的销售退回,判断销售退回的真实性。对产品大量出口的,应调查其销售方式、销售途径和客户回款情况,确认销售的真实性,判断收入确认标准的合理性。 调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中是否存在重大的关联销售;抽查不同时点的关联销售合同,分析不同时点销售价格的变动,并与同类产品当时市场公允价格比较;调查上述关联销售合同中,产品最终实现销售的情况。如果存在异常,分析其对收入的影响,分析关联销售定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利润输送或资金转移现象。 核心技术人员、技术与研发情况 取得企业研发体制、研发机构设置、激励制度、研发人员资历等资料,调查企业的

40、研发模式和研发系统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分析是否存在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否能够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调查企业拥有的专利、非专利技术、技术许可协议、技术合作协议等,分析企业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考察其技术水平、技术成熟程度、同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及技术进步情况;分析企业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所处的阶段;核查核心技术的取得方式及使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调查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许可方式、允许使用期限及到期的处理方法,考察主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可替代性;对于专利技术,应关注专利的有效期及到期后对企业的影响,并核查侵权情况及企业具体的保护措施与效果;对于非专利技术,应取得企业相

41、关保密制度及- 14 - 其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的保密协议等,调查企业具体的技术保护措施和实际的保护状况;对企业未来经营存在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应当予以特别关注和专项调查。 取得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的奖励制度、股权激励计划等资料,调查企业对关键技术人员是否实施了有效约束和激励,是否有效避免了关键技术人才的流失和技术秘密的外泄。取得企业主要研发成果、在研项目、研发目标等资料,调查企业历年研发费用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技术储备等情况,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进行分析。与其他单位合作研发的,取得合作协议等相关资料,分析合作研发的成果分配、保密措施等问题。 四、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调查

42、同业竞争情况 分析企业、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的财务报告及主营业务构成等相关数据,必要时取得上述单位相关生产、库存、销售等资料,并通过询问企业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实地走访生产或销售部门等方法,调查企业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实际业务范围、业务性质、客户对象、与企业产品的可替代性等情况,判断是否构成同业竞争,并核查企业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是否对避免同业竞争做出承诺以及承诺的履行情况。 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情况 通过与企业高管人员谈话、咨询业务人员、查阅企业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查阅企业重要会议记录和重要合同等方法,按照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

43、认企业的关联方及关联方关系,调档查阅关联方的工商登记资料。 调查企业高管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是否在关联方单位任职、领取薪酬,是否存在由关联方单位直接或间接委派等情况。 通过与企业高管人员、财务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交谈,查阅账簿、相关合同、会议记录、年度总结计划等,咨询查阅同类交易的市场价格数据等方法,调查企业关联交易的以下内容: 1、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取得与关联交易相关的会议资料,判断是否按照公司章程或其他规定履行了必要的批准程序。 - 15 - 3、定价依据是否充分,定价是否公允,与市场交易价格或独立第三方价格是否有较大差异及其原因,是否存在明显属于单方获利性交易。 4、向

44、关联方销售产生的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向关联方采购额占企业采购总额的比例,分析是否达到了影响企业经营独立性的程度。 5、计算关联方的应收、应付款项余额分别占企业应收、应付款项余额的比例,关注关联交易的真实性和关联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 6、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是否较高,是否对企业业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7、调查关联交易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以及有无大额销售退回情况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8、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情况。对于缺乏明显商业理由的交易,实质与形式明显不符的交易,交易价格、条件、形式等明显异常或显失公允的交易,与曾经的关联方持续发生的交易,与非正常业务关

45、系单位或个人发生的偶发性或重大交易等,应当予以重点关注,分析是否为虚构的交易、是否实质上是关联交易,调查交易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安排。 9、分析关联交易的偶发性和经常性。对于购销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关联交易,分析增减变化的原因及是否仍将持续进行,关注关联交易合同重要条款是否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是否切实得到履行;对于偶发性关联交易,分析对当期经营成果和主营业务的影响,关注交易价格、交易目的和实质,评价交易对企业独立经营能力的影响。 10、参照财政部关于关联交易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核查企业主要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五、高管人员调查 高管人员任职情况及任职资格 通过查阅有关三会文件、公司

46、章程等方法,了解高管人员任职情况,核查相关高管人员的任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任职资格,聘任是否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任免程序和内部人事聘用制度;调查高管人员相互之间是否存在亲属关系。对于高管人员任职资格需经监管部门核准或备案的,应获得相关批准或备案文件。 高管人员的经历及行为操守 - 16 - 通过与高管人员分别谈话、查阅有关高管人员个人履历资料、查询高管人员曾担任高管人员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财务及监管记录、咨询主管机构、与中介机构和企业员工谈话等方法,调查了解高管人员的教育经历、专业资历以及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不诚信行为,是否存在受到处罚和对曾任职的破产企业负个人责任的情况。 取得企业与高管人员所签定的协议或承诺文件,关注高管人员作出的重要承诺,以及有关协议或承诺的履行情况。 高管人员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 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与高管人员、中介机构、企业员工、主要供应商、主要销售商谈话等方法,了解企业高管人员曾担任高管人员的其他公司的规范运作情况以及该公司经营情况,分析高管人员管理公司的能力。 通过与高管人员分别谈话、与企业员工谈话等方法,了解企业员工对高管人员的评价,企业高管人员是否团结,关键管理人员之间是否存在重大分歧和矛盾,是否会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