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8957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

2、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 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 (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

3、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4、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4)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表现方法: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5、 抒情方式 A、借景抒情: 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B、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C、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D、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表现方法 A、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结构特点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通过

6、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2、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A、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4、借景抒情

7、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 6、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1)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

8、,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

9、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1、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

10、语言描写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2、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4、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心理描写作用: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3、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4、深化作品主题。 外貌描写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 2、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3、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作用:1、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例如:蹑手蹑脚的走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

11、烘托人物形象;4、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作用: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生动 A、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B、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引资料、画图表、类比、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

12、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更详细。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 3、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

13、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5、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

14、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7、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8、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好处

15、: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9、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10、配图:再说明具体物品时,为了让读者对物品有视觉上直观的感觉。配以具体图片,可以省去物品外观的具体描写。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 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

16、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四、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分类为:事实

17、论据、道理论据 󰀀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阅读的答题技巧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某种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

18、语气等;󰀀 4.对比:强调或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 或 突出了󰀀 5.反复:加强语气, 答题格式:强调了 󰀀󰀀 说明方法: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 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分类别:通过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 作比较:把_和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 打比方:将_比作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19、。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说明语段的作用 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说明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