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下册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下册政治教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级下册政治教案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教学难点:国家的性质;人民
2、和公民的区别 教学方法:1、讲述法 2、情景创设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flash灰色的震撼,可能在新年,新的学期看了这样的片子,心情会比较伤感,但这就是社会的现实,会这样有很多的原因,从自身来看,无论是孩子还是民工、农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所以没有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举例:比如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可以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而民工他有劳动义务,也有获得报酬的权利等等。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大家了解我们
3、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 3、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 国家的性质 1、 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谁是我们国家的主人?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 说明: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大家属于人民吗?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
4、公民各项权利。 1 1、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 2、公民权利的含义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 4、看漫画,思考问题 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 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 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1、案例分析 阅读案例 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
5、是怎样的? 3、案例分析 阅读案例 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司法保障的含义 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教学反思: 2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 2、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行使权
6、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方法:1、讲述法 2、情景创设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权利 阅读田甜的故事,思考并填写:田甜享受到了哪些权利。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一生中享有的权利十分广泛。学生讨论并完成书本的填空。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请回忆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 新课讲授: 阅读书本,找出我国宪法规定了哪几类公民基本权利。 活动二:公民权利大搜索 看图片,思考其对应的公民基本权利 总结:从这
7、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公民权利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的事情。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活动三:合作探究话行权 片段一:午休时间,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休息,张亮却匆匆忙忙地赶作业,并把书本翻得哗哗作响,值日班长上前阻止,张亮大声嚷道:“我有学习的权利,你管得着吗?” 你能不能用法律知识劝说张亮? 结论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简要解释:每个公民都同样拥有权利。公民在行使
8、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否则,既侵害了他人权利,也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 片段二:下午体育课上,张亮在教学区玩足球,飞起一脚,足球砸到了一楼的某班教室窗户上,玻璃应声而碎,体育老师批评张亮,他无所谓的说:“体育课嘛,想怎么运动就怎么运动,这纯属意外!” 张亮的言行对吗?为什么? 结论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 简要解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公民在行使权利自由时,要维护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片段三:回到教室,张亮发现自己夹在书里的50块钱不见了,他一把抓住同学小原:“上体育课的时候,就你回过
9、教室,小偷肯定就是你!我要搜身!”小原大声叫冤,坚决不同意被搜。 张亮有权搜身吗?为什么? :结论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简要解释: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僭越法律规定的范围,否则,就会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也不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片段四:有同学发现了飘落在桌底下的钱,及时化解了这场矛盾,张亮为自己的鲁莽而羞愧。他对小原说:“刚刚是我错了。元宵节快到了,今天我刚和几个同学约好去夫子庙游行欢庆节日,我邀请你一起去吧!”小原表示疑问:我们可以随便游行吗? 你的看法呢? 结论4: 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知识拓展:行使游行示威权利的注意事项 总结:作为现代人,公民应该增强法律素养
10、,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做到尊重他人权利,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活动四:新闻连连看 新闻一:x月x日,响水县居民刘某、殷某散布谣言称附近化工园区某化工厂要发生爆炸,引发周围村镇的万余群众产生恐慌并连夜转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新闻二:春节期间,昆明部分市民违规燃放燃放烟花爆竹,打扰了市民休息、污染了环境、引发了多起火灾,甚至还引起了爆炸,引燃了越野车、炸毁了报刊亭 结束阶段: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下课。 教学反思: 4 公民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
11、义务的内容;3.道德义务的涵义;4.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5.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6.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7.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2.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3.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1.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2.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讲述法 2、情景创设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测评: 1.我国公民权利具有
12、什么特点 2.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3.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受那些方面的限制 二、 情景导入: 三、 阅读思考,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一 1. 阅读教材14页虚框材料并回答问题 2. 作为公民我们履行的义务涉及那些方面 3. 什么是法定义务 4. 什么是基本法定义务 5. 什么义务是必须履行的 6. 我们是未成年人就不能履行义务的说法对吗 7. 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法定义务有那些 8.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学习任务二 1. 什么是道德义务 2. 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3. 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4.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有那些 四、 思考讨论 为什么公民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1. 享
13、有权利属于获得,履行义务属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因而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 5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公民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 自觉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4. 完成教材16到17页的虚框材料中的问题 五、 课堂测评 1法定义务是指。 A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B老师的说教 C纪律和章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D家长的嘱咐 2道德义务是指。 A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B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C外部强加给人的责任 D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_。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
14、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A不可重复性 B一致性 C重合性 D完美性 4在社会生活中,你有享受公共交通便利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公德的义务。在家庭生活中,当你是未成年人时,你有权利要求父母抚养你到成年,你的父母也有义务抚养你到成年;你成年后,则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也有权利要求你赡养。这表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A 可以替换B具有一致性C互相等同D毫无关系 5据媒体报道,内蒙古赤峰市有位老人,因子女6人都不赡养他,老人愤然走进法院,起诉了自己的子女。成都有一对老夫妻,因为4个子女都不孝顺,绝望的老人在遗嘱中将一生积攒的40万元全部捐赠给当地福利院。这些消息读来令人感慨。请问,赡
15、养老人属于子女的什么义务? A法定义务B道德义务 C既是法定义务,又是道德义务D可尽可不尽的义务 填空题 材料一今年x月x日正好是星期日,中学生李铭和爸爸妈妈一起高高兴兴去北京某森林公园植了三棵树;某校初二11班同学在教室后部放置了一个纸箱,收集废旧电池。他们履行了_的义务。 材料二某校初二学生杨帆在值周期间,在食堂门口组织大家排队就餐。杨帆履行了_的义务。 材料三中学生王立在校园内捡到一张饭卡,他积极到食堂管理人员那里查询卡的主人,得知饭卡是初三田某的,内有52元钱,他通过学校政教处迅速把饭卡归还了田某。田某履行了_的义务。 材料四某校国旗被大风吹降了几米,中学生林华看见后赶快向政教处老师报
16、告,并和政教处老师一起把国旗升到了旗杆上部。林华和政教处老师履行了_的义务。 六、 总结课堂 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6 忠实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以法律为准绳对公民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践行义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忠实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教学
17、方法:1、讲述法 2、情景创设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古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设问:两句古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导入新课。 2警钟长鸣慎言行 出示阿强日记一 设问:在金钱的诱惑和在朋友的游说之下,假如你是阿强,你会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出示阿强日记二 设问:阿强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警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阿强做了法禁止做的事情,触犯了法律,因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从中告诉我们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应坚决不做。 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看谁说得多。请
18、学生分组抢答所知道的法律禁止做的行为。 教师小结。 3身体力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9页“地理环保小组”事例材料。 教师设问: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法律要求做的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做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去做。 组织课堂活动:看谁答得多 学生结合教材20页图片分组抢答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的行为还有哪些?教师小结。 4道义在我心 教师: 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行为法律没有禁止性要求,也没有强制性要求去做,但法律却倡导我们积极去做。 出示材料“农民献血大王”杨顺德 设问:杨顺德的行为是否是法律要求必须要做的?杨顺德的行为有
19、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法律鼓励我们做的道德义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积极去做。这也是公民忠实7 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学生分组抢答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做的行为还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 5夸夸我们自己 组织课堂活动:夸夸我们自己。 请学生列举班级同学中积极做法律鼓励做的事情的相关事例及行为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同学中这些行为给予赞扬和鼓励 6总结升华 教师请学生总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具体要求。 教师小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公民忠实履行义务,就应心中常有红绿灯,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
20、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教学反思: 8 复习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学生加深对第一单元的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把第一单元的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并查遗补露。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的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注重复习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教学难点: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教学方法:复习法、讲述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 我国的国家性
21、质: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构成: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3、 为什么依然要专政? 因为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着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4、 什么是公民权利? 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其中,宪法规定的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称之为公民基本权利。 5、 人民和公民的差别:人民是与敌人相对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6、 法律怎样保护公民权利:立法保障、司法保障。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22、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1、 怎样理解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2、 公民的九项基本权利: 二、正确行使权利 1、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公民权利; 必须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9 公民的义务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 1、 什么是法定义务? 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其中宪法规定的是基本义务。 2、 公民的法定基本义务: 3、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具有一致性。 二、我们的道德义务 1、
23、道德义务的含义: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2、基本道德责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忠实履行义务 1、怎样忠实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的,我们坚决不做。 3、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教学反思: 10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内涵和特点; 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能力目标: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
24、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 教学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及怎样用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教学方法:提问、启发、讨论和归纳式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五个小故事,希望大家一边欣赏故事,一边参与我们的讨论!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随意践踏他人生命的行为,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第一个故事。 教师:村民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学生回答: 教
25、师:。从法律上讲,小偷的生命健康的权利受到了侵害!生命健康权指什么?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什么意义?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三课生命与健康的权利的内容。 第一框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首先我们来看和第二个故事:投票选“小偷” 一天,某市服装技校的一女生寝室丢了东西,学校查了半天也没查出谁是小偷。于是校长、老师和几个班长一合计,决定采取投票选举的办法,把小偷给选出来。该校校长说:“我们就来一个无记名投票选举,看看到底谁是大家公认的小偷?”选举结果显示,共有6位同学榜上有名,根据选举结果,“票数最多的处罚最重,票数少的处罚最轻。”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学生
26、长时间思考讨论: 你如何看待该校的这种做法?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侮辱人格,伤自尊 被评为“小偷”的同学可能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会觉得委屈,觉得有失颜面,痛恨学校校长、老师。可能会出现辍学、报复、自杀等过激行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在上述两个故事中,你认为被损害的行为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相同点? 11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个故事中的小偷是生命受害,被评为“小偷”的同学是精神受损害。相同点是都是人身受到侵害。 结合故事和教材,你能说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什么吗?它的含义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人格权 教师提问
27、:人格权对我们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如果不享有人权,就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格,人的尊严和价值也就不复存在,现代社会生活也就无法正常进行。 2、生命健康权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个故事 评价故事中的行为 请你出主意,作为消费者该怎么办? 我国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侵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行为他们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个故事 由于怀疑工厂女工偷窃假发,一家由韩国人在深圳开办的假发厂竟对其人发车间的56名女工强行搜身,并喝令女工们双手抱头站立长达1个多小时之久。 议一议:该厂是否侵犯了公
28、民的人身自由?请说出你的理由。 3人身自由权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侵犯了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我们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我们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最易受到伤害。 第五个故事欣赏歌曲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是什么夺去了女孩的生命健康权? 你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威胁、侵害我们生命健康的因素? 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主要有哪些? 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你会怎么做? 4、法
29、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2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车祸食物、学习环境、社会环境。 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 九、课堂小结: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是连金钱也买不到的。生命健康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更应该懂得保护和珍爱。 教学反思: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学会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和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能力目标: 正确地行使生命健康权,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生
30、命和健康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讲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歌曲健康歌,请学生随着音乐做做运动。 教师提问:歌曲中的人物在行使什么权利? 教师:生命健康权是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还要学会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我们今天学习怎样行使生命健康权第三课第二框题“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第一篇章:生命感言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自主学习资料上的新闻链接部分,讨论回答问题。 新闻链接: XX年x月x日,广东阳江一学生在高考前留下遗嘱离校后割腕自杀。 XX年x月x日,父母离异,湖南湘乡市13岁少女端午节服毒自杀表抗争。 XX年x月x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卢某,
31、因沉溺网游,导致将要留级重修。他羞于让父母在留级手续上签字,跳楼身亡。 XX年x月x日,安徽阜南县4名五年级女生为考验友谊,相约服安眠药自杀。 新闻图片:厨师自残和富士康员工自杀 问:1、一导致这些生命逝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自杀,自残是否是个人自由,与他人无关?有哪些危害? 13 3、我们身边有哪些不珍爱生命的行为? 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材料中人物生命逝去的主要原因是漠视生命,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具有社会性。自杀自残对自身,亲人以及社会有严重的危害。 教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对自己负责。 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而未成年人
32、的生命健康更需要得到特殊保护。 多媒体展示自杀自残对自身,对亲人,对社会的危害。 一、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 1、不珍爱生命健康权对自身、亲人和社会的危害 学生:列举我们身边不珍爱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学生列举:不吃早餐长时间玩游戏 吸烟、喝酒、吸毒不积极锻炼身体 闯红灯、跨道路栏栅 教师:多媒体展示不珍爱生命健康的表现2、珍爱自身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第二篇章:生命诺言 1展示图片:“汶川大地震对生命的挽救” 教师:我们不仅要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还应懂得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这既是法定义务,也是道德要求。 二、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自主学习资料的案例分析部分,学生讨论回答 案例一:
33、重庆七十岁老母亲毒杀恶子一案。 问:假如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办?原因是什么? 案例二:教材P29小哲伤害案 问:1、此事件给小君、小哲及双方家庭带来什么后果? 2、怎样避免此桩惨案的发生? 3、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关爱生命的例子? 多媒体展示: 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他人生命,大义灭亲也是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 教师小结,并多媒体展示。 总结: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侵害他人生命健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汶川地震中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承诺至今使我们感动,我们在尊重别人生命与健康的同时,是否也感受到了来自他人对我们的关爱呢? 学生活动:列举身边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
34、事例。教师:多媒体展示实例。 14 第三篇章:生命赠言 1学生活动四:情景再现张刚落水后的故事 请学生现场表演王明,徐文,钟平,黄晓芳四人面对同学张刚落水的表现。 教师设问:请从道德法律角度评价三种不同的表现 假如是你,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分析作答。教师做总结。多媒体展示: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与自护兼顾。法律不提倡未成年人实施见义勇为,提倡我们实施见义智为。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课堂知识小结。从社会扩展到自然,人与自然能和谐发展。 课堂练习。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结束整个课程。 教学反思: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
35、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能力目标: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重点:人格尊严不可辱,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教学难点:人格尊严不可辱,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材料投影: 不食嗟来之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
36、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教师:看完上述材料,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15 学生1:人应自立,自己养活自己,人格尊严不可辱。 学生2: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启示我们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教师:这段材料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 板书: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什么是人格尊严 教师:尊严,通常与人格的尊重相联,以相互间的尊重为前提。尊严,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不容冒犯。拥有尊严的人,是做人有原则的人,是有骨气的人。他不因饥饿而食嗟来之食,不因位卑而委身于权贵,
37、不因力单而为强暴屈服。维护尊严的人,都是自尊心、自信心极强的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 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板书: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 人格尊严权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我们先学习名誉权。 导读:P35有关信用审查制的小字资料。 教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用自己的话谈谈人格尊严权中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板书: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学生:名誉就是名声,材料里是大家对市民信用信誉的评估,名誉越好,贷款越容易等。 教师:信誉
38、是一方面,还有什么? 学生:还可以是品德、才干、声望等社会评价。 教师:那好,请同学们再看看书,给人的名誉下个定义好吗? 学生: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教师:很好。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者也对他人进行评价,每个人一生中都处在这种评价中,而且,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如诚实、正直、善良、聪明等等,有了好的名誉,也就有了人的尊严,因为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板书: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活动:播放录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而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散智
39、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教师: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学生齐声:袁隆平 师:谈到他,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之自豪。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社会给予他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良好的名誉。这使他赢得了中国人甚至全球人的尊重。 板书:2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 袁隆平同志为什么被大家甚至世界所尊重,你能讲讲你所知道的他的事迹吗?学生答略。 教师:袁隆平
40、每年掌握着几千万元科研经费,生活却极其简朴,他没有名车豪宅,没有海滨别墅,他就与50多名工作人员吃住在基地。基地坐落在三亚市东郊荔枝沟警备区农场,没有水泥公路,一16 条机耕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在这里没有职位高低,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一律下田。袁隆平的儿子、儿媳大学、研究生毕业,跟大伙一样,天天下地,默默工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品行和表现。同学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好名声,这就取决于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品行和表现。同学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啊。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请看教材P36-37大江的委屈。 讨论:小明侵害大江名誉的
41、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你对同学们的议论有什么看法? 教师:人格尊严分为自尊和他尊两个层面,人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侵害名誉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我们要与侵权行为作斗争。 板书:3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作斗争 侵害名誉的行为会给个人、集体带来危害。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名誉权被侵犯的事例吗? 教师:侮辱,诽谤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轻则违反道德舆论的谴责,重则触犯法律,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39超市事件后思考: 1保安的所作所为错在哪里?2若你是法官,会如何判决? 学生答略。 教师:按照法律规定,唯有司法机关为执行公务,依照法定程序方可对公民身
42、体和住宅进行搜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一旦有人侵害我们的名誉,我们有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名誉,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绝不做有损他人名誉的事。 教学反思: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公民享有的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姓名权。 、能力目标: 1、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
43、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2、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2、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17 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教学方法:测验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目:、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姓名
44、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 、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 、案例分析: 见书本: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 思考: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 连连看: 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 肖像使用权 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 获酬权 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 肖像制作权 通过思考和动手连线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
45、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4)、小品:朱月坡的烦恼 我叫朱月坡,上月在潇洒楼拍了艺术照,今天莫名其妙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难怪同学们见到我就说“美女”,我好不自在。另外,因为我的字不好,老师点名时无意中念成了朱肚皮,于是一个女孩子多了一个不雅的外号,我还发现自己送给同桌的照片在别的同学手里,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我长了山羊胡子和一对猪耳朵。哎,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思考:朱月坡遇上了哪些烦恼?小品中除了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外还有哪些侵权行为?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的:根据这段小品的表演让学生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
46、,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反之,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目:、由此及彼话人物 鲁迅 刘翔 比尔.盖茨 霍金 我们之所以一看到这些名字就能说出他们的事迹,是因为姓名是一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与某个特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包括正式姓名、笔名和艺名等。 、案例分析一 见书本:牛顺父子的冲突。 思考:牛顺可以改名吗?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出你的依据。 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18 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案例分析二 如此玩笑能开吗? 案情:宋明怎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