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上册2530课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语文上册2530课期末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级语文上册2530课期末复习25、30课期末复习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 杜甫的春望中采用移情于自然的手法表达情感,产生万物同悲的艺术效果的诗句是:“_,_。” 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的荒凉破败景象的诗句是:“_,_。” 杜甫的望岳一事凸现诗人想要登临绝顶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 春望中借花、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_,_。”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_,_。” 石壕吏中老妇人“前致词”,诉说三个儿子服兵役情况的句子是:“_,_。” 望岳 1.通假字: 荡胸生曾云 2.词类活用: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曾云 一览众山小 3.其他文言实词
2、解释: 岱宗夫如何造化钟神秀会当凌绝顶国破山河在 浑欲不胜簪 2.词类活用 城春草木深 3.其他文言实词解释 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春望”这一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 ) 5.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什么?实际上是写什么?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吗? 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应怎样理解? 石壕吏 1.古今异义词 老翁逾墙走 听妇前致词 出入无完裙 请从吏夜归 2.词
3、类活用 有吏夜捉人 听妇前致词 3.其他文言实词解释 犹得备晨炊 如闻泣幽咽 4.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句“有吏夜捉人”的“人”指的是捉词人杜甫。 B.第2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5.诗中描写兵役之苟酷的句子是;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 6.“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7.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8.诗中的哪些句子揭示了战争造成的
4、灾难?哪些句子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归园田居 1.理解词义 荷锄草木长荒秽 2.本诗写出了诗人归隐后的_生活和感受,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_的不满。 3.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4.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 5.第五句中为什么要特意写西露沾衣? 6.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7.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使至塞上 1. 理解词义 征蓬 长河 2.本诗描写了_风光,从诗中“单车”“征蓬”“孤烟”“落日”等词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_和_的。 3.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
5、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是哪一句?描写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6.简要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渡荆门送别 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大荒 仍怜故乡水 2.本诗首联交代了出游的方式_,送行的地点是_和目的地点_。 颈联把水中月亮比作_,把云霞比作_,写出了江山云霞之美。尾联一个“_”字,突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4.渡荆门送别描写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_,_”。用拟人手法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 5.赏析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登岳
6、阳楼 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夕阳迟徙倚凭危 2.本诗首交代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是_;颔联交代时间是_;颈联中“万里”与“三年”道出了诗人内心的_;尾联以“_”三字作结,让人感慨。 3.“老木沧波无限悲”究竟诗人“悲”从何而来? 4.“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赏析诗句“帘旌不动夕阳迟”。 25、30课期末复习答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望岳 1.通“层” 2.(1)指山色 神奇
7、秀丽的景色 使摇荡 以为小 3.泰山 聚集 终当,终要 4.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一样,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5.这里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春望 1.国都;国家 简直;常用作“浑浊”“糊涂”等 2.到了春天 3.长安城 战火 值得 4.春天登高远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表面上是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上是是写都城沦陷、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 6.抒发了诗人感使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7.示例一:诗人触景生情 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
8、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示例二: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中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8.国都长安城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那个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人触目惊心。诗人借写景痛切地传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情。 9.诗人因为悠长而经常“搔头”,使满头白发越来越少,稀疏的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诗人这一年仅45岁,其苍老之态如此,可见他忧国、伤时、四家之切。 石壕吏 1.跑;行走 对差役说话;在举行某种仪式时所作的讲话 衣服;裙子 请让我;希望对方做某事时的敬辞 2.
9、在夜里 走上前 3.还能够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A 5.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6.第一层:三男新战死 三男全被征 第二层:存者无完裙 家中情况 第三层:老妪备晨炊 老妇自请服役 7.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8.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归园田居 1.(1)扛着锄头 草木丛生 豆苗里面的杂草 2.田园 现实 3.从“草木长”三字中可以看出应该是夏季。 4.“理荒秽”,即清除田间杂草;从早到晚,即一天。 5.“晨兴”而去,“带月”而归,再结合“西露沾衣”可以看出这里写出了诗人劳动生活的艰辛。 6.本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是一种较为艰苦
10、的生活,可诗人却加上“带月”二字,试想想“一轮月伴我行”,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可见他对这一劳动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他的生活情趣。 7.具体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使至塞上 1.飘飞的蓬草 黄河 2.边塞 “抑郁”或“悲伤”或“苦闷”或“孤独”或“孤寂” 3.诗人轻车简从到边疆慰问 4.即景设喻,“征蓬”“归雁自喻”,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长长的黄河上空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两句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美。 渡荆门送别 1.广阔无际的原野 爱 2.乘船 楚地 天上飞下来的镜子 海市蜃
11、楼 怜 3.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从“怜”字可得知。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的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象,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登岳阳楼 1.缓慢 徘徊 登楼 2.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 黄昏将近 愤懑 无限悲 3.北京灭亡,万里逃难,自己看着昔日的河山却因年纪老迈而无力回天,壮志难酬,音雄迟暮。 4.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5.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到诗人的视线由近到远的描写。不当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这句充满着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