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总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总汇[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总汇1注:重点内容用下划线标出 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识记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理解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
2、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否认遗传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4.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
3、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1.他强调观察学习2.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概念: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强化的概念: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感觉: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反映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
4、作用于感官的客观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差别感觉阈限:在已有感觉的基础上,为引起一个差别感觉,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第 页 共 10 页 1 定的量。一个人能够分辨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抑制努力的注意。 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 观察力:观察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 理解感觉的特性及应用:无。 知觉的特性及应用(
5、无):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幼儿的注意不稳定,易转移。 首先,与外界刺激本身的特点、性质有关。 第二,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关。 第三,与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有关。 第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关。 另外,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与其身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无。 应用 幼儿注意及观察力的培养: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1.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必须对幼儿有一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3.用语言组织、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4.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持有意注意;5.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 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与想象 识记 记忆:记忆是
6、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象就是对表象进行主观加工和改造,从而产生出新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外界没有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形象。 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则有一定目的性,需要意志努力,自觉主动的进行的想象。 理解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与回忆。 幼儿记忆的特点:(一)以无意识记为主导。 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 记忆的恢复现象。 回忆的发展1.杰出的再认能力。2.回忆水平的提高。3.长时记忆的发展。 幼儿想象的特点: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
7、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记忆的分类及其应用:1.按内容的不同将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2.从大脑的加工方式与保持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划分为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想象的分类及其应用: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第 页 共 10 页 2 幼儿记忆的培养:激发兴趣与主动性 丰富生活经验 培养有意记忆 教授记忆策略 1.复述 2.组织 3.选择性注意。 幼儿想象的培养: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主动性。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
8、儿想象力。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第五章 幼儿的记忆与想象 识记 思维: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的问题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思维活动不在头脑中进行而表现为动作。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抽象性质的任务,需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成为逻辑思维。 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凭直觉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分析思维:分析思
9、维即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过程。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基于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维。 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去解决问题,或者从给予的信息中推理出新的结论。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以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语言: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
10、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理解 思维的特征: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第一,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第 页 共 10 页 3 第二,幼儿会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和推理的依据。 第三,幼儿的判断、推理有时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第四,幼儿判断推理的依据逐渐明确化,并开始趋于合理。 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阶段一:反
11、射性发生期。阶段二:牙牙语期。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阶段四:学说话期。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 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聚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语言的出现。 情境性言语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1.游戏言语2.问题言语。
12、幼儿掌握书面语言的可能性1.掌握了口语词汇2.掌握语音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4.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应用 思维的类型及其应用: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重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将言语活动贯穿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成人做好幼儿言语的榜样。注重个别言语教育。适当学习书面言语。 第六章 幼儿情感
13、与意志 识记 情感: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 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美感: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第 页 共 10 页 4 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意
14、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理解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幼儿情绪和情感不稳定。2.幼儿的情感比较外露3.幼儿的情绪极易冲动。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1.幼儿道德感的发展2.幼儿美感的发展3.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意志的特征:明确的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的主要心理成分: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
15、和意志努力。 幼儿意志的特点: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品质上。 应用 幼儿情感的培养方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 重视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重视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1.向孩子倾诉情感2.引导孩子欣赏别人的情感3.多让孩子换位思考4.让孩子学会表达情感5.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幼儿坚持性的培养:帮助幼儿明确和确定活动目的。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劳动、游戏学习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幼儿自制力的培养: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使幼儿明确行动规则。不迁就幼儿无理、缺乏自制的行为。 第七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
16、识记 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需要:需要是一个人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兴趣: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理解 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个性的社会性。 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第 页 共 10 页 5 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幼儿需要结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幼儿的优势需要具有发展性。幼儿需要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17、幼儿需要的发展具有集约型和扩散性。5岁是幼儿需要发展的关键期。 兴趣的品质:1.兴趣的广度 2.兴趣的指向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 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01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2.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3.新异性探索阶段。 13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活动的、微小的物体,如飞机、昆虫。2.突然消失的物体,如拿个东西给幼儿看,然后藏起来。3.成人的动作或活动,如妈妈包饺子、爸爸刮胡子。4.因果关系,如坐车是树木和火车的相对运动。 36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2.幼儿的兴趣表现出个别差异和年龄差异。3.幼儿多直接兴趣。4.幼儿的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化。
18、5.幼儿的兴趣也可能表现出不良的指向性。 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儿童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1.自我感觉的发展。2.自我认识的发展。3.自我意识的萌芽。4.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1.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2.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幼儿自我体验的社会性幼儿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 3.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主要特特点和趋势。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
19、征的影响。 应用 幼儿需要的培养:1.关爱幼儿,满足幼儿渴望被爱的心理需要。2.尽量给每个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成就的需要。3.给幼儿创设一个气氛宽松的精神环境,满足幼儿心理的安全需要。4.给幼儿多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1.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在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 教师评价幼儿要把握分寸。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家园配合,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 第八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 识记 能力: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
20、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第 页 共 10 页 6 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理解 能力的特征:1.能力和活动密切联系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各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创造能力萌芽。 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
21、的类型差异。 智力发展迅速。 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应用 幼儿能力的培养:正确了解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指导幼儿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培养兴趣。教育好能力异常的幼儿。 幼儿性格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树立良好榜样。巩固幼儿良
22、好的性格特征,克服性格方面的缺点。 第九章 幼儿的人际交往 识记 依恋: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理解 人际交往的作用: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得起本方式人际交往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交往有利于青少年的成才。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本能需要合群需要自我肯定需要。 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平等原则相容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 亲子交往的重要性: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 依恋关系的类型:安全依恋性、逃避型以及矛盾性。 亲子交往的
23、年龄特征: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教养态度的影响1.过分的溺爱 2.过严的教育 3.过高的要求 4.态度的不一致其他因素的影响。 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有助于第 页 共 10 页 7 同伴之间的相互社会化成为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受欢迎性被拒绝性被忽视性一般性。 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分享、合作、自信、移情。 应用 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增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探索精神促进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高低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及社会性的发展。
24、 第十章 儿童心理健康维护 理解 心理健康的特征:积极的自我观念悦纳他人恰当地面对现实智力正常情绪适度热爱生活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协调性格特征良好。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因素 二.社会环境1.家庭2.幼儿园3.社会因素自然社会 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游戏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活动。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在与儿童进行
25、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式,争取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儿童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接受。满足儿童好奇的求知欲,避免抽象生硬,切忌强制服从。针对儿童情绪性强、自控力差的特点,成人一方面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感情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强化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从而提高儿童的控制能力。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充分利用游戏中的多种成分,给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滋养。对于儿童显现出来的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给予充分的注意,教师在面向全体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使每一名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
26、。 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一.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 。二.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四.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五.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七.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 八.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 九.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 十.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 吮吸手指:症状:婴儿吮吸手指极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行为会逐渐消退。但若随年龄增长,仍保留这种幼稚动作,并成为习惯,则应及时纠正,因为儿童吮吸手指的行为会收到非议,使幼儿感到紧张、害羞。这种不良习惯还易引起肠道寄生虫、肠炎等疾病,且可引起手指肿胀、发炎。若持
27、续到六七岁换牙时期,则可导致下颚发育不良、开唇露齿等,第 页 共 10 页 8 妨碍面容的和谐,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牙齿的嚼功能。 原因:常因婴儿喂养不当,不能满足儿童吮吸的欲望,以及缺乏环境和爱抚。导致儿童以吮吸手指来仰制饥饿或进行自我娱乐。 预防:要消除儿童生活环境中可能引起儿童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因素,用玩具、图片等儿童喜爱之物,或感兴趣的活动去吸引其注意力,冲淡其吮吸手指的欲望,逐渐改掉固有的不良习惯。不宜采用在手指上涂苦味药或裹上手指等强制方法。 口吃: 症状:口吃为常见的言语障碍。它的发生并非因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的缺陷,而与心理状态有关。表现为正常的语言节奏受阻,不自觉地重复某些字音
28、或字句,发音延长或停顿,伴跺脚、摇头、挤眼、歪嘴等动作才能费力地将字迸出。、 原因:1:患儿大都自卑、羞怯、退缩、孤僻、不合群。有的表现为易激惹,情绪不稳。出于对口吃的恐惧心理及高度注意,终成心理痼疾,越怕口吃越口吃。发病率约占儿童的1/-2/,多起始于2-5岁,男多于女。2:儿童出于好奇,模仿成人或同伴的口吃现象所致。3:发育性口齿不流利。值得注意的是,2-5岁的儿童是语言和心理发展十分迅速的阶段,词汇也渐丰富,但言语功能尚未熟练,不善于选择词汇,说话时常有迟疑,不流畅的现象,一般到上小学前,就可口齿流利了。这种现象称为“发育性口齿不流利”,不属于“口齿”。如果大人对幼儿的“发育性口吃不流利
29、”,流露出担心、不安的心情,并时时提醒“别结巴”,或强迫幼儿“把话再说一遍”。幼儿在开口之前,心理先紧张了,就更张口结舌,可能真发展成“口齿”了。 预防和矫治:应从解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入手。避免因说话不流畅遭到周围人的嘲笑、模仿以及家长、教师的指责或过分矫治。大人不要当众议论其病态,或强迫他们把话说流畅,不许急巴。需知,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加重心理障碍。应安慰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克服。大人要用平静、从容、缓慢、轻柔的语调和他们说话,来感染他们说话时不着急,呼吸平稳,全身放松,特别是不再去注意自己是否有结巴了。可以多练习郎诵和唱歌。 预防和矫治:、 多种行为模式: 症状:表现为儿童在不同的环境当中采取
30、不同甚至相反的行为方式,而且较为稳定。如在幼儿园里的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一旦回到家里,马上就会变得非常任性,一切都得听他的,还富于攻击性。这并不是儿童适应性强、灵活善变的表现,恰恰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行为问题,因为他有可能为儿童成年以后出现“双重人格”、导致精神分裂埋下隐患。 原因:家园教育的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加之儿童的年龄小、知识少、缺乏判断,但模仿力强,都是造成这种行为摸式的主要原因。 预防和矫治: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都要积极、主动地与对方联系,及时沟通育儿的做法和经验,力求做到统一要求、目标一致。家长要树立榜样,增加儿童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有的放 地加以引导,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攻击
31、性行为: 第 页 共 10 页 9 症状:这类行为在儿童身上并不少见。当儿童遭受挫折时,常会显得焦燥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与别人争斗。 原因: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别人的攻击行为摸式而学来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环境后果而得以维持,就是说“模仿”和“强化”是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机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对于挫折的发应,常常是由于儿童想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受阻而引起的,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 预防和矫治:成人要以身作则,不可采用武力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尤其不能在儿童情绪激
32、动时强迫他接受教育,以暴制暴,而应转移他的注意力,当他情绪平静下来时,耐心加以引导;多给儿童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感;组织儿童参加多项活动,如打球、下棋、绘画和音乐等活动,陶冶性情;对儿童自控能力的提高,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说谎: 体的分析。 一般来说,可有以下几种情况。1.:无意说谎:儿童由于思维、记忆、想象和判断等方面出现错误,说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谎言”,如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了,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做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这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所限而产生的,属于无意说谎。2.有意说谎:儿童为了某种目的的说谎。如希望得到表扬、奖励,或逃避责备、惩罚等故意编造谎言。 预防和矫治:
33、说谎是一种不被社会所接纳的行为,且容易演变成习惯,应该引起成人的重视。对儿童不同原因的说谎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对儿童的无意说谎,成人不必紧张,也不可过度的指责儿童。一方面要在适当的时机进性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需求。 对儿童的有意说谎,成人也要主要区别其缘由,不要错怪了儿童善意的谎言,不仅要让儿童明白说谎的后果,还要创造宽容的气氛,允许儿童犯错误,鼓励儿童说实话。成人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儿童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 儿童出现这些比较典型的行为偏差,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这些偏差的形成有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动态,所以父母和教师要通过全面的观察、分析,找到关键原因所在,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及时疏导,逐步矫治,一免给儿童的身心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必要时应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夜惊、退缩行为、精神性厌食、恐惧症、缄默症、梦魇。 第 页 共 10 页 10 症状:这是指儿童编瞎话骗人,把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睛原因:原因比较复杂,成人应根据儿童说谎的情景和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具的,出现说和事实完全不相符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