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美术出社出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美术出社出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西美术出社出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案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案 第一课 为书籍添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构思、构图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认识,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对于迅速吸引读者、传达书籍主题内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书籍封面与插图美感的认识和感悟。 3.情感目标:在欣赏、评述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书籍、热爱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形式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欣赏飞评述,认识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构思与构图的特点和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欣赏飞评述书籍封面与插图,学习用
2、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 对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感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摆放在课桌上,然后像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阅览一样,欣赏书籍封面与插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授新知识。 教师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 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好的封面设计会给读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而吸引读者阅读。好的书籍封面和精美的插图不仅以其艺术魅力感染读者,同时准确传达书籍的主题内容,帮助读者了解书籍的内涵,增添阅读兴趣。 教师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构思特点。 设计书籍封面与插图要根据书籍的主题内容来构思,分析全书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概括出全书的内涵和风格,创造
3、出表达全书面貌与精神的视觉形象,这就是书籍封面与插图的命题性特点。因此,书籍封面与插图不是脱离书籍文学内涵的纯艺术,也不是书籍内容简单的图解,它是封面设计师与插图画家对书籍文字内容深刻思考、理解、感悟的再创造,它以最简洁直白的视觉形象传递书籍深邃的主要内容,表达文学作家的思想情感,补充、延伸、拓展书籍文字的内涵。 教师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构图特点。 1 书籍封面的构图就是把封面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元素:文字(书名、作 者、出版社、小标题等)、图形、色彩按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安排,构成一个完美谐调的画面。 书籍插图就是把图形、色彩按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安排构成一个完美谐调的画面。其中,素材应
4、选择最适合视觉形象的塑造和最易构成画面、最有意境和气氛的地方。情节、空间、形象应根据构图的需要进行想像、塑 造、剪裁、揉合。 教师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表现形式。 书籍封面与插图从画种形式上分有国画、版画、水粉画、水彩画、漫画、素描、剪纸、黑白画、摄影、电脑制作等。从风格形式上分有写实、装饰变形、抽象等多种。 书籍封面与插图的表现形式要和它的文字作品主题风格相统一。比如国画类(工笔、写意、线描等)更适合表现民族性强飞较传统的书籍内容。国外翻译或现代题材的封面设计宜采用西画类(水粉、油画、黑白画、摄影、电脑制 作等)。庄重严肃的文字著作不适合诙谐纤巧的形式,清雅流畅的文风不适 合古拙浑厚的画风。儿
5、童文学的封面、插图应天真烂漫,抒情文学作品的封面插图应轻快秀巧。写实的形式真实可信、严谨飞通俗;装饰变形的形式幽默、风趣,给人一种生动的出乎自然的刺激。抽象的形式具有超现实的奇幻风格,非具象的线条、色彩互相穿插、重叠,构成特异神奇的效果。在文学内容的制约下,形象的塑造、画面的构成、表现形式的选择往往取决于画家自身。成功、准确地用视觉形象传达书籍主题,必定倾注了封面设计家与插图画家的巨大心血。 3、欣赏、评述书籍封面与插图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与插图进行欣赏、评述,加深 认识、了解封面与插图,为书籍添彩的重要作用,以及构思构图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扩大视野。 4、教师课堂小结。
6、第二课 外国绘画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 2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外国绘画作品的形式、内容、表现手法, 感受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学会简单的美术术语,并正确地使用美术术语对绘画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述。 3、情感目标:感受绘画艺术的多元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短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评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1、观看感受。 教师组织教学,以8至10人为一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把课前准备、搜集到的绘画作品摆放到桌面上供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7、观看。教师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外国绘画作品:绘画作品表现了什么东西?观看了绘画作品得到了什么感受?看了作品后有什么认识?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欣赏绘画作品。 小组同学之间自由交谈、讨论。教师以互动的方式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体裁的初步感受和认识的情况。 2、观察颤别 教师对第一个学习环节作小结归纳,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本提供的范图。 教师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颤别外国绘画作品的画种类别,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油画、什么是版画等。 3、认识欣赏。 教师就课本提供的范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内容到形式认识、欣赏作品。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进
8、行欣赏: 艺术形式:主要是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 内容题材:主要是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 4、感悟评述。 教师讲授本课的知识。 学生之间共同就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一起欣赏、评述课本范图作品。教师巡堂,适时参与学生的欣赏评津学习活动。 教师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谈一谈自己对课本上某一幅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如作者在绘画作品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题,画面表现的形式,属于哪类画种,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东西,受到了什么启发等。 教师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把本课学习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 3 第三课老房子新房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家乡的住宅建筑,了解新房子、老房
9、子的外观、结构、材料等特点。 2、能力目标:练习用线描方法进行写生,掌握写生的取舍及线条的繁简、疏密运用。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飞爱护生活环境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新房子、老房子的外观造型以及构造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和写生。 教学难点:注意把握建筑物的结构特征与基本透视关系,正确运用和处理线条写生的技巧。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1、赏析。 激情引趣,板书课题:老房子新房子。引导学生说一说:老房子和新房子各有什么特点? 出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挂图资料,引导学生观察。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新、老房子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简要介绍我国古老传统民居的特点
10、。 2、观察。 出示范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范画的表现方法。 分析范画,讲授线描写生的方法和要求。 取:把能够表现景物的轮廓、结构和特色的部分留下。舍:把烦琐、杂乱以及影响主体的部分舍弃掉。 教师作简要的技法演示:强调画面中线条的疏密、繁简、曲直、方向、对比的处理技巧。 引导学生从表现方法、表现技巧、表现形式等方面欣赏画家与小朋友作品。你觉得哪幅作品比较好?作品中是怎样表现老房子和新房子不同特点的?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景物的取舍飞线条处理的艺术表现技巧?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小结。 3、写生。 观察实景或图片资料,分析房子的结构特点。 教师示范作画,解析在写生过程中难以把握的地方该如何表现。 学
11、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4 第四课扎染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了解扎染图案的特点和掌握一般的扎染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 扎染图案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扎染图案 教学难点: 制作一件图案新颖,美观的扎染图案工艺品。扎染图案、扎染图案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课题。 1、(教师身穿扎染图案的衣裙步入教室 ),今天教师的打扮美不美?(学生回答:美 )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3、教师讲解: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主要盛行于我们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
12、云南、贵州等地。它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结系、捆挷、缝扎,然后放进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奇特的彩色花纹。其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4、板书课题:扎染图案。 二、 新授扎染的方法和步骤。 1、 捆扎:将白布从中间提起,然后把下方四周的布握拢,再用绳子打活结。 2、 染色:将捆扎好的白布放进彩色水中浸染,注意要浸透。 3、 展开:将浸透的布拧干,松开捆扎的绳子,展现布上的纹样。 4、 学生欣赏范作1、2、3,并说出这些扎染图案是采用什么捆扎方法制作出来的 (学生回答) 小结:1、将白布交替正、反折叠,然后用线绳
13、分段扎紧可得到条形边疆花纹,如图1 2、将白布对白、再对折,以折点为顶点,在其下部用线绳绕绑缚,染色后可得到放射状方形或菱形花纹如图2 3、把白布的四角分四次折叠成折扇样再扎,染色后产生扇形般的放射图案如图3。 三、学生作业。 第五课 想像中的乐园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想像中的乐园”的创作,使学生学会想像画的创 2、能力目标:通过画面的构思、构图、画面的组织及涂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培养积极、乐观、自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想像思维,开发创造能力,创作出一幅充满童趣的想像画。 教
14、学难点:作品的构思、构图,形象、表现手法的创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教师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作品或展示一些画面体现出大胆想像、夸张且具有美感的示例图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向往的美丽世界也许是瑰丽多彩的水下世界,也许是神秘莫测的太空奇境,也许是趣味无穷的动物天地总之,它是我们心中的乐园。现在大家就来谈谈自己想像中的乐园。 3、讲授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对所播放飞展示的示例图片或范画喜欢的原因,使学生对想像画的造型、色彩和表现形式有较直观的认识和体会,并出示各人课前搜集的图片来进一步分析其特点。可
15、以从取材范围、人物、建筑、自然景物的造型及色彩等方面来分析。 教师就想像世界的主题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关键围绕“乐园”大胆想像,并描述自己构思的图景中何处有乐、因何而乐、与谁同乐等,为创作收集素材。 师生共同欣赏飞分析课本中的示例图画,明确本课绘画作品内容的思路。注意分析指出哪些联想内容较适合构成一幅绘画作品,哪些造型是通过夸张、变形创造出来的,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教师出示范作讲解创作构思及绘画方法和步骤: 构思:先想一想,要画什么内容。 构图:用铅笔把构思画成画稿。 绘制:整理铅笔稿,精心绘制。 着色:把画稿涂上颜色。 整理完成。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画前对学生明确创作要求,要求学
16、生根据主题展开联想并把它画出来。力求构思新颖独特,具有少年儿童的蓬勃朝气和生活热情,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6 对于没有能够确定好创作内容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出参考建议,引导学生选取最好的创作思路并完成。 对于那些没有创作思路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启发引导,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 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完整美观。 5、学生作品展示、互评。 第六课 纸造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折、卷、刻、贴等纸工基本技法,设计并制作由平面纸张变化出的立体纸卷造型。 过程与方法: 在纸卷造型过程中,讨论、交流并总结多种基本技能、设计、制作简单、有变化的纸卷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
17、欣赏、感受纸的可塑性及造型的丰富变化;发现纸卷作品德特殊美感。 教学重点:把纸条卷曲成各种弧度的形状 教学难点:纸卷造型的创意设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具:铅画纸、彩纸、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具:相关实物图片、学生作品等 教学流程: 一、欣赏与感受: 1请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立体造型的相关图片。 2分小组或班级形式进行图片的交流,介绍自己搜集的立体造型。 3教师出示立体造型图片,请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4教师小结: 立体造型美观、简洁,具有立体感强、变化丰富、视觉效果好的特点。 二、启发与尝试: 1请学生尝试:把平面的纸张制作出立体效果。 2讨论、交流不同的制作方法。 7 3小结;折是
18、最基本的制作方法,还可以进行刻、剪、卷等,都可以让平面的纸张呈现出立体效果。 4设计草图并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5小结:设计的时候,线条不宜复杂,要注意线条的疏密、曲直组合和变化。 三、想象与实践: 1在尝试作业的时候,有没有具体的困难? 2讨论、交流,解决折痕不够清晰、流畅的问题。 3创意制作立体造型。 设计草图。 用刀片轻划需折制的线条。 用刀片刻划需刻的线条、部位。 折制,最后完成纸张的立体效果。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用的方法。 2互评,教师评议。 线条组合如何,是否简洁又有变化? 运用了哪些技法,是否有创新? 线条折知是否清晰,立体感是否强? 3立体造型还
19、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 教学效果反馈: 生活中有一些立体造型,但是学生可能在平时没有加以留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立体造型在生活中的运用、作用等。 在以往的纸工作业中,直线的剪折比较多,但是,在立体造型中,会出现一些曲线,如何折得平整、清晰学生制作中会遇到困难,若折不好,会直接影响造型的立体感,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七课 自己动手做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泥浮雕。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8 教学时间:
20、两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2、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这不仅有中国的雕塑还有外国的,看还有我们家乡的雕塑呢!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同学以前做的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3、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
21、欣赏,认识、了解浮雕,先由学生揭示浮雕的概念,然后老师给以总结 活动二:学习制作泥版浮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 2、那怎样做呢?来看书上下方的步骤图,请同学说出制作泥版浮雕的步骤,师生共同演示制作一条鱼的泥浮雕 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揉泥;2、拍泥板;3、割边;4、画形象;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6、塑造形象局部;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装饰的方法? 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我们要利用泥
22、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设计意图: 9 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活动三:创作.评析 1、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表现泥浮雕 选出代表谈一谈想法 2、小组合作、实践 3、评析作业 将小组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其他小组可提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作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第八课 为自己的作文插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作文插图知识,了解插图的运用。 2.能力目标:
23、学习、掌握为作文配插图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形象思 维能力。 3.情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体验美术课中设计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欣赏自己的作文,学会把文字形象变为生动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如何为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设计相应的、形象生动的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作文插图的范画,进行作文情节的讲述、分析后引出课题,并讲述作文配插图的意义。 教师设问:你知道什么是插图吗?它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小结归纳:插图是指插附在文章中的图画,它对文字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的作用。) 2、欣赏范作,认识插
24、图。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图,请学生根据插图的形象说一说文章的人物、情节和事件。先在学习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由学生各抒己见,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满意的一篇作文,然后说一说其中的精彩片段,理清学生画插图的思路。 3、讲授新知,学习要领。 10 教师示范为作文画插图的要领。(以一篇学生熟悉的文章为例,可以是语文书上的课文。) a选出作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并拟出文字脚本。 b根据文字脚本用铅笔构思构图,基本画出主要人物或景物。 c用铅笔画出人物或景物的基本轮廓,按大小比例、高矮、前后等设计画面。 d.适当添加背景。 e.用彩色或水彩颜料着色完成插图。 4、大胆设计,绘制插图。
25、 布置学生作业:为自己满意的或同学的好作文画一幅插图。教师巡堂辅导学生创作插图,对于在把握形态、五官、神态的描绘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帮助。 第九课 水墨画头像 一、教学目的 1、 让学生认识线描是绘画的基础语言,理解线描在绘画中的重要意义。 2、 通过对人物头像的理解,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头像 3、 通过通过人物头像训练,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三、教学难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比例关系,利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物的头像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语 2、出示水墨画作品 引导学
26、生欣赏作品 问:这些画都是用什么来造型的, 明确线描的概念, 3、教者边展演边小结: 线描现在已经成为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的画种,在中国画中我们把它称作白描,他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线描既可以表现静态的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艺术家们运用千姿百态的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使线在艺术作品中有独特的魅力。 4、用线描的形式表现人物头像 11 今天现场来了这么多的领导、老师和同学,想不想用线描的形式为他们画一张头像,送给他们啊? 5、教者范画,讲解画头像基本技法 讲解人物头像的比例关系 出示五官技法图解 讲解构图方式 抓住人物特点 6、学生以现场的老师、同学为模特,进行人物头像写生。 7、展示学生
27、作品 8、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最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9、教师总结:老师现场采访一下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最大的收益是什么?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线描,知道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画种,并运用其特点运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头像,希望同学们,利用闲暇时间多多练习,回家以后为爸爸妈妈画张头像好吗,最后,愿同学们早日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第十课 身边的“雷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分析教材中以学雷锋为主题的精彩范例,了解、认识人物画创作的基本常识。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人体基本比例与人物动态表现要点。 3.情感目标:培养团结互爱、热心助人的高尚情感,提高对生活中美好事 物的敏锐观察力和感受能力,培养乐观
28、、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了解人体的比例规律,初步掌握人物动态的基本画法。 2、学习、掌握人物画创作的基本技能和步骤。 教学难点:构思、构图及人物的造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赏析学雷锋主题画优秀范例,简介人物画创作。 12 师生以互动问答形式进入教学环节。赏析过程: 、赏析画面表现的主题 内容。 、赏析画中人物动态、表情。 、相关环境背景的衬托。 2、讲授人物画创作常识。 进行人物画创作,首先要从生活中收集大量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还必须具备人物造型基础,了解人的基本比例与人物的动态表现要点。 a.构思。选择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素材,酝酿、完
29、善创作主题。 b.构图。根据构图形式美法则,把主题所需表现的各种素材合理组织安排好。 c.形象塑造。提炼素材,将原形加以集中、概括、典型化,塑造出既有个性又有代表性的生动感人的视觉形象。 3、学习人体基本比例与人物动态表现要点。 教师结合教材中不同年龄人的身高比例图、人物动态图例及优秀范例,运用录像或多媒体配合讲解人的比例与人物动态表现要点。 人的基本比例:成年男女一般身高是七个半头长,青少年7个头长,少年6个头长,幼年5个头长,小孩体型比例特点是头大、下肢短、上身显得长。 成人第一个头长由头顶到下巴,第二个头长从下巴到乳头,第三个头长 从乳头到肚脐,第四个头长从肚脐到耻骨,第五个头长从耻骨到
30、膝关节上股 骨1/3处,第六个头长从膝关节上股骨1/3处到腔骨1/2处,第七个头长从腔骨1/2处到躁关节上一些,躁关节上一些至足底为半个头长。成年人坐姿约为五个头长,蹲为三个头长,脆为四个头长。学生认识人体基本比例与人物动态,可请2个同学做模特,其他同学练习 以头长为单位进行实地测量,作人物的动态速写。 第二课时 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自觉进入创作阶段。 1、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感想、交换平常收集的有关学雷锋活动的资料,如照片、速写等。交流是为了启发创作灵感,不要相互套用一个模式。 2、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构思、构图,并将自己的创作构思草图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根据老师与同学的意见
31、,对自己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完善。 3、教师鼓励大胆表现、细心落笔。学生应根据创作主题、内容、构图与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采用铅笔淡彩、水彩画或彩色水笔画进行绘制。 4、创作中学生对动态不甚明了或描绘遇到困难时,同学之间可模拟动态造型,相互观察,也可面对镜子,通过自己身体动作寻求动态表现的正确途径。 5、教师应在辅导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正确描绘自己所画人物的身体比例,把握人物动态特征及年龄的形象特征。必要时动笔修改,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其顺利完成创作。 13 第十一课 图腾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图腾与图腾柱的知识,感受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大胆发
32、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纸或泥制作一件图腾柱作品,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尊重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纸或泥制作一件图 腾柱作品。 教学难点:大胆想像,设计出形象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图腾柱纹样。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激趣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摆课桌围坐好,把学习用具放到桌面上准备学习。教师讲述有关图腾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讲述课前查找收集到的图腾与图腾柱的相关知识。教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并进行小结。 2、欣赏
33、图腾柱,认识图腾柱。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展示的图腾柱照片和课前收集的图腾柱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受和分析。 教师简述图腾和图腾柱的起源、成因及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间美术,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出示分别用纸和泥设计制作的“图腾柱”作品,让学生观察后小组探究“图腾柱”的制作过程。 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柱体的不同造型,教师将自己制作的三种柱体发给每组学生,让他们完成拆“主体”的过程并思考:用纸做主体造型时该如何表现?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纸塑造主体的步骤。启发学生在主体上设计颜色鲜艳、造型独特的图腾纹样,并请学生自己来说一说想要设计什么纹样。 教师简单
34、示范剪贴图腾纹样,并请学生思考:除了用纸制作图腾柱,还有别的方法吗? 3、大胆实践,设计图腾柱。 学生共同探究摸索,掌握一两种制作方法。 教师讲述本课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4、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14 5、图腾柱展示,欣赏评价。 将各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汇报创作过程。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作品。 6、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用泥材设计塑造图腾柱。泥塑具有造型能力强、易学易做 的特点。方法是把勃土捣匀后,加水揉成团待用。由于柱体用泥材较多,学生备材有困难,课堂上可以用泥板裹在瓶子上进行造型设计,一是柱子不易倒塌,二是可以省材。泥图腾柱的设计方法与纸造
35、型相同,不同的是工具材料和造型的过程与方法 第十二课 美丽的铜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铜鼓的知识,感受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大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纸或泥制作铜鼓,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尊重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纸或泥制作一件图 铜鼓 教学难点:大胆想像,设计出形象新颖别致的铜鼓纹样。 教学时间:两课时 1、组织教学,激趣导入。 2、欣赏 3、大胆实践,设计铜鼓。 老师教给学生纸铜鼓的制作方法 a、绘制鼓面,鼓腹纹饰 b、剪出通花纸
36、印版 c、漏印鼓面,鼓腹纹饰 d、组合粘贴成铜鼓 4、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5、图腾柱展示,欣赏评价。 15 第十三课 雅致精巧的园林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验水墨游戏的趣味,尝试对园林的水墨画法。 练习把园林写生稿提炼成意象集中的水墨画。 对水墨园林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点:在水墨游戏中尝试对园林的表现,理解“提炼”。 难点:村景写生时画面的组织:水墨表现时意象的提炼。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展评铅笔写生作业一一园林(或校园一角)。 尝试:如果大家把各自的园林写生画用水墨表现会怎样呢?学生尝试(进行水墨游戏),体现园林特点。评述笔墨,落脚于提炼。 欣赏:由学生水墨园林想起著
37、名画家李町染的两幅画,出示对比图皆趣园先让学生自由评述两幅谐趣园,再引导学生欣赏,懂得提炼。对景写生图显得细腻、真切;创作图气氛浓郁,更有水墨韵味。 学生作业:运用提炼方法表现水墨园林,体验提炼乐趣。教师巡视辅导。 第十四课 绣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绣球蕴含的民族风情,学习用纸材设计制作出与绣球相仿的艺术造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立体制作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模拟绣球的造型,用纸材设计制作一只等边十四面体或二十面球体,并给予装饰。 (2)对球体的面装饰作变化创新。 教学难点:
38、(1)纸造型技法的掌握以及球体造型的准确性。 (2)球体的面造型变化及创新。 16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绣球。 教师课前准备几只绣球,在上课开始时,用抛绣球的方法,抛给每个学习小组一只绣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以传递的方法共同欣赏、观察绣球。 教师向学生提问:绣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绣球整体呈球状,但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并讲解绣球的制作历史、功能、民俗意义等知识。 2、学习新知。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有什么形体与绣球的结构相近似?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材料设计制作成与绣球工艺品几乎一样的花球?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
39、论,并注意调动不善言语的学生的积极性,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代表汇报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与学生一起欣赏课本上学生作品的照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区别民间工艺品绣球与纸造型绣球的特点。教师示范二十面花球的设计制作步骤: A在纸上用圆规画圆,用剪刀把圆形剪下。 B在圆弧上分三等份,连结三点,作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以同样的方法共制作二十个等边三角形。 C在每个三角形上用刀背或锥子等工具按边线划线痕,按线痕折边。 D把十个等边三角形粘成一个圆环。 E把另外十个等边三角形以五个为一组分别粘到圆环上,形成一个球。 F穿上绳子,添加吊绳流苏,就做成了一个花球。 3
40、、设计制作。 学生依照教师示范的设计制作方法,自己设计制作绣球。 教师巡堂辅导学生做作业。 在学生实践这一环节,特别需要教师关注。教师应提醒学生设计时每个面都必须等大,因此,无论画圆形或者剪圆形都必须十分小心,不能心急求快,以免造成圆形大小不一,圆内三角形大小不一,致使球体粘接时困难和留下很多洞眼。 由于课本示范图中的绣球是用多个面构成的,教师应限定学生每个圆 形的直径和度,以免学生做得过大。 4、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评价,看谁做的“绣球”最漂亮。 学生交流自己设计制作的心得。 17 第十五课 花头饰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学会欣赏、设计制作少数民族头饰。 2.隐性目
41、标: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培养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各民族头饰,设计制作头饰。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方法表现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展示收集的少数民族头饰的资料,结合课本范图进行四人小组的交流,然后请个别小组代表汇报学习结果,导人新课,揭示课题。 2、欣赏 通过讨论,感受少数民族头饰用了哪些材料,大小、形状以及颜色的搭配,结合少数民族的地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赏析,思考头饰的制作方法与步 学生代表将头饰的范样拆开给全班学生看或
42、分组观察头饰教具,小组讨论头饰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学生发言,总结头饰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教师予以点评和归纳。 3、探究与制作 师生共同学习制作方法,学生讨论、研究设计、制作头饰的方法。学生分组,选择设计、制作的头饰题材。头饰的设计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根据实物和教材,学生能更深入地落实头饰制作的要领和细节。探究头饰的各种形式和制作方法,讨论并交流创作思路,独立完成实用、美观、新颖的头饰制作。 教师巡回辅导,启发想像,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例如根据少数民族的特色来设计,也可以根据材料发挥想像,产生创字。结合各组派一名同学来说说探究结果,同学互评,教师归纳小结。 1、作品展评。 第十六课 小陶俑
4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欣赏古代的陶俑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情感和兴趣。 18 2、能力目标:运用泥塑的方法仿塑一个泥俑,注意表现它的服饰和表情, 使俑的造型更加生动传神。 3、情感目标:学习传统文化,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陶俑的形体、表情、服饰等表现。 教学难点:陶俑的造型的创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过程 教师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是守卫秦始皇皇陵的士兵俑,它属于陶俑中的一种。兵马俑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逼真。创造兵马俑的能工巧匠,为了创造出个性不同的造型,他们在雕刻 人物造型的时候,按自己的模样进行雕刻。所以,我们很少发现相
44、同的兵马俑造型。 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陶俑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的知识趣 闻等。 1、引导过程 观察录像中的陶俑作品(或是利用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陶俑作品)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哪件作品,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启发:利用陶泥,通过动作、服饰、表情等,如何能设计出生动的陶俑造型。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陶俑(如教师捏出陶俑人物的头和身体 然后邀请学生来完成活动的四股以及服饰,然后教师再将他们组合起来)。教师请合作的同学说说捏制雕刻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并请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3、发展过程 教师讲述如何创作一个生动的陶俑,除了通过服饰、表情表现外,还可以利用色彩进行装饰。 学生小组间交流
45、自己的创意,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进行设计。(教师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要多观察,必要时可以邀请同学做动作,使自己创作的造型更生动、有趣。) 布置作业:陶俑制作比赛。 4、评价展示活动。 同学分组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自己的作品命名。学生评价作品,同时选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教师表扬学习过程中进步较大的同学。(从学习态度、探究精神等方面 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19 第十七课 收藏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懂得收藏的主本常识,能自己动手将收集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能与同学合作进行收藏品展览的策划与布置。 能运用美术等知识进行收藏品展览的布展工作。 2、隐性目标: 培养良好的兴趣与
46、爱好,养成做事细致、有条理的行为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收藏的快乐。 教学重点:收集身边有意义的物品,对收藏品进行整理,组织、策划一次班级的收藏展览会。 教学难点:展览场地的合理布置,合理有序的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以学习收藏的基本知识、欣赏不同种类的收藏品、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收藏品展览会为内容展开教学。 1、组织教学。教师可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使每位同学都能发言,创造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的机会。 2、导入教学。可从欣赏收藏品或由学生谈自己对收藏的认识导人教学,也可由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收藏导入教学,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3、学习收藏的知识。学习的知识包括收藏种类、收藏的历史、收藏名家 小故事等,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课堂中还应安排对各类收藏品的欣赏。知识学习和收藏品的欣赏应结合相关图片 及录像资料或课件进行,以使教学形象生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与策划。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对班级收藏品展览会进行组织、讨论 与策划。教师应使学生清楚筹备展览工作包括收集、整理收藏品,写展览标题及说明,布置、装饰展场等几项内容。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