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0314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 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庄子追求绝对自由。在其代表作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蜩与鸴鸠“决起而飞”,列子“御风而行”,都还是“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绝对自由。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排除一切功利目的,“无所待”,方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所谓“以游无穷”,即逍遥无为于绝对自由的境界。不难看出,庄子企图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也是不可能达到的。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基本思想,创立了“相对主义”的学说。庄子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他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等等。庄子创立这一“相对主义”学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给人们观察自然和社会的许多现象提供了理论根据。事实证明,历史上和当今世界许多自然和社会问题,正是按照庄子的此种“相对主义”学说在演变着。不过,庄子否定认识真理的可能性,自然也是错误的。 庄子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庄子认为,世界上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诸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大与小、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等等,皆无差别。所谓“万物一府,生死同状”,也是此意。事实上,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差别而不相同的。庄子的此种观点,从表面上看显然是奇谈怪论,但骨子里却表现了他超脱旷达的思想。 庄子提出要“法天贵

3、真”、“复归于朴”,以“自然为宗”。庄子说“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意思是说:遵守自然法则,珍视纯真本性,不受世俗的人为约束。他所谓“复归于朴”,意谓返归于原始的纯朴状态。庄子的这种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并不能认为就是“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但它对后世“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却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又与之不同。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其中蕴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含有恬淡无为,安时处顺的思想;二是含有反对认为约束,恢复纯真的自然本性的思想;三是含有向往“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和“混茫”世界的思想。这在庄子书中骈拇、天地、天道、缮性、秋水、山林、渔父、等篇,皆有明显的表现。 不相信生死由命,不迷信鬼神

4、。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科学不够发达,有许多人相信天命和迷信鬼神。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信命和天命的。墨家的墨翟不相信“命运”,而却相信“天命”和迷信鬼神,因此,他主张“尊天”、“明鬼”。庄子不相信生死由命,不迷信鬼神。庄子书中所讲到的“天”和“命”,往往都是从哲学意义上的自然规律而言。他书中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思想,也曾使用“鬼”、“神”二字,只不过是借用而已。庄子对人的生与死的问题,就有精辟的见解。他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能够通乎性命之情,看透人的生死规律,具有超脱旷达的精神。所以,明代徐文长说:“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 以丑怪内德为美。庄子认

5、为,人的贵贱,并不能以天子与匹夫来划分,应当以其行为“美丑”为划分标准。他在盗跖篇就明确地说:“故势微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为之美丑。” 基于庄子的此种贵贱美丑观,他在人间世和德充符两篇中,分别塑造了七个形体残缺不全的丑陋怪人。这些丑陋奇人怪人,虽然形象可怖,但他们的德行才智都超过了常人,是天下最受欢迎和爱戴的人。又如,山木篇写宋地某店主,有妾二人,一人美,一人丑,丑者受宠,美者却受到冷落。何故?因为美者虽然自以为美,店主并不认为她美;丑者虽丑,她品德好,店主并不嫌她丑。此则寓言故事,其用意是在告诫人们:“行贤而去自贤之行”,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爱戴。不难看出,庄子通过

6、以上寓言故事,其目的是要破除陈腐的道德观念,同时也表现了庄子以内德丑怪为美的美学思想。庄子的这种美学思想,无论在古代或今天,都曾经或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庄子继承了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道体至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庄子认为:“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可以言传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在天道篇中说:世俗之人所珍重的大道,全靠书籍的记载,而书籍的记载不过语言而已。语言文字,有其可贵之处,然而语言文字的可贵,就在于它深邃的外在的含义。它的外在的含义是难以表达的,是只可意会而“不可以言传”的。因此,老子和庄子都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说

7、,真正知晓大道的人是不会用言语来说明大道的;而用言语说明大道的人,其实并不知晓大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庄子把此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用在表现技艺上,就体现了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天道篇轮扁斫轮的寓言故事,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轮扁斫轮“得手应心”的高超技艺,之所以不能传授给子孙,就是因为他的此种绝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致使他“行年七十”,总还是斫轮。在庄子此种审美思想的哺育下,便直接促使了后代“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思想的形成。 庄子名句: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

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 “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而饕富贵”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