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图书读后感.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0503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政图书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廉政图书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廉政图书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政图书读后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廉政图书读后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中国廉政史话有感 工作前,我认为廉政离我们很远,工作后,随着工作经历的不断增加,我发现廉政不只是拒绝金钱犯罪,而是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从工作内8小时到工作外8小时,从方方面面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怎样树立良好的廉政道德观念,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抱着对廉政建设的疑问,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该书对廉政理论和历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清晰叙述出新中国建立后廉政建设的历史脉络和丰富经验。书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鲜明生动事例,加深了我对廉政建设的理解,让我模糊混沌的思想认识得到一次提升,从思想上清晰了今后的工作目标

2、和政治理念,可以说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早在先秦时已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廉”为官德,“政”也可为“正”解。“廉政”一词第一次出现书面记载,是在晏子 春秋中,齐景公问晏子:“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回答:“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晏子以水的品性比喻为政之德,认为只有像水那样保持至清之德,才能涤除尘垢,使政治永远保持清明公正。论语颜渊则记载了儒家创始人孔子关于“政”的一个非常恰当的诠释。他在回答季康子问“政”时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说明政治的根本要义就是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如果执政者带头做到公正

3、无私,下面的官员就不敢以权谋私了。由此可见,古人所谓“廉政”的本来涵义,指的是清廉公正的政治。 自古以来,营造“弊绝风清”的治世一直是历代仁人志士的理想和庶民百姓的期盼。历史上的明君廉臣、仁人志士乃至庶民百姓都为遏制、致消除官场上的贪污和政治上的腐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提出了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爱民传统,作为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提出德治和法治不可偏缺的统治阶级廉政模式。统治者为了完善廉政体系,御史监察制度随即应运而生,在这一制度下涌现出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如

4、商代忠臣比干、明代清官海瑞等。其中许多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历史人物形象,如”强项令“董宣,深入士林以及百姓心中,成为士人心中的价值表率,百姓称颂的廉明官吏,逐渐形成了人人称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刘禹锡的陋室铭、周敦颐的爱莲说之所以脍炙人口,就因为其言行代表了正直士大夫廉洁无私的高尚品德与风节。 中国当代的廉政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趋同化的国际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向古人学习,需要认真总结中国廉政史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古鉴今、以古育今。 现代中国,价值观道德观多元化发展,金本位思想众口喧嚣,因道德腐蚀而不断下马的官员日渐增多。因此,现代廉政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要当做一项长期性的任务认真对待。随着形势的变化,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为了保证渠水的清澈见底,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引进活水,时刻保持警惕,注重廉政警示和教育制度建设,才能确保我们的干部队伍永葆廉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为我市的各项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