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认知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认知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认知目课题: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认知目标 指导老师:xxx 班级:英语师范x班 小组成员:xxx xxx xxx xxxx年x月x日 1 第二节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认知目标 能力目标: 知道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培养,初步掌握锻炼良好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自己在道德品格和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锻炼的重点所在。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分析 进行品德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践行,因此了解自己的品德形成特点和掌握锻炼的方法作为导行的两个方面,一起构成本框的教学重点。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
2、情况,在每一要点下各选择12个分要点,把它们作为重点中的重点,从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时间上都予以充分考虑,以提高导行的实效。 二、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形式的选择 本框的教学内容虽多但不深,内容本身基本上无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通过本框教学掌握心理品质锻炼的一些很具体的方法,并能有初步体验,教师的导行活动的质量至为关键,因此,难点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设计上。 三、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课堂内的教学和课堂外的活动指导结合起来,以延伸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比如,可以举办一期主题墙报: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可以搞一次美育活动小汇展,展览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小工艺品、船模
3、、航模等作品。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品德包括哪些方面? 品德对于青少年有何意义? 导入新课: 良好的品德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益,而不健康品德对青少年在成长有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然而良好的品德并不是天生的,除了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个人锻炼的结果。塑造良好的品德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品德形成因素问题。 2 2 学生品德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看有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同辈群体、大众宣传等等因素;从微观上看它受遗传、人格、学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以下仅对一些主要因素加以分析。 一 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指一个人生来就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4、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等特点。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它也必然影响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接受别人的批评,同别人顶撞、打架,亦有冲动性的过失行为。像叮当猫里的胖虎神经活动强、不平衡型,往往易发脾气,但让我们来扣住胖虎的命脉,想想虎虎生威的胖虎妈妈的拳头,这些行为特点就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吗?现代的研究证明,青少年犯罪受生理因素影响,染色体发生病变,就易导致侵犯性行为。我们承认遗传因素对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但也不能盲目地夸大它的作用,认为它具有决定作用。承认遗传的作用,在教育上要看到学生的遗传生理上的差别,对那些易冲动、易有过失行为的学生给予
5、耐心的说服教育和帮助,防患于未然。不夸大它的作用,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些学生,相信教育的力量,不要认为他们是“不可救药”,在品德教育上也存在着“皮格马利翁效应”,用心将他们塑造为天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最先置身的教育场所,因此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父母的言行及教育态度、方式等都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榜样的力量 父母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儿童首先在父母那里学到了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样做。就像我们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的研究很多。综合各种研究可把
6、家庭教育从两个维度划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 所谓的两个维度,一是允许限制的维度,这一维度是指父母对儿童的行为是鼓励、认可和容忍,还是干涉、反对和限制。二是接受拒绝维度,这一维度是指对待儿童是否热情,是否给他们爱和温暖,是经常接受儿童的要求还是拒绝他们的要求。 根据以上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结合,心理学家把家庭教育划分出四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接受而限制的保护和溺爱型;二是接受而允许的民主型;三是限制而拒绝的专制型;四是允许而拒绝的放任型。如图。 3 3 接受 溺爱型 限制 专制型 拒绝 民主型 允许 放任型 溺爱型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百般保护和宠爱,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儿童易形成好
7、吃懒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意志薄弱,自私自利,没有礼貌等许多不良品质。 民主型家庭的父母对孩子既不过分限制,也不过分接受和服从,允许孩子在适当的范围内自由活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十分融洽。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人际关系良好,关心体谅他人,天真活泼,情绪稳定,进取心强,负责任,团结他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专制型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过分限制,还不给予关心和爱护。父母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干涉和斥责,甚至体罚孩子,父母和孩子的关心紧张、对抗。在这样家庭教育下的儿童,易产生心理恐惧,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往往以说谎自卫,不体谅他人,优柔寡断等等不良品质。 放任型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放纵、任孩子自己随心所欲
8、,不加以任何限制,同时也不关心他们的冷暖、饥饱和成长。这种类型家教下成长的儿童自制能力较强,但是情绪不稳定,具有攻击性,不关心别人,冷酷无情,自我显示欲很强。 以上介绍的是家庭教育方式中主要而典型的四种类型,此外,还有许多中间类型。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常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我们分析的各种类型家庭教育方式下儿童行为的表现,也只是一般表现,还存在着许多特例。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儿童品德的形成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父母教养方式的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家庭结构和气氛的影响 家庭结构和气氛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许多研究都已证明,单亲家庭,父母之间感情破裂,家庭
9、关系紧张对子女的品德的发展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如,英国心理学家波尔德调查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家庭后发现:家庭心理气氛对子女人格和品德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58%品德不良的少年来自缺损家庭。另一位心理学家海尔特研究表明,双亲不和比双亲不全有更坏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理不4 4 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和反社会行为。而家庭和睦的孩子,则心情安宁,活泼愉快。 二 学校 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和目的,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生活技能、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机构。当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家庭对儿童的影响相对减弱,而学校教育对儿童的作用
10、逐渐开始,成为影响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校风、班风、教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等都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的作用 1.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多数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行为和品质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尚处在“他制、他律”阶段,他们往往把教师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态度理想化,把教师当作自己模仿和学习的楷模,所以小学阶段教师品行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影响很大。 2教师的态度及工作作风的影响 研究表明,教师的领导方式和作风对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勒温等人研究了教师的工作作风与学生的反应。结果发现,
1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态度对其品德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有人根据勒温的研究和其他类似研究,归纳出教师的四种领导方式与学生反应的对应关系。 3.教师期待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学习的进步。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领导类型 领导的类型、特征及儿童青少年的反应 领导的特征 儿童对这类领导的典型反应 1、对儿童与少年时时监督。 1、屈从,但一开始就抵触和2、要求即刻接受一切命令不喜欢这种领导。 严厉的纪律。 2、常常推卸责任。 3、认为表扬会宠坏儿童与3、易激怒、不愿从事工作,青少年,所以很少给予表而且可能在背后伤人。 扬。 4、认为
12、儿童与青少年不可4、教师一离开教室,学习就能自觉学习。 明显松垮。 1、 意识不到自己是个独断1、 大部分儿童与青少年喜专行的人。 欢他,但看穿他的这套学2、 表扬并关心儿童与青少习方法的学生可能会恨年。 他。 3、 他的专断的症结在于他2、 在各方面都依赖教师的自信,他的口头禅是:就儿童与青少年而言“那样做是对的,我喜没有多大的创造力。 欢它!”或“你怎么能给3、 屈从,并缺乏个性的发我这么做呢?” 展。 5 5 强制专断型 仁慈专断型 4、 以自己为班级一切工作的依据。 1、 在和儿童与青少年打交道中几乎没有什么信心,或认为儿童与青少年爱怎样就怎样。 2、 很难做出决定。 3、 没有明确的
13、目标, 4、 不鼓励也不反对儿童;也不参加其活动,也不提供帮助或方法。 1、 和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 2、 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儿童以帮助和引导。 3、 尽可能的参加集体活动。 4、 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 4、 班级工作的量可能是多的,质也可能是好的。 1、 不仅品德差,而且学习也差。 2、 有许多“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羔羊”、“容易激怒”的行为。 3、 没有合作。 4、 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放任自流型 民主型 1、 儿童与青少年更加喜欢学习,喜欢同伴和教师。 2、 儿童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 3、 儿童与青少年互相鼓励,而且能独自承担责任。 4、 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
14、,需要引起动机的问题很少。 教师此时可随机与生对话,来个给小小的民主评议。看生喜欢的教师类型,并予以引导。 师,举例: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以小学15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他们在每个班级随机20的学生,谎称经过“预测未来发展测验”表明这些学生将会有优秀的发展。8个月后,研究者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的变化情况进行看调查,结果表明,列表入名单中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品行都优于其他学生。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研究者认为教师通过与学生相互作用的量,分班分组,鼓励与暗示的量的不同方法和途径,把隐含的期望传递给名单中的学生,使学生的行为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传说皮革马
15、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形象,他把全副心血倾注在雕刻的少女形象上,结果感动了上帝,使这个雕刻的少女真的获得生命。罗森塔尔借用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全副心血和期望投放在学生身上,某些学生即使是块“顽石”也会被感化成人。 班集体的作用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基本场所,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品德的的地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但不是所有的班级都能称为班集体。班集体应具备下列的一些特征: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集体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互爱互助,士气高涨;遵守校规、校纪;有正确的舆论导向。研究表明,班集体对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 班集体
16、信念的作用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班集体的信念对集体成员的品德形成的作用有:成为个体6 6 道德行为的准则;促使个体对前景的向往,提高其形成良好品德的自觉性;使个体增强集体观念,更好地服从集体利益。班集体信念的上述作用随着年级升高而日益增强。 2、 班集体情感的作用 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和义务感等都是良好的集体情感。它在个体品德形成中的影响作用很大:使少年与青少年对他们的道德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产生荣誉感或羞耻心、自豪或内疚等体验;直接影响个体良好道德感的形成;使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模仿正确的道德行为,并产生可接受性体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先进的集体中,儿童与青少年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义
17、务感、热爱班集体,同学间互助友爱。随着年级的升高,集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其内容也日益丰富。 3、 班集体意志行动的作用 在研究中我们看到,班集体坚定的意志行动不仅直接增强了集体成员形成良好的品德的既定决心,而且也提高了集体成员为形成良好品德而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并使集体成员同意行动,保持和维护良好的道德风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班级集体性越强,班集体的力量也越显著。 4、班集体行为习惯的作用 班集体的行为习惯水平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指标是常规与班风形成的程度。良好的常规与班风对集体成员品德形成的作用表现在:能促使个体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和定型;促使个体道德行为的不断练习和巩固改造个体
18、的不良行为习惯。 正因为集体道德心理影响着学生个体道德品质的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要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更要致力于建设良好的班级体。用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同化学生,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学生,用集体的荣誉去激励学生,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师:班集体行为习惯对品德的影响,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班集体氛围有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1多读好书,优化心理品质。 书用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给我们享受,书与我们的心灵相通,激励人们树立进取精神。读书使人受益匪浅。广读书、读
19、好书、记笔记等 四、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影响早已收到人们的重视,荀子在劝学中就谈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放邪僻而近中正也。”这就说明环境对事物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就越来越广泛,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但是社会环境十分复杂,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因此教育工作要注意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控制好克服其消极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识别能力比较低,往往是自发地、偶然地、不知不觉地接受社会的影响。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往往更具有感染性、迷恋性、易7 7 学性,所以少年
20、儿童更容易接受它的影响。由于受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有人说学校德育出现了“5+2=0”的怪现象,学生在学校内受到的5天正面教育,而在周末受到2天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就抵消、抹杀了学校德育的结果。在社会环境中,大众传播对儿童的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广播、电影、电视、因特网等传播工具和信息渠道对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显然意见的。美国心理学家帕克等的研究表明,在其他社会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看暴力电影的学生比其他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彼得逊等人对美国711岁学生的调查表明,常看暴力电视节目的学生有更多的恐惧感,担心一个人在外面玩时会被杀害,有的甚至对社会失去了信心。例如,学生在网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有益信息,但也有很多的负面效应,有的学生因迷恋上网而学习成绩直降,出现逃学、辍学现象,甚至离家出走等等。 师:“5+2=0”的怪现象是潜伏在我们周围的我们是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家庭,不了解社会。只有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视野,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会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会更痛恨假、恶、丑,心理承受能力会增强。所以要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 好了,这节课就到此结束。现在请同学思考问题:音乐、美术、书法、棋类、体育等活动,你最喜欢哪种?它对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对于我们品德的塑就有什么作用,我们下节课来探讨。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