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必修四情景默写语文.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1640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必修四情景默写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三必修四情景默写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三必修四情景默写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三必修四情景默写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三必修四情景默写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必修四情景默写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必修四情景默写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必修三必修四情景默写语文必修三、四必背篇目名句默写 一、虞美人 1.“_ ,_”的诗句,以江水为喻将“愁”写得真切、深刻。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 _”。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 ,_

2、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二、阿房宫赋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 , 。 1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 。 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

3、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 ; , 。 6、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 7、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 ; , 。 8、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2 是: , ; ,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4个字“ , , ,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

4、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0、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 , 。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四、永遇乐京

5、口北固亭怀古 3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4. 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

6、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 5. 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 , 。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4 句子是: , , ? 五、氓 1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的高兴心理的诗句是 , 。 2卫风氓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

7、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 ”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是: , , , 。 4.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 是: ,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5、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 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6表

8、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 是: , 。 7.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她起早睡晚,没有5 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 , 。 8.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 , 。 , 。 9.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 是: , 六、离骚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3、本文

9、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是: , 。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 。 6 7、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

10、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8、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 。 9、.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 。 10、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啊,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是: , 。 11、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 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 。 12、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 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 。 13、表现作者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 人了解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 , 。 必修三、四必背篇目名句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 7 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作用时用了五个比

11、喻,先用“ , ; , ” 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强调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2.韩愈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中“ , ”的观点相同。 3.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 , ; , 。”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5.“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积累就有大收获,固荀子说“ , , 。” 劝学理解性默写 6.荀子在劝学中用蟹作喻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句子是“ , , 。” 7.荀子劝学中的“ , ”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

12、原来的状况 8.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8 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了一般人,是因为“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感情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劝学中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比喻句是: , , 。 , , 。 师说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 _ ,_ 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

13、“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 _,_,_,_。”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 _,_ _,_ 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9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 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师说理解性默写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 , ,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 ”。 7、在

14、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 。”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 ”。 10、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 1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一致。 10 一、参考答案虞美人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春花秋月何时了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1 二、阿房宫赋 1、覆压三百

15、余里,隔离天日。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4、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元嘉草草,封狼

16、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五、氓 1、既见复关,载笑载言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6、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8、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六、离骚 12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6、伏清白

17、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8、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9、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1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七、劝学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6.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7.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8.吾尝终日而思

18、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0.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11.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八、师说理解性默写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 1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4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