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2170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恐龙无处不在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恐龙无处不在 教案恐龙无处不在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1.预习课文,为生字词注音,扫清阅读障碍。 2.查找资料,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在初一时给你们发过的恐龙主题公园的门票吗?不知有多

2、少同学去看了?去看了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对恐龙了解吗?那同学们你们老告诉老师以下的恐龙名称。今天,我们一起跟随阿西莫夫的脚步去探寻恐龙的世界。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科普作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基地,钢窟,我,机器人。 2、生字词积累 骨骼 漂移 (pio) 地壳(qio) 深渊 驮着 岛屿链(y lin) 两栖 铱 潮汐(x) 硅 追溯 褶皱 劫难 鸟臀目 蟾蜍 衍射 携带 3、理解词义 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 形成弯曲。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3、 1 追溯:逆流而上,向河江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定破绽。 2、美国的杜威先生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设想为出发点的。”那么请看课文标题恐龙无处不在,请你谈谈读过题目后有什么样的结论? 预设:生:是说恐龙遍布世界各地 师:南极也有? 生: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 师:在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说说。 师: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怎样的?真实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了什么? 生1:是翼龙,会飞,飞到南极。 生4:大陆发生了灾难。恐龙迁移而去。比如火山。 师:为何每块大陆都有?结合我们学过

4、的科学知识。 生:是大陆在漂移。把恐龙带走的。 师:你们有很多说法,你们觉得哪个理由更有说服力? 师:看来还是大陆漂移猜想更有说服力。 初读课文 明确说明内容 多媒体依次显示下列问题: 1.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2.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 呢? 讨论:并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回答这两个问题 研读课文 理清说明的顺序 1.思考: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的。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各小组学生发言整理作者的思路。 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 寻找答案:是大陆在漂移

5、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2.根据以上的分析,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 4.这篇课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要说明的对象是恐龙灭绝的原因。告诉我们“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

6、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再读课文 品味周密准确简明的语言 过渡:作者之所以能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介绍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除用恰当的说明顺序,还得益于他周密准确的说明语言。 1.可老师读这篇文章,发现阿西莫夫一点都不自信。你看下面的句子: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也许、似乎。可能”用的太

7、多,给人不自信之感。你赞同我的意见吗? 讨论,得出说明用语的准确。 2.老师发现阿西莫夫有时又太自信了。例如:“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你认为呢? 讨论,得出说明用语的周密。 3.第12段的“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换成“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气候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恐龙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界所提供的食物毕竟有限,而恐龙的胃口实在惊人,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机体没有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可以吗? 讨论,得出说明用语的简明。 4.“作者在行文中把这句话放在括号里的补充

8、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出它的作用。 明确:这句话是为了说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是相吻合的,以此佐证它们很早以前可能是一整块陆地,从而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可能性。 5.你能从文章中举出体现说明语言周密、准确、简明的例子吗? (五)拓展延伸 讨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作为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强有力证据,把考古发现与地理理论联系起来思考。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获得了哪些启示? 明确:要从多个角度去研究问题;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看问题不能简单化和孤立化;要学会举一反三。 小结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

9、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 3 作业布置:收集资料,请用我所知道的恐龙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 南极发现 恐龙化石 大胆假设 严密求证 大陆在漂移 教学反思: 恐龙无处不在是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初看标题,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为了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不偏题。我从魏格纳的板块漂移的假说引入课文,让学生共同去发现。这堂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字词环节、推理环节、猜想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扣住本文的重要的主旨就是:“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再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用生活中或者科学家的例子进行拓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上课时课堂气氛活跃,积极配合老师的授课,但是在质疑,提出问题这一块上反应比较冷淡。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习有读错了字音,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希望今后在教学上能多备学生,努力激起学生的兴趣。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