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劫难.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2495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功者的劫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功者的劫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功者的劫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功者的劫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功者的劫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功者的劫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功者的劫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功者的劫难成功者的劫难 王充闾 一 劫难一词始见于佛学经典,含义大体上与灾难、祸患相当,蕴涵要更普泛、更深刻一些。 世路维艰,征程迢递,各色人等都难免会遭遇到劫难,成功者自然也不例外。比如,唐僧西天取经,就曾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而传世名作红楼梦,更是文学天才曹雪芹受尽贫病熬煎的劫难和饥寒、落寞之苦,耗尽心血和生命的产物。但本文想要说的,并不是这种类型的劫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创造辉煌的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种种代价,虽然有些也表现为劫难,但严格地讲,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灾祸。这里所说的劫难,是指已经获得成功之后所面临的不虞之毁,这样一种新的困境,新的威胁。 这种新的困境,新的威胁,来自于周围

2、人群的嫉妒心理,所谓一山突起丘陵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说来,实在是一个令人感到愤懑、感到沮丧的沉重话题。 应该说,成功者是不畏艰险,不怕劫难的。因为如果他们不是强者、勇士,不是硬骨头,创造辉煌就无从谈起。为了取得大乘佛法的三藏真经,为了实践一个坚定的信念,唐僧师徒四众坦然踏上漫漫征途,生死早已臵之度外,什么八百里火焰山、八百里黄风岭、八百里流沙河、八百里荆棘岭,什么妖魔鬼魅从红孩儿怪、白骨精、南山大王、九头驸马到假国王、假公主、假如来、假观音,千难万险一一踩在脚下。 1 可是,成功者在嫉妒心理所形成的强大压力面前,却少有不败下阵来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3、。嫉妒再加上谗毁,常令英雄气短,功臣扼腕,壮士寒心;至于受损害、遭欺凌的普通黎庶,更是沉冤莫白,只能暗夜里嘤嘤垂泣;而忧时伤世之士,则仰天长啸,徒唤奈何。 功成见嫉,自古已然。 战国时期,魏国的乐羊收复了中山之后,返而论功,魏文侯却示之以谤书一箧。本来,乐羊有大功于国,是应该因功受赏的,可是,面临的竟是周围人的层层嫉恨。这真是没处说理去。 还有楚国的屈原,怀王时,他担任左徒官职,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靳尚与他爵位相同,一心想要独得楚王的专宠,便嫉其才能,极尽谗毁之能事。离骚中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餍乎求索。羌内恕已以

4、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讲的就是这种情境。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最后抱石沉江的悲惨下场,是众人皆知的了。 我想,唐僧师徒包括白龙马在内,最后或成佛祖,或做菩萨、罗汉,顺利地实现了五圣成真的圆满结局,亏得他们是受命于天,人事想要干预也没办法;否则,周围的同辈岂肯甘心,还不得谤书旁午,密信盈筐!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是有些辪子可抓的。 嫉妒,作为一种情感、欲望,一种心理活动,属于精神范畴,但就其实质而言,却带有鲜明的趋利性。嫉妒是功利计较、名位争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最深层面是利益冲突。一切嫉妒者瞄准的都是现实的功利,即成功之后所带来的种种好处。长期2 以来,人们习惯说嫉贤妒能,其实,准确地表述,

5、应该是嫉名妒利。在嫉妒者的眼中,贤、能并没有实际价值,他们所看重的是贤、能背后的声望、地位,归根结底,是种种实惠。 正像囊空如洗、衣衫褴褛的人不必担心遭劫被抢一样,那些穷途末路、潦倒终生的人向来也不忧虑遭人嫉妒。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在其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过:不结果的树是没人去摇的。唯有那些果实累累的才有人用石子去打。我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得更简捷,深刻: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 嫉妒,既然产生于相互比较,这就决定了当事者双方必然彼此熟悉,且又限于看得见、接触得到的范围之内。所以,就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嫉妒心理的强弱,与引其发作的对象的距离成正比。这和磁性引力有些相似,距离越近,

6、力量越强。如果上官大夫之流与屈原不是同在楚国、同参朝政,那就不会各兴心而嫉妒了。 嫉妒的出现还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存在着相互比较的可能性,一般称之为同辈的嫉妒。诗人不会嫉妒科学家的发明,老年人也不可能去嫉妒少壮派,初试镜头的学员对于明星角色只能产生崇拜心理,三军统帅的地位在普通士兵眼中带有命定的性质。嫉妒的对象,一般的多属同僚、对手或者邻人、朋友。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才智方面嫉妒诸葛亮,甚至诘问天命:既生瑜,何生亮?大有誓不两立的劲头,这是由于他们在同一个政治舞台上。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庞涓担心孙膑会取代他的显赫地位,便进谗于魏王,结果,孙膑的膝盖骨被剜掉了,成为终身残废,也是源于他们是老

7、同学。有时,嫉妒也发出在亲3 人、骨肉之间。由于夺位或者争宠,父子间、兄弟间、姊妹间互相嫉恨、反目成仇的事,在旧时代也时有发生。 西汉时期,因事系狱的邹阳上书梁孝王,有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的沉痛之言;意大利的古小说中,也有后宫与朝廷乃嫉妒滋生之地的说法。它们都表明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纷争,常常以嫉贤妒美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刘邦在咸阳一睹秦始皇的威仪,喟然太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看见秦始皇游会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这些议论的实质,都是对于至高无上的威权与地位的一种妒羡,一种觊觎,属于典型的嫉妒表现。 那么,已经取得了最高权位的皇帝,是否就不会产生嫉妒的心理呢

8、?当然不是。因为人的欲望是无尽无休的,君王的地位再高,权势再大,也不可能万物皆备于我,于是,就会利用手中的特权,去夺取其他各式各样堪资妒羡、而自己却尚未具备的优势。正是这一系列的意向与行为,构成了宫庭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说到这类性质的嫉妒,我首先想到了浪子兼暴君的隋炀帝杨广。史载,薛道衡自幼专精好学,其后才名益著,时人目为一代文宗。隋炀帝攘夺君位之时,他正在外任。由于素知其才,炀帝令他还朝,准备委任秘书监之职。而这位不谙世事的书呆子,大概是要对圣上的知遇之恩有所表示吧,同时也显示一下自己的才气,回到京师后,便递上一篇高祖文皇帝颂的表文,里面对杨广的父亲杨坚的神功圣德和大孝、至政颂扬备至。炀帝

9、看过,觉得很不是滋味,以至气急败坏,妒意横生。 4 他说: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话说明白了,就是你薛道衡美化先朝,颂扬我的父亲如何德高望重,用意就是为了衬托我的荒淫无道。原来,鱼藻是诗经?小雅篇名,内容为思武王之德政以讥刺昏暗的幽王。这样,就对薛道衡衔之入骨,准备找个借口臵之于死地。反过来,对于贬抑先帝,向他献媚邀宠的人,杨广则大加赞赏。郭衍曾劝他五日一视朝,尽量超脱、逸豫一些,不要像文帝那样,忙忙碌碌,劳而无功。他听了特别高兴,说:唯有郭衍心与朕同。 薛道衡的挚友察觉其处境的险恶,便规劝他匿迹韬光,杜门谢客,谨言慎行。他却由于求进心切,全然没有在意,竟把这些忠告当作了耳旁风。不久,朝廷

10、讨论新的法令,久议而不能决。道衡便议论说:向使高顃不死,令当久行。结果,这番话很快就传给了隋炀帝。高顃是炀帝的死对头,两年前在太常卿任上,因批评皇上荒淫侈靡而被处死,罪名就是谤讪朝政。这样,新仇旧怨一齐聚上心头,炀帝断然下令,将薛道衡逮捕下狱,最后将其缢死。这位一代文宗就这样悲惨地作了宫庭政治斗争中父子争锋、君臣猜忌的牺牲品。类似事例在一部二十四史中,可说是俯拾皆是。 当然,薛道衡致死还有另一层原因,就是炀帝特别嫉妒他的文学才能。他的古诗昔昔盐中有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之句,颇受时人称誉。这对善属文,不愿人出其右的隋炀帝来说,当然是不会甘心的。道衡死时,炀帝曾以快意的口吻问道:更能作空梁落燕泥

11、否? 还有一位诗人名叫王胄,其诗庭草无人随意绿传诵尤广。他也死于炀帝之手。死时,炀帝也是这样说:庭草无人随意绿,5 你还能作出这样的诗吗?炀帝每以才学出众自负,并以此骄天下之士。曾对侍臣说,天下都说我承借先帝的余绪,其实,假如我也能和士大夫一样参加遴选,按照我的才能,也早就应该作天子了。 看来,遭逢乱世,不幸而身为文人,如果碰上一个远离翰墨的掌权者,未必就是坏事。否则,若像薛、王两位诗人那样,遇上善属文,不愿人出其右的杨广那样的顶头上司,真要担心,早晚有一天会遭致灭顶之灾的。这大概也就是道衡的友人劝他韬光养晦的深心所在吧? 嫉妒未必和遗传有直接关系,但后天的影响却不可否认。说到杨广的嫉妒,熟悉

12、隋代历史的人会自然地联想到他的母亲独孤皇后。由于她妒意极浓,隋初,后宫一直不许选送美女进御,诸王及朝臣私蓄妾媵者,一经发现,必令马上斥逐,皇帝也毫不例外。 隋文帝曾宠幸一个宫女,独孤皇后侦知后,便趁着文帝视朝,偷偷地把她杀掉。气得皇上单骑驰入山谷,发誓不再回朝。他对前来解劝的大臣们愤愤地说: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当时,高顃劝说最力,其中有一句话打动了文帝的心扉:应该着眼大局,万不可因一妇人而轻天下。这里所说的妇人,很大程度上是指那个倒霉的宫女;可是,传到皇后的耳朵里,就成了专门指斥她、贬抑她的恶言谰语,因此,衔恨至深,终于将高顃罢黜。 在旧时代的宫庭之中,女人能以美貌承恩、邀宠,这在其他后妃

13、看来,自然也算是成功之举,因此,必不可免,要遭到很多人的嫉妒,所谓好女入室,恶女之仇。清人陆次云的宫词,对这种情性描绘得异常逼真: 6 外庭新进美人来,奉诏承恩贮玉台。 闻道天颜无喜色,六宫笑靥一时开。 明代诗人谢榛有一首咏花诗,借用牡丹这个意象,对于遭受嫉妒的美女表示深切的同情,实际上是别有寄托,真实的用意或者说最深的层次,在于慨叹自己因才见忌的可悲命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诗写得很有韵味,也是一首七绝: 花神默默殿春残,京洛名家识面难。 国色从来有人妒,莫教红袖倚栏干。 红袖莫倚栏干,属于悟道之言,画外音是:封建时代的官场波诡云谲,怀瑾握瑜之士应该接受高才见忌的教训,

14、懂得藏锋匿彩,保护自己。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自是嫉妒所由产生的焦点,但不等于此外都是净土,均与嫉妒心理绝缘。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凡有人群的场所,只要存在着利益与私欲的冲突,且能通过直接的对阵或间接的客观比较,显现出优劣、高下、智愚、胜负来,就都有可能孳生出嫉妒的毒菌。当然,情况和特点各有不同。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在一家报社当记者,当时积极性很高,三天两头就在报纸上发表一篇通讯报道,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按说,这对于这张报纸本是好事;不料,却遭到了总编辑的无理指责。这天,他找我谈话,告诉我:以后不要在自家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文章,当然也不是让你向外投稿,我们不能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要是

15、想写,署上本报记者就可以了,不要落个人的名字。接着,他又有些愤激地说,劳动人民创造了世界,也没见哪座山头、哪片大地刻上某某的名字。7 写个屁眼儿大的方块、一两千字的小稿,算得了什么? 原来,他听到了人们议论:总编是个草包,某某某是有真才实学的。因此,他对我写文章、出风头,感到异常恼火。有的朋友劝我,此地不可久留,要设法早点离开。事有凑巧,没过多长时间,省报决定各地记者站充实一批年轻记者,点名调我前去工作。可是,总编却以他不是党员,采访重大活动不方便为由,予以挡驾。几天过后,省报又来人商谈,认为选调条件可以适度放宽,眼下虽未入党,但具备近期发展条件的也可以。这回,总编说得更加干脆:你们放下这颗心

16、吧!三五年内,该同志入党没有希望。这样,调离的事就算彻底告吹了。 既然觉得我在那里碍眼,遮盖了他的光华,调出也就了事了;可是,偏偏他又把住不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感到困惑不解。一次,去渔村采访,见到渔民驾着舢板在河中撒网,同时带上两只鸬鹚捕鱼。它们不时地在水中钻进钻出,每次都叼出一条大鱼放进舱里。我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场景,便好奇地问:它们为什么不把鱼吃掉呢?渔民笑说:它吃掉了,我还吃啥?说着,让我看鸬鹚脖子上的皮套。原来,如果让鸬鹚随意吞食,不仅造成很大浪费,而且,它们饱食之后也就不再干活了,所以必须带上脖套,使它抓住大鱼也难以下咽,只有眼馋的份儿。但每隔一会,也要喂它一点小鱼,以示鼓励。又

17、要它叼鱼,又不让吃饱,利用与限制相结合,这就是驾驭鸬鹚的权术。我突然彻悟了,自己不也正是处在这种鸬鹚的苦境吗! 三 上述发生在高层与下层的两种类型的嫉妒,思想根源都是自私心理在作祟;但表现形式存在着差异。如果说,前者是着眼于8 攘夺,或为夺权、夺位,或为夺名、夺利,总的都是向他人夺取自身所不具备的各种优势;那么,后者则是为了保住自身既得的实利。就是说,由于嫉妒者的虚荣心特强,尽管他的实际利益并未直接受到损害,但是,如果别人由于成绩优秀而受到表彰,也就等于凸显出自己的低能与失败。因此,想要永远保持自己固有的地位与优势,就必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嫉妒意识。这种嫉妒心理的行为表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拼力

18、贬损、压制以至打击、陷害强过自己的人;另一种是,把对方作为自己的私有财物,紧紧地拢在身边,不使飞离半步。 嫉妒者缺乏的是自信力,而多的是患得患失心理。他们是低能者,自己不思长进,也不许旁人出人头地。由于私欲作祟,他人的一切优势,才华、美貌也好,功业、名望也好,财富、地位也好,都感到是对自己的一种直接威胁,因而,很容易把自己的失败与低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失落感、恐惧感化为一种敌意,投射到优胜者身上。 其后果,就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帕金森在官场病一书中所指出的,在这种集无能与嫉妒于一身的场合,必然造成人人自危,都把自己的才干隐藏起来,装出一副低能又好说话的模样,而担任着消灭才干的侦察员,由于愚蠢之故

19、,即使遇上了干才,也是视而不见的。 嫉妒与竞争表面上有些相似,实际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两者在情绪上都有不服气、不甘心的成份,性质都是相互排斥的。但竞争者是在承认对方的优势地位的前提下,从磨炼内功、提高本领上下功夫;他们公开宣称要奋力拼搏,独占鳌头,甚至明确提出要以对方为赶超目标,把这作为内驱力来激扬下属的志气;9 竞争者之间在理性的轨道上,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他们所奉行的原则是,你好,我要比你更好。 而嫉妒者绝对不会公开承认对方比自己高明,一般的都以贬损对方为能事;他们是黑箱操作,暗算别人,因此,见不得阳光,摆不到桌面上;他们也是眼睛紧盯着对方,但不是为了寻找可供学习、借鉴的长处,而是抱着

20、幸灾乐祸的阴暗心理,希图从对方的失算中获得心理的平衡、精神的慰藉。在他们看来,旁人的失败就等于自己的胜利,因此,所奉行的原则是,我不行,咱们谁也不行才好,其结果,就是武大郎开店满屋都是矬子。竞争的效应是积极的,它能促进人心向上,社会发展;而嫉妒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同狡诈、欺骗、残忍、贪婪一样,直接妨碍着正常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关于嫉妒的心理模态及其悲剧性效应的揭示上,我觉得当代著名作家陆文夫的中篇小说井有其独到之处。 小药厂的技术员徐丽莎,自幼就受到家庭出身的困扰,嫁到东胡家巷朱家之后,更是一头扎进是非坑里,历经了悍姑与恶夫制造的种种磨难。开始时,也曾获得小巷中马阿姨们的同情、信任与关注,暗中

21、为她鸣不平、出主意;可是,一当她事业有了成就,地位得到提高,社会上给予尊重之后,事态便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这时的徐丽莎,在马阿姨们的眼中,风风火火地像吃了回春药,人变得丰满了,衣着也入时了,而且成了新闻人物,电视上有影,电台里有声,报纸上登出介绍她先进事迹的大块文章,她像模像样地登台领奖,出出进进车接车送,从此,便遭到了人们的冷眼。原因何在?小说点拨得很清楚:若干年前人们同情过她,因为她当时是弱者,现在变成强者了,对于强者,人们10 除掉折服之外,往往就是嫉妒。 结果,当单位领导对知识分子不信任的心理惯性出现,使她再度遇到种种麻烦时,当她在家庭婚姻生活中,遭受巨大创伤而身心备受折磨时,当她被历

22、史的沉积与现实的惰性交织而成的罗网紧紧裹缚难以解脱时,井边上的舆论对她就十分不利,甚至满含着敌意了。不仅不再重新援之以手,反而以彻骨的冷漠和蔑视,使她在刻毒的流言面前丧失了生存的勇气,最后含冤投井,了却残生。 小说透过对市井人群中心理沉积的恶垢与尘污的揭示,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国民的劣根性。他们有善良的一面,同情弱者,对于社会的不公正一般也能表示强烈的愤慨。但狭隘、委琐,带有比较浓厚的庸人气味。他们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存在着隔岸观火的看客心理和由社会冷漠所造成的 旁观者效应。闲居无聊,他们特别喜欢收集他人的情报,习惯于窥视他人动静,特别是有关男女之间的闲话,这倒不是出于关心,也并非因为这类事

23、情和他们有什么实际联系,只是出于一种嫉妒心理,希望从他人的麻烦、烦恼、苦痛、失意中,获取一丝心灵上的快意,给原本单调的日常生活增添一点点佐料,也就是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他们一般地不肯明确指出问题的所在,而只是模模糊糊地摇头,或摆出一副全然不屑的姿势,使不了解真相的人摸不着头脑,不知严重到何种程度。他们喜欢播弄是非,鼓动情绪,往往是捕捉到一点踪影,便通过口耳相传的业余小广播迅速传开,而且添油加醋,旁生枝节,顷刻间苍蝇便成了大象,弄得满城风雨。 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习惯,作为带有习惯性、本能性的集体11 无意识,作为一种生活存在方式,已经长久而稳定地积淀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扎根

24、在市井民间的板滞的土壤里。据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列朋和塔尔德的研究,这种集群心理有一系列的内在特征:一是同质、同向现象,大家有着共同的动因,共同的指向,因而存在着鲜明的情绪联系;二是被暗示、受感染与模仿心理,在集群环境的影响下,个性融汇于群体之中,个人与他人融为一体,很容易接受他人的影响,就像传染病源扩散感染那样,群体的情绪、观念以及兴奋点,能够迅速地向周围的人传播;三是情绪过激与非理智行为,在群体气氛中,情绪性高于理智性,显示出原始化、简单化的特点;四是责任分散心理,人们处于集群状态,容易出现法不责众的责任分散心理和社会冷漠现象,相对地降低了人们的同情心、罪恶感和内疚意识,某些超常、失范的行为,

25、常常会在过激情绪和责任分散心理的支配下出现。 这种集群行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往往以貌似公允的姿态,构成一种无主名无意识的强大的舆论压力,有时比蛊惑人的巫术还要厉害。尽管多数情况下,原初并没有包藏蛇蝎般的害人之心,但是,这种情绪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为心怀叵测的造谣诽谤、诬陷中伤者的帮凶,不自觉地助桀为虐,最终使被攻击的对象陷入人海战术的重罗密网之中,只有含愤受辱,忍气吞声,而没有当众辩解与申诉的可能,直到超越了委屈承受的极限,走上饮恨捐生之一途。徐丽莎式的上了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的道德人格性的悲剧结局,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形成嫉妒心理的社会根源是平均主义。差异原本是客观存在,物之

26、不齐,物之情也。从事物发展规律看,差异就是矛盾,它12 是有利于相竞而生,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可是,过去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形态下,长期奉行儒家的消极平衡理论,使平均主义在思想、生活领域,同经济领域一样,也占了上风,人们看不得别人冒尖,更不允许他人超过自己。这是嫉妒情性恶性膨胀的一种沃壤。 四 不论嫉妒的范围、嫉妒的形式、嫉妒的内容表现得如何纷繁万状,光怪陆离,宫庭中的政治斗争也好,普通人群中的欲望追逐也好,市井小巷中的集群心理也好,归结到一点上,都可以从人性的弱点方面寻根探源。 古往今来,人们形成了共识,公认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是人性中至为恶劣的一种秉性。京剧法门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27、:这天,大太监刘瑾亲自审案,提审对象是刘媒婆。刘瑾脱口而出:咱家最恨这一档子人了!他怕小太监听不懂,接着又解释一句:咱们用不到她!原来,专以营谋男女婚事为职业的媒婆的出现,对于一个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生理缺陷的人,无异于直接揭破心灵上的疮疤,公开触痛其无法补偿的、见不得人的丑陋、残缺与忌讳,因此表现出极端的恼恨。 人们当会记得鲁迅先生对于法海禅师卑劣行径的痛斥: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太监也好,和尚也好,这类典型事例共同告诉我们,阴暗心理是嫉妒所由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 作为一种社会与自然

28、的双重存在物,人是什么?哲人早就指出了,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嫉妒,就正是善恶并存的人13 性中的恶的一面。 对于嫉妒,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引述过圣经中称为凶眼的说法,还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目光所注的地方。佛经中也有恶见之说,指的是包括嫉妒在内的人们的各种恶意恶行。我觉得,如果能和印度古代的伟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结合起来阅读,可能会加深对于凶眼、恶见的意蕴的理解。 史诗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这天,婆罗门乔尸迦坐在一棵大树下面背诵吠陀圣典,突然,树上的一只鹳鸟拉了屎,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了他的头上,使他遭受了玷污。他抬起头来,对着那只鹳鸟狠狠地盯了一眼,觉得胸中的怒火化作一道凶光从眼睛中射

29、出,竟把树上的那只鹳鸟杀死了。面对这种情景,乔尸迦感到很痛苦。心想,欲望这种东西真是可怕极了,假如它能够自我实现,假如每一次愤怒、每一番轻率行为,都能帮助欲望产生直接效果,那将出现多少令人悔恨的事情啊! 嫉妒作为一种欲望,它的杀伤力是非同小可的。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奥瑟罗中,有个叫伊阿古的小人物,不过是个旗官,却有一套翻云覆雨、兴风鼓浪的惊人本领。作为恶的现实的物质承担者,他靠的就是嫉妒这一杀人不见血的法宝,而他造作事端的根由,也是出于嫉妒心理。他这种人,属于心理极端阴暗、精神上有缺陷的那种类型,忍受不了他人的纯洁而幸福的爱情,根本不可能成人之美。因此,当他看到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这对真诚相爱的情

30、侣终成眷属,陶醉在宴尔新婚的甜蜜生活之中时,他就感到受了极大的刺激,发誓定要把它毁掉。他说:啊,你们现在是琴瑟调和,看我不动声色,就叫你们松了弦线走了音。 14 作为无德而又失意的龌龊小人,伊阿古对于有威望、有地位、饱享爱情幸福的奥瑟罗满怀嫉妒之心,是必然的。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来作为养料。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伊阿古在认准了奥瑟罗这个靶心之后,他又开始寻找箭镞,结果选中了他的顶头上司、副官凯西奥。在他看来,这真是一件一箭双雕的精美设计。一方面,可以破坏奥瑟罗的美满婚姻,一方

31、面又能剪除他的直接的对手。他说:要是凯西奥活在世上,他那种翩翩的风度,叫我每天都要在他的旁边相形见绌,由此,激起了必欲杀之而后快的变态心理。于是,他就巧施诡计,诬陷栽赃,使奥瑟罗相信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通奸,从而引发出狂热的仇恨,以致丧失了理智。正如奥瑟罗自己说的,我的心灵失去了归宿,我的生命失去了寄托,我的活力的源泉枯竭了,变成了蛤蟆繁育生息的污池,以致亲手杀害了爱妻,最后自己也同归于尽,酿成了一场凄绝千古的人间惨剧。 按照黑格尔老人的说法,罪恶生于自觉,这是一个深刻的真理。两面派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是在高度自觉、极端清醒的状态下策划种种罪恶活动的。明明用的就是点燃妒火的杀手锏,可是,伊阿古却

32、偏偏煞有介事地提醒奥瑟罗:您要当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完全是一副正人君子的姿态,一副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难怪奥瑟罗会引为知已,深信不疑,上当受骗。 看到这里,真有毛骨悚然的感觉,这类极端诡诈、口蜜腹剑的角色,实在是太凶险了。禁不住想:善良的人群如果都能够从15 中汲取教训,提高警觉,增强识别能力,不使那些人样的东西得逞,那该能免除多少悲剧性的结局呀! 嫉妒是心灵上的毒瘤。这是诗人艾青的名句,应该说,形容得非常确切。但我也想过,毒瘤毕竟发生在局部,虽然为害甚烈,但只要发现得早,是可以一刀切除的;而嫉妒却是渗入骨髓、弥漫全身的沉疴、顽症、痼疾,远非刀圭所能奏效。至于古书上所说的仓庚为膳,可以疗妒,原属荒诞不经之言。为了有效地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我倒相信这样一个疗妒金方八字诀:扶正祛邪,治本攻心。当然,大前提是要辨症施治。就这一点来说,本文也许能够发挥一点效用。黑链吧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