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宗宋濂的辉煌人生及其劝学佳作〔228〕.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03908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代文宗宋濂的辉煌人生及其劝学佳作〔2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代文宗宋濂的辉煌人生及其劝学佳作〔2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代文宗宋濂的辉煌人生及其劝学佳作〔2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代文宗宋濂的辉煌人生及其劝学佳作〔2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代文宗宋濂的辉煌人生及其劝学佳作〔2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代文宗宋濂的辉煌人生及其劝学佳作〔2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代文宗宋濂的辉煌人生及其劝学佳作〔22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代文宗宋濂的辉煌人生及其劝学佳作(228)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1、温树;2、驱除胡虏,恢复中华;3、诚敬忠勤。出处:明史宋濂传。参资:古诗文网送东阳马生序赏析。宋濂画像二、少年神童,英敏强记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元末辞征诏,修道著书。明初受诏,任五经师,为太子傅。他与刘基、高启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家境贫寒,且体弱多病,但他天赋夙成,聪明好学。六岁入学,初学蒙求,过目成诵,当日能背,老师惊异。唐人李瀚此书,有字2484,典故592,虽有韵脚,却史事奥涩,不是智力超群,英敏强记,岂能做到?九岁时,他便开始写诗,人称“神

2、童”。蒙书蒙求十五岁时,乡邻张继之听说他出类拔萃,善于背书,就邀到家中,问他背完四书,要多少日子?他说只需一个月。张大人不信,当即取本杂书,找出500字检验。对所定的这段文字,他用手指着,逐行看过去,指完即背,便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张大人大为赞赏,对他父亲说:“你儿子天分非凡,当令他师从名师,日后一定会有所成就J十七岁时,他致力古文写作,相继投拜名人吴莱、黄港,学诗学文,而文名远扬;还师从儒士梦吉、柳贯,学习五经,研究儒学。三、学成执教,后修道著书宋濂勤奋刻苦,博闻强识,“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J他一度执教东明精舍。在此期间,他与胡翰、郑涛一批名士,常聚于此,谈诗论文,切磋学问

3、,纵论天下大事,抒发壮志豪情。至正9年(1349年),由翰林编修危素举荐,元顺帝诏宋濂为翰林编修,而他民族意识强,不愿从元入仕,以奉养父母为由,婉拒不应诏。不久,他躲进仙华山,名为学道,实则隐居,坐拥书城,读写为业,而学识精进,诗名远扬,声誉日隆。宋濂与朱标四、朱元璋召为五经师,为太子傅至正20年(1360年),朱元璋将宋濂请到应天,命他为儒学提举,又任为世子朱标傅,并修撰起居注。不久,朱元璋设礼贤馆,宋濂入馆任职,一直参与机密,为建立大明政权,出谋划策。至正27年(1367年),宋濂拟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又名喻中原檄),提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口号,为北伐灭元的纲领性文件。这是一篇千古檄

4、文,在我国古代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历史影响。五、国初名儒,主修元史洪武元年(1368年),宋濂59岁时,大明帝国立国,建都应天(今南京),建元洪武,朱元璋登基为帝,是为明太祖,立世子朱标为太子,宋濂顺理成章,任为太子傅。明太祖推崇宋濂,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立国当年,即令他撰修元史,以青史宣告,除旧鼎新,日月重开!宋濂先利用国朝资料,组织专业班底,撰写元史初稿。又派出儒士欧阳佑一班人远赴北京,收集采访元史新资料。他们还朝后,宋濂又遵命修正补充初稿,到洪武3年七月,元史就正式定稿成书。明太祖雄才大略,治事严谨,又刻薄寡恩,实行特务统治,大臣动辄获罪。其间,宋濂编史有功,升翰林院学土、兼知制诰,却

5、又因一次失朝,而降为翰林编修。洪武4年,宋濂升国子司业,可又因未能及时上呈祭孔奏章,而贬为安远知县。第二年,又被诏回,升为礼部主事、太子赞善大夫。这时,明太祖问政宋濂,帝王应读何书?他推荐春秋左氏传。于是,皇上命大字抄录,张贴宫殿墙壁,并亲率群臣,让宋濂讲解,进行系统的儒学教育,以规范君臣言论与礼仪。洪武6年,明太祖召集天下儒士,得张唯、王辉等数十人,命宋濂为其师,统一系统进修,然后一律任为翰林编修。宋濂升任翰林侍讲学士。宋濂和朱元璋这年8月,宋濂受命,制订大明日历。次年,其书修成后,又辑录其中五卷,定名为皇明宝训。洪武7年,明太祖为散官分级定俸,宋濂定为中顺大夫,正四品。又命他参与中书大事,

6、他战战兢兢,婉言辞谢。他则继续遵命,建章立制,草拟规则,建立科举教育制度,制订文明礼仪章程,专心担当恢复传统文化,振兴华夏文明的重任。宋濂勤勉严谨,醇厚忠诚,掌管机要,精心尽责。他学习汉相孔光,居室题名“温树”,示意“温树不言”,人问宫内事,他便指其字,意为他只是不会说话的宫中温树。皇上黜陟职司,臧否群臣,咨询于他,问及好坏,他也只举好的说,可不像刘基,有问必答。究其原因,他回答说:“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J因此,他侍君20年,谦虚谨慎,“诚敬忠勤”,表里一致,践行自订家训,一直获得皇上信任,以为“纯臣”,又受到同僚尊敬,誉为“君子”。六、谨慎退休,却罹祸流放致死洪武10年(1

7、377年),宋濂68岁,他致仕退休。还乡辞行时,明太祖亲自饯行,他叩首谢恩,并请恩准“臣性命未毕篷土,请岁觐陛阶。”他回乡后,谨言慎行,读书著述,每年皇上生辰,都进京陛见庆贺,自觉置身于皇家监控之下。他的名作送东阳马生序,即是退休的第二年,进京陛见期间,以现身说法,一面勉励后生勤学报国,一面歌颂皇上善政,诚肯而不失度,深得皇上欢心。洪武13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办“胡惟庸案”,杀人3万余,罢除左右相,结束我国的丞相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濂长孙宋慎,与胡案有牵扯,以致全家遭祸,次子宋燧与长孙坐罪死,还要处死宋濂,后经马皇后和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一死,处以全家流放四川茂州。结果,

8、于次年五月,他终因年老体衰,又疾病缠身,在颠沛迁徒途中,一代大儒病逝夔州,享年72岁,葬于莲花山,蜀王朱椿仰慕师傅,又转葬于华阳城东。弘治9年,孝宗诏令为他平反,恢复名誉。正德年间,武宗追谥号“文宪”。元史和宋学士文集七、一代文宗,“台阁体”之师宋濂与刘基都以散文名世,并称“一代文宗“。他的散文明道致用,宗经师古,辞达意畅,质朴简洁。他又身居要职,适逢大明开国之胜,文章广颂扬,多粉饰,点缀升平,雍容典雅,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范本。宋濂有史才,曾主编元史210卷,世人将他与司马迁相比,称他“太史公二他又在时论中,改变传统的“以古为鉴”劝谏法,创造了“以今为鉴”劝谏法,对历史影响深远。宋濂勤

9、奋写作,著述宏富,还著有诗文集宋学士全集75卷等。送东阳马生序八、送东阳马生序内容结构送东阳马生序,是记叙体的说理性赠序。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现身写法,对比说理,详略有致,委婉含蓄,平易亲切,生动感人,为千古佳作。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艰苦求学情况,从正面强调勤奋苦学的重要性。又可分四层:1、借书之难,2求师之难,3、生活之难,4、勤奋苦学,学有所成,为总结。第二段、写当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从反面强调勤奋苦学的重要性。内容与自己艰苦求学情况一一对比:“日有縻稍之供”与生活之难对比,“司业博士为之师”与求师之难对比,“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借书之难对比。通过三对比,从读书

10、、求师、生活三方面,强调太学生学习条件,都比自己当年优越多了,如果还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那就是不勤奋苦学了,从反面来强调,又照应了上段层四。以上两段,从正反面强调勤奋苦学的重要性,虽未明言劝勉马生,但劝勉之意自明。而这篇赠序,毕竟是写给马生的,所以还要写第三段、点明给马生写序的目的:“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者”。道理前面已讲,这里只讲推奖褒美的话,以示殷勤款诚之意,即可完美收篇。恳结构图解;今送东阳马生序自年经历 诸生求学幼时抄书之艰成.午叩叵之盛求坤芬走之劳F0r-L总结:马且艰吉论:不精不成,用心不专无冻馁:患无弁丈二劳有Y门老师有名宦藏书赠序结构图九、送东阳马生序用现身说法劝学这是一

11、篇赠序,很显然,有主客两方,作者是授予者,为主方;被授予者马生,当然是客方。而主方德隆望尊、功成名就;客方则是在校青年学生,双方身份有别、地位悬殊。但是,该客方“以乡人子”,又“撰长书以为贽”,来拜见主方,主客便有了交集。这时,主方则以待客之道,回馈了这篇赠序。主方宋濂,一向宽厚诚谨,对于这位客方、晚辈马生,他必然也恭谦礼待。他没以自己的身望地位,摆出尊长者架子,大发议论,教训一通,而是平等待人,不说你应当怎样,而说我曾经怎样,以现身说法,说自己早年求学的真实经历,道出自己是如何从穷苦学生,到博古通今的今天,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循循善诱,亲切平易。宋濂在态度上平等待人,行文时便摆事实,讲道理,

12、而娓娓道来;又用正反对比,主客对比,而正反强调;再有左右比较,前后照应,而相关相斥,鱼鱼雅雅,宽闲严整,情辞婉转,极具说服力,又有感染力。同时,在行文过程中,只是立基于事实,没有凭空论道,也没有详细记叙,一般点到即止,做到高度概括,简而不繁。但是,理在事中,事有巨细,往往适当地写出细节,则又显得具体实在,生动感人。例如概述自己当年家贫无书,不得不借书抄录、计日以还的情况后,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讲到求师之难时,说“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这俩细节,既具体表明成功往往带着内伤,辉煌常常带着血泪,道路总是艰辛的,又生动表明“熬过冬天,便是春天”,前景却是光明的,声声入耳,句句感人。总之,作者以现身说法,为全文立意,理在事中,事分巨细,简洁实在,又具体生动,给乡人马生把知识改变命运的主旨,充分地表达出来,启发他勤苦学习,又勉励他要耐得住艰辛、忍得下冷遇、经得住诱惑,遇人修性,遇事修心,稳住自己,以期有成,感情真挚,语重心长,颇具艺术魅力。陈存选2024、Ok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