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山仰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高山仰止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的高山仰止教案高山仰止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源自本课的成语。 3背诵重点章句。 重点: 1.掌握文句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等。 2.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4. 理解文中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难点: 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分析子路的性格特征,探讨子路和孔子的关系,理解孔子的人才观。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
2、的师生关系。 3课时 高山仰止讲述孔子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包含两个主要对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因此从孔子对学生,学生对孔子两个方面,我将文句分为四个部分: 孔子对学生: 爱学生的孔子:5.22、11.13、11.9、11.10、6.10 善教育的孔子:7.11、11.15、5.7 别样的孔子:6.28、17.4 学生对孔子: 尊敬孔子的学生:9.11、19.23、19.24 导入: 1从题目“高山仰止”切入,解释“高山仰止”之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郑玄作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
3、,有明行者则而行之。”宋代朱熹则解释为:“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 可谓一个崇高、一个直白。“止”为语助词,表示确定的语气。现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比喻道德崇高,行为正大光明,值得效仿。 而高山仰止主要探讨的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这位孔圣人到底有何人格魅力,他又是如何教导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又是如何对待老师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 研习: 首先来看看这位爱学生的孔子有怎样的表现。请大家看5.22的文句。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文言知识 读音 斐然成章 通假字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一词多义 裁:十四
4、学裁衣。 跪而自裁。 不知所以裁之。 古今异义 不知所以裁之:古义用来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此。 熟语 斐然成章:形容文章文采可观。亦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耀。斐然有文采的样子。章有条理的花纹。举例 重点字词 党:指家乡。 吾党之小子:在鲁国的一些跟随他的学生。 深入理解 Q1:吾党之小子有何特点? A:狂简。 Q2:如何理解“狂简” A:狂狂放不羁 宋代的诗人陆游,有一首名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他当时的自述。他在少年时代,希望带兵打仗,把金人赶出去,那种幻想中的气魄,非常可
5、爱可嘉;后面四句则说到年纪大了,头发白了,一无所成的感慨。现在引用他的诗“早岁那知世事艰”,说明年轻人虽然富有冲劲,但容易犯轻狂的毛病,太过冲动。 B:简志向高远 因为狂,总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自己想到就好像做得到一样,夸下海口,所提出的目标常常不切实际,年轻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就如现代许多年轻人的书刊著作,大谈国家天下事,头头是道,但文章和天下事是完全两回事。要做到事理合一,非有几十年亲身艰苦的经历,是不会了解的。 Q3:哪些人你认为是属于“狂简”? A:同学可以自由发挥。 总结:吾党的小子狂放不羁、志向高远,就像一块布匹,已织得斐然成章。但正因为年轻,未经历太多的世事,所以就容易走向轻狂
6、、冲动、夸夸其谈,“不知裁剪的方法”来做成一件漂亮、合身的衣服。不知道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如已经具有了目标和冲劲,缺少方法和经验。所以孔子喊着“归与!归与!” Q4:这里连续使用了两个“归与”,能体会出孔子怎样的心情? A:急切归去,“我心归去”“归心似箭”。 Q5:尝试体会孔子对学生的情感。 A:对于学生的狂简、文采斐然,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喜悦,感到很欣慰,但是又十分担心他们把天下事看得太过容易,不知为人处世的道理,不知仲裁、裁取,不知什么可以,什么不该,不知什么不能,什么能。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读音 訚訚如也。 行行
7、如也。 文言句式 闵子侍侧。 重点字词 訚訚如:中和正直的样子。 行行如:刚强的样子。 侃侃如:和乐的样子。 得死:当时俗语,谓得善终。 然: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焉”。 深入理解 Q1:为什么孔子说子路不能善终? A: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子路的性格是伉直好勇,刚强但有勇无谋。 Q:孔子说子路不能善终,包含着孔子怎样的情感?是不是诅咒子路? A:古语云:过刚易折。刚强之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乱世中非常容易丧命。因而孔子担心子路不会有好的结果,包含了深深的忧虑和牵挂。老师对弟子之爱,已臻关心终身的地步,十分深刻。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8、”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读音 子哭之恸 牖 (2)文言句式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重点字词 恸:过分哀痛。 牖:窗户。噫:方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 深入理解 Q1:句式上有何特点和作用? A:叠句和反问。把孔子伤心欲绝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Q2: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情感? A:对于颜渊,哀伤欲绝,发出了“天丧予”的感慨,由感叹到哭泣,并且竟然为颜渊哭得恸而不自知,这些正源于深厚的师生之情。(背景:颜渊最能了解孔子之道,与孔子言终日,不违,如愚。他在孔子的心中,是道统的继承人,是圣教的
9、辅佐者。颜渊一死,孔子遽失辅佐,道统无人继承,天下苍生将如何。因此,孔子会有天亡我的感受,发出如此悲痛的叹息。就如“白发人送黑发人”) 对于伯牛,痛苦无奈,只能归结于“命”。并且古代医学不发达,认为人患了恶疾是不洁静的,如果女子生了恶疾还要被休回家。亲戚朋友唯恐避之不及,孔子去看伯牛,还执其手,是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疼惜和怜爱。 孔子对学生之爱,乐是爱,忧更是爱, 除了十分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孔子亦有自己的教导态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善教育的孔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10、好谋而成者也。” 读音 暴虎冯河 文言句式 疑问句宾语前置 子行三军,则谁与?则与谁? 省略句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熟语 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重点字词 行:统率、治理。 藏:隐退。 暴:徒手搏击。 冯:徒步涉水。 惧:警惕、谨慎。 深入理解 Q1:孔子开始和颜渊说的话,意在何? A:包含两个方面,赞扬颜渊,能做到“用行舍藏”,学会有进有退;给子路以启示。“用行舍藏”最为精练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里面所蕴涵的,一方面是进
11、退之间深刻的矛盾性,令一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 Q2:子路向孔子提出的问题,他的目的是为何? A:因为子路本身是豪勇、争强好胜的,他明白在“用行舍藏”的修养上不如颜渊,所以转移话题,意在向孔子说明如果要统率三军的时候,就应该要和我这样的人共事。 Q3:孔子对此有何态度呢? A:包含两部分,拒绝与子路这样的人共事,并把子路的表现概括为“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这同样十分符合子路的性格特征;给子路启示,要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总结:在孔子看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大事的。在孔子的思想里,“智、仁、勇三个字是相连的,真正的大勇,一
12、定有智有仁;真正的仁,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开的。孔子说,一个统帅的修养,一定要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所谓临事而惧,并不是怕事,而是说任何一件事到手上,开始时就是怕会失败,所以要考虑周详,不自作聪明;到事情终于来了,则“好谋而成”,不怕了,必须用智慧,各方面都设想周到,促其成功,这才是统御人才的基本修养。”南怀瑾 Q4:邀请同学举出一些符合孔子“勇”规范的事例。 A:同学可自由发挥。熟语 升堂入室:比喻学道的深入程度。升堂喻已有所成就,入室喻已得其奥妙。后用以称赞在学问或技艺上的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重点字词 瑟:指子路鼓瑟的技巧和内容。 文言句式 由之瑟,奚
13、为。介词结构后置。 深入理解 Q:为什么孔子之前说子路手瑟不能在他那里弹,后来又说他已经登堂了呢? A:先前是孔子出于对子路本身的关心、负责、严要求,对其手瑟技术进行真实评价,提出批评,实质要求子路还要不断提高,有更好的表现。 子路鼓瑟,不合雅颂。 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 而之后门人因为孔子的批评,皆不尊重子路,所以孔子出于对子路的爱护,为了维护子路的尊严,又在一方面肯定子路,表现了孔子的良苦用心。 总结: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所以说,老师、父母经常批评我们,并不是对我们不满意,不爱我们,而是寄
14、予我们更深沉的爱,希望我们做得更好。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读音 桴 通假字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材:通“哉”,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古今异义 不行:古义行不通。今义不好,不可以。 文言句式 乘桴浮介词结构后置 深入理解 孔子提出出游的原因: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 Q1:孔子说跟随自己漂流海外的大概是仲由,体现了怎样的师生情? A:一方面,体现子路对孔子忠心耿耿。另一方面孔子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能够深
15、刻体会学生对自己的情感。 Q2:既然如此,为何孔子又说子路“无所取材”? A:体现了孔子对弟子评价的客观、公正、全面,一方面欣赏子路的勇,一方面又批评他的不足在于仅有勇而已,借此希望子路能够谦和、谨慎、会谋划一点。 在常人的心目中,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拥有众多的弟子,应是一位严肃、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接下来的学习,却颠覆了我们先前的想法,让我们看到一个别样的孔子,有着常人的可亲,可爱。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通假字 说:通“悦”,喜悦,高兴。 重点字词 矢:发誓。 否:不当,不对。 厌:讨厌、厌恶、厌弃。 深入理解 南子:卫灵公夫人。作风淫乱
16、。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见南子为礼节性的拜访。 Q1:子路为何不高兴? A:子路的性格好勇,又鲁莽,对待事件总不会深入思考和了解,他认为,南子是一个淫妇,不道德之人,孔子去见她,就以为他和她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直接在孔子面前显出了不高兴。 Q2:显示了子路怎样的性格特征? A:耿直,光明磊落,敢于直接反驳孔子。 Q3:虽然说莽撞的子路理解不了孔子,但是作为老师的孔子却把学生的性格脾气摸得一清二楚,所以面对子路的恼怒和质疑,孔子的反应是什么? A:对天发誓,要是做得不对,就让天厌弃我,而且一连说了两遍,读起来颇不像老师对着学生,而是朋友间,因为对方误会,让另一方感觉受了极大的委屈似的。如果
17、换做颜渊,孔子断然不会有此表现。并且,面对学生的反驳,孔子没有摆出老师的架子斥退子路,他了解他的学生,只能出此招揭开误会,显出孔子的仁慈、赤忱。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到了“天”这个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言。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读音 莞尔 古今异义 前言戏之耳:古义先前说的话。 今义导言,引言。 熟语 杀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小用。 重点字词 之:动词,到去。
18、莞尔:微笑的样子。 而:连词,连结状语和中心语,即为“莞尔”修饰“笑”。 诸:相当于“之于”,即“闻之于夫子”。 深入理解 Q1:孔子话语中“杀鸡焉用牛刀”的“鸡”和“牛刀”分别代表什么? A:“鸡”指代“武城”,“牛刀”指代“礼乐之道”。孔子说此话的表面意思为像武城这样的小城邑,还用不上礼乐的教导。 Q2:但果真孔子的想法是如此吗? A:不是。子游道出了孔子的理念“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在子游看来,有时候,杀鸡用一用牛刀也未尝不可,虽然是治理一个小县城,也应该与治理一个国家同步,因为其性质是一样的,只要达到目的,用鸡刀与牛刀有什么关系呢?之后,孔子亦赞同了子游的看法,并且说自己先
19、前只是开玩笑而已。 总结:礼记学记篇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春秋时,庠塾之教渐废,所以雅颂之音不作。子游作了武城邑宰,遵循孔子的理念,实施庠塾之教,学习的人很多。孔子到武城,听到弦歌之声,一时高兴,便说了“割鸡焉用牛刀”的戏言。足见圣人言语轻松、可爱,与学生平等相处、畅所欲言的一面。但在轻松的言语之后,却认真地肯定礼乐教育的重要性,即治理天下国家,以致像武城这样的小邑,都要实施礼乐教育,这才是为政之道。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性情的普通人,他碰上悲伤的事会痛哭流涕,碰上开心的事会得意洋洋地讲起俏皮话,被弟子误会会心存畏惧,赌咒发誓以示清白,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位孜孜不倦的传道
20、者,他爱学生,尊重学生,教育学生。在接下来学习中,我们来看看,对于这个学识渊博又可敬、可爱的老师,学生们有何态度和评价呢?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尽管我已经用尽了我的力量,可是距离夫子讲的道理依然很远,我想去追从,却总感到跟不上。) 读音 喟然 瞻之在前 卓尔 古今异义 循循然善诱人:古义诱导。今义引诱人,吸引人。 词类活用 博我以文: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丰富。 文言句式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介词结构后置。 熟语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越钻研越觉
21、得其艰深。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人、教育人,亦指教导有方。 博文约礼: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欲罢不能:想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重点字词 卓尔:高高地竖立、超群出众的样子。 末:无。 由:途径。 深入理解 颜渊喟然叹,此叹包括两个方面,赞叹孔子,感叹自己。 Q1:颜渊赞叹了孔子哪些方面? A:赞叹孔子之“道”极其高深。话语间充满了对孔子的崇敬之情。赞叹孔子博文约礼,传道有方,孔子的“循循善诱”之法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Q2:颜渊感叹自己哪些方面? A:从老师孔子那儿,自己学到了不少,并且培养了从道、学道的坚持,甚至“欲罢不能”了;而对比孔子来说,自己修道还差了
22、许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方面还有许多,因为师道高深莫测,难以追寻,而孔门弟子中,也只有颜渊最懂老师,惟其懂,所以知其难。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读音 譬之宫墙 窥见 数仞 文言句式 叔孙武叔语大夫介词结构后置 子贡贤介词结构后置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省略句 重点字词 宫墙:围墙。 官:房舍。 宜:合适,适宜。 熟语 赐墙及肩:后比喻才学浅陋。 深入理解 在政治上,子贡擅长辞令,游说了吴国、齐国等国,使国家免于战乱;在经济上,
23、他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以常人观点看,他的财富要比孔子多,为国家做的事情要比孔子大,但如果从历史上看,从对整个人类的贡献来看,子贡则不能和孔子相比。对一个人的评价,平常人着眼眼前,标准也很世俗,真正有见识的人,对人的评价,往往看得更远一些,不局限于短期的,物质利益上的标准。 Q:子贡把自己和孔子的学识分别比作了宫墙,一扇及肩,一扇数仞高,子贡此说意在何? A:子贡描述自己家的内室时,用了“室家”,严格说来是夫妻的寝室,连私生活都被人窥见,一看看穿,这是子贡在形容自己的学识。而在说到孔子时,用了“宗庙”,在古代制度中,“宗庙”是敬贡祖宗的地方,神圣伟大,除此还把孔子的学问用皇宫形容,庄重富有。由此看
24、出子贡对自己很随便,对老师很恭敬,两者的比较一方面说明自己的学识对比孔子来说,存有相当的差距,一个在墙外能见,说明学问修养尚浅,一个墙高而不得见,说明学问修养精深,反驳了叔孙武叔的观点;另一方面说明孔子的道,就有如中国文化的宫墙,一般人研究孔子,很难找到门路,何况是登堂入室。如果得其门而入的人,就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和圣人间的差距,而凡是未得其门而入的人,就可能像叔孙武叔那样妄出言语,即所谓的“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因而,叔孙武叔得出那样肤浅的观点,是十分适宜他的学识程度,是理所当然的表现,子贡对他进行了巧妙的批评,此为反语用法。所以,当我们未深入了解一项事物时,切勿妄加评论,以免贻笑大方。
25、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文言句式 仲尼,日月也。判断句 其何伤于日月乎?疑问句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重点字词 无以:不用,不要。 多:只,只是。 不知量:不知高低、深浅、轻重。 深入理解 子贡非常敬重孔子,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贬损;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仲尼的学问、道德说得高不可及。所以,在子贡的心目中,仲尼的学识、道德,高如日月,无人能逾越,有人想毁仲尼,是不能伤害仲尼的,这只能自显其不知分量,批评极其犀利。能得到学生这样的爱护,亦可见孔子的人格魅力。 中甸藏族
26、将“心中的日月”解释为“香格里拉”,在藏语方言中是“人间仙境”的意思。在这里与世隔绝,有人说是一个可以人神共处的世外桃源,传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能看见壮丽的峡谷、纯静的湖泊、鲜艳的花海,在初升红日的映照下,雪山金光万丈,强烈的光芒让人感受到巨大的温暖与力量。当力宏来到千里之遥的“香格里拉”,放下俗世的名利头衔,单纯地拥抱无垠的草原、自在地与藏人在草原上高歌共舞,这种全然不同的感受,激发了力宏追寻音乐仙境的理想。 讨论、反思环节: 在我们的读书生涯里一定遇见过不少好老师,有没有这样一位老师,当你回忆起他时也是怀着类似的感情?为什么? 谈谈孔子对待学生,有什么令你感动之处? 形成性练习:我心目中
27、理想的师生关系,请适时的换位思考。 课后练习 二 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情、讲信义、守诺言,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子路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他可以当面顶撞孔子,对孔子的言行表示不满,可以在听到表扬以后毫不掩饰地面露喜色,可以在众多的学生中抢着第一个回答问题 子路的形象所以丰满生动,是因为论语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其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其中不少情节带有喜剧色彩,使读者增加了阅读趣味,也使子路的形象显得憨直可爱。 三 这些叠句使得人物说话的感情显露出来,由于论语是语录体,对人物的神情动作描写极少,所以人物的语言尤显重要,而叠句将人物或喜或忧、或感慨或赞叹的情感表现出来,同时也增添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言语中看到人物神情毕现。 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 理解文中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