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3820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 吴忠利通区第十一小学 苏金海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然而,创新又谈何容易。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呢? 首先、要观念创新。 21世纪必然是一个“创新思维”的时代。观念创新就是要敢于破除旧观念,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善于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就是要解思想,破除各种旧思想,旧观念

2、的束缚,要大胆地去实践,去创新,而传统的守旧观念,传统的体制却压制创新,人们习惯于依照“老规矩”办事,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传统的教育体制更扼杀创新,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就是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课程改革下的新的思维,理念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的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教学的新路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大胆放手于学生。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改掉以前老师在台上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却昏昏欲睡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

3、势。 对于创新思维来说,惯常定势是一种消极的东西,要创新思维,也就是用1 不寻常的视角观察寻常的事物,使得事物显示出其些不寻常。所以,我们在创新思维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打破头脑中的所有条条框框,抛开 那些“法则”、“规律”、“定理”、“守则”、“常识”之类的东西,进行一番“混沌型”的无序思考,以便充分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达到更好的创新效果。 因循守旧的人有时是不敢先想,不敢创新,而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不愿想或者根本就想不到。“哥伦布的鸡蛋”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熟悉了。那么,怎样把一只鸡蛋竖立在桌面上呢?哥伦布的方法是把鸡蛋一端的蛋壳磕破一点,形成一个平面,从而使鸡蛋稳稳地立在桌面上,看了哥伦布的做法,

4、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头脑中原先有一个框框,就是“不许打破鸡蛋皮”,这一条束缚是谁强加给你的呢?是你自己。那么好,让我们沿着哥伦布的思路再构想一些新创意。除了“磕破鸡蛋皮”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把一只鸡蛋竖立在桌面上呢?其实方法多的很,比如:、在桌面上挖一个小坑。、使用“万能胶”。、在天花板上栓一根绳,吊着鸡蛋。、让桌子躺到,鸡蛋放在地板上贴着桌面。、使鸡蛋高速旋转,而立在桌面上。、把桌子倒吊起来,鸡蛋竖着塞在桌面与地板之间。、直接用手扶着,等等。 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当我们初次听到“怎样把鸡蛋竖立在桌面上”这一难题的时候,我们几乎一筹莫展,感到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会产生这

5、样的想法呢?原因就是我们头脑中无形的束缚很多,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要创新就必须摆脱定向思维的桎枯 ,超越重复、常规、传统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推进教育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打破思维定势,谋求创新思维,就要从传统的、已经习惯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宽广的眼界、开放的胸怀、深刻洞悉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使教育思想和理论与时代同步发展。 2 第三,创设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6、实现学生当家作主,学生只有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会真正产生创新欲望。 听说过“踮脚跟”的故事吗?在一片平坦的空地上,一边是艺术家们在表演,一边是成千的观众站着观看,由于观众的身高差不多,使得站在后排的观众视线被挡,看不清前边的表演,这时候,场中的一位观众忽然“脑筋一转”,踮起自己的脚跟,于是这位观众顿时比其它人高出半个头,能够清楚地看到艺术表演。 这里的“踮脚跟”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意识,只有首先“踮脚跟”的人才能从这项创新意识中得到益处,所以在教学中也是一样,要找到首先“踮脚跟”的人,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时间和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

7、创新意识。 第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什幺”,还要学会“怎么学”,唯有“授之以渔”学生的思维才会达到辨证的水平,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发展。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得道的仙人练成了“点化术”不论什么物品摆在他面前,仙人只需要用食指轻轻一点,那个物品就会变成贵重的物品,他想要什么,就能变来什么。仙人遇到一个乞丐,顿时生出怜悯之心,便用手指为乞丐“点”3 出了食物、衣服和其它生活用品。最后,仙人关切地问:“你还

8、想要什幺,尽管说,我都会让你满足的!”那位乞丐想了想,怯生生地说:“我想要你的食指”。 故事中的乞丐总是受到人们的指责,认为他太贪心。其实,那位乞丐却是一位极为聪明的人。请想一想,仙人为他“点”出的东西,总有吃光用光的时候,如果自己能够掌握“点化”的方法,岂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 因此,在教学中方法至关重要。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法,逐步转化为一种能力,可以自己进行学习,这也是教育所达到的最高目标。 1、 以疑激思。 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还要不断的创新,而疑问和惊奇则是最容易激发起儿童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使学习成为儿童的强烈追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设

9、置疑问,无疑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最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于是,同学们产生了疑虑,个个皱眉沉思,积极思考。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效果较好。 、以趣激思。 兴趣使学习最好的教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唯有产生了兴趣后,才会自觉、主动地实现目标。例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大家知道由于过青龙桥附近的坡度比较陡,詹天佑大胆设计了“人”字形路线,使用了两个火车头,分别起到了推和拉的作用,那么火车到底是怎样上坡的呢?于是,我让学生拿出自己自制的火车教具,然后在同学之间相互演示,由于学生

10、对此比较感兴趣,所以,当时的教学效果也特别好。 、利用电教手段。 4 颜色、声音、动作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更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天地、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武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先利用课件,演示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比较。这一开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器官,一开始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欲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他对后面的教学活动,必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加强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怎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值得每个教师探

11、讨的主题。如我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我在出示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然后在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成自学提纲;1、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2、是谁呼风唤雨的,靠什么呼风唤雨的?3、是怎样呼风唤雨的?4、围绕这个题目讲了那些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到书上探索答案,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化教学理论为基础,完善为“自学-提问-验证”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第五、改革评价方式,保护创新愿望。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人类本性中,最厚植于人的行动,那就是受尊重的愿望”。在过去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以一个人冷冰冰的“是”或“否”,浇熄了学生思维中偶尔迸现

12、的创造火花。 1、 加强激励机制。 在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如果从书本上找不现成的答案,就应和学生一起查资料、找真5 相。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受到重视,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自然也就会有更高创新愿望。在一般情况,正如书中所讲:在小孩的头脑中总是盘旋着许多莫名其妙的新想法,而大人们总惯于认为这些想法荒唐可笑、不屑一顾。每当小孩内心一阵冲动,站起来想发表自己法时,他常常会招来一顿训斥:“坐下!别插嘴!”大人们也许没有想到,一个颇有天分的未来发明家就在这样的训斥中被扼杀了。 2、 允许标新立异。 学生在解答中的“新”与“异,往往反应出学思维中为教师

13、所忽略的一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提供了一种教学可能但也容易造成思维僵化。因此,在教学中,要常多鼓励学生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出现的新思想、好方法给予肯定。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达到一个目的,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不同的道路一定感受不同,达到共同的目的之后交谈起来才有味道。所以,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多样化,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一节课自始至终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 例如:我在教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就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介绍某一玻璃。有的以展览馆解说员的口气,庄重亲切;有的以厂家推销员的口气,热烈夸张;有的则充当玻璃本身,自己介绍自己,风趣幽默。这样做要比仅仅只是读课文、背课文要好的多。再如:教詹天佑一课,我就采用了默读、填表、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法。这样做,学生就乐于学习,效果当然就更好了。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老师自己要注重创新,同时更要激励学生创新,只有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