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语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阳语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扶阳语录扶阳语录精彩集粹1周易.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2周易.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4清.陈修园宁事温补,勿事寒凉。5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人得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皆其化也。6清.杨西山弄丸心法阴阳之气,妙用无穷,人之一身,阴阳而已,二气之中,阳气更尊,气盛者强,气衰者病,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人之阳
2、气,犹天之日,仰观乎天,可悟乎人。7.郑钦安: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人身立命,就是这一个火字,火即气,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夫人身一点元阳,从子时起,渐渐而盛,至午则渐渐而衰,如日之运行不息。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转成生机。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业医者,果能细心研究,即从真龙上领悟阴阳,便得人身一付全龙也。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仲景一
3、生学问,即在这先天之极之元阴、元阳上探求盈虚消长,揭六经之提纲,判阴阳之界限,三阳本乾元一气所分,三阴本坤元一气所化,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流行,方是真机。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8.卢铸之、卢永定: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人之生成,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内,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气机而转,业医者,须识得内经所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等奥义,说明阴阳之虚实,变化之盈缩,刻刻都随五行运化之中,上下内外息息相通,无一刻停滞,随日月昼出
4、夜入,昼作夜息,为养生治病之一大纲领也。9.吴佩衡:壮火乃邪火,而非真火也。邪热之壮火,必须消灭,真阳之少火,则决不可损也。切无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以治之?于临证时,应分清阴阳,辨明虚实寒热,当用则用,有是病用是药,定能指下生春,活人无量,切无以人命为儿戏也。10.祝味菊伤寒质难:故善养阳者多寿,好戕阳者多夭。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抗力之消长,阳气实主持之。阳气者,抗力之枢纽也。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所以然者,阳能生阴也,是故阴津之盈缩,阳气实左右之。11.徐小圃名老中医之路:阳气在生理壮态下是全身的动力,在病理壮
5、态下又是抗病的主力。12.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下焦一点命门真火发动,十二经循行不息,五脏六腑气化周行,生命欣欣向荣。此火一衰,诸病丛生,此火一灭,生命终结。先天之本肾,生命之本原,所凭者,此火,后天之本脾胃,气血生化之源,所凭者,此火。养生若损此火则折寿,治病若损此火则殒命。阴阳之道,阳为阴根,阳生,阴始能长。阳气命门真火,乃生命之主宰。命门位居下焦,乃人身真火,气化之本原。附子一药,辛以润之,致津液,通气化,可使肾中五液蒸腾敷布,阳生阴长,此即阳中求阴生化无穷之理。13.卢崇汉扶阳讲记: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实际上也就是以阳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实际上就是以温热药消阴。
6、治病的立法与人生的立命是紧扣着的,这里面的渊源很深,可以说整个中医的经典,乃至于传统文化的其它经典都能够作为它的支撑。所以说不是卢门喜用扶阳,喜用姜附,而是立命之需也。卢氏医学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崇尚“阳气宜通”,始终保持在通的状态。卢氏认为,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都是机体阳气的虚损、郁结导致的。在人体生理的阴阳关系上始终是以阳为主导的,虽然阴阳两者是动态平衡,但是阴平阳秘是在以阳为主导的前提下达到的。在临证上,阴虚的本质仍然是阳的不足,这是由于阳气化生阴精的功能受到影响,才会出现阴阳两者关系失调姜桂附不但不会伤津耗液,反而还能够促进津液回生,从而起到阳生阴长的作用。现在的教科书上没有肝阳不足这个
7、概念,实际上,肝阳太重要了!我祖父那一辈老中医们始终抓住阳气不足这个根本不放。只要阳一旺,五脏都旺。附子的这个偏性,这个毒,正是它救命回阳之所在。桂技法已经不是单纯的解表法。用在外证,她可以起到解表的作用,用在内证上,它可以协调阴阳。四逆法的运用那就太广了,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回阳救逆,还在于温肾纳下,临床上大多数慢性病人和危重病人最后都要从这个法上去收工,也可以说这个法才是治疗的真正目的,而其它的法都只是手段,手段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达不到目的,要想真正治愈病,真正收工,是很困难的以四逆法作为诸病收功之法,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心法,也是卢氏在钦安思想指导下的一个大的跨越。14.刘力红思考中医中医
8、讲究治未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的开首就指出“上工治未病”,我们这门医学的出发点,它的宗旨是治未病,是未渴而穿井,未斗而铸锥。中医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长城,而只有当我们看到它的整体结构,看到它那富有力量和气魄的完美理论,看到它那不可思议的实际运用,我们才会体会到它的真正意义。兴趣将你引入某门学科,而信念则是决定你在这门学科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作为中医的学人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信念。将一切事物的文化,生杀都归结到阴阳里,所以就归纳的角度而言,天下没有比阴阳更完美的归纳法了。术数所表述的显然就是推演的一面,显然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逻辑的一面。就医学而言,运用人体以外的东西,如用大白兔,小
9、白鼠或其他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确没有。但是,在传统文化里存在很细微、很精深的内证实验,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正是因为这个内证实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才产生了传统文化,才构建了中医理论。为什么中医的有些问题我们不容易弄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正视经典的价值?对中医的很多东西总是抱有怀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少了内证这双眼睛从张仲景开始直到清代,在这长长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凡是在中医这个领域有造诣的医家大多数都是从经典中走出来的,大多数医家是依靠经典而获得了公认的成就。目前在中医界有一个怪现象,也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就是对中医经典的教育逐步在减弱。门确实是需要师父领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领进门,你
10、始终是在门外兜圈子,有的人为什么努力一辈子还是摸不到“火门”,有的人为什么在学问之道上坚持不下来,很可能就是因为缺少这样一个关键环节。中医教育所存在的本质问题就是能教之人的问题,师资的问题,另外就是共性教育的模式不适应于这样一门个性化的学问。我以为中医治病的理念,中医治病的方法,都是值得现代科学研究的。这面面有很多的奥秘,如果揭示出来,应该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而这个工作应该是由搞现代科学的人去做,这样才有可能作出成绩来。当然中医可以配合这个工作,但绝不是由中医承担这个工作,如果由中医承担这个工作,就会搞成像现在这样,东不成西不就,一团糟。中医的医学模式除了强调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还强调一个自然的
11、因素,天地的因素。这是在医学模式上的一个区别。从根本上讲,中医的医学模式更值得现代医学的借鉴,这样的借鉴,将会是未来医学的一个福音。搞中医的一定要分清本末,主次,不要被西医的一个病名牵着你到处跑,这一牵着跑,那中医的本性就迷失了。学者若欲在仲景这门学问里真正的深入进去,那就必须把阴阳的问题放在首位。第一个主导,是阴阳之间协同为主导,而非对立制约为主导。第二个主导是阴阳之间阳为主导,这个主导实际上已经包含在第一个主导里。这个主导说明在阴阳之间,阳的变化起主导的作用、决定的作用。作为阴它是随着阳的变化而变化。真阳、命火为什么要潜藏呢?因为潜藏了才能温养生气,才能让生气旭旭而生,煦煦而养,煦煦而养,如此生命乃得久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