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3943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找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找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找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找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找准语言训练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黄陂前川五小 陈秋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细读文本,认真钻研文本,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依据年段目标确定语言训练点 课标中按不同的年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只有依据年段目标来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才能保证年段目标的有效落实。 如中年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抓住

2、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作为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体会关键词、关键句对体现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三年级上册“我喜欢昆虫”第一自然段中有个句子:“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根据课标这一要求,以“受难”这个词为训练点,设计了以下训练过程:理解词义。通过在字典中查“难”的意思,理解“受难”这个词语的意思。 换词练习。“受难”可以换成什么词? 比较词语。“受难”和“受苦”有什么不同?这里为什么用“受难”,而不用“受苦”? 安妮认为被关进玻璃瓶的昆虫是在“受难”,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个语言训练过程从理解词义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比较词义、感悟品味语言,体会词语表情达义的作用,领

3、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二、根据单元特点确定语言训练点 小学语文教材是围绕话题组织单元学习内容的,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应着眼于整个单元,根据单元教材的特点来确定语言训练点。 如春的颂歌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春的颂歌、风筝、美丽的槐乡,古诗村居和一个语文乐园。通读整组教材,可以发现本单元是以“春天”为话题的。本单元的习作是“谁把春天带来了”,让学生把春天里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根据这一习作目标,把春的颂歌这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确定为“学习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文中写小草的句子“原野上,小草率先换上鲜绿的新衣

4、。它们有的点点头,有的弯弯腰,以不同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活力。”在学生读句子想画面,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再让学生用拟人的手法说说春天的景物。学生说:“小溪哗啦哗啦地唱起了歌。”“迎春花展开了美丽的笑脸。”“小草从土里钻出了小脑袋。” 三、根据文本特色确定语言训练点 文本特色是一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每一篇作品都有其多方面的特点,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情节结构方面的,语言特色方面的等等。我们没必要把这所有的特色一一加以分析,而是结合年段特点,选取其中一、两处作为语言训练点。 1、根据文本“空白”

5、找训练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有文笔含蓄之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文本意犹未尽之处,找准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书本,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小练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点金术这篇课文,作者把麦得斯“点花成金”、“点食物成金”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而麦得斯悔悟后,让“金花”复活、让“金食物”恢复的情景却只字未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动作和心情描写,写一写麦得斯让“金”花复活或让“金食物”恢复的情景。 2、根据文本结构特点找训练点。 有些课文在谋篇布局、段落安排、构段方式上有着鲜明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如动物的远游这一课

6、,第2至6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构段方式。以第3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先让学生找中心句“很多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然后以问题“为什么说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强?”,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自然段的第2、3句话都是围绕第一句中心句写的。再指导学生用这种连句成段的方法,以“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或“同学们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为中心句说一段话。这样从语言文字入手,先引导学生理解段意,再帮助学生理清段序,揣摩写法,最后指导运用,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根据文本语言特点找训练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文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如大地巨人这首诗,采用暗喻的方法,把大地比拟为一位可亲可敬的巨人,将自然界中的许多自然现象巧妙地与巨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学习完课文第2、3、4自然段之后,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仿照课文进行创作。学生们写出了优美的诗句: 他明亮的眼睛, 是那平静的湖泊。 他不小心打个喷嚏, 是龙卷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要找准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言语表达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语言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