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言训练》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0472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语言训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落实语言训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落实语言训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落实语言训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落实语言训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语言训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语言训练》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蔺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落实语言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古蔺县教研室 罗甫章,一、为什么要进行语言训练,(一)“语言训练”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使用语言是一种语言技能语言是工具。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一种技能。2、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二)“语言训练”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三)“语言训练”是语文教育家们历来的主张,毛泽东:“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行。”吕叔湘:“使用

2、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叶圣陶:“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话和指点之后;接下去要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崔峦:“训练的观点,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二、什么是训练?,叶圣陶先生:“什么是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叶老还深刻地指出:“

3、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他还说:“一曝十寒,办法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巩固,养不成习惯。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习,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只有将教师的训导和学生认真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语言训练。凡要求学生练习的,教师必须加以指点,提出要求,并与以示范,引导学生加以思索和小结悟出其中道理,这样才是真正的语言训练。,“训”是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师的指导:“练”就是学

4、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语言训练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把教师的“训”与学生认真的“练”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提高语言训练的效率。,三、语言训练“训练”什么?,倪渝根:语文教学应该体现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语言文字训练,其二是文化传播,其三是审美。,(一)语文教学的基本层面语言文字训练,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无知即无能。,任何知识都与能力、素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没有掌握一定的

5、语文知识,就根本说不上提高语文的能力和素养。语文知识的生命力很强很强,被时代淘汰的很少,甚至有的知识是永恒的。在教学中,必须继续十分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确实不必机械化地追求系统、完整、或单调、集中的训练。,变系统知识为有用知识;变知识的掌握为知识的运用;变知识本身的单维取向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取向。,1、掌握必要的汉语拼音知识正确读写大、小写字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拼音方法、轻声、儿化。读写声调符号、隔音符号。掌握v的用处、整体认读、J q x和u相拼省点规则、y、w与Y、W、U开头的韵母相拼规则。,汉字的特点汉字形体的演变8种

6、基本笔画名称29种通行笔画7种汉字笔顺规则 6种汉字结构29种汉字部首名称形声字主要类型字的构成(音同音字、多音字,形形近字,义多义字)。,2、掌握汉字知识,3、掌握三种查字法音序査字法、部首查字法、笔画查字法。,4、掌握必要的词汇知识词的类别(实词、虚词)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叠词单义词与多义词词语搭配的要求和方法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5、掌握必要的句子知识,一是掌握常用的句子知识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转述句;常用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简单复句的类别:小学限于二重复句,如并

7、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二是掌握一些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等。,三是能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运用学过的关联词语。四是能修改句子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五是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必要的修辞知识。主要是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标点符号知识。正确使用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4)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开展“语感”教学,A、理解词语的知识。如从字义入手理解、从对应语理解、从上下文推断、从比较中领会、从本义去理解引申义。B、理解句子的知识。如抓住关

8、键的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由表及里地体会含着的意思。C、划分课文段落的知识。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按事件性质归类分段、按记叙内容主次分段、按文章总分关系分段。,E、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地方法。如按段意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按情节抓主要内容、按问题抓主要内容。,F、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地方法。如抓住文章的题目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表现文章中心的语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G、练习朗读的方法。如着重从语调、速度、重音和停顿等方面反复琢磨,读出感情。H、练习默读的方法。如边听读边默读,结合朗读进行默读,

9、带着任务默读。,I、练习背诵的方法.如抓住逻辑联系、建立记忆的支撑点、克服记忆中的难点、多方面配合练习、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多作尝试回忆、经常的复习与巩固提高。J、复述课文的方法.如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的复述(主要方式有:改变人称、改变体裁、改变顺序、扩展内容。)练习复述的方法一般有:利用插图、提示主导词不达意、编拟提纲、提出问题。,必要的习作知识A、表达的基本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B、表现的基本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C、记叙文的知识。a、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

10、、结果。b、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D、描写的知识,如:a、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b、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c、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d、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e、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E、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F、说明文顺序:a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b、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G、小说。a、小说的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b、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11、具体环境 必要的文学、文化常识。,我们教学语文知识,必须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渗透一些词汇、语法、修辞的简单常识,这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有益无害的。,(二)语言训练的第二层面进行文化传承教育文化性和审美性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要有文化传播和审美的熏陶。没有文化传播和审美的熏陶的语文教学,只会陷入纯工具的技术训练的泥潭。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语言存则文化存,民族存,语言亡则文化亡,民族亡。语言学科虽然负有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任,但是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语文课还是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不要为了强调“文化传播和审美的熏陶”而喧宾夺主。,(三)

12、进行审美熏陶,黑格尔:“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朱光潜:“美育具有三种解放功能,一是情感的解放;二是眼界的解放;三是自然限制的解放。”,审美教育就是将人最大限度地从动物性中解放出来,升华到一个无限美好的自由王国。审美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价值观,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夸美纽斯:“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语文的审美教育应该有鲜明的语言文字训练特点和水乳交融的文化传播;应该是师生之间生命和生命和谐的对话,灵魂和灵魂真诚的碰撞;应该是语文教材审美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现;应该贯穿于全部教学的过程之中。,学习:,王崧舟的“诗意语

13、文”北京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孙双金的“情智教育”,语文教学的真、善、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真;在语文教学中传播文化,就是善;进行审美教育,就是美。美包含着真和善,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也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和文化传播。,四、落实语言训练目标的策略,(一)找准语言训练的切入点1、课标目标是语言训练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作为核心。因为,人文素养实际上是渗透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之中的。,2、教材“导学系统”是开展语言训练切入点,导学系统与练习系统相

14、互配合,其主要功能有: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明确语文学习目标,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应;依凭课文和其他语料中的语言训练的生长点,引导发现,习得方法,养成良好语言习惯;加强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1)单元导语提示了落实单元重点训练目标,(2)课文导学,提示了语言训练点,中年级教材中的导学提示,A、在引导、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借助每组教材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利用“泡泡”和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引导发现语文本身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B、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引导学生读书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读课题时想,想课题是什

15、么意思,课文主要会写些什么;遇到不懂的词句要想,用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读到表达效果特别好的词句要想,体会这样遣词造句的妙处;读到课文的重点部分要停下来想一想,联系上下文想想主要讲的是什么;读完全文要认真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自己有哪些感受;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在写法上给自己哪些启发,哪些写法可以用到以后的习作之中;学完全文还可以想一想,怎样联系实际,把受到的教育落实到行动上,把习得的方法迁移到今后的学习中。,C、课文中的导学设计主要关注的内容,理解词句和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思维的方向与路径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引导实践,拓展学习。,D、语文园地中的“我

16、的发现”栏目,在低年级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词句规律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关于词句的。关于语法、修辞、标点的关于读书方法的关于文章写法的。,E、“综合性学习”,从三年级起,编排“综合性学习”单元,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在中年级的教材中,是紧密结合课文的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高年级教材中的导学提示,A、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导练贯穿于整组教材的始终。B、课后思考题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C、凭借“口语交际习作”这一栏目,加强对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指导。D、利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

17、的收获,使学生逐渐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逐渐学会怎样读、怎样写。,3、教学参考书也对训练重点进行了提示教学参考对每课的教学目标作了相对细化的表述,更具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是为我们的教学实践引航。教学参考书有教材解读、教学建议及教学目标的定位等内容,而“教学要求”中既有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要求,又有内容、情感甚至语言训练等方面的要求。,(二)小学生学习语言训练应以感受、积累为主,(三)语言训练以口语为起点,以书面为重点(四)注意发挥语言训练的整体功能(五)在语言训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什么是语感,语感即是对言语的灵敏的感觉,是对语言文学最丰富的了解。一个读者对文章神韵的敏锐的感受,便是语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王崧舟认为:语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吸收能力,指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的感受,是读者或听者将个人体会的意义以及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的结果。,什么是语感教学,用一个字回答,语感教学就是“读”。用两个字回答,语感教学就是“美读”。用八个字回答,语感教学就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用十八个字回答,语感教学就是“改一改、换一换、调一调、减一减、加一加、联一联”。用一个句子回答,语感教学就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