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三基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4173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三基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护理三基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护理三基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护理三基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护理三基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护理三基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三基名词解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理三基名词解释基础护理 1. 健康 答: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 2. 热疗法 答:是利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舒张,改变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3输液微粒 答: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微粒是指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m,大的直径可达50-300m,这种小颗粒在溶液中存在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可判断液体的质量。 4.睡眠性呼吸暂停 答:是一种在睡眠中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可分为中枢性或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 5.发绀 答:又称

2、紫绀或青紫,为缺氧的一种临床表现。产生原因大多是由于缺氧,红细胞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所致。少数是由于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造成。 6呼吸困难 答:具有速率、深浅度和节律改变的呼吸障碍成为呼吸困难。 7:尿毒症 答:指尿液中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8.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的流出。 9.应激性溃疡:是指患者在遭受各种重伤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7.胸膜反应:是指在胸腔穿刺时,若患者突感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提示患者可能出现“

3、胸膜反应”。 第十一章心血管内科 1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是由于窦房结病变而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患者可在不同时间出现一种以上的心律失常。临床上患者可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发作时可有心悸、心绞痛等症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性心动过速。 2阿斯综合症: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症,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的缓慢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甚至丧失和晕厥等症状的疾病。 3恶性室速:知识有血流动力学后果的持续性室速和室颤。患者大多有明确的诸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 4射频消融

4、术:是指通过心脏电生理技术在心内标测定位后,将导管电极置于引起心律失常的病灶处或异常传导径路区域,应用射频电流,在局部组织产生阻抗性热效应,使心肌细胞内水分蒸发、干燥,形成范围小、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暖圆形的凝固坏死,达到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目的。 第十二章 消化科 1食管贲门失驰缓症:系食管肌间神经丛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食管张力、蠕动减低和食管下端括约肌不能松弛,导致食管扩张。临床上以胸骨或中上腹部疼痛,咽下困难及食物反流为最常见的症状。 2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而发生于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或具有异位胃黏膜的回肠梅克尔憩室的溃疡,溃疡的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

5、。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3应激性溃疡:亦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或严重心理应激状态下所引起的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等部位急性糜烂,溃疡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少数可并发穿孔。严重烧伤引起的SU又称Curling溃疡;颅脑外伤、脑肿瘤或神经外科手术等引起的溃疡又称Cushing溃疡。 4癌前病变:易演变成胃癌的某些胃部疾病,称癌前病变。 5上消化道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以及胆道胰腺疾病所致的出血。大量出血一般指在短期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

6、20%,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6.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以腹痛、腹泻、便秘、腹部包块及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变现。好发于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病变主要在回盲部。 7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病变,亦属于炎症性肠病之一。病变主要位于肠粘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亦可累及全结肠。临床表现为腹泻、粘膜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 8肝硬化:是因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9肝肾综合症:肝硬化患者,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型低钠血症和滴尿钠,

7、但肾脏无明显器质性损害。 10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或门体分流术的严重并发症,它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综合症。 11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最多见,多数在49岁以下,女性多于男性。一般起病缓慢,临床上以腹痛、腹水、腹部包块及全身中毒症状为特征。 第十三章 血液科 1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为主所致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骨髓中无恶性细胞浸润,无广泛网织蛋白纤维增生,临床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症。 2白血病:是一组异质性恶性

8、克隆性疾病,系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突变引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只要表现为异常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细胞组织中进行性、失控地异常增生,浸润各种组织,使正常血细胞生成减少,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周围血有质和量异常的表现。 3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骨髓内细胞增生,常同时或先后出现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发育异常,病态造血导致进行性、难治性外周血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4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参考值。一般都以Hb低于正常参考值95%的下限为贫血的诊断标准。 5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增速,超过造血代偿能力

9、时所发生的一组贫血。 第十四章 内分泌科 1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包括高血压、肥胖、高胰岛素症、糖耐量异常、血脂升高等一系列异常代谢疾病。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体内氧化过程加速,代谢率增高的一种疾病。 3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之间形成的非酶催化稳定塘基化合物,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与血糖的浓度称正比。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反应约120天内的血糖平均水平。 4体重指数:是衡量超重和肥胖的一种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第十五章 神经内科 1嗜睡:是意识障碍早期表现,意识清醒水平下降,精神萎靡,动作减少。患者持续地处于睡眠状态,能被唤醒,

10、也能正确地回答问题,能够配合身体检查,但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 2昏睡:意识清醒水平较嗜睡降低,需高声喊叫或较强烈的疼痛刺激方可能唤醒,醒后可见表情茫然,能简单含混和不完全地回答问话,对检查也不能够合作,刺激停止后立即进入熟睡。 3昏迷:患者意识丧失,表现双眼闭合、不能自行睁开、对言语刺激无反应,面部和肢体无目的性动作,对疼痛刺激可能无反应或引发通过脊髓或脑干通路传递的无目的反射动作。按其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 4去皮质综合症:患者表现为无意识的睁眼闭眼,眼球能够活动,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喂食可有无意识地吞咽、咀嚼动作。大、小便失禁。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有觉醒睡眠周期

11、。身体姿势为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性强直,即去皮质强直状态。 5闭锁综合症:患者意识清醒,对语言的理解无障碍,可用眼球上下运动示意。表现为四肢瘫,不能讲话和吞咽,可自主睁眼或用眼球垂直活动示意,看似昏迷,实为清醒。脑电图正常。多见于脑血管病引起脑桥基底部病变。 6霍纳征:典型表现为病变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轻度内陷,可伴患侧面部无汗。 7眩晕:是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常伴有站立和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全身大汗和面色苍白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 8昏厥:是大脑半球或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伴姿势性张力丧失综合性。晕厥发作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 9颅内压增高:在病理

12、状态下,颅内压力超出200ml HO时,即为颅内压增高。常以头痛、呕吐、视盘水肿为主要表现,多为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加并超出颅内压调节代偿范围的结果,是颅内多种疾病所共有的临床综合症。 10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是部分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而造成移位,当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则称之为脑疝。 11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综合症,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 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局部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多在24小时以内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不留后遗症。 13溶栓疗法:是

13、应用能使血管内血栓栓子溶解的药剂,来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致使受阻血管再通,血流恢复,以达到改善神经功能、阻止梗死发生的一种治疗方法。 14格林巴利综合症:又称急性炎症性拖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5急性脊髓炎:指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退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也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多数患者病前数日或12周有前驱症状或感染诱因。 16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症,指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脑膜急性炎症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是临

14、床最常见的无菌性脑膜炎。 17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8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之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 19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亦称Wilson病,由于铜在体内过度蓄积,损害肝、脑等器官而致病。 20癫痫: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引起,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自限性的异常放电所导致,以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及通常为刻板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症。 21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电线状态

15、,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 22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23脑卒中的康复:是指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以便使脑卒中患者重返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第十六章 风湿免疫 1风湿性免疫:是指影响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滑囊、筋膜为主的一组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部分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呈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的慢性病程。 2弥漫性芥蒂组织病:简称结缔组织病,是风湿病中的一大类,除了具有风湿病的肌肉关节病变外,其特点是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

16、理改变为基础,可引起多器官系统损害。 3雷诺现象:是一种周围循环疾病,是指在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刺激下,突然发生指小动脉的痉挛。典型症状为几个或几节手指或脚趾遇冷或情绪紧张后,出现苍白后继青紫,经揉搓或保暖后转为红润,发作时伴有局部麻木或刺痛。 4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患者体内存在有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 5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具特征性的皮肤损害,发生在颧颊,经鼻梁融合蝶翼状。皮损为有规则的水肿性红斑,色艳红或紫红,边缘清楚或模糊,可稍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有时可见鳞屑,可有痒感和痛感。 6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是一

17、种最为常见的晶体性关节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及血尿酸升高所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7晨僵:是指患者晨起以前,或患者没有活动的一段静止时间内,当开始活动时出现的一种关节局部不适、不灵便感。轻者在活动后可减轻或消失,重者须一小时至数小时才能缓解。 8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较特异的皮肤表现。20%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发生,浅表结节多位于肘关节鹰嘴附近、忱、跟腱等关节隆突部受压部位的皮下,呈对称分布,质硬无压痛,大小不一,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出现时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深部结节可出现在肺部。 9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能与体内变性的IgG发生免疫反应形成抗原体复合物,激活补

18、体损伤结缔组织,可出现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造成关节内和关节外病变的重要因素。 10干燥综合症:又称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主要侵犯外分泌腺体,以泪腺和唾液腺受累最常见。 11白塞病: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特征,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本病以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其预后与受累脏器的多少和严重程度有关。 第十七章 肾内科 1肾下垂:多见于2040岁的成人,80%以上为女性。肾下垂的患者体型多消瘦。多发生在右侧,但亦可为双侧病变。 2脓肾:肾脏感染后,引起广泛的肾

19、实质破坏,当肾脏成为一个含脓的囊时称为肾积脓。可由肾盂炎和特异性感染肾结核发展而来。 3多囊肾:有无数大小不等的透明囊布满全身肾时称多囊肾。85%为双侧性。多囊肾常有家族史。有时伴有肝肾胰腺囊肿。 4肾肿瘤:肾脏的各种组织均有可发生肿瘤,如:上皮细胞组织可发生良性肿瘤,间质组织可发生纤维瘤,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另外,肾脏还可以发生混合型瘤和囊肿。 5肾钝痛:为慢性隐痛,多见于非感染性肾脏疼痛,如:梗阻性肾病,慢性肾盂积水,多囊肾,肾肿瘤等常可伴有肾区轻度的叩痛。 6肾剧痛:如持续性剧烈胀痛,可见于肾周围化脓性炎症,肾性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肾区明显压痛和叩痛。 7肾绞痛:

20、如突然发生的间歇性肋腹部剧烈绞痛,常放射致腹部,会阴部、外生殖器及大腿内侧患者多辗转不安,脸色苍白、冷汗淋漓、可伴恶心、呕吐。多为上尿路梗阻所致,最多见于肾、输尿管被结石、血块、坏死组织等阻塞所致,疼痛后常出现血尿。 8肾结石: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肾盂或肾盏的尿液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逐步形成各种类型的结石,并滞留于肾盂肾盏中,肾结石活动后可落入输尿管,膀胱尿液中、形成各部位不同的结石。 9肾结核:是指肾结核杆菌自肺部或其他气管结核灶,经血行散播到肾脏引起的继发性感染,本病发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严重者以顽固性尿路刺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2049对的中青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肾结核是出发病灶,结核病从肾脏开始,可以逐渐蔓延到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男性可以经尿道,射精管和前列腺管蔓延到生殖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