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4209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心理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护理心理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护理心理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护理心理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护理心理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心理案例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理心理案例分析病人心理问题近日表现,如何测量,诊断,心理方法,干预措施。 近日表现 焦虑 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其主要特征是恐惧和担心。 医护人员要以同情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进行有效的引导,给病人以哭泣和倾诉的机会,有助于疏泄积累的紧张和焦虑,对此,医护人员需作细微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焦虑一般说来可分三类: 1期待性焦虑即面临行将发生的但又未能确定的重大事件时的焦虑反应。常见于尚 未明确诊断或初次住院的病人,不了解自己疾病性质和预后的病人等等。 2分离性焦虑病人住院,不得不和他所熟悉的或心爱的环境和人分离,包括配偶、子女、亲朋、同事、家庭和单位等。这些原来的心理生活的支柱

2、和环境,一旦分离,便会产生分离感而伴随情绪反应。特别是依赖性较强的儿童和老年人,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3阉割性焦虑 这是一种针对自我完整性的破坏或威胁所造成的心理反应,也属一种分离性焦虑。从自我的心理发展来看,躯体的完整性是自我完整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最易产生这类反应的是要行手术切除某脏器或肢体的病人,他们的阉割性焦虑十分强烈。 (二)退化 退化或称幼稚化,即其行为表现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称,退回到婴儿时期的模式。 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行事前提,过去他考虑并照顾到他人的需要,现在则主要为了自己,常被指为自私自利。随病情好转有可能去关心邻近病人

3、和周围事物,自我中心减轻是病情好转的一个信息。 2.依赖性加强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和降低,需要依赖医护帮助,需要家人照料,这是正常现象。依赖不足,容易造成新创伤或不良后果;依赖过分,不利于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依赖性加强常伴随有自我感觉异常,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无所适从。 3兴趣狭窄全神贯注自身机体,而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冷漠。不但对病前感趣的事物失去兴趣,而且对兴趣的领域会收缩变小。 (三)主观感觉异常 与自我中心相联系会出现主观感觉异常,就是指人患病之后,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不仅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就连自己的体位、姿势也觉察得很清楚。比如,一会觉得枕头低,一

4、会觉得被子沉,一会埋怨床单不平展,不时总翻身。缺乏经验的医务人员往往指出病人“事多”,实际上这是病人合乎规律的心理反应。 (四)猜疑 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它是缺乏根据的猜测,会影响人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判断。一些病人对诊断表示疑问,主观上不情愿得病,常有“我实际上没有病”、“我怎么会得这种病”等想法。猜疑还可以泛化涉及整个医疗过程,对治疗、用药、检验等都作猜疑反应。 (五)愤怒 病人常感到愤怒。他可以为一些小事而发火,也可能为自己不能自理而恼怒。这种愤怒常伴随着认为自己患病是不公平的,是倒霉。这种莫名的怒火,可能是潜意识的,有如幼儿出现的无理由的攻击性行为。他可向周围的人,如亲友、病友甚至医

5、生、护士,毫无理智发泄。应当认识这种受疾病折磨的易激惹状态是患者的心理反应,要有足够的容忍力来应对。 (六)孤独感 与分离感相联系,病人易感孤独。一个人生病而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住进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病人恢复健康的希望落在医护人员身上,而医生每天仅在查房时和病人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又极少言谈。这样病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 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能充分理解病人的这种心理。例如遇到病人总打信号灯,决不训斥病人说:“你怎么这么多事!”而是轻声问病人,是不是需要喝水。如果什么事也没有,就去给他盖一盖被子,理一理枕头,使病人带着安慰、进入梦乡。同时也应看到,护理人员的这些行动,得到安慰的

6、不止是一个病人,而整个病室的人都会感到温暖。与孤独感相联系,还会有被遗弃的焦虑。由于暂时或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能力而自杀。 (七失助感和自怜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对所处情境没有控制力并无力改变它的时候,就会产生失助感。这是 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之任之、被动挨打的情绪反应。这种失助感还可以泛化而导致失望和抑郁等临床表现。这是由于感到生命受到威胁的心理应激,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心降低所造成的。 (八)期待 病人的期待心理乃是指向未来的美好想象的追求。一个人生病之后,不但躯体上发生变化,心理上也经受着折磨。因此不论急性或慢性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得到认真的诊治和护理,急盼早日康复。这种心理对病

7、人是一个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客观上对治疗是有益的。当病人看到医护人员以实际行动向病人所期待的方向努力,病情果真向既定目标转化,更加鼓舞他们与疾病作争。从心理学的观点讲,医务人员应当引导病人总往好的方向想,总是有期望,这是少受精神折磨而且有助于康复的巨大力量。即使预后不佳,也应当让病人有盼头,感到生命有希望。 测量:量表自评 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难以入睡等项目。 开始测评前,先由医务人员向病人交代清楚测评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其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诊断 确定病人主要心理反应特质,如以焦虑为主,恐惧为主还是抑郁为主。确定病人主要心理反应的强度,如病人的焦虑适度或不适度。确定导致病人负性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如是否疾病认知,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或环境影响等。 心理方法 心理支持法。支持疗法主要包括解释,鼓励,保证,知指导和促进环境改善等方法。 心理疏导法 认知治疗法 行为矫正法 音乐疗法 干预措施 1积极地心理暗示 2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 3经常面带微笑 4倾听患者的苦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