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练习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4488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拼音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拼音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拼音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拼音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拼音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拼音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拼音练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拼音练习题拼 音 分 类 练 习 声母 一、默写23个声母。 二、按声母表的顺序填写声母。m ftlghqch shzs 三、把下列字的音节的声母补上。 i u i u ng in ng 开 会 竹 子 西 瓜 风 车 电 灯 o ng b 沙 发 老 师 自 己 这 样 白 云 韵母 一、按要求写韵母。 6个单韵母: 8个复韵母: 1 5个前鼻韵母: 4个后鼻韵母: 1个特殊韵母: 二、把下列字的音节的韵母补上。 x sh db gx gs zhd 学 生 东 北 高 兴 公 司 知 道 gr y l fsh gs k h 工 人 眼 泪 丰 收 告 诉 开 会 整 体 认 读 音 节 一、

2、把下列声母或韵母变成整体认读音节。 例:zh- ( zhi ) ch-( ) sh-( ) r-( ) z-( ) c-( ) s-( ) i-( ) u-( ) -( ) ie -( ) e-( ) n-( ) in-( ) n-( ) in-( ) 二、在下面整体认读音节下面划“”。 b ch gu z j yun yng yu li yn shu y w sh 三、下列汉字中是整体认读音节的找出来抄在横线上。 是 上 衣 四 多 十 七 子 升 鸟 也 只 个 心 日 月 2 拼音综合练习 一、补充下面字的音节。 t y n u ch 太 雨 东 走 虫 j ng io x 见 生 鸟

3、耳 乡 二、分类。 q pi zh hui on er z ji p o d m yu y n n f wu chi n 1、声母: 2、韵母: 3、音节: 4、整体认读音节: 3 授导型教学设计桂林山水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 郭娟 章节名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计划学时 2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学习内容分析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先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然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语

4、言优美,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学习者分析 学生具有独立的认识能力和朗读能力。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写8个生字,能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精讲多读,以读促写”。 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机会进行自主阅读,以学生的阅读感悟代替教师的讲解,在感受文章语言美的同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现“图”“文”结合,“欣赏”与“联想”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

5、点难点理解描写桂林山水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及解决措施 通过教师讲解及观看演示文稿来帮助学生理解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教学设计思路 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1、激情导入。2、理清层次,整体感知。3、图文并茂,赏析课文。4、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5、拓展延伸。6、总结全文。7作业布置。 4 依据的理论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学习水平

6、 学会8个生字,感悟文中的优美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教师演示操美景,学习作者的多媒体图片及录音作,引导学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词句,边品边想配乐朗读。 说明、描述的手生观察。 想。 象那里的美丽景法。 色。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

7、整体感知 课堂教学流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5 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结 观赏漓江的水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 汇报学习情况。 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

8、板书: 静 清 绿 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清

9、啊!真绿啊!)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6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精读课文,感悟“山”的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 导语: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漓江水的特点,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带着问题自由读 结合插图边读边

10、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和句。 2、汇报学习情况。 作者主要写了桂林山的几个特点,用简单的几个词说说。 板书:奇 秀 险 所表达的方式是怎样的? 3、探究学习。 体会作者再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A、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譬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B、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C、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4、练习朗

11、读。 A、读描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特点的句子。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B、读描写山和水特点的句子,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5、想象说一说桂林美得怎样,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淋漓尽致。 7 6、体会理解句子的方法。 、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字面意思,

12、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段: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段。“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从图片和资料介绍中知道:“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用“单引号”是因为它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3、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

13、者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 五、拓展延伸。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六、总结全文 是啊!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地区,我国也不少,这些景给我们带来 8 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觉,我们应该感谢它们,保护它们,热爱它们。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第4自然段中的对偶句。 2、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对本文的写作特点感受很深,而且对文中所描写的六个特点理解较透彻。这节课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