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五步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4832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五步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五步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五步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五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五步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五步法 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五步法 根据企业培训的实践经验来看,尽管企业对于员工培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等,但现存的许多培训更多的流于形式,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员工认为培训等于浪费时间,或者把培训当成“休息”,甚至员工参加培训还需要相关领导或部门强制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也发现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和精力、时间,培训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员工的工作技能得不到提升,所存在的工作问题也仍得不到解决。 针对员工培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麦塔培训系统结合多年的咨询实践经验和培训管理工作经验指出,企业培训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思考和总结,以进一步提升员工参与培

2、训的积极性,并进一步保证培训效果。 一、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导培训工作的基础,衡量培训工作效果的标准。培训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改变员工的态度。之后的间接目的是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目标以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一般而言,员工培训有一下几个主要的目的即优化人岗匹配;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有效的沟通和团地合作。 二、将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设计、规制了各个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短、中期目标的达成时间和相关途径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激励员工向其职业生涯的终身目标迈进的全过程。只有把员工培训以及员工

3、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将员工培训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各个阶段中去,加强培训和员工个体发展之间的精密程度,培训效果才能更加完美。 建立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体系意图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培训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指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并协调一致。员工的发展和培训同步,或培训略超前于职业发展。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与价值观等,确定双方能够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来拓宽员工视野、增加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三、改变培训的观念 培训观念的改变不仅仅指高层领导者的培训观念的

4、转变,受训员工的观念同样需要改变。一方面,改变高层的培训观念:企业领导者需要重视培训,在决定是否培训、采取某一项培训时,一定要进行详细的、深入的调查,依据企业的现状、所处的环境及发展目标,详细地制定出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计划,根据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做到培训有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努力转变受训员工的观念:企业管理者需要让员工意识到培训是员工获取知识以及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培训能为员工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员工从心底意识到培训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件,让员工树立忧患意识,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 四、培训形式多样化 改进传统的培训方法,采用多种培训方法相结

5、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各种培训方法对于不同部门的员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样的方法,对于不同部门的员工,具有不同的效果。“因材施教”是教育培训工作之中需要的遵循的客观规律。在培训中改变传统的培训方法,实现培训方法的现代化,即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管理、教育、心理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例如互动体验式培训、在线培训系统的线上培训,注重理论的引导与员工解决问题1 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培训的整体效果。 五、注重培训效果的跟踪 在培训体系的运作中,培训考评和培训效果跟踪是很重要的一环。要先制定考核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各种形式的考试或考核。成绩全部填入专门的人事管理档案,作为量才录用、晋级提拔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 培训后,还要进行培训效果跟踪。在受训者返岗工作后定期跟踪反馈,以确认受训者在各方面的是否有进步和改善,也可进一步发现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下一步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效果跟踪除包括培训的内容外,还应包括公司对员工基本的仪态仪表、语言表达、知识技能和敬业精神要求。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本企业的员工竞争力。但是培训风险依旧存在,很可能导致一些企业不愿组织员工培训。因此,企业应该着手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即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依法建立劳动培训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自学,加大岗位培训的力度。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