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题库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5164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 题库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政治经济学 题库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政治经济学 题库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政治经济学 题库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政治经济学 题库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 题库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 题库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答案二、单项选择 4、4、4、3、4、2、3、4、3、3、4、2、2、1、2、4、3、4、4、2、1、4、4 三、多项选择 四、简述题 1答:资本总公式是:GWG。它体现各个酱在流通中的运动形式,目的都是为了价值增殖。 资本总公式矛盾是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相矛盾。如果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等价交换,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如果不等价交换不仅违背了价值规律,实际上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而在实际资本的运动中却产生了剩余价值。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在流通中是实行等价交换的。同时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因为离开流通,不买也不卖,把货币贮藏起来

2、是根本不会产生剩余价值的。 2答: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资本家必须在流通中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尤其是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为剩余价值生产作准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最后再通过流通买卖商品,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 3答: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只有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4答

3、: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可以还原为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二,劳动者家庭成员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支出的费用。 它的决定还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5答: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的耗费和利用,劳动力的耗费和利用就是劳动。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作为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创造价值,创造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产生价值、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源泉。 6答:资本家榨取剩

4、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是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7答: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各个资本家为了取得超额剩余价值,必须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因而必须采用

5、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无数资本家狂热地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必然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8答: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可以使社会商品价值普遍降低,消费资料的价值也必然降低。这样,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使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因此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9答: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在本质上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区分不变资本

6、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所以叫可变资本。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

7、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 10答: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

8、和必然灭亡的全部过程。这一规律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又使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客观条件。 11.答:两者密切联系: 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总是建立在工人工作日绝对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基础上的,只有这样,资本家才能得到剩余价值,也只有工作日已分成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前提下,才产生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问题,也只有以已定

9、的必要劳动时间为起点,通过变革生产技术和劳动组织才能得到相对剩余价值,同时,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机器的使用不仅直接地是使商品价值便宜,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手段,资本家同时可以在使用机器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绝对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趋势在于同时以两种形式来增加剩余价值。 区别: 2 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可以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以生产技术的变革为条件的。 两者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起的作用较大,而资

10、本主义越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就越大,但资本家尽量使用两种方法。 13答: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因为:第一,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和价格,不能出卖。第二,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劳动力是商品,所以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第一,它把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所创造的价值这两种不等的量表现为同一个东西。第二,它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劳动。工人的工作日也不存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分割。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产生这种假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 五、论述题 1答:作为资本的货

11、币和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二者本质不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带来剩余价值时才转化为资本。 GWG是资本总公式。它所实现的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流通中,因为流通中无论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劳动力商品的重要特点在于:第一,其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加必要的学习费用决定,此外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影响。第二,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即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当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中使用时,劳动者就会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

12、化为资本的前提。 2答: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也具有二重性,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又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是劳动者有目的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其特点是: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必须生产使用价值

1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然而资本家的目的在于生产剩余价值。这样,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除了能够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以外,还必须有剩余,从而使价值形成过程变为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劳动力使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其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可见作为具体劳动转移旧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3.答:联系:都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是相对剩余

14、价值。 区别: 两者的前提条件不同。超额剩余是以同一个生产部门内部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 3 剥削剩余价值时间长短不同。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是暂时的,从资本家的本性来分析,资本家都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在竞争中,一个部门内部,个别资本家获得了超额剩余价值,其他资本家也会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也就不存在超额剩余价值,如果还要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就必须又采取更新的生产技术;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长期的现象。 剩余价值的归属不同。超额剩余价值由于优先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由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 因

15、果关系不同。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体现的关系不同。超额剩余价值体现一个企业内部资本家和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体现整个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六、计算题 1解:设雇佣x个工人,每天从每个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元,资本家每榨取的剩余价值总量为x元,即4x元,资本家每天用于个人消费的4x/2即2x元,那么,根据题意得出资本家和工人生活水平之比为: 2/1=2x/8 2x=16 x=8 雇佣8个工人需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需的货币量是: + =64+96 =160 答:该商品生产

16、者最少要有160元的货币和雇佣8个工人才能成为资本家。 2解: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生产20斤棉纱,资本家每天在一个工人身上垫支资本是: 2+6=48+6=54 不变资本: C=2=48 可变资本:V=6元 工人每天创造新价值是: 112=12 每人每天创造剩余价值:126=6 答:资本家每天在一个工人身上垫支54元资本,其中不变资本48元,可变资本6元;每天创造的剩余价值6元。 3解:m=W-(C+V)=4100-(120+80)=200(元) m=100%=250% 劳动力价值不变,工作日延长2小时,每天生产帽子: 100 10=120 每天消耗生产资料价值: 100=144 每天生产出来

17、的帽子价值: 4120=480 4 延长时间后: m=480(144+80)=256(元) m=100%=320% 如果工作日仍为10小时,工资不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那么每天生产出来的帽子的总价值和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都增加一倍,则: m=(4200) (1202)+80=480(元) m=100%=600% 答:资本家每天榨取剩余价值200元,剩余价值率是250%,工作日延长2小时,剩余价值率提高到320%,这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方法;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剩余价值率提高到600%,这是个别资本家通过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取得的,属于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方法。 4.解:每个工人每月创造的剩余价值为: =18001200=600 每个工人每年创造的剩余价值为: 60012=7200 全部工人每年创造的剩余价值为: 7200150=1,080,000 m=100%=200% 生产率提高后,工人每月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为: 1800+300+600=2700 工人每月生产商品的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差额为: 3600-2700=900 全年可得超额剩余价值为: 150=1,620,000 答:资本家每年从工人身上榨取1,080,000元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为200%;生产率提高后,资本家每年可得超额剩余价值1,620,000元。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