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德性及其养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德性及其养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的德性及其养成教师德性及其养成 1.教师的德性 1)教师德性的含义。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第一,教师德性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负担起其教师角色的品质; 第二,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 第三,教师的德性还表现为,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2)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 教师善。 教师善,指教师对学生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学生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善的两个要
2、件:第一,教师善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第二,教师善的动机与结果应该实现统一。 教师爱 教师德性是内在的,需要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形成。教师德性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职业角色品质,如荀子所说:“化性起伪”、“积善成德”和“继善成性”。 教师爱的三元素:“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台湾学者高振东先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的爱应该体现在对学生严格要求和信任、期望上。“皮格马利翁”效应。 热爱学生的三个层次: 从内容上讲,在较低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这是一种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
3、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它是如同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和爱抚的那样的感情。 情感的依赖 从较高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感和尊重感,这是教师对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和独立意识增强所产生的不同于成人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的尊重与理解的感情。 人格的尊重 在更高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期待感,它是教师期望学生获得较快进步和成长的情感,是教师对学生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怀着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成就感的赋予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夏丐尊 李烈:“以爱育爱,爱要有爱的激情,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4、,爱是教育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著名特级教师斯霞70多年的教育生涯归结为四个字就是“童心母爱。”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内容是“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爱”,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 教师公正感。 教师公正就是指教师把每个受教育者应该得到的合理需要、合理评价给予他。教师要具有正大光明、质朴和公道的品质。 教师责任感 “别人是怎样地把女儿托付到我们手中的啊!他们用着多谦卑多热切的态度,希望我们能够,请求我们能够,使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
5、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了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我肩头负着的是怎样的一副重担!而我,我尽了力吗?我真的可以问心无愧吗?” 守候,只为学生天空的彩虹席慕蓉 教师责任是社会及其群体对教师个人职业角色的期望,教师对这种期望的认同与承担就是教师的责任感。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教育自己,把自己造就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高度责任感的人。真正的教师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对学生需要所表达的反应。 3)教师德性的养成 致知。“致知”是个体通过深入地明伦察物,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其感情,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前提。 内省、反思。内省是一种个体自觉进行道德反思的过程。 3)践行。践行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实践是由特定环境中如何实现教育的重要目的的信念指导的行动。 慎独。“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在身居独处或个人单独行动时,要随时警惕自己,决不能因别人不知道,而做出违反道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