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5748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第1章 绪论 . 2 一、传播的含义 . 2 二、人际传播 . 2 三、组织传播 . 2 四、教育传播 . 2 五、教育传播的概念 . 3 六、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 3 七、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 3 第2章 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 4 一、编码和译码 . 4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 4 三、拉斯韦尔模式 . 5 四、香农韦弗模式 . 5 五、师生面对面传播模式 . 6 第3章 教育传播符号 . 6 一、符号的本质 . 6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 6 三、信息的本质 . 7 四、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 教师: 客观事物:直接接触、感知 教学信息体:载有事物信息的物

2、质载体 . 7 五、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 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 要有针对性; 要有适当的强化; 要进行不断的调整; 要有整体性; . 7 第4章 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 . 7 一、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要素 . 7 二、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特点 . 8 三、教育传播通道的类型 . 8 四、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 8 五、媒体与教育传播媒体 . 9 六、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 9 七、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 10 第5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 10 一、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任务 . 10 二、教育差不多中教师的传播行为 . 10 三、教师的素质要求 . 10

3、 四、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任务 . 11 第6章 教育传播环境 . 11 一、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 . 11 二、对教育传播影响较直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 11 三、网络传播环境 . 12 四、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的作用 . 12 五、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 . 12 六、实现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的途径: . 13 第7章 教育传播效果 . 13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 13 二、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途径 . 13 第1章 绪论 一、传播的含义 q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 1、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人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 2、传播是一种过程; 3、传播是一种互

4、动; 4、传播必带信息,必经通道; 5、传播需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 6、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也可通过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 7、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 8、广义的传播,包括机器传播,自然界动物、植物之间的信息传播; 二、人际传播 q 含义: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q 人际传播的形式; 1)面对面的直接传播; 2)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q 人际传播的目的; 1)了解别人,并使别人了解自己,以实现彼此沟通,建立和谐关系; 2)进一步认识自己,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使之符合社会的

5、需要; 三、组织传播 q含义: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q组织传播的目的: 1)与其他组织达成有效的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 2)使组织内部成员贡献自己的心力,并和睦相处,以共同的行动促进共同的利益; 四、教育传播 q含义:教育传播是传播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q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五、教育传播的概念 q含义: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1、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教育传播是人类传

6、播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六、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q 包括教师、教材编制者和教育管理者; q 教育者的工作,主要是提供和变换信息,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为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q 承担角色: 1、拥有可以向别人发送的信息,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传播给学生; 2、控制传播过程 按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把经过选择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信息转换为信号,传送出去。 教育信息 q 是教育传播的内容,主要是以知识形式构成的各种课程。 q 不能直接传送出去,必须转换为某种符合,再通过某种“媒体”才能传播出去。 教育媒体 q 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通道

7、; q 包括发出和接收信息的器官以及载送声、光、电信号的空间与线路等。 受教育者 q 是教育信息的接收者,包括学生,其他学习人员 q 受教育者的工作,是接收,转换,反馈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q 在传播过程中,他起如下作用: 1、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自己所熟悉的符号,并按自己的经验译成信息意义。 2、受传者是信息的终端,他接收信息后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在知识、思想或行为上产生变化。 七、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 q 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传播价值观; q 2、当前,学习者的主要需求是: q 1)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q 2

8、)建立合理的知能结构;“士”字型知识结构和三层次能力结构。 q “士”,一般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q 三层次能力结构:基础层次能力,中间层次能力,较高层次能力; 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 1、教育者,由把关人变成引导者; 2、教育信息,由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 3、教育媒体,由单相交流媒体变成双向,多向交流媒体; 4、受教育者,由被动变成主动; 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 1、教育传播方式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网络传播; 2、在学校教学传播中,数字化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 3、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善于同时三个世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1)经验世界,在做中学习; 2

9、)语言文字世界,向书本学习; 3)虚拟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学习 q 应该把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 第2章 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一、编码和译码 1、编码: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 编码过程:包括了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做信源编码; 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做信道编码; 1)符号是具体的,但不具有物理性的。 2)信号是具体的,是具有物理性的。 2、译码: 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 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做信道译码; 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做信宿译码;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教育传

10、播过程可分为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递,接收解释,评价反馈和调整再传送六个阶段。 (一)确定传播信息阶段 传递什么信息,要依据教育目的和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信息一般来说是通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表现出来的。 (二)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 教育者应在分析媒体的功能、教育信息和教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并考虑主观条件进行选择。 (三)通道传送阶段 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为施教阶段。 解决两个问题: 信号要传至多远,多大范围。 信息内容的先后传送顺序问题。 (四)接收与解释阶段(译码阶段) 受教育者首先通过视听触觉等感觉器接收传来的信号,并将它转换为符号,然后,受教

11、育者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并将它储存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五)评价与反馈阶段 评价的方式方法很多,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以及阶段性的考试。 评价的结果是教育传播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 (六)调整再传送阶段 通过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教育目标比较,发现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再次调整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传播通道进行再次传播,以保证传授双方信息含义的一致性。 三、拉斯韦尔模式 q 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q Who,says what , in which channel , to whom , with what

12、 effect 谁 (传播者) 说了什么 (信息)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对谁 (受众) 取得什么效果 (效果) 四、香农韦弗模式 源于特殊的电报通信,亦能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活动。相对较完善。 信源 信息 编码 信号 信道 信号 译码 信息 信宿 干扰 反馈 五、师生面对面传播模式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第3章 教育传播符号 一、符号的本质 1、符号代表事物 符号代表事物 符号并不等于事物 一种符号只是一种事物状态和规律的代表 2、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 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结合还受到社会约定俗成的影响。 符号意义因人而异。 3、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异,因时间而异 符号由于传播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13、 符号的意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4、符号具有外延和内涵意义 外延意义表示符号与事物之间的代表性关系,是客观性,也即字典所标明的,共同认可的意义; 内涵意义指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关系,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1)传播态度与情绪; 2)补充与强化语词; 3)代替词语; 生学反 馈 三、信息的本质 1、信息的普遍性: 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任何运动着的事物无时不刻不在生成信息,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信息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事物的运动状态与规律,即必须掌握与利用信息。 3、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 信息来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的运动,物质的运

14、动需消耗能量。 信息的传送与存储要以物质作为载体; 信息的处理与加工离不开物质; 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 信息可以控制能量的传递; 4、信息对物质、能量的独立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一种表征,它不是事物本身,可以脱离产生它的事物本身而独立存在。 5、信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而表征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信息的理解却受信息接收者主观因素影响。 四、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 教师: 客观事物:直接接触、感知 教学信息体:载有事物信息的物质载体 五、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 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 要有针对性; 要有适当的强化; 要进行不断

15、的调整; 要有整体性; 第4章 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 一、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要素 通道也称信道,指信息传递的途径。 其三个基本要素包括: (一)编码:信源编码、信道编码 (二)译码:信道译码、信宿译码 (三)信道:信号传送的渠道 二、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特点 q 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 q 其特点有: 1、通道中传递的是教育信息; 2、信宿端是特定的对象学生; 3、信源端的主要对象是教师; q 三、教育传播通道的类型 (一)师生通道: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接收传播通道传递来的信号。 教师传送教育信息方式: 课堂教学中用口语、板书、体态等传送; 用媒体辅助传递教

16、育信息; (二)学生-媒体通道 教育传播媒体具有贮存与传递教育信息的功能。 在现代信息社会,媒体已成为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 (三)学生-实际事物通道 学生与现实世界的真实事物接触,通过感觉去获取事物原始的最真实的信息。 (四)学生-家庭通道 学生的信息来源与家庭有密切关系。 家庭作业的检查、辅导;家庭环境给学生的熏陶等。 (五)学生-学生通道 小组讨论 四、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干扰:指影响教育信息传递效果的各种消极因素; 一是在通道中传递的非教育信息; 二是传递中的教育信息受到破坏或损失。 干扰可出现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来自信源的干扰: 信源方面可能传递的不是教育信息

17、,或是效果不佳的教育信息。 (二)来自编码的干扰: 将信息转换成符号和信号过程中,选择与变换不当会出现干扰。 用语含混、用词不当、缩语或生造词语、滥用方言、古语、外来词、变换为文字、图像符号不当、变换为静止或活动图像,选取摄录的事物不典型、不标准、普通话不准确等 (三)来自信道的干扰: 构成信道的空间、线路以及发送接收设备所造成的干扰。 教学设备不良、教室安排不当、视听环境不佳等。 (四)来自译码的干扰: 学生感觉器官生理上的缺陷; 学生知识、经验的局限; 五、媒体与教育传播媒体 媒体: 载有信息的物体。 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 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 一般指报纸、书刊、广播、电影、

18、电视、录音、录像等。 没有承载信息的物体就不是媒体。 教育传播媒体: 用于传递以教育教学为目的的信息的媒体 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 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 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各种教育教学材料 人制作并使用媒体,媒体从各方面影响人 六、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做的经验 q 七、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教育传播媒体具有以下的一般功能: 传递信息 呈现刺激、提供信息是教学媒体最基本的功能 存储信息 控制学习 各种教学媒体都有控制学习环境的功能,但在控制的程度方面有所不同。 教育传播媒体一般作用: 给教学提供具体的经验 使学生思维活动正

19、确 改善学生的行为态度 优化教学、教育过程 第5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一、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基本任务 教书育人 实现教育传播系统的整体目标,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具体任务: 传输知识信息; 培养学生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传播技巧;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传播行为 q q q q q q q (一)教育信息的收集 (二)教育信息的加工 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使之成为有用的 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有序的 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成为易传的 (三) 教育信息的传递 由教师将信息转换成符号和信号来传递,再由学生将信号还原为符号和信息来

20、接收。 三、教师的素质要求 q 热爱教育传播事业 q 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 学科知识,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传播科学知识,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q 掌握教育传播技术 使用多种教育媒体的技术,教学设计的技术,进行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的技术等。 q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表现在:对人公平、正直、热诚、有耐心、责任感、仪表端庄 四、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任务 (一)接收传播信号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堂讲授 视听其他多种教学传播媒体 视听大众传播媒体 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 (二)进行译码工作 将信号转换为符号 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 校园环境 1、校园物质环境 校舍建筑造型色调布局 绿化美化

21、净化设施 2、校园社会心里环境 学术氛围社会意识集体观念文明礼貌求实精神 教室环境 1、社会心理特征 课堂气氛学习氛围 2、物质特征 室内设计结构色调 社会信息 1、社会思想意识信息 2、社会物质生活信息 3、社会精神生活信息 人际关系 1、师生关系 2、生生关系 3、师师关系 校风、班风 构成校风、班风的基本因素: 学术风气 社会意识 集体观念 文明礼貌 求实精神 物理因素 电、光、声、色、空气、温度是构成教育传播环境的物理因素,对教育传播活动有着明显的直接影响。 三、网络传播环境 就网络的技术特性来说,它确实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来自不同国家、地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人们在网上自由交

22、流。 以此为基础,全世界的信息传播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是时空的压缩和塌陷,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空前共享,另一方面是传播的严重偏斜和信息的单向流动;一方面是资讯的空前丰富,一方面是知识代沟的扩大;一方面是民主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得到推广,一方面是一体化和文化霸权的盛行。有人曾经用“地球村”和“全球化”来概括这一景观。 四、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的作用 1、扩大教师采集和选择教育信息的范围。 2、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使教师有可能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传播活动。 4、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与学生接触、与社会交往的机会。 五、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 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23、。 2、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六、实现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的途径: 1、精心设计教育传播场所和设施; 2、认真筛选各种社会信息,实现信息优控; 3、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风班风; 4、重视培养学生自己控制、管理环境的能力; 5、注重进行教育传播环境的评价; 第7章 教育传播效果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阶段性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1、达标程度; 2、教学时间; 3、教学规模 远期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1、毕业生的工作性质; 2、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3、毕业生的工作成果 二、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途径 1、明确目标 2、系统分析 3、科学运用 4、量体裁衣 5、最大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