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述题汇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5769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论述题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论述题汇总1.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和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答: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间接学习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使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我国当前教

2、育改革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摈弃二者的不足,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2.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声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的一生。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星期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这一运动队发展中国家有特别的意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

3、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再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等。 3.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同一发展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的开展教育工作。.顺序性,这一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

4、到肌肉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感情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的顺序。这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阶段性,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个阶段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进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步骤、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害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同时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

5、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个别差异性,具体变现为男女性别差异,发展水平、先后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体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异等。这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 答:顺序性,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互补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地品质;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

6、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由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2.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英系那个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儿童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要求教育者必须注意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协

7、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开展和谐的、全面的教育;2.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工作;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即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及速度大体相同又是可变的。它表现为同一年龄的儿童其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可为的。教育者应该重视儿童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4.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地教育措施,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5.发展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的结果,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观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倾向,进行因

8、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 7.学习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为何起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片段的。2.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教育,并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3.学校教育期是儿童知识、技能、能力、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4.学校教育还能将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克服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负面作用。 8.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9、: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育人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性质及师生关系等的基本看法的总称,是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性质、地位、发展方向的认识,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明确学生的基本特征;明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尊师爱生。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敬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的、相互促进的、共同提高的,这是教与学之间客观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对于协调失神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9.试述现

10、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答: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个方面。2.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3.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4.教育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5.教育能力素养。教育工作是在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6.身体心理素质。身体

11、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现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 总之,教师的各项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应是整体性的提高。 10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于成年人,有自己独特性;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迅速,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地可能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成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学生是活的能动体,他不

12、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够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和尊严,这一切都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同时师生之间还有心理和感情上的联系;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处于学习期间的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积极贡献。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 11.教师应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 答: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各篇范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框架;2.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章节的

13、内容,备课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3.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图标、附录都应重视;4.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促进学生发展;5.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教材;6.教学中,应知道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的能力、方法、习惯,防止学生产生把教科书丢一边,单纯作笔记、抄笔记的倾向。 12.论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答: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形成关于所学事物 、过程的

14、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知识,从而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