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章 学习动机.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5788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章 学习动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心理学第章 学习动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心理学第章 学习动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心理学第章 学习动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心理学第章 学习动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章 学习动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章 学习动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第章 学习动机第八章、学习动机 1)什么是学习动机? 由哪些成分构成?(学习动机的结构)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该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谈谈学习动机VS. 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1、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 3、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

2、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4、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5、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作用。 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

3、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意志努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 激活功能: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定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强化功能:美国阿特金森发现了一个普通规律: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 调节功能: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4)学习动机的强度VS. 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习动机

4、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美国洛厄尔发现,成就动机较强的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效率相对较高。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思维效率。因此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动机

5、强度的最佳点还会因人而异,进行同样难度的学习活动,对有的学生来说,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更为有利,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最佳水平点低些更有利。 5)简述耶克斯多德逊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如果学生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肯定会不及格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 因此,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

6、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同时,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6)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 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7)学习行为是如何受学习动机影响的,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强调诱因的直接作用,如斯金纳的强化论,属于行为主义观点。 强调需要的直接作用,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人本主义观点。 第三类强调需要和诱因并不产生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学生对需要、诱因以及与学习活动本身相关的因素的意识和思考作中介而起作用。如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等。属于认知观点。 8)强化学:

7、 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关系。例如,学习受到了强化的学习将倾向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学习没有得到强化的学生往往就不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甚至有可能逃避学习。 9)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需要层次说:美国-马斯洛: 七种基本需要:缺失需要,生长需要。 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哪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让人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安全”的选择,即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因此,

8、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是热爱和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错而被嘲笑和惩罚。 10)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的韦纳认为,学生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的。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

9、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学生对能力的可控性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完全不可控的,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教育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11)简述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

10、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当前行为的结果强化了未来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不确切。如听课好成绩,但有能力听懂才愿意听。像这种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自我效能感。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哪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的作用: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 1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

11、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 1、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如套圈实验。解决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所获得的自豪感比解决一个容易任务所获得的自豪感体验更强烈; 2、在完成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时体验到的羞愧感比在完成困难任务失败后体验的羞愧感要强。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如果学生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肯定会不及格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因此,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

12、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内归因,成功使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认为是自己采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不会将失败视为是缺少能力,因此会更加努力完成任务。避免失败的学生正好相反,他们的自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因而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是导致了又一次失败。不断的失败导致了他们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固定看法,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任务简单。这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都没有积极的影响:成功了,他们不会再付出努力,而一旦失败,却导致他们进一步去避免失败。 13)影响学习需要的因素有哪些

13、? 家庭、学校和社会: 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2、学校教育;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学生的个性特点: 1、受学生个体特点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品德决定着学习需要的性质。2、学生的志向水平对学习需要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如同样考80分,有的同学会高兴,有的同学会伤心。 1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2、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

14、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5)如何区别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 1、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优秀、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往往都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不注意引导,优等生往往会产生骄傲情绪,满足于现状。 因此,教师要应注意克服优等生的骄傲自满的情绪,使他们了解知识海洋的浩瀚无边和自己知识面的狭窄;要为他们创造条

15、件,提供较难、较深的学习材料,启发鼓励他们自学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和有关的竞赛活动,引导他们参加小创造、小发明活动,从而使这些学生对学习保持深厚稳定的学习兴趣。 2、对于学习成绩差、知识基础弱的学生,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要了解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具体的说: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其克服不足。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对他们的各种能力进行锻炼,从而发现其特长,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6)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适当地

16、开展学习竞赛: 竞赛的作用: 1、积极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 2、消极作用: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对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 运用原则: 1、要慎用少用。 2、要注意方式:不宜过难且不宜只在少数优秀学生中进行。按能力分组竞赛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用昨天和今天比。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作用: 一般说来,应奖励多于惩罚。奖励过多也有负面作用。批评更不宜过多,但是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但运用不当,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 应注意的问题:

17、 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把奖励与惩罚看成是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正、适当。另外奖励的方式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习结果反馈的激励作用 反馈的原则: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 四、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17)如何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机,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即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也

18、可以了解自己的特点,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 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时,一定要具体、详细,使其从结果反馈中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结果反馈还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18)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1、学生在每次学习之后,总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寻找一些原因,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

19、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失败”,因此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概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因而失败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归因模式,首要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概念。 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慎重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