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5829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管理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心理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二、研究范围:1、研究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规律。2、研究教育管理中群体心理和行为的规律。3、研究教育管理中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4、研究教育管理中的组织心理和行为规律。 三、教管心理学研究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从而了解和分析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2、实验法:是有目的的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

2、析研究的方法。3、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所研究的现象在不能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研究者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4、测验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必要时也可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做为辅助,测量被试的有关心理特质的方法。 第三章 教育管理心理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 一、性善论:代表:儒家学派,孟子。 性恶论:荀子 二、1、经济人:又称实利人或唯利人。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都想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代表人物:泰勒 对经济人的评价:泰勒使用科

3、学的方法来分析人在操作时的动作,取消其多余动作,制定精确、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和奖惩制度,这些措施大大地改进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明显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他把人划分为多数的被管理者和少数的管理者,并把这种划分说成是先天的人性,赤裸裸地暴露出其为资产阶级剥削服务的实质,为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早期阶段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这种统治方式在实践中发现很多缺陷,也遭到了工人的反对和抗议,于 一、 群体舆论的作用:1、教育作用2、导向和推动作用 二、群体士气;是群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它与群体的凝聚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1、成员对组织目标的赞同程度2、成员对工作的满足感3、合理

4、的经济报酬和奖励制度4、群体成员参与管理的程度5、有优秀、得力的领导者6、良好的工作心理环境 四、教育群体中的个体心理效应:1、认同2、模仿3、暗示4、从众5、服从 五、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特点分类:1、教学群体2、服务群体3、参与群体4、管理群体 六、 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功能:1、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 七、对正式教育群体的管理:1、使群体成员乐于接受组织目标2、提高群体成员的工作满足感3、改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4、增强群体意识、培养高效率群体5、维护群体成员身心健康。 八、非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功能: 九、对非正式教育群体的管理:1、正确认识非正式教育群体,增强管理意识2、

5、区别对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九章 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1、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教育活动中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的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影响: 4、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她是人们为了彼此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思想、表达情感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实现的交流过程。 5、人际交往的功能: 6、人际交往障碍:文化因素障碍,社会因素障碍,个体因素障碍 7、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应注意:调节人际认知,维护目标一致改进领导作风,改善干群关系倡导精神文明,消除组织冲突。 8、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条件:提高语言表

6、达技巧教育及培训沟通人才妥善利用电脑网络加强教育行政人员与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拓宽沟通管道 第十章 教育群体的合作、竞争与冲突 教育群体合作:是指在教育群体中,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群体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心理活动,它是群体成员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协调作用最高水平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 1、 教育群体合作的意义和作用:群体合作有助于提高教育绩效。群体合作有助于协调群体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群体合作还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建设精神文明。 2、 影响教育群体合作的主要因素:(1)工作目标是否一致工作性质是否相同信息沟通是否畅通群体规范是否确立奖励方式是否正确领导方式是否恰当 3、 教育群体的竞争的

7、意义和作用:积极意义:激发教育工作者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群体凝聚力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绩效。消极作用: 4、 影响教育群体竞争的因素: 5、 如何组织好竞争: 6、 教育群体冲突:在教育组织中,个人、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目标或利益上的矛盾而产生的对立过程。 第十一章 教育领导心理 1、 领导:就是引导或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 2、 教育领导功能:组织功能,激励功能 3、 领导者的心理品质:品德方面的心理品质智力方面的心理品质个性方面的心理品质:组织管理方面的心理品质 4、 教育领导影响力的构成:权利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因素 5、 如何提高教育领导者的影响力:加强

8、教育领导者的自我修养缩短教育领导者影响力的力矩增加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与信息的口头传递提高教育领导者自身的工作效率 第十二章 教育领导决策心理 一、 教育决策:教育领导者为实现教育目标,在运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优化方案的过程。 1、教育决策的种类:从决策的形式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从决策的范围分:有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从决策的层次上划分: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按决策的性质:确定型、非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 2、教育领导决策心理的类型:果断性与草率性,顽强型与顽固型,稳健型与多虑型 3、教育领导决策的基本程序:问题的识别方法择优实施反馈 4、决策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

9、:发现问题的心理要求,提出目标的心理要求,确定价值准则的心理要求,拟定方案的心理要求,评选方案的心理要求,实施决策阶段的心理要求,追踪反馈阶段的心理要求 5、教育群体决策的含义是指教育组织面临复杂的问题,领导者不是由个人凭直觉或经验独断,而是召集体有关成员,通过共同讨论研究而制定的决策。 6、教育群体决策的人员组成就注意全理分布,坚持互补原则,中等规模 7、教育群体决策的意义:弥补个人不足,集中群众智慧,有利贯彻实施 8、教育群体决策的程序:会前准备阶段,诊断和明确问题阶段,讨论阶段,确定决策阶段,实施反馈阶段 9、教育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比较:决策速度决策准确性决策创造性决策效率决策风险性

10、10、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社会从众效应权威主宰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感情对立效应极化现象 11、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脑力激荡法 12、教育领导应具备的决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民主作风决断魄力方向性原则信息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民主原则 确定性决策应注意:应根据已有情报选择最佳方案。 风险性决策应注意:选择最有希望的方案行动。准备好必要的应变方案,从而当可能出现的不测事变发生时得以应付自如。运用各种主客观条件,尽量化险为夷。留有余地,哟啊有最后的保险手段。 不确定性决策应注意:机关国试验。多方案并进。步子不要太快。信息反馈。 竞争性决策应注意:充分了解竞争对

11、手,限其长而攻其短。充分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出奇制胜。动态对策。 第十三章 教育领导集体心理 一、教育领导集体:是指在教育组织中,由主要领导者和其他经由组织程序产生的参与管理并行使一定领导职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 校长负责制:包括校长全面负责,党委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教育领导集体的心理学意义:有利于集中群体指挥,克服个人在认识上的片面性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增强领导成员的责任感有利于信息沟通,提高心理相容水平有利用成型、形成集体意识,发挥集体心理效能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集体的合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能结构,专业结构和素质结构 3、影响教育领导集体团结的心理因素:信

12、念的向背,感情的离合,意志的薄弱。 4、教育领导集体不团结因素的预防及消除:端正对待职、权、责的态度,端正对待功过、奖惩的态度,端正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加强意见沟通。 5、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即是指教育领导集体内部的各个组成人员之间,按照心理互补规律,进行领导集体结构的最佳搭配和组合,从而使领导集体达到心向一致、心力集中、心理平衡和心理相容的最优心理状态,增强整体功能。 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标志:心向一致、心力集中、心理平衡和心理相容 6、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途径:自觉增强集体意识共同建立和谐的感情氛围充分运用心理互补规律坚持实行行动机强化发挥“一把手”核心作用 第十四章 教育组织心

13、理 一、组织的心理功能:1、目标功能2、权力功能3、协调功能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1、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式制。 三、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2、技术因素3、环境因素 四、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有效性原则2、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原则 五、教育组织: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正式教育实体。 六、教育组织的特点:有确立的教育目标。有明确的层次与分工。教育组织有一定的权利和权威。教育组织有特定的法规和制度。 七、教育组织管理的心理原则:目标认同原则,合理授权原则,信息沟通原则,心理平衡原则 目标认

14、同:是指教育组织的目标,必须为其全体组织成员所接受,并纳为自己的目标。 合理授权:是指教育管理者,将组织的部分任务、权力委托给下级管理人员,做到职权合理,使各个工作系统和职能部门,形成最优化的组织结构。 信息沟通:是指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准确、迅速。上级的指令、意见、决策能一传到位;下级的汇报、意见、建议能及时向上级反映,避免中间环节的干扰。 心理平衡:是指教育组织成员,因感到自己在组织内受到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一种舒畅、欢乐的心理状态。 第十五章 教育组织文化与社会心理环境 一、 组织文化:又叫企业文化,它是指一个组织长期组织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某种有特色的价值观、管理思想

15、、传统、习惯、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组织文化的作用: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 2、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价值观念,组织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 3、塑造组织文化的原则:目标原则,卓越原则,参与原则,一体原则,成就原则,实证原则,亲密原则,正直原则 4、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运用心理定势,重视心理强化,利用从众心理,培养认同心理,激发模仿心理,化解挫折心理 二、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教育组织成员起影响作用的内部和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总和。 6、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的作用: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 7、影响教育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

16、的全部客观因素:价值观,组织目标,行为规范,人际关系,传统作风,领导方式,自然环境 外部环境:政治经济形势,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大众传播系统。 三、教育组织形象:是指一个教育组织在社会公众和组织内部成员对其行为和历史的整体印象。 1、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目的性原则,规范原则,情景原则,参与原则,有效原则,审美原则 2、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领导率先示范,舆论积极导向,骨干带头,蔚然成风,开展思想工作,促进少数从众,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第十六章 教育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一、教育组织变革:是指在教育系统内的各个组织,为适应环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其自身进行调整、修正和革新,以增强组织的

17、活力和效率的过程。 一般认为,教育组织变革包括工作任务、技术、结构和人员四个变量。 教育组织变革的特征:广泛性,复杂性,长期性以及评估难等特点。 2、教育组织变革的模式和程序:模式: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 程序:确定问题组织诊断实施变革效果评估 二、教育组织发展是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改变教育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来增加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的变革过程。 2、教育组织发展的特点和基础教育组织发展是一个以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教育组织发展是组织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教育组织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