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简答题(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000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库简答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据库简答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据库简答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据库简答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据库简答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据库简答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简答题(1).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据库简答题第一章 1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答: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 l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 2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 3 )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

2、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任何一个 DBMS 都以某一个数据模型为基础,或者说支持某一个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中,模型有不同的层次。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成两类或者说两个层次:一类是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强调语义表达能力,概念简单清晰;另一类是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机器世界,人们可以用它定义、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需要有严格的形式化定义和一组严格定义了语法和语义的语言,并有一些规定和

3、限制,便于在机器上实现。 2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 DBMs 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

4、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3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答: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5、: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第三章 1.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 sQL 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即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视图在概念上与基本表等同,用户可

6、以如同基本表那样使用视图,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 第四章 1 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 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第五章 1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 答: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7、2 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一定的联系。前者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防止错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所造成的无效操作和错误结果。后者是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也就是说,安全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完整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不合语义的数据。 第七章 1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答:这里只概要列出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六个阶段: ( l)需求分析; ( 2)概念结构设计; ( 3)逻辑结构设计; ( 4)数据库物理设计; ( 5)数据库实施; (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际数

8、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不仅包括设计数据库本身,还包括数据库的实施、运行和维护。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2 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什么?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调查的内容是“数据和“处理”,即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如下要求: ( l )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由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 2 )处理要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处理方

9、式是批处理还是联机处理; ( 3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3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试述其特点和设计策略。 答:概念结构是信息世界的结构,即概念模型,其主要特点是: ( l)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 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设计成功的关键; ( 3)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 ( 4)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概念结构的设计策略通常有四种: l )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

10、化; 2 )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3 )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充,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4 )混合策略,即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以它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 4 试述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步骤。 答:重要性: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将在需求分析阶段所得到的应用需求首先抽象为概念结构,以此作为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从而能更好地、更准确地用某一 DBMS 实现这些需求。设计步骤:概

11、念结构的设计方法有多种,其中最经常采用的策略是自底向上方法,该方法的设计步骤通常分为两步: 第 1 步是抽象数据并设计局部视图, 第 2 步是集成局部视图,得到全局的概念结构。 5 什么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试述其设计步骤。 答: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 E 一 R 图转换为与选用的 DBMS 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设计步骤为 : ( l)将概念结构转换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 ( 2)将转换来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向特定 DBMS 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 3)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6 试述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答:数据库在物理

12、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给定的 DBMS 。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主要内容。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步骤通常分为两步: ( l)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在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指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 2)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 第十章 1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4 个特性。 答: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具有4 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 Isolation )和持续性。这4 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 特性。 原子

13、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持续性:持续性也称永久性事务内部的故障; 系统故障; 介质故障; 计算机病毒。 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介质故障和计算机病毒破坏数据库数据。 3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答:数据转储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 当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利用转储的数据库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就

14、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某个一致性状态。 4 数据库转储的意义是什么?试比较各种数据转储方法。 答:数据转储是数据库恢复中采用的基本技术。所谓转储即DBA 定期地将数据库复制到磁带或另一个磁盘上保存起来的过程。当数据库遭到破坏后可以将后备副本重新装入,将数据库恢复到转储时的状态。 静态转储:在系统中无运行事务时进行的转储操作,静态转储简单,但必须等待正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才能进行。同样,新的事务必须等待转储结束才能执行。显然,这会降低数据库的可用性。 动态转储:指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或修改。动态转储可克服静态转储的缺点,它不用等待正在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也不会影响新事务的运行。但是,转

15、储结束时后援副本上的数据并不能保证正确有效。因为转储期间运行的事务可能修改了某些数据,使得后援副本上的数据不是数据库的一致版本。为此,必须把转储期间各事务对数据库的修改活动登记下来,建立日志文件( 109 file )。这样,后援副本加上日志文件就能得到数据库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转储还可以分为海量转储和增量转储两种方式。 海量转储是指每次转储全部数据库。增量转储则指每次只转储上一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从恢复角度看,使用海量转储得到的后备副本进行恢复一般说来更简单些。但如果数据库很大,事务处理又十分频繁,则增量转储方式更实用更有效。 第十一章 1.为什么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 答:数据库是

16、共享资源,通常有许多个事务同时在运行。当多个事务并发地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同时读取和或修改同一数据的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2什么是封锁?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述它们的含义。 答:封锁就是事务 T 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 T 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 T 释放它的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封锁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排它锁和共享锁 ( Share Locks,简称 S 锁)。 排它锁又称为

17、写锁。若事务 T 对数据对象 A 加上 X 锁,则只允许 T 读取和修改 A ,其他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 A 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 T 释放 A 上的锁。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在 T 释放 A 上的锁之前不能再读取和修改 A 。 共享锁又称为读锁。若事务 T 对数据对象 A 加上 S 锁,则事务 T 可以读 A但不能修改 A ,其他事务只能再对 A 加 S 锁,而不能加 X 锁,直到 T 释放 A 上的 S 锁。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可以读 A ,但在 T 释放 A 上的 S 锁之前不能对 A 做任何修改。 3.什么是活锁?试述活锁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答:如果事务 Tl 封锁了数据 R ,事务T2又

18、请求封锁 R ,于是T2等待。T3也请求封锁 R ,当 Tl 释放了 R 上的封锁之后系统首先批准了T3的请求,T2仍然等待。然后T4又请求封锁 R ,当T3释放了 R 上的封锁之后系统又批准了T4的请求 T2有可能永远等待,这就是活锁的情形.活锁产生的原因:当一系列封锁不能按照其先后顺序执行时,就可能导致一些事务无限期等待某个封锁,从而导致活锁。避免活锁的简单方法是采用先来先服务的策略。当多个事务请求封锁同一数据对象时,封锁子系统按请求封锁的先后次序对事务排队,数据对象上的锁一旦释放就批准申请队列中第一个事务获得锁。 4.什么是死锁?请给出预防死锁的方法? 答:多个事务竞争资源,导致任何事务也无法向前推进,从而形成死锁,死锁的预防有一次封锁法和顺序封锁法 5.什么样的并发调度是正确的调度? 答:可串行化的调度是正确的调度。可串行化的调度的定义: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按某一次序串行执行它们时的结果相同,称这种调度策略为可串行化的调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