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诗六首(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102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包诗六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包诗六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包诗六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包诗六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包诗六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包诗六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包诗六首(1).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包诗六首 文包诗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所以,“文包诗”此类文章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要借文学诗,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某种方法,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 一、但愿

2、人长久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

3、、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二、黄鹤楼送别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华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jin)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

4、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kui)炙(zh)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清平乐.村居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

5、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的吹过,荷叶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谁呢?原来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树呀!柏树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房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眺眼望去,那儿还种植这一大片的禾苗呢!屋里,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你哟,可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哟!”老奶奶一听,可乐了,说:“甭说这个,是不是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回来巴结我呀?”这时,太阳已经在当空高照。大儿子十分勤快,再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望着刚发芽的苗儿,大儿子甩了一把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

6、一个惊喜!”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到鸡笼编织完后,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这可是它们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还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太阳已经偏西,路过此地的诗人辛弃疾看到了这样一幅景美人乐的画,挥笔写下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别董大 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至于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

7、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高适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庭兰。 此时此刻,高适的心里如同刀割一般,因为他舍不得这位知心的朋友,却又不得不送别他。董庭兰的心里也不过如此,他心里却充满了惧怕。高适回眸看了看董庭兰似乎看见了董庭兰的忧愁,便恭恭敬敬地询问:“董兄是否有心事,不妨说出来听听?看看寡人是否能为你分忧?”董庭兰嘴角一弯说道:“还是高兄了解我啊!不瞒你说,我倒真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什么事?”高适迫不”及待地问。“哎”“董兄为何叹气啊?”“高老弟,我就要去他乡了,也不知到了别的地方还有没有像你这样了解我的知心朋友,我很担心!”高适连忙劝慰道:“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

8、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哈哈 ”此时董庭兰挺腹大笑,“也只有你高兄才会说这种话吧!“难道不是吗?你”这么有名气可以说是名满天下了,怎么会连知心朋友也交不上?”“让你见笑了,我怎么会名满天下?我只不过是没有名气的音乐爱好者罢了!”“谦虚了董兄 ”他们聊着聊着便到了分别的时候,虽然他们互不舍得,但没有一句挽留的话,因为他们深知这样做都是为对方好,不让眼泪在这个时候掉下来。董庭兰坐着马车向远方驶去,但忍不住回头望了望相处了好长时间的知心朋友,此刻他看见高适也舍不得离开,也是依依不舍地望着对方。 此时此刻,高适不由得吟诵起一首诗: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9、人不识君? 五、小儿垂钓 在我们小学教材中,有一首诗是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的,因为它写的是一个孩子在河边钓鱼时发生的事,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天诗人胡令能来到一条小河旁,呈现在他眼前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条清见底的小河,连河底的泥沙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河里的虾儿在欢快的嬉戏,一群群肥美的鱼儿在快活的游来游去,这可是钓鱼的大好时节啊!河流的一边是一棵棵俊俏的柳树。柳树抽出了绿绿的嫩芽,微风吹来,柳树似乎在跳着优美的舞蹈,又似乎在对着大镜子,梳理着自己的秀发。柳树底下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青草长得非常茂盛,草尖上还有着晶莹的露珠呢。微风吹来,草尖上的露珠在那滚来滚去,似乎在玩滑梯。

10、河的对岸是一片桃树林。那些粉红的桃花就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远看像是一片片彩色的云霞。啊,到处充满了生机。 河边,坐着一个小男孩。头发乱蓬蓬的,眼睛水汪汪的,小脸蛋上还泛着红晕。他穿了个兜兜,外面套一件衣服,身旁还有一个背篓。只见他先拿出钓鱼竿,在鱼钩上套上鱼饵,再使劲一抛,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道道波纹。他双眼紧盯着浮标,屏住呼吸,忽然,他觉得钓鱼竿有些沉,他欢喜的想:这次应该是有大鱼上钩了。他用力一提,一条肥美的鱼被钓了上来,活蹦乱跳的在地上蹦来蹦去。他好不容易抓住了大肥鱼,准确地扔进了背篓里。他又一次套上鱼饵,抛出鱼钩,继续一本正经地学着大人钓鱼。不远处来了一个路人,那个路人上前亲切地询问道

11、:“小兄弟,请问去刘家村的万福酒楼怎么走?”话音刚落,小男孩就向他摆摆手,轻声地说:“请不要打扰我钓鱼,等我钓到了一条肥美的大鱼再告诉你。”一边说一边继续目不转睛地钓着鱼,头也不抬一下,仿佛一点声音也惊不了他。等了好一会儿,路人一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哎,这孩子”一边离去,继续赶路。这个路人悄无声息地走了。等那个男孩钓到大鱼,转过头,准备告诉那个路怎么走时,猛地发现,路人已经走出很远了。他又扭过头来,专心致志地钓鱼了。 夕阳西下,小男孩背起箩筐,收起鱼竿,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诗人见此情景,情不自禁地笑了,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蓬头稚子学垂伦,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2、。 六、芙蓉楼送辛渐 唐开元二十九年的一天。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虽是寂寂寒江,可刚才还是明月照高楼,现在江雨悄然而来,莫非这秋雨也因离愁而生。王昌龄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又因明日送友人不能借酒消愁,一醉方休。已是寒夜,又加寒江,再来透凉寒雨,增添了更多的萧瑟秋意,黯淡离别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江的雨势连绵入吴,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心底无私天地宽啊。虽是寒雨透凉,但清爽,如同冰洁的心。王昌龄听着雨声,看那雨景,始终有一种离愁萦绕心头,与老朋友相对无言,默默地等待黎明的来临。那场

13、透凉的雨呀!请把离愁全部带走。 清晨,就要送走客人,辛渐即将登舟北归。王昌龄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王昌龄视野的首先是孤峙的楚山,看楚山,心潮起伏,问楚山:你孤独吗?你的心像我一样冰洁吗?王昌龄与楚山相依相偎,同病相怜。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王昌龄,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逝去流水。王昌龄与楚山一样的孤独,一样的被透凉的寒雨淋透,那样冰清玉洁。因孤独无人相识,也无人相

14、知,更无人相诉,看着眼前的浩瀚而又洁白无瑕的江水,自然想起“玉壶”和冰,“玉壶”已是因清澈见底而让人一览无余;“冰”更是因晶莹透明而让人表里皆悉。一颗如冰一般永远表里如一、高洁清白的心盛入玉壶,还有什么见不得人、见不得事的的呢?此时,千言万语只化作临别叮咛:“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辛渐望着王昌龄寒风中飘起的白发,憔悴的面容,千言万语堵塞心头,唯有点点头,抱拳深深道一声:“王兄,珍重!” 辛渐的船越去越远,这滚滚的江水也带不去王昌龄满腹的愁思。遥望天边的一片孤舟,他所有愁绪化作一声长叹: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