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整理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6133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整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学概论整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学概论整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学概论整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学概论整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整理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概论整理资料一、名词解释 1、陌生化:不用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一种陌生化眼光、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作者或读者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实际上作者已见过,读者也可能见过),不得不以第一次见到时的新奇形状和新鲜感受去描写它,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进而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的一种构思方式。也是作家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一个总原则。 2、意象: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文学意象实际上都是观念意象,它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分为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一种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

2、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3、艺术真实: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4、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另一种意

3、义上的共鸣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感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5、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和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做出的突破性顿悟。 6、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现实型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偏重于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

4、真性,它以写实的方法,按照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的描绘。现实型文学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描写生活中已有的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汲取材料,反映客观存在。 7、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以和欣赏。 8、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9、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

5、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10、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11、突出和简化:两者都是构思方式。突出:作家在构思时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

6、的构思方式。在艺术构思中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浓墨重彩,二是淡化背景。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简化的目的仍是突出。 12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 13、隐含的读者:根据“接受美学”的见解,一部作品完成之后,为读者接受之先,便已隐含着读者。这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

7、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获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二、简答题 1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两个流动系统。 答: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看,其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如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文学心理学,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从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一流动系统看,其基本形态有:文学社会学

8、;如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 2、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1)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2)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一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二是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程度。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9、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诗中之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诗中景有灵有性,诗中之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诗人写景,可以创造想象中的绘画美。抒情诗人写景 ,意在言情。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主观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在言情。 4、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有何不同? 以文学和科学两者相比,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的体验、感

10、受和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其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 5、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 时代性也称为时代风格,它是民族风格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历时性的形态,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因此,在同一时代作家作品中,又必然带有某种共同的为该时代所特有的思想情调和艺术特色。 这种文学时代的风格,一般也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在作品题材的时代特色上。其次,表现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上。再次,反映在作品形式的时代特色上。 6、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

11、民族风格是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意义上所显示出来的作家所属民族的特色,是作家所隶属的民族生活和民族性格打在文学作品上的印记。 因为任何作家都是属于一定民族,并在一定民族的生活土壤和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他不仅从民族的生活里提取创作是题材,而且这种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特点,必然会反映到作家的审美意识中,制约着作家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对题材的提炼和加工、以及对表现手法的选择的运用,并通过作家的创作活动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使得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无不打上本民族的印记。这就使得民族性不仅成了文学、甚至一切精神产品的最基本的特征。文学作品与作家所属的民族的关系也是这样。这样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民族风格。

12、7、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 、综合 这是作家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构思技能和方式。综合不是拼凑,而是指作家围绕自己的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而又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突出和简化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紧紧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并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尽量使其比周围其他形象更明确、清晰和与众不同。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变形与陌生化 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意象的方式。变形可以获得独创

13、性的形象。 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而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地具体描写出来,从而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8、文学典型的审美意象的特征有哪些? 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文学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文学语言是在日常生活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日常生活语言的发展和提高。 区别:日常言语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

14、文学话语则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也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 文学语言比日常语言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也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往往有限的言语中包含无限的意蕴。例如杜甫的“恶竹应须斩万竿”中的“竹”,李商隐“寒梅最堪恨”中的“梅”等,其寄寓着深沉强烈的情感和个人象征,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等心理体验。 文学话语使用“陌生化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新日常言语习惯性反应,更新语言所包容的生动世界。例如王仲题试馆绝句,有“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句,王安石改成“日斜奏赋长杨罢”,这里

15、不过将“赋”字词性稍作变化,却使诗句更为经典。 文学语言的虚构性常常制造某种处在变化中的情景,这种叙述会出现多种可能性,即文学语言是一种“舞蹈”的语言,日常生活语言是“走路”的语言。例如:秋天在不同文人的笔下,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含义也会不同。卢殷一句“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描绘了秋的萧瑟,流露出凄凉之感,而刘禹锡却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 2、文学作品是商品吗?如何评判文学作品的价值? 使情况而定,文学作品如果不出版,不参与到商业盈利活动中就不是商品,反之就属于商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

16、标准,包括了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 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文学作品思想性的。运用这一标准时要注意三个基本点:就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就作品和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运用艺术标准时,首先是文体的评价,即对文体的外在状态、内部结构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做出分析和判断;其次是艺术形象的评价;最后,艺术标准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即意蕴的深刻和丰富。意蕴是包含于文体和形象中又超越其上的韵调、情感、思想和精

17、神。 3、你如何理解海德格尔所说:“人类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 这句话存在两个命题人的诗意的栖居和栖居的诗意。由于商业文明的弊端,由于一味的刺激和撩拨人的感官享乐和虚荣满足的追求,而将人们的勤奋、竞争和创造引入了歧途。人类的栖居为住房短缺所困挠,人类的栖居也由于劳作而备受折磨,由于趋功逐利而不得安宁,由于娱乐和消遣活动而迷迷惑惑。而如果说在今天的栖居中,人们也还为诗意留下了空间,省下了一些时间的话,那么,顶多也就是从事某种文艺性的活动,或是书面文艺,或是音视文艺。诗歌或者被当作顽物丧志的矫情和不着边际的空想而遭到否弃,被当作遁世的梦幻而遭到否定;或者,人们就把诗看作文学的一

18、部分。文学的功效是按照当下的现实性之尺度而被估价的。 人的命运、一切的遭遇和经历,哪怕是身边的一些琐事,既然是不能不做的,那就不能因为是琐事就怀着不耐烦的心情去做,如此是大智慧。按照海德格尔的思想,诗意的栖居可以使栖居富有诗意,即便是苦难和辛劳、贫困和窘迫的生活,也可以洋溢着神性的光辉。人能否将一切烦恼、痛苦、挫折、不幸、打击的遭遇、经历转化为一种诗意的体悟,提升到用诗意的审美的心态去应对一切人生的遭遇和经历,这正是“诗意地栖居”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所在。 4、你是如何理解文学艺术的无用之用,试论述之? 世俗之人,往往以实用为权衡价值的标准。有直接而实际效用的事物,就认为它有价值;没有直接而

19、实际效用的,就认为它没有价值。孰不知许多东西的用处虽是间接而不显著,然而其重要性却远超过了那些有直接效用之物。文学艺术永远是无用之用,但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文学艺术物质上无当世之用,精神上有万世功绩。物质实利的东西都是“生活之欲”,都由政治家及实业家所供给,是世之所谓有用者,而文学家们无法与政治家、实业家相比,这就是所谓物质上无与于当世之用。然而文学们却给人精神上的获益,这方面的有用,在王国维看来,甚至超过物质上的有用。他曾用“广且远也”形容这种精神之用,并以“两个区别”作为论证:一是人兽之别:如仅有生活之欲,人与兽无区别也。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岂不以其有纯粹之知识和微妙之感情哉;二是久暂

20、之别:即一时之物质利益与永久之精神利益。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真理长存,中国四大名著经久不衰,历代人读它们的精神享受是永在的。二是作家永在,如荷马、但丁、莎士比亚,他们的人格魅力随文学艺术沉淀为永恒。 文学艺术除了在精神上的作用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首先,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如中国古典诗词,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其次,文学艺术的补偿功能。现实缺什么,文学艺术就能去表现什么,正是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太多的假丑恶,艺术家才企图通过艺术去表现真善美。如沈从文的边城;最后,文学艺术是逃避现实的一种场所。歌德曾说过:“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好的途径了。”艺术可以创造出一个“人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艺术家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人生有许多无法克服和超越的局限,但艺术的世界里却永远是详和一片。 文学艺术还具有净化心灵功能,渲泄功能、表现功能等等。 总之,文学艺术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文学艺术应该时刻保持其纯粹的无用之用,避免“有用之用”的惩劝之作。文学艺术应该用语言文字的伟大的表现力,按照“熟悉的陌生感”规律,即美感=陌生感*熟悉感,创造出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将人们引入自失、忘我的审美境界,以达到“无用之用”的教育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