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136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批评: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指分析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是批评主题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3文学史: 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理清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试从学科归属、对

2、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

3、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6、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三章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3.游戏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 4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把劳动作为文

4、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5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1、经济因素决定着文学的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着文学的发展。3、诸多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影响着文学发展。 第四章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

5、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的说,文学的双眸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力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利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力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

6、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即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答: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六章 1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2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

7、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3、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4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 答: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

8、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 5.能否说凡是作家就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创作的主题是:1 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只有处于文学活动中并且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2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3具体的社会人。 第七章 1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2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9、 3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4陌生化:不用习间的称谓,以第一次见用陌生的眼光,如实的描写,使产生新奇感,即用不常见的方式描写事物。 5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 6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的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7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使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

10、家个人体验的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8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所遵循的主导线索可能是意识提供的;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首先,无意识的活动程序来源于意识。其次,无意识中材料的安排和组合方向也靠意识指引。意识在艺术构思中虽起主要作用,但无意识在艺术构思中也承担着大量的工作。 第八章 1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

11、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3、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罗马诗人贺拉斯-18、19世纪被批判。马克思反映论认为个别体现出的一般不可能是充分的完全的。艺术提炼。 4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

12、、幸福相联系。文学的价值追求是以人为中心的,高尔基把文学称之为人学。作家是人类命运的关注者和社会文明的促进者。 5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英国 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一说,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这是一种否定艺术主题思想,现实人生和社会功能相联系的形式主义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形式美的问题有借鉴意义;形式之所以有意味是因为其中蕴涵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审美情感。 第九章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13、。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概念不同:现实型文学重在再现现实;理想型文学重在表现情感;象征型文学重在寄寓审美意蕴。 前两者再现或表现都是直接的;后者是间接的。 前两者的思想内容、情感意义都是相对明确的;后者的审美意蕴是朦胧、含蓄和象征型文学多义的。 (4)取材来源上,从现实中取材;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从以上两者来取材。 第十章 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

14、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3.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4.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辩证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

15、义性。 6.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交、韵味无穷。 第十一章 1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2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3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4情节与事件的关系: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是把表面上看起来偶然的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并不是任何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都会成为叙事作品中的情节,真正的故事情节只是出现在人物遭遇波折或不幸的时刻。

16、而且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5叙述聚焦的变换对于阅读的意义:第三人称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第一人称叙述焦点移入作品中,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可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第二人称叙述是第三人称叙述的一种变体。从读者与叙述接受者二者之间距离拉大。 第十二章 1.抒情: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 2.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3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 4.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此句出自于王国维的作品人间

17、词话,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诗中之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诗中景有灵有性,诗中之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主观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十三章 1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2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3如何正确理

18、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答:西汉杨雄提出的心画心声说,人的人格和情性可以从文章和作品中见出,曹丕 以气论文,刘勰提出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都说明了文如其人,而钱钟书提出所言之物皆可饰伪,布封提出风格即人。所以文章是作家气质的体现。 4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 答:不同的风格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由于人们的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对风格美有不同的选择。风格美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但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5.风格的基本内涵: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

19、的艺术独创性。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2主题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6.文学风格的类型:陈望道的 四组八种说 简约-繁丰 刚健-柔婉 平淡-绚烂 谨严-疏放 第十四章 1文学消费:广义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过程,狭义是指文学成为特殊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2高雅文学:一种典型正统、经典、精致、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 3大众文学:浅易、通俗、平易、流行、消费性的文学类型。 4文学接受:以文学文本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使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

20、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或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或抛弃。 5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2文学消费包括阅读行为和未含阅读行为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4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重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联系:文学消费是初级状态的或者低层次的文学接受,而文学接受则是高级状态的或高层次的文学消费,二者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 6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 答:文

21、学作品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等方面吸引感染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人格自由感和心灵净化的价值属性,就是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作品之所以能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激情是因为文学作品并非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机械描摹,而是深深地渗透着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文学的审美价值属性的最根本的来源是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所造成的既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的艺术世界或艺术境界,为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提供一种其他意识形态不能替代的处所。 7.如何理解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 传统观念:文学创作与金钱是绝不能有关系的,个别现象:巴尔扎克、萧伯纳、杰克伦敦、毛姆。作家谋利的

22、动机并不一定会影响文学创作的质量。欧文.斯通:决定文学水平高低的因素是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而不是才能的报酬。 第十五章 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 2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3共鸣:在阅读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灵感应状态。 4净化: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派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5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特定的生理机制。 6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 7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答:某些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某些预定文化观念会导致异变,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文学欣赏能力会导致异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