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265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文言文双宾述宾短语 目 录: 1、间接宾语类: 1 2、直接宾语类: 3 3、使动宾语类: 3 双宾述宾短语 根据近宾语的不同,带双宾语的述宾短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间接宾语类、直接宾语类和使动宾语类。 1、间接宾语类 在双宾语类的述宾短语中,近宾语属于间接宾语的最为常见,也比较复杂。常带这类双宾语的是赐予动词、祈令动词和引语动词中的“谓”、“问”等。 在这类双宾语中,近宾语一般是体词性词语,而远宾语则有两种类型,其一远宾语是体词性的宾语,即:“体+体”类双宾语;另一种宾语则是谓词性宾语,即:“体+谓”类双宾语。 1)赐予动词通常只带“体+体”类双宾语。在赐予动词中的与

2、夺类动词作述语时,近宾语和远宾语分别是对象和与物。例如: 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 本例中的“授”是赐予动词,宾语“孟子”是对象,由于离动较词近,所以是近宾语;但“孟子”不是动词的承受者,所以是间接宾语。宾语“室”是与物,由于离动词较远,所以是远宾语;但“室”是动词的承受者,所以是直接宾语。由此可见,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并非是按所带宾语与动词间的距离而划分的,而是按是否是动词的承受者而划分。近宾语和远宾语,才是按双宾语与动词的距离远近而划分。 孟子滕文公下:汤使遗之牛羊。 本例中的“遗”是赐予动词,而间接宾语“之”是对象,直接宾语“牛羊”是与物。 注意1:作为类的赐予动词带双宾语时,

3、近宾语常表示服务的对象,而远宾语则表示受事:“立”等个别状态动词有时也可以这样用。例如: 战国策齐策二: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本例中“为”是赐予动词,而间接宾语“之”表示服务对象,直接宾语“足”表示受事。 公羊传文公二年:作僖公主何者?为僖公作主也。 本例中的“作”是赐予动词,而间接宾语“僖公”表示服务对象,直接宾语“主”表示受事。 1 左传襄公十四年:天生民而立之君。 本例中的“立”是状态动词,而间接宾语“之”表示服务对象,直接宾语“君”表示受事。 注意2:同样是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有时在“为”等动词之后,近宾语还可能表示处所,而远宾语则表示受事。例如: 左传哀公元年:浇使椒

4、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少康逃奔到有虞国,做了那里掌管庖厨的长官,才逃避了浇的杀害,) 本例中的“为”是赐予动词动词,间接宾语“之”表示处所,直接宾语“庖正”表示受事。 左传哀公十一年:树吾墓槚,槚可材也。 本例中的“树”是赐予动词中的与夺动词,间接宾语“吾墓”表示处所,直接宾语“槚”表示受事。 上例中,近宾语都表示处所。 2)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类动词作述语带双宾语时,大多既能构成“体+体”类双宾语,也能构成“体+谓”类双宾语。这种短语中的近宾语和远宾语也分别是对象和与物。不过这里的对象是言语交际的对象,而与物则表示比较抽象的事物。例如: 左传哀公十四年:公告之故。 本例中的“告

5、”是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类动词,近宾语“之”是对象,远宾语“故”是与物,是体词性词语。 庄子在宥:曰:“来!吾语女至道。” 曰:“来,我告诉你至道。”) 本例中的“语”是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类动词,近宾语“女”是对象;远宾语“至道”是与物,是体词性词语。 注意1:祈令动词“告”、“语”的远宾语是谓词性词语。例如: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本例中的祈令动词“告”带双宾语,近宾语是代词“之”,是对象;远宾语是情态动词“悔”,是一种心态,是谓词性词语。 墨子鲁问: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 本例中的祈令动词“语”带双宾语,近宾语是代词“之”,是对象;远宾语是连谓短语“尊天事鬼”,是谓词性词语

6、。 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等对于对象有强制性,给这些动词做宾语的对象通常要施行远宾语所表述的行为,所以近宾语和远宾语兼可组合为主谓短语,以陈述相应的事实。由这些动词构成的句子属于递系句。 注意2:在可以带双宾语的动词中,“谓”的用法比较复杂。“谓”可以是分类动词,也可以是行为动词。关于分类动词的用法,在第六章第六节分类句中介绍。“谓”作为行为动词,常见的用法有三种: 2 首先,它可以是感知动词,意思是“认为”、“说”,这里它可以带主谓性宾语; 其次,还可以是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类动词,意思是“告诉”、“嘱咐”、“劝”等; 最后,它还可以属于祈令动词中的命名类动词,意思是“称为”。例如: 左传襄

7、公三十一年: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本例中的“谓”是感知动词,带有主谓性宾语。 左传宣公十二年:逢大夫与其二子乘,谓其二子无顾。 本例中的“谓”是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类动词,带近双宾语。其中近宾语“其二子”,是对象;远宾语“无顾”,是谓词性词语。注意双宾语是主谓短语的区别。 左传昭公二年:少姜有宠于晋侯,晋侯谓之少齐。 。) 本例中的“谓”是祈令动词中的命名类动词,同样带双宾语。近宾语代词“之”是对象,远宾语“少齐”体词性词语。 2、直接宾语类 这类双宾语类短语的近宾语是直接宾语,远宾语是间接宾语,可以带这种宾语的是及物的行为动词。这种短语常可以见到两种类型。 注意1:一种类型是:近宾语表示受事

8、,远宾语表示处所。例如: 左传成公二年: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 本例中近宾语“絷”表示受事,是直接宾语;远宾语“马前”表示处所,是间接宾语。 史记滑稽列传: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儿河上。 本例中近宾语“女儿”表示受事,是直接宾语;远宾语“河上”表示处所,是间接宾语。 注意2:另一种类型是:近宾语表示与物,远宾语表示对象。例如: 战国策赵策四:范座献书魏王。 本例中的近宾语“书”表示与物,是受事,是直接宾语;远宾语“魏王”表示对象,是间接宾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得璧,传之美人。 本例中的近宾语“之”表示与物,是受事,是直接宾语;远宾语“美人”表示对象,是间接宾语。 3、使动

9、宾语类 当近宾语是使动宾语时,远宾语可以是直接宾语,也可以是间接宾语。远宾语是直接宾语时,动词最常是生活动词,也可以是其他类别的动词。例如: 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 本例中的“饮”是生活动词,近宾语“赵盾”是间接宾语,表示对象;而远宾语“酒”是直接宾语,表示与物。翻译时,直接宾语在翻译前,而使动宾语翻译在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 而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 本例中的“负”是其他类别的动词,近宾语“秦”是直接宾语,表示受事;而远宾语“曲”是间接宾语。 注意:远宾语是间接宾语时,常表示处所,动词则常是运动动词,这样的双宾语比较罕见。例如: 韩非子十过:一哄而散欲辅重耳,而入之晋。 本例中“入”是运动动词,近宾语“之”是直接宾语,是受事对象;远宾语“晋”是间接宾语,表示处所。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