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524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感染性休克,1,.,2,定义,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2,.,3,一、病因,1、感染性休克的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不发酵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脑膜炎球菌;类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等也可引起休克。某些

2、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其病程中也易发生休克。某些感染,如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暴发性流脑、肺炎、化脓性胆管炎、腹腔感染、菌痢(幼儿)易并发休克。,3,.,4,一、病因,2、宿主因素:原有慢性基础疾病,如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烧伤、器官移植以及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抗代谢药物、细菌毒类药物和放射治疗,或应用留置导尿管或静脉导管者可诱发感染性休克。因此本病较多见于医院内感染患者,老年人、婴幼儿、分娩妇女、大手术后体力恢复较差者尤易发生。,4,.,5,一、病因,3、特殊类型的感染性休克: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是由细菌毒素引起的严重症候群。最初报道的TSS是由金葡菌所致,

3、近年来发现类似征群也可由链球菌引起。,5,.,6,二、发病机理,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极为复杂。60年代提出的微循环障碍学说,为休克的发病机理奠定了基础,目前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微生物及其毒素和胞壁组分(如脂多糖、LPS等)激活机体的各种应答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等)以及体液系统(如补体、激肽、凝血和纤溶等系统)产生各种内源性介质、细胞因子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感染性休克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综合结果。,6,.,7,二、发病机理,(一)微循环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微血管容积的变化可经历痉挛、扩张和麻痹三各个阶段,亦即微循环的变化包括缺

4、血氧期、淤血管氧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期三个阶段。,7,.,8,二、发病机理,(二)休克的细胞机理:微循环障碍在休克的发生中固然重要,但细胞的损伤可发生在血流动力学改变之前,可能由内毒素直接引起。1、胞膜功能障碍出现最早,胞膜损伤使膜上的Na+-K+-ATP酶运转失灵,致细胞内Na+增多、K+降低,细胞出现水肿。2、线粒体是休克时最先发生变化的细胞器,当其受损后细胞出现严重功能障碍。3、溶酶体含多种酶,为细胞内主要消化系统,休克时溶酶体膜通透性增高,溶酶释出,造成细胞自溶死亡。,8,.,9,二、发病机理,(三)休克时的代谢改变、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在休克应激情况下,糖原和脂肪分解代谢

5、亢进。初期血糖、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均增高;随休克进展糖原耗竭、血糖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糖素则分泌增多。,9,.,10,二、发病机理,(四)休克时重要脏器的功能和结构改变:肾脏、肝脏、肺、心脏、脑、其他。,10,.,11,三、临床表现,(一)除少数高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病例外,多数患者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患者神志尚清,但烦躁、焦虑、神情紧张,面色和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轻度发绀,肢端湿冷。可有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心率增快,呼吸深而快,血压尚正常或偏低、脉压小。眼底和甲胄微循环检查可见动脉痉挛。,11,.,12,三、临床表现,(二)随着休克发展,患者烦躁或意识不清,呼吸浅速,心音低钝,脉搏细

6、速,按压稍重即消失。表浅静脉萎陷,血压下降,收缩压降低至80mmHg以下,原有高血压者,血压较基础水平降低20%30%,脉压小。皮肤湿冷、发绀,尿量更少、甚或无尿。,12,.,13,三、临床表现,(三)休克晚期可出现DIC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常有顽固性低血压和广泛出血(皮肤、黏膜和/或内脏、腔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肺功能衰竭(ARDS);脑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紊乱;其他肝功能衰竭引起昏迷、黄疸等。,13,.,14,四、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在15109/L3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现象。血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

7、增高为血液浓缩的标志。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血小板进行性减少。2.病原学检查: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常规进行血(或其他体液、渗出物)和脓液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分离得致病菌后作药敏试验。溶解物试验(LLT)有助于内毒素的检测。,14,.,15,四、检查,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尿比重由初期的偏高转为低而固定(1.010左右);血尿素氮和肌酐值升高;尿/血肌酐之比40mmol/L;肾衰指数1;Na+排泄分数1%。4.酸碱平衡的血液生化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临床常测参数,但在呼吸衰竭和混合性酸中毒时,必须同时作血气分析,测定血pH、动脉血PaCO2、标准HCO

8、3和实际HCO3、缓冲碱与碱剩余等。尿pH测定简单易行。5.血清电解质测定:休克病血钠多偏低,血钾高低不一,取决于肾功能状态。,15,.,16,四、检查,6.血清酶的测定:血清ALT、CPK、LDH同功酶的测量可反映肝、心等脏器的损害情况。7.血液流变学和有关DIC的检查:休克时血液流速减慢、毛细血管淤滞,血细胞、纤维蛋白、球蛋白等聚集,血液黏滞度增高,故初期血液呈高凝状态,其后纤溶亢进而转为低凝。有关DIC的检查包括消耗性凝血障碍和纤溶亢进两方面:前者有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白陶土凝血活酶时间等;后者包括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和乙醇胶

9、试验以及优球蛋白溶解试验等。8.其他:心电图、X线检查等可按需进行。,16,.,17,五、诊断,有典型临床表现时,休克的诊断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在其早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1.早期诊断 当有交感神经一肾上腺功能亢进征象时,即应考虑休克的可能。早期症状诊断包括:血压升高而脉压差减少心率增快口渴皮肤潮湿、黏膜发白、肢端发凉皮肤静脉萎陷尿量减少(2530ml/L)。,17,.,18,五、诊断,2.诊断标准 临床上延续多年的休克诊断标准是:有诱发休克的原因。有意识障碍。脉搏细速,超过100次/分钟或不能触知。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迫后再充盈时间超过2秒钟),皮肤有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少于

10、30ml/h或尿闭。收缩血压低于10.7kPa(80mmHg)。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血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凡符合上述第项以及第、项中的两项和第、项中的一项者,可诊断为休克。,18,.,19,六、感染性休克应该如何预防?,1.积极防治感染和各种容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疾病,例如败血症、细菌性痢疾、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腹膜炎等。2.做好外伤的现场处理,如及时止血、镇痛、保温等。3.对失血或失液过多(如呕吐、腹泻、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应及时酌情补液或输血。,19,.,20,六、感染性休克应该如何预防?,取决于下列因素:治疗反应:如治疗后患

11、者神志清醒安静、四肢温暖、紫绀消失、尿量增多、血压回升、脉压增宽,则预后良好;原发感染灶能彻底清除或控制者预后较好;伴严重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者预后多恶劣,并发DIC或式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亦高;有严重原发基础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者休克多难以逆转;夹杂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心脏病等者预后亦差。,20,.,21,七、治疗,病因治疗 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可根据原发病灶、临床表现,推测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剂进行治疗,在分离得病菌后,宜按药物试验结果选用药物。,21,.,22,七、治疗,抗休克治疗 补充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旨在调整血管舒缩功能、疏通微循环淤滞,以利休克的逆转。,22,.,23,八、感染性休克治疗新进展,阻断炎性介质与氧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肠道屏障,阻断内源性感染 调节免疫功能支持治疗,23,.,24,谢谢,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