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的特点.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6682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的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的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的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的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的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的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的特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教材的特点一、教材特点分析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新鲜气息,虽然说高中物理也就是几百年前的一些经典物理加上几点近代物理,但这些无所不在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当中。新教材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从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教材结构、教学评价等几方面都作出了调整。 1、教学理念: 新教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些都可以从新教材十分重视科学探究来体现。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

2、调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得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2、教材结构: 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教材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更能体现知识接受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教学评价: 新课程在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评价体现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3、,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二、物理教学中怎样“重过程 ” 如果用最简单的语句来陈述新课程中实施教学的思路,那就是:“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 “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重情感”: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重生活”: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 1、什么是“重过程”? 重视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通过该活动,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2、为什么要“重过程”? 在具体过程中能理解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 在具体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相关体验,增强相关的意识。意识是很难通过灌输来达到增强目的的。

4、 方法,通常表现为解决问题的程序。理解某个方法不等于能掌握、运用这个方法。掌握和运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过程来实现。 学生的能力是在相关行为中提高的,学生经历某一过程的行为为培养和发展相应能力创造了条件。 “习题训练”之所以在各地普遍重视,甚至于发展为“题海”,就是因为它是一个过程。 但是,“题海”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盲目、杂乱、过量、单调和简单重复的过程。如何把学生的“习题训练”,改进成一种目标合理、目的有序、份量适度、形式多样、高效创新的优化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 3、“重结果”仍然是当前教学中普遍的情况 4、“重过程”为什么这样难? “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所

5、形成的思维定势: 高中物理课中,习题教学是一种师生普遍重视、实施频率很高的教学活动。解答题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终结果,解答的水平通常是以结果是否正确来评价的。因此,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不仅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目标,也成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标。 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 对方法而言,知识的相互联系比较紧密,而且存在着明确的递进关系。一个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展开,形成了一个网络,网络之间的联系,就是线索。 方法则不是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它是从许多同类事物中概括出来的。方法的存在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如果没有具体知识的支撑而空谈方法,这些“方法”只能是空洞的

6、条文。因此,在进行新课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撇开知识,以“方法”作为展开教学的线索。 教科书的信息呈现方式为“重过程”带来了困难 教科书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教学中的很多过程是需要交互活动才能进行下去的,由于教科书难以获得读者的信息,也就很难设计出有呼有应的活动过程。因此很多教科书都是在陈述了相关过程之后就给出了结果。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再创造,那就只能束缚在“重结果”的圈子里。 注意:教科书陈述某一过程和学生经历某一过程不是一回事! 5、怎样在教学中“重过程”? 认识“过程”也是学习目标。 对传统教学段落充实、优化必要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站在总

7、目标的高度上构思具体的教学方案。 尊重程序性知识的认知规律。 程序性知识的掌握通常需要: 积累感性认识; 进行抽象概括; 及时强化巩固; 不断拓展提高。 有机地把多维的目标融在一个教学过程中。 正确分析和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目标 探究课题的主要能力目标是哪个要素,教师要十分清楚。属于本课题能力目标的要素,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的过程目标,教师可以大胆指导。 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事先设计需要强化的要素上。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学生循序渐进的要求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

8、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综上,面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物理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了达到学生通过探究主动获得知识,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和感受生活的意识、学会收集资料、并要求学生大胆探究、勇于创新扬长补短,教学创新:现在是全面推行教育改革的事情,在此历史时刻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改革的浪潮。新事物往往是好的,但旧事物也有许多亮点。传统教育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

9、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旧事物,去起糟粕,取其精华。现在的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大胆地去创新,去开辟新天地。 听见最多的,或许应该是新老教材的对比,新课程如何在老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课程设置更加趋于多样化,基础性和选择性,模式上更加倾向于大学的必修加选修的学分模式,分化越来越精细,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二、三维的课程目标,还物理教学的本来面目。三、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转化成现在我们所期望的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 而物理的新课改,更加注重再现科学的发展历程,领悟科

10、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需要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精神,加深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在x月x日到x月x日五天的武汉市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上,阎新民老师,陈继明老师分别就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新课程教材特点作了精细的讲解。 专家们专门关于物理课程的探究作了探讨,有人说过,教育家总是走极端,不然不能自成一派,实际教学总是走在中间,吸收各派之长。所以此次新课改强调了探究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有科学探究的思想。但是在实际探究的过程中,又不能过分追求探究模式。课本中的探究内容都是有差异的,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向心加速度的运动学推理、抛体运动的规律等,没有探究模式可言。即使

11、是我们讲的案例,课例都是没有模式可言的。不同的内容适用不同的探究模式。 探究的要素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部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但是“要素”不等于“环节”,不能追求探究的“完整性”,中学课堂的探究性教学应该理解为:含有科学探究要素的教学,只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就是科学探究。一个学期中适当有几次包含全部要素的课堂探究,其他的课堂只要有探究的意识就行。这些也都是专家的意见和尝试过新课程的老师的共同体会。 而将探究融入教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这是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给我们作讲座的专家和老师将我们领入了新课程的门槛,

12、接下来的漫长道路,需要我们整个教研组的共同探索,希望物理新课程能让学生更加茁壮地成长。 本人通过参加这次新课改培训班的学习,使自己对高中新课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课程改革将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将自己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1、转变观念是教师真正走进

13、新课程的关键 课程改革必须在观念方面有根本的变革。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因此本次物理学科培训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对教师进行“洗脑”,使教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贯彻改革精神,不偏离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动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14、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予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不竭源泉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

15、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4、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保证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