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人教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6873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人教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人教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人教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人教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人教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人教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人教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人教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图形的旋转 唐 娟 一、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 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 转角; 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现代教学认为,在正式进行发现过程前要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认识得 十分明确,并从内心产生巨大的

2、动力,做好探索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情景创设:( 用课件显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 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 (1) 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之外,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2) 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 情景问题: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观察了上面图形的运动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第一个学习目标:图形旋转的 概念; (本环节学生先独立尝试,再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总结,在此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

3、的必要性,随后,给出旋转的定义:)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 ,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碰到学生中的普遍性问题,在进行适当的探讨后,利用谈话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 实践操作,再探新知 做一做: 1 如图,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移开硬纸板。 问题:请指出旋转中心和

4、各对应点,哪一个角是旋转角? 1从我们看到的旋转现象以及你所完成的实验中,你认为旋转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 量一量线段OA与线段OA的关系怎样,线段OB和OB,OC和OC呢?AB与AB呢? 3你能通过度量角的方法得出旋转角度吗?你准备度量哪个角? (本环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度量等方法发现规律。教师提供给学生动态的旋转图形,进行指导并参与讨论交流,而后归纳出旋转的特征。)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5、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递进,逐步形成技能。 回顾反思,深化提高 利用提问、解说形式,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学生小结:自主小结和交流知识学习的收获,过程经历的感受,数学思想的感悟,学习方法的体会等,或提出疑问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领会数学的思想。 分层作业,促进发展 最后布置作业,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我准备了两部分作业:必做题和探究题。 2 教学设计说明 我按以下思路设计本课: 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

6、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突出以下构想: 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首先播放一组生活中熟悉的体现运动变化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 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得到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 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首先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教学活动中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叩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 了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的、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 例子展现,多方渗透 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易懂,本节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