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1. 关注学生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3.重视以学定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 1、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和经验。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与社会
3、、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性;主要内容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5
4、、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6、新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标的各个部分,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突破学科中心。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改善学习方式。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5、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标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面对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7、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与基本追求是什么? 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 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 8、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6、程; 教学不仅要注重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更要注重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即学生一系列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的过程。 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9、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即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即学生是完整的人,又是有自身独特性的人,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7、的客观存在,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责权主体。 1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哪些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即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即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即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与参与意识;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
8、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即教师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11、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什么?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美每一位学生;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教学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相互沟通与合作。 1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其基本特征有: 主动性。它是现
9、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而言,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独立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而言,即我能学。 独特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对应于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而言,现代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体验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操作和实践与探究,使学习不再是认知与理性范畴,而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 问题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13、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10、什么?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4、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15、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
11、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16、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17、什么叫校本研究?它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载体,以学校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研究活动。其基本理念是: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12、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这一命题昭示着课堂观的重建: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用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其特征是: 主动性 反思性 日常性 18、校本研究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19、校本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问题 设计 行动 总结 20、校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
13、 课堂人种志研究。课堂人种志主要关注课堂中师生的具体交互作用,了解教室内部的生活及其意义,是一种微观的研究。 个案研究。它是针对单一个体现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 21、校本培训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重校本培训的科学化。首先,要倡导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即课前统一策划,课后集体反思。其次,要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坚持实行“六个一”的教学管理。再次,开展“导师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带头作用。 注重培训内容的多样化。一是师德师风培训;二是教育理论培训;三是课程标准培训;四是教材培训;五是教学基本功培训;六是信息技术培训。
14、注重培训模式的多元化。一是现场诊断式;二是专题讲座式;三是示范模仿式;四是研训互动式;五是课题驱动式;六是案例讨论式。 注重培训手段的网络化。 22、怎样理解三级课程? 三级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是一个管理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课程形态。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15、,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3、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是校本课程吗? 校本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和选修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那些由学校经过一定的合理性论证和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具有了校本课程的意义,可以纳入校本课程;那些随意性很强,无视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特别是无视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活动课”、“选修课”还不能说是校本课程。 24、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例如知识、
16、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 25、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如何开发和利用?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 图书馆。可以考虑采取学校和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也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与图书馆的网络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科技馆。可以考虑选择较为典型的科技馆作为样本,运用现代信息和媒体技术,如
17、制作成光盘或通过上网等途径,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加强学生对校内教学科目,如科学、自然、地理等课程的直观和形象的理解,为正式的课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博物馆。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博物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博物馆与学校相应的课程如历史与社会等结合起来,或者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形式传播博物馆资源。 网络资源。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 乡土资源。乡土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26、开发地方课
18、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吗?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本的教材,而是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态以及为开展活动而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否则,就可能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翻版,一方面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应有价值。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