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食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声食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声食堂“无声食堂”不该禁锢孩子本真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应该说,学校的出发点确实不错,目的正是在于通过“无声食堂”的开设,培养孩子养成文明有序的习惯。而且,“无声食堂”还形成了一种常态,学生们夹菜添饭都需要用手势,并没有嘈杂的说话声。不过,对于“无声食堂”而言,并不只是具有优点和长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
2、不足,值得校方进一步反思。 众所周知,作为学生,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是必不可少。在课堂上,学生们往往要遵守课堂秩序、认真听讲,同学之间不会进行随意的沟通和交流。在下课时间,时间非常短促,学生们还要上厕所、做体操等等,也缺少沟通的时间保障。那么,对于学生们来说,午餐必然是最理想的沟通时刻。在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畅谈学习、生活,释放学业中的压力,岂不好哉? 其实,学生们就餐时的“无声”,并不代表他们内心中秉持认同理念。在学校中,学生遵守相应的规则,都是自上而下的强压,学生们只会被动接受,而没有任何发言权。或许,有的学生保持抵触情绪,但在校方的强大意志面前,
3、只能无奈屈从。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们在表面上养成了文明有序的习惯,但并不是“天然”的,而是掺杂了其他的强权支配因素。如此之下,对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不仅不可能产生理想效果,甚至最终背道而驰。 管理和培养学生,不止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而是应该注重细节处的完善和落实,真正让教育理念得到学生们的认同。学生们具有天真活泼的本性,校方就应该在教育模式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而不是完全束缚他们的自由。在课堂上,应该给予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让学生们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自身学习成绩。而在午餐时间,本就是释放压力、舒缓身心的时间段,为何还要对他们要求如此苛刻呢?试想,学生们之间,师生之间都是面面相觑,缺乏
4、相应的沟通交流,这种吃饭场合又该有多么别扭和冷漠呢? 作为校方,不妨立足于学生们的权益视角,多考虑他们的特性和需求,让教育管理模式更加接地气。假如,禁锢了学生们的本真,抹杀了学生们的天性,即便教育方式具有光鲜的外表,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3. “无声食堂”,文明礼仪的食古不化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从机场
5、到景点,从国内到国外,一些人的不文明现象让国人汗颜,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思与行动。中山这所学校倡导“无声食堂”,引导学生安静文明用餐,培养学生在公开场合不大声喧哗的文明习惯,其良好初衷值得肯定。 然而,偌大的食堂静默无声,成千上百的学生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总觉得有些怪异。学生们如需要加菜添饭,首先需要生活老师的视力好,不会把一看成二,其次要动作快,否则学生举了半天手,菜和汤还没添到饭盘中来,其三,女学生想多加一点饭菜,但是举起的手势让旁边人都知道自己的胃口大,一点点隐私都没有,岂不冤哉? “食不言寝不语”,这是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但并不完全符合现代用餐习惯。且不说工作餐、商务
6、餐、自助餐等餐桌文化的演变,现代医学常识也告诉我们,就餐时要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增进食欲,使胃液分泌旺盛,促进肠胃蠕动,有益身心健康。学生们正值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原本就课业紧张,上课时要求认真听讲,规规矩矩,中午就餐时间和好朋友一起吃饭,交流彼此近况,甚至吐槽一下学校食堂的“黑暗料理”,都有助于孩子们放松身心,愉快就餐。现在连这点小乐趣也被剥夺,鸦雀无声,想想是否太过古板无趣? 无数事实也说明,饭桌上的轻松交谈也是增长见识、开发智力、增进感情的重要途径,只要不是大声喧哗没有影响到他人,何必要强行一致,静默无声? 所谓古训“食不言寝不语”后面还有“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7、。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前者有一定的道理,后者如若照旧未免迂腐可笑。由此可见,文明礼仪本身就是一个扬长避短、不断取舍的过程,而现代文明倡导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彼此尊重,而不是以压抑、禁锢某一方的天性、权利为代价,提高文明素养要以制定科学可行的行为准则为前提。 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也是用来说话的,在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并不等于要用手势代表说话的“无声食堂”, 遵守公共秩序并不等于否定合情合理合法的意见表达,继承传统文化更不能全盘照搬,食古不化。偏执、片面地强加于人,也与自由、平等、开放的现代文明背道而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代文明礼仪需
8、要与时俱进,而非将两千多年的古训奉若神明乃至异化,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科学素养和追求平等意识的现代公民,“无声食堂”,却是文明礼仪的曲解,食古不化,“伤”了孩子、“伤”了教育,也伤了现代文明。 6. “无声食堂”抹杀了学生们的天性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9、准确来说,这个“无声食堂”并非近日才出现,根据目前可查的资料,早在几个月前,该校就将“无声食堂”作为“展示了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自主管理的教育特色和成效”的样板,向家长们根据校方的说法,“无声食堂”首先是从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溯源孔子的论语中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说法。能溯源于传统,固然是无可厚非的,而孔子作为公认的教育大家,自然也是值得信赖的。只是一个不能忽略的背景是,尽管孔子提出了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但也不能说所有的理念,都是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更进一步来说,食不言寝不语可能是契合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与倡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一脉相承的,所倡导的真的是形式上“此时无声胜有声”吗?
10、再回到“无声食堂”来说,从现场图片来看,学生们如需要加菜添饭,会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交流。姑且不说,这种场面看起来是不是让人觉得怪怪的,对正处于活泼好动年纪的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坐在餐桌前,通过手势交流,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生长特点的不尊重。再者说,在相对自由自在的就餐时间,正是孩子们难得的交流时间。虽然手势也是一种交流方法,相对于正常的言语交流,效果显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根据校方的说法,其实并不是不允许他们有语言交流,只是要求做到轻声细语。这似乎是一个让人无可辩驳的补充,但是,试想一下,当“无声食堂”是作为一个所谓素质教育的品牌打造时,那些可能影响无声效果的“轻声细语”,又如何会得到鼓励呢?这些在学
11、校规矩面前并没有多少话语权的孩子,慑于老师的威严,又如何敢“逆反”呢? 当然,对于校方重塑食堂就餐秩序的努力,是要去肯定的。但是,这种不近人情,也恐怕并不科学的“无声食堂”,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驯化教育下的怪胎,仍是在试图以校方的简单粗暴,驯化一批听话的孩子。虽然看似整齐划一,看似秩序井然,但如果因禁锢了学生们的本真,抹杀了学生们的天性,而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仍然是让人担心的。 而更大的担心在于,当我们的学校整日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却在行动上仍然延续以往的驯化教育逻辑,并将此美化为素质教育的样板。仍然要提及那本差不多三百年前、由法国思想家卢梭写的爱弥儿,其核心内容便是提到了“自然教育”的概念
12、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于此而言,真有必要建议校方去听听孩子们对“无声食堂”的心里话。进行展示。于此看来,这个“无声食堂”,至少在校方看来,一定是一个引以为豪的创举。 “食不言寝不语”是“陈芝麻烂谷子”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是否可以称之为传统
13、文化的皇冠,没有定论,但倘若说是精华,想来也无人反对。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论语就要顶礼膜拜呢?非也!新文化运动、文革就高举打倒孔家店和孔老二的大纛。文革是一场内乱,已有定性;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割断文化传承,须要辩证看待。同样的道理,对于论语,我们亦须批判继承的态度,一古脑儿的吸收,很容易的得肥胖症。遗憾的是,非黑即白的价值判断,让传统文化的弘扬又一次泥沙俱下,沉渣泛起。穿汉服、行汉礼,甚至连臭得不能再臭的二十四孝,也被人当作宝贝,从故纸堆里捡回来,大有死灰复燃之势!“食不言寝不语”就是这样的“陈芝麻烂谷子”。 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爱说好动,这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育要修枝剪叶,但教育不能悖逆
14、天性,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前不久的中英教育PK,显然给我们的,仍是这样的启示。在尊重孩子的天性上,在尊重人之所以为人上,我们要前进的脚步,还须再大一些。 嘴巴当然要用来吃饭,这是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嘴巴也用来交流,这亦是其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甚者,前者是基础,后者的社会意义则更为重要。吃饭,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也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要,更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当别人约请你吃饭的时候,不仅是为了饱口腹之欲,更有学习、请教、沟通的含义在里面。否则,我们很难理解,股神巴菲特的午餐,何以能屡屡创出天价?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许难有这样重大的意义,但其融洽感情、纡缓情绪的作用,并不是聊等于
15、无。 有嘴却不说,反要比划手势,要冠以文明的进步,实是一个噱头。在格列佛游记中,就有三位教授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并提出了两个计划:一是简化言辞,二是取消语言中所有词汇,以致于人们随身携带口袋,装上各种事物用于交流。小说中荒唐的情节,竟然在现实中真实出现,是喜剧,还是悲剧?挺难为学校的,编出了加菜添饭的各种手势,比如,手势1代表饭,2代表菜,3代表汤,4代表特殊情况,只是不知道,如果要添米,要添面条,那又该怎么比划呢?菜的种类多了,又该如何比划呢? 轻声细语是文明,控制说话分贝,亦有意义。但倘若有嘴不说,却非要比划,这是不是一种削足适履呢?教育是扎扎实实的事,还是少一些歪点子、花肠子为好! “
16、食不言寝不语”值得推而广之 来源:南方网中山这所小学还需要指出和点赞的是,文明习惯从小养成是最好的时机,长大后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不知觉的就会提神个人文明形象,个体增多到一定程度就是质变,就是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南方都市报x月x日) “食不言寝不语”是孔圣人千年古
17、训,但到现在为止并不过时,甚至更加的重要。一方面,作为现代人,集聚一起众人同吃喝的机会非常多,如学校食堂、机关食堂、相对大型餐厅,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聚餐秩序,食客随意大声喧哗,不但是自我形象受损的问题,更是餐厅秩序难保、影响他人吃饭等的大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学校食堂、餐厅、宿舍、宾馆等地吃饭、住宿,如果有人大嚷大叫、乱作一团,我们还如何顺利吃得下去饭、如何睡得安稳觉?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诸如吃饭时不能随意大声喧哗、住宿时不能随意谈笑风生的“食不言寝不语”文明,已然不仅是个人素质的问题,更是民族和国家形象的问题。近些年来,国人出国游的人数和比例大幅攀升,但一直形成鲜明反差
18、的是,外国人赚了我们的钱,国人的形象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甚至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原因固然众多,但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诸如国人外出旅游时的“食不言寝不语”文明,做的的确是有些差强人意令人不敢恭维。 吃饭随意说话、住宿大声叫嚷等,不但影响他人食宿,甚至让国人形象蒙羞,丢丑到国外,可见“食不言寝不语”的现实重要性和急迫性。因此,中山某学校的这一“食不言寝不语”规定,无疑需要点一个大大的“赞”。 中山这所小学还需要指出和点赞的是,文明习惯从小养成是最好的时机,长大后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不知觉的就会提神个人文明形象,个体增多到一定程度就是质变,就是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和飞跃。当然
19、,这不是说,作为大孩子、作为成年人,作为小学食堂和寝室意外的地方,提倡“食不言寝不语”就没有作用,相反,作为其他小学校、大孩子、大人等其他群体、其他场合,相关方面也应该同样或更应该进行这样的教育和提倡。 此外,就提倡“食不言寝不语”的实践群体而言,个别学校和人员的实践与要求,对社会、国人的这一文明影响、促进而言,象征意义虽然很大,但实际作用显然还是比较有限,但这不是否定中山这所小学“食不言寝不语”的理由,而是需要更多更大的群体实践来共同影响和推动。 也正因为此,今次我们对中山这所小学提倡、要求和践行的“食不言寝不语”,显然不能止于点赞。试想一下,既然中山这所小学能够这样要求、这样做,而且实践表
20、明,只要措施到位这完全可以做得很好,作为同样年纪的其它小学;作为年龄更大一些的其他学校,比如初高中、大学等;以及作为社会的公共就餐就寝的餐厅、饭店等也完全可以这样明示、提倡和要求。如果各方都如此积极努力,习惯成自然,“食不言寝不语”将来未尝不能成为国人文明素质的一张亮丽名片。 一句话就是,中山这所小学的“食不言寝不语” 不应只是其一所学校的特色,而是具有极高的现实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应是一个普遍现象。这项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完全考验的就是相关方面看待和认识“食不言寝不语”的敏锐性,以及立即行动的执行力和决心。 对“无声食堂”不妨给点掌声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
21、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一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对学校推出“无声食堂”的做法,不少人认为违反了孩子活泼爱动的天性,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有人认为,学校整齐划一的做法,更多培养的是学生的服从和奴性意识,是对学生个性自由的剥夺,是不近人情的“反教育”。 判断一项行为的科学与否,反教育与否,不能只着眼于表面和当前,而要看到它对孩子认知上的触动和未来人生的影响;也不能只着眼于孩子个人,而要看
22、到它对周围其他人的作用,说到底人还是社会性动物。 从该校近一年的实践效果看,学生在食堂大声喧哗的现象没有了,一直被诟病的吃饭浪费问题也消失了。六年级学生小林说,无声食堂,让她更多体会到,从小要讲文明礼仪,在公众场合守秩序,不喧哗。 每个人都喜欢和一个彬彬有礼、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打交道,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这就需要人不能只考虑自身的舒服,还要考虑周围的他人,有些言行是必须受到约束的,至于违法犯罪的言行,更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与压制个性自由不是一码事,实际上,如果每个人都在就餐时眉飞色舞,目无别人,带来的必然是整个就餐环境的噪杂和混乱,而这样的就餐环境实际上对每个人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学校推
23、出“无声食堂”恰恰是在履行自己本该担负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完全是份内之事。 “无声食堂”,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文明前行 “无声食堂”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声音的食堂,就是倡大家在就餐的时候多些文明。不发出声音如何沟通?学校设计了一套沟通交流手势。伸出一只手指代表饭,伸出两只手指代表菜,伸出三只手指代表汤,伸出四只手指代表特殊情况。饭毕只要伸出Ok的手势,管理人员就知道可以收拾餐桌了。 对于“无声食堂”的推行,质疑的声音很高。有人说,让所有师生和管理人员都使用手势,能确保沟通交流的通畅吗?其实,学校设计的手势已经完全可以保证就餐的交流。在食堂就餐,需要交流的地方并不多。主要会存在于购餐环节,无非是要饭、要
24、菜、要汤等等,这些手势可以确保购餐交流。再说了,就餐的环节用时也不会太长,也就是10多分钟到20多分钟的样子,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最为关键的是,“无声食堂”是在各个方面都有益处的。从食物消化的角度来说,专家早就提出了吃饭不易说话的健康理论。这是因为在吃饭的时候说话,会影响饭后消化,对身体健康不利。从预防细菌传播角度来说,更有着不少好处。在我国第一次出现禽流感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改变传统就餐交流模式,提倡在公共场所就餐 “悄无声息”,这主要是为了杜绝唾液在空气中的传播,以及交流的时候,唾液飘散到其他人的饭菜里。而且,吃饭不说话,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吃饭不说话,还是对他人的尊重,大声喧哗的食堂,谁都会
25、感到不舒服。 咱们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将餐桌当成了“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地方。很多人都把就餐说成是有“应酬”也就是这个道理。就餐不是单纯的就餐,被赋予了很多功能。上级领导检查会在就餐时了解情况;商人谈生意会在就餐时交流想法;朋友之间也会在就餐时交流情感。这种就餐模式有很多坏处。就餐就应该是单纯的就餐,不应该赋予太多功能。在就餐的时候沟通交流已经成为千年风俗习惯。不过,在现代文明时代,确实应该改变这种习俗。 由于这种习俗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彻底改变也并非是一日之功的事情。起初出现难以接受的现象,遭遇舆论的质疑也是不可避免的。希望中山市的这所学校能抵挡住舆论的口水,将“无声食堂”进行到底。当大
26、家看到“无声食堂”的好处之后,也就会习惯成自然了。 “无声食堂”是对就餐习俗的善意挑战,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好事情。 “无声食堂”是教育的反面样本 来源:光明网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倡导“无声食堂”。就连添饭、加汤等也都用手势表示。 从历史渊源上看,“食不言”来自论语,是春秋时期“礼”的一部分。孔子说这句话的意图,大概是他认为人在吃饭的时候,嘴里咀嚼着事物,张口说话非常不雅,有的人还可能因为吃饭时说话将饭
27、粒喷在他人身上,造成彼此难堪。而从现代医学看,人在吃饭时如果不停说话,也会在无意中吸入较多空气,给消化系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如果仅从这两个表面角度进行考量,学校推行“无声食堂”的做法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然而,当我们剖开这一做法的里层,却不难发现这标榜着“文明用餐”的行为准则其实是反文明也是反教育的。春秋时代的孔子,他之所以要将“礼”推至一个新高度,并将“克己复礼”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一方面是要以此推行“仁”,但更大程度上是希望借此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达到复“西周之礼”的目的。虽然说“食不言”作为孔子“克己复礼”的一部分,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等于它就一定
28、适用于当下的社会。而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在没经过任何论证的情况下就将历史上的“礼数”全程照搬至学校的规章制度中,与其说这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倒不如说学校是在用这种制度去奴役我们的学生,并培养一群“听话”的孩子。 文明的内涵是什么?想必并不是以古书为上而不加判别的吸收。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的文明,其最终归宿必定是有助于增强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精神财富。让一群学生在吃饭时“不言”,且不说这样的行为所衍生出来的文明示范价值到底有多大,单就其被社会的接受度来看,恐怕也难免陷入“瞎折腾”的尴尬。 试问,当下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吃饭时不说话、用餐时不交流?这也是否
29、证明我们所推崇的“食不言”的经典准则,现今也该改改了?再者,常识也早已告诉我们,好的文明总是建立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的。“无声食堂”看似符合文明规则,实则是以牺牲学生的基本自由为前提的,因为要求学生不说话反倒用手势来交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人的天性,违反了一个孩子最基本的行为诉求。 这是一个对教育存在多元理解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容易将教育拉向极端的年代。如果说学校是通过各种日常教育、行为规范和其它附加措施去纠正孩子们就餐时的无规矩、大吵大闹等情形,这无可厚非。但动辄就走向极端,将教育演绎成管制,将本该用心付出的教育措施简单粗暴的施加在孩子身上,这不是在塑造文明,而是以文明之名塑造着反教育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