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10章神(2).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8365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10章神(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期末复习10章神(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期末复习10章神(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期末复习10章神(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期末复习10章神(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10章神(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10章神(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期末复习10章神第十章 神经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直径越大,传导越慢 B 增加细胞外K+浓度可加快传导 C 髓鞘越厚,传导越慢 D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可加快传导 E 麻醉不影响传导速度 2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能从胞体至末梢单向传导 B神经干中各纤维之间互不干扰 C只要结构完整就能正常传导兴奋 D不受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E连续刺激时,传导能力很快下降 3一条神经干中许多纤维在同时传导兴奋时互不干扰,其主要原因是 A髓鞘对电流的绝缘作用 B细胞膜的膜电阻很大 C细胞外液对电流的短路作用 D生物电很微弱,干扰也很微弱

2、 E动作电位只沿膜内侧传向远处 4关于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轴突内的轴浆并非经常在流动 B顺向和逆向轴浆运输的速度相等 C狂犬病病毒可经顺向轴浆运输而扩散 D与神经的功能性和营养性作用有关 E与维持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无关 5顺向快速轴浆运输主要运输 A具有膜的细胞器 B递质合成酶 C微丝和微管 D神经营养因子 E细胞代谢产物 6在轴浆运输中,驱动蛋白的作用与肌细胞中的哪种蛋白极为相似 A肌凝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凝蛋白 D肌钙蛋白 E钙调蛋白 7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A指神经对受支配组织功能活动的影响 B通过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调质而实现 C依靠经常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而实现 D能

3、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 E不易觉察,切断神经后能明显表现出来 8脊髓灰质炎患者发生肢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病毒对患肢肌肉的直接侵害 B患肢肌肉血液供应明显减少 C失去支配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D失去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控制 E运动神经元受损而患肢长期废用 9神经营养因子 A只有神经胶质细胞能产生 B是神经营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 C可影响受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D可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活动 E可影响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 10神经营养因子进入神经末梢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受体介导式人胞 11下列关于神经生长因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广

4、泛存在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 B由2个、2个和2个亚单位构成 C亚单位是其促进神经生长的主要活性部分 D与其亲和力较高的受体是TrkA受体 E对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生长和存活是必须的 12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既有树突叉有轴突 B与相邻细胞有突触联系 C细胞间普遍存在缝隙连接 D有随细胞外Na+浓度改变的膜电位 E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3当神经胶质细胞因脑受损而过度增生时,可因下列哪项功能减弱而形成局部癫痫病灶? A营养性作用 B绝缘作用 C屏障作用 D泵K+能力 E支持作用 14、在需要时,能转变为巨噬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A星形胶质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

5、施万细胞 E卫星细胞 15脑损伤在碎片被清除后留下的缺损主要靠下列何种组织成分充填? A增生的结缔组织 B增生的神经髓鞘 C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 D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 E增生的小胶质细胞 16下列关于经典突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非定向化学性突触 B含各类递质的突触小泡无形态差异 C各类递质均在激活区释放 D激活区位于前膜上对应于后膜受体的位置 E后膜受体都是化学门控通道 17神经末梢膜上哪一种离子通道的开放与递质的释放密切有关? A电压门控K+通道 B电压门控Na+通道 C电压门控ca2+通道 D Ach门控阳离子通道 E化学门控Na+通道 18突触传递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

6、 A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 B末梢膜电位的水平 C末梢内线粒体的数量 D末梢内囊泡的数量 E进人末梢内的Ca2+量 19关于Ca2+在突触前末梢内触发递质释放的过程,下列哪项描述错误 A Ca2+与钙调蛋白结合为4 Ca2+CaM复合物 B Ca2+- CaM依赖的蛋白激酶被激活 C突触蛋白I发生磷酸化并从突触小泡表面解离 D突触小泡在Ca2+降低轴浆粘度的作用下移向激活区 E突触小泡以出胞的形式释放其所含的递质 20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A即突触后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 B经一中间神经元的中介而产生 C由突触后膜K+电导增加而产生 D由突触后膜Ca2+电导增加而产生 E可随突触前递质释放增多而加大

7、2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A由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而产生 B使突触后膜电位远离阈电位水平 C由突触后膜Na+电导增加而产生 D由突触后膜Ca2+电导增加而产生 E是一种去极化抑制的突触后电位 22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树突 B胞体 C轴丘 D轴突始段 E轴突末梢 23明下列关于长时程增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神经元自发产生 B持续时间与强直后增强相同 C突触前末梢持续释放递质 D突触后神经元胞质内Ca2+增加 E仅见于脑内海马结构 24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非定向突触传递多见于 A胆碱能纤维末梢 B单胺类纤维末梢 C肽能纤维末梢 D嘌呤类纤维末梢 E脂类纤维末梢 25下列关于

8、电突触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离子通道 B传递速度慢,潜伏期长 C允许所有带电物质通过 D一般为单向传递 E可促进神经元的同步电活动 26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内凡能与受体结合的化学物质都是递质 B其功能是调节突触传递效率 C一个神经元的全部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 D一种神经递质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的受体 E递质作用于受体产生效应后很快被消除 27下列关于神经元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内 B与相应配体结合定能产生相应生物效应 C一种受体可与多种配体结合而产生多种效应 D突触前受体的存在可使突触传递双向进行 E递质释放过多时受体可发生下调 28下列哪

9、一种神经纤维属于胆碱能纤维9 A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B所有副交感节后纤维 C所有支配胰的交感节后纤维 D所有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E所有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29下列各种受体中,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的是 A毒蕈碱受体 B烟碱受体 C甘氨酸受体 D NMDA受体 E GABA受体 30毒蕈碱受体分布于 A自主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 B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运动终板 C多数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组织 D多数受交感神经支配的组织 E所有中枢胆碱能敏感神经元 31激活不同亚型的毒蕈碱受体后,第二信使的变化为 A cAMP升高,或lP3和DG降低 B cAMP升高,或cGMP降低 C cGMP升高,或lP3和DG降低

10、 D cAMp降低,或lP3和DG升高 E cGMP降低,或lP3和DG升高 32应用阿托品后可出现的生理活动改变是 A心率减慢 B气道阻力增加 C闭汗 D肠蠕动增加 E缩瞳 33烟碱受体 A分布于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组织 B中枢神经系统中很少分布 C所有亚型都是化学门控通道 D所有亚型都是突触后受体 E所有亚型都可被阿托品阻断 34作为神经递质,下列哪一种物质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A多巴胺 B肾上腺素 C腺苷 D ATP E 5羟色胺 35下列神经中,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是 A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 B骨骼肌交感舒血管神经 C交感缩血管神经 D骨骼肌运动神经 E支配大部分汗腺的神经 36以肾上腺

11、素为递质的中枢神经元主要分布于 A延髓 B脑桥蓝斑 C中脑网状结构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37下列肾上腺素能受体中,属于突触前受体的是 A 1受体 B 2受体 C 1受体 D 2受体 E 3受体 38肾上腺素能受体均属于 A离子通道型受体 B G蛋白耦联受体 C酪氨酸激酶受体 D胞质受体 E核受体 39 1受体受体激活后引起的离子跨膜流动改变为 A K+外流减少 B K+外流增加 C Na+内流增加 D Na+内流减少 E Ca 2+内流增加 40 2受体激活后引起的跨膜离子流动改变为 A K+外流增加,Na+内流减少 B K+外流减少,Na+内流增加 C K+外流增加,Ca2+内流减少 D

12、K+外流减少,Ca2+内流增加 E Na+内流增加,Ca2+内流减少 41下列哪一项生理活动改变是由受体介导的 A瞳孔扩大 B心率加快 C支气管扩张 D糖酵解加强 E脂肪分解加强 42当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时,下列哪一种肌肉舒张? A血管平滑肌 B子宫平滑肌 C虹膜辐射状肌 D胃肠括约肌 E小肠平滑肌 43下列哪一项生理活动改变是由受体介导的? A骨骼肌血管收缩 B胃肠括约肌收缩 C膀胱逼尿肌收缩 D竖毛肌收缩 E糖酵解加强 44当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时,下列哪一种肌肉收缩或收缩加强? A心房心室肌 B子宫平滑肌 C小肠平滑肌 D血管平滑肌 E支气管平滑肌 45 1受体 A分布于眼睫状体肌

13、,激活后引起舒张 B分布于心肌,激活后引起收缩力增强 C分布于肾球旁细胞,激活后引起肾素分泌 D分布于肝,激活后引起糖原分解 E分布于脂肪组织,激活后引起脂肪分解 46分布于跟虹膜辐射状肌。激活时可引起该肌收缩的受体是 A M受体 B N1受体 C N2受体 D 受体 E 受体 47临床上用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治疗高血压是由于它能 A抑制心肌收缩力 B减慢心率 C舒张阻力血管 D增加肾排水量 E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48临床上曾用异丙肾上腺索喷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后遭淘汰,原因是它 A同时激活1受体,引起血压升高 B同时激活2受体,引起血压降低 C同时激活1受体,引起心脏活动加强 D激活2受

14、体作用过强,引起通气过度 E同时激活3受体,引起脂肪代谢紊乱 49对心绞痛伴有肺通气不畅的病人进行治疗,应选用 A酚妥拉明 R育亨宾 C普萘洛尔 D阿提洛尔 E丁氧胺 50脑内多巴胺最主要的产生部位是 A脊髓 B低位脑干 C中脑黑质 D纹状体 E边缘前脑 5l脑内多巴胺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A脑干网状结构 B中脑黑质 C下丘脑 D尾核 E大脑皮层 52激活后能使cAMP水平升高的多巴胺受体是 A D1 和D2 受体 B D3和D4受体 CD5和D1受体 D D2和D3受体 E D4和D5受体 53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分布于 A 脊髓背角胶质区 B 低位脑干中缝核 C中脑中央灰质 D下丘脑弓状

15、核 E纹状体尾核 54下列5羟色胺受体亚型中,可为突触前受体的是 A 5-HT1A受体 B 5-HT2B受体 C 5-HT3受体 D 5-HT4受体 E 5-HT5A受体 55下列5-羟色胺受体亚型中,属于离子通道型受体的是 A 5-HT1E受体 B 5-HT1F受体 C 5-HT3受体 D 5-HT6受体 E 5-HT7受体 56关于中枢内组胺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组胺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与脑和脊髓内 B组胺能纤维投射到中枢几乎所有部位 C大多数H3受体为突触前受体且为离子通道 D H1受体激活后能抑制磷脂酶c E H2受体激活后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57下列关于谷氨酸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

16、是 A广泛分布于脑内,但脊髓中没有分布 B 大部分促代谢型受体通过增加cAMP而起作用 C 所有促离子型受体均为阴离子通道 D甘氨酸能结合NMDA受体而抑制其功能 E 所有受体激活后均可使突触后膜出现EPSI 58 NMDA受体激活时,允许通过突触后膜的离子是 A Na+、K+和C1-,主要是Na+和K+ B K+、Cl-和Ca2+,主要是K+和Ca2+ C Na+、C1-和Ca2+ 主要是C1-和Ca2+ D Na+、K+和C1-,主要是Na+和Ca2+ E C1-和Ca2+主要是C1- 59 AMPA受体激活时,允许通过突触后膜的离子是 A Na+和C1- 主要是Na+ B K+和C1-

17、主要是K+ C C1-和Ca2+,主要是C1- D K+和Ca2+,主要是Ca2+ E Na+和K+,主要Na+ 60大多数谷氨酸促代谢型受体激活后可使 A cAMP升高,或IP3和DG降低 B cAMP升高,或cGMP降低 CcGMP升高,或IP3和DG降低 D cAMP降低,或IP3和DG升高 E cGMP降低,或IP3和DG升高 61下列关于-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脊髓内含量很高,脑内含量很低 B GABAA受体是K+通道 CGABAB受体是Cl-通道 D参与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的形成 E促离子型受体能被士的宁阻断 62 GABAB受体激活后可 A直接增加突触后膜的Na+电导

18、 B直接增加突触后膜的K+电导 C通过G蛋白介导增加后膜的Na+电导 D通过G蛋白介导增加后膜的K+电导 E通过G蛋白介导增加后膜的Cl-电导 63 甘氨酸 A在脑内含量很高,而脊髓内含量很低 B受体有促离子型和促代谢型受体两类 C参与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的形成 D受体激活后可增加Cl+-电导而产生IPSP E能与NMDA受体结合而抑制其功能 64甘氨酸受体的阻断剂是 A 4-羟基喹啉酸 B氯胺酮 C荷包牡丹碱 D士的宁 E印防己毒素 65下列关于神经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B储存于轴突末梢的小囊泡内 C常与经典的神经递质共存 D作用于促离子型和促代谢型两类受体 E释放后依

19、靠末梢重摄取而被消除 66 P物质属于下列哪类递质 A速激肽 B阿片肽 C下丘脑调节肽 D单胺类 E嘌呤类 67前阿黑皮素原分子中所含的阿片肽序列是 A -内啡肽 B甲硫脑啡肽 C亮脑啡肽 D强啡肽 E孤啡肽 68下列关于下丘脑调节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调节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B仅存在于下丘脑的促垂体区 C参与神经系统的感觉传入功能 D参与神经系统的传出功能 E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智能活动 69下列关于脑内CCK及其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CCK-4和CCK-8等递质 B有CCK-A和CCK-B两种受体 C CCK-4仅作用于CCK-B受体 D CCK-8仅作用于CCK-A受体 E脑内CCK

20、具有抑制摄食行为等功能 70嘌呤类递质 A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B主要包括腺苷、ATP和GTP C腺苷是中枢内一种抑制性调质 D受体均为G蛋白耦联受体 E第二信使有cAMP,和cGMP两种 71下列关于腺苷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包括促离子型和促代谢型受体两类 B A1受体激活后能增加IP3和DG浓度 C A2A受体激活后可增加cAMP浓度 D A2B受体激活后可降低cAMP浓度 E A3受体激活后可降低IP3和DG浓度 72有关与ATP结合的嘌呤能受体,正确的描述是 A P2Y受体激活后cAMP增加 B P2U受体激活后cAMP减少 C P2X受体激活后IP3和DG增加 D P2Z受体激活

21、后IP3和DG减少 E P2T受体是离子通道,可被ADP激活 73一氧化氮发挥其递质传递作用是通过激活下列哪种物质引起的 A腺苷酸环化酶 B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C磷酸二酯酶 D酪氨酸激酶受体 E离子通道 74在下列各种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中,能产生后发放效应的是 A单线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聚合式联系 D链锁式联系 E环式联系 75局部回路神经元的 A突起很不发达 B数量极少 C分布局限 D进化程度低 E突触形式多样 76下列关于局部神经元回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越高等,回路越不发达 B由于轴突短或无轴突,因而突触数量少 C由于回路无极性,所以突触种类多 D所有突触都是化学性突触 E仅能在

22、局部起调节作用 77下列关于中枢兴奋传播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双向传布 B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C不衰减传递 D兴奋节律不变 E不易疲劳 78根据测定,兴奋通过一个突触所需时间为 A 0.10.2ms B 0.30.5ms C 0.71.0ms D 1.52.5ms E 3.05.0ms 79突触后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进入突触前末梢Ca2+量减少 B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减少 C抑制一个兴奋性中间神经元 D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E突触后膜去极化程度减小 80某一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侧支,通过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另一个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 A突

23、触前抑制 B传入侧支性抑制 C回返性抑制 D同步抑制 E去极化抑制 81下列关于传入侧支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传入侧支与自身形成负反馈回路 B传人纤维的主干与侧支释放不同的递质 C通过交互性突触而产生交互抑制的作用 D这种抑制形式仅发生于脊髓,脑内不存在 E作用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的活动协调起来 82某脊髓运动神经元在其兴奋冲动传出的同时,通过轴突发出的侧支兴奋闰绍细胞,转而抑制其自身及其同一中枢的活动,这种抑制称为 A突触前抑制 B传入侧支性抑制 C交互抑制 D回返性抑制 E去极化抑制 83关于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下列哪一描述是正确的? A以轴突轴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 B通过串联性

24、突触而起抑制作用 C闰绍细胞内有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共存 D能使支配同一肌肉的许多运动神经元同步活动 E能使同一关节活动的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 84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A轴突树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 B轴突胞体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 C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 D轴突树突式突触和轴突树突式突触的联合 E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轴突式突触的联合 85下列关于突触前抑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树突树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 B多见于运动传出通路中 C 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 D 因突触前膜发生超极化而产生 E 意义在于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 86产生突触前抑制的机制是 A突触前膜

25、K+通道磷酸化而关闭 B进入突触前末梢内的Ca2+减少 C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D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介 E突触后膜产生IPSP 87关于突触前易化的产生,下列哪一描述是正确的 A结构基础与突触前抑制完全不同 B到达突触前末梢的动作电位频率高 C有多个兴奋同时到达突触前末梢 D进入突触前末梢内的Ca2+增多 E突触后膜有多个EPSP发生总和 88病变较局限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常可出现节段性 A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均缺失或减退 B痛觉、温度觉缺失或减退,而触压觉仍保留 C痛觉缺失或减退,而温度觉和触压觉仍保留 D温度觉和触压觉缺失或减退,而痛觉仍保留 E触压觉缺失或减退,而痛觉和温度觉仍保留

26、89在痛觉传人通路中,调控痛觉信号的“闸门”位于 A脊髓后索 B脊髓后角 C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 D脑干网状结构 E丘脑髓板内核群 90下列关于丘脑感觉接替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后外侧腹核接受来自头面部的感觉投射纤维 B后内侧腹核接受来自躯干四肢的感觉投射纤维 C外侧膝状体接受来自听觉投射纤维 D内侧膝状体接受来自视觉投射纤维 E有部分纤维投射到丘脑的联络核 91下列关于丘脑联络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包括前核、中央中核和后腹核等 B仅接受来自丘脑内部的纤维 C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 D协调多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间的联系 E主要参与痛觉的传导和整合功能 92下列关于丘脑髓板内核群的描述

27、,正确的是 A在发生上属于最新的结构 B直接接受经典感觉传导道第二极神经元的侧支纤维投射 C发出的纤维多次换元后弥散性投射至皮层广泛区域 D给予电刺激能激发大脑皮层感觉区神经元连续放电 E与痛觉的传导和整合无关 93下列各丘脑核团中,与痛觉的传导和整合最密切的是 A外侧腹核 B丘脑前核 C丘脑枕核 D髓板内核群 E前腹核 94关于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指丘脑感觉接替核及其向大脑皮层的投射纤维 B感觉接替核在所有感觉传导通路中都是第三级神经元 C与大脑皮层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D主要与大脑皮层第二层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E主要作用在于诱发大脑皮层小锥体细胞兴奋 95下列哪一种感觉的

28、传导与丘脑感觉接替核无关 A触压觉 B痛觉 C视觉 D听觉 E嗅觉 96关于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包括丘脑投向大脑皮层的所有纤维 B自大脑皮层返回丘脑的纤维也可归入此系统 C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通路 D主要与大脑皮层第四层的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 E电刺激该系统可引起皮层感觉区持续放电 97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A产生各种体表和内脏的感觉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 D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E建立丘脑和大脑皮层之间的反馈联系 98非特异投射系统不能引起特定感觉的原因是 A接受感觉传导道的侧支联系 B与丘脑第二类细胞群无纤维联系 C进入大脑皮层各层 D通路失去各特定感觉的专一性 E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99 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投射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躯体为交叉性投射,而头面部为同侧性投射 B投射区大小与躯体各部位大小一致 C躯体和头面部内部均为倒置性安排 D肌肉牵张感觉在前,慢快适应感觉居中,关节等感觉在后 E下肢在顶部,头面部居中,上肢在底部 100 截去猴的一个手指后,该被截手指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将 A无任何变化,但从此被废用 B发生一定程度萎缩,功能丧失 C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而取代 D被邻近手指代表区蔓延过来而占据 E 转变为非特异感觉代表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