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重点建设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光伏应用技术、机械工程控制技术。项目组组长:张君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组副组长:鹿毅(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组主要成员:周 阳(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丁 丽(卡特彼勒有限公司)戚海永(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刘江文(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冬梅(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吴振芳(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端义(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张广超(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李爱民(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周期:二年一、专业社会需求分析(一)行业背景 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水平高低
2、的重要标志,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徐州的装备制造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将成为工业经济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徐州经济已经基本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徐州商圈、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千亿元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3家企业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中国或江苏省第一,其中徐工集团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66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
3、徐工集团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7位,在徐工集团“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2012年经营规模要突破1000亿元。徐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能够设计、生产、制造先进机电产品的专门人才。徐州是国内外先进装备引进和使用的重点地区。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传统产业的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引进了一大批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现代化先进生产设备的广泛大量使用,对管理、使用、维修、消化国外先进机电
4、技术与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专门人才有大量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徐州市需要大量能够设计、生产、制造先进机电产品以及管理、使用、维修、消化国外先进机电技术与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专门技能人才。(二)人才需求目前,全国年机电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在500万人左右,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全国300余所开设机电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年毕业生大约为10万,全国450余所开设机电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年毕业生大约为15万,其他途径培养的大约30万人,企业大多靠机械和电气专业员工岗位培训弥补不足,满足企业要求的合格机电人才缺口非常大,严重制约了企业机电设备使用效率,这种现状在江苏更为突出。因此,培养高
5、素质的机电实用性技能人才的任务非常紧迫,意义重大。徐州“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技能人才需求达14万,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类人才需8000人。据11年对徐州市20家各类制造类企业对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总需求735人中,机电产品设计岗位(含CAD绘图)88人,占12%;机电设备制造工艺技术岗位105人,占14%;设备操作(产品生产)岗255人,占35%;机电设备装配与调试岗位70人,占10%;机电产品销售与产品技术服务岗位50人,占7%;机电设备维修与改造岗位62人,占8%;生产、质量等技术管理岗位105人,占14%。以“立足徐州”为服务面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徐州
6、市产业发展的方向相适应,与人才需求占86%的机电设备操作、制造工艺、工程制图、设备维修、装配调试等生产一线岗位相对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徐州市需要一大批能够设计、生产、制造先进机电装备及维护、管理、消化国外先进机电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专门技能人才。本专业将为徐州的制造装备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1年招收了首批高职学生,现在校生10个班级358人。本专业开办以来已有8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一)形成工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与生产
7、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学生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根据企业和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原“2.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从07级开始实行“1.5+0.5+0.5+0.5”的
8、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三个学期在校学习,第四个学期在完成一定的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第五学期再回到学校选择专业方向课学习和进行综合实训,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根据企业要求,10级开始把四学期和第五学期调换形成“2+0.5+0.5”的模式,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有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初步形成了“三联动,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富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8以上。 (二)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9、11人,高级职称教师3名,双师素质教师8名,6名教师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0名,在读博士1人,博士后1人。从行业企业聘请了7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 (三)实训条件基本满足2006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确立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上重点扶持,先后投入千万余元,购置了柔性制造系统、创新机器人系统、液压与气动实训台、传感器系统、电工维修工作台、数控维修实验台等实验实训设备,基本满足了校内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先后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27个,运行良好并建立了保障机制,为专
10、业教学创造了必备的实验实训条件。(四)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2008年成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保证。2010年底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对机电类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构建多层教学平台,包括基础课教学平台,机电大类专业基础平台,专业主干课教学平台,专业方向课教学平台。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对专业课程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一阶段,对原有课程进行分门别类的归整,明确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顺序,把实训融入课程中,确定工学结合改革的课程。第二阶段,对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线控制技术、基
11、础机器人制作于编程校级建设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三年来,大部分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参与或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校级科研项目等6项。主编、参编规划教材共11部。公开发表论文22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10篇。(五) 工学结合得到践行 2010年与今创集团合作开展“今创”冠名班。在完成教学计划同时,由今创集团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相关具有企业文化特色课程,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实现“在校内基本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模块的教学任务后,使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紧密结合,专业学习与顶岗实践交叉进行,逐步完成由低层次岗位到高层次岗位顶岗实训,顶岗
12、实训成绩与获得学分挂钩,将实训教学真正纳入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开始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织机电专业09级学生到企业进行3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该企业最终在09级毕业生中预留70人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在徐州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学习、实习成绩计入学籍档案,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三、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 依托徐州市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势,深化行业企业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推进课程体系与改革与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训软硬件的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经过3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徐州乃至苏北地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13、基地、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在机电控制方面形成特色。(二)具体目标 1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实行工学交替,在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等行业重点企业成功举办“冠名班”的基础上,进行一步推行“企业学院”的培养模式。2推进课程体系与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通过对机电行业访谈、实践专家研讨会,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召开专业教师、实践专家研讨会;按照从学徒、岗位胜任者、班组长、车间技术员、企业专家等不同职业阶段设计工作情境;在参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将6门课程建成
14、优质核心课程, 2门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自动生产线控制、数控机床控制、基础机器人制作等机电控制领域为重点的,集教学实训、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推广与职业素质训导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新建立5家互利共赢、关系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4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业技术方向互补的教学团队。经过3年的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6-8名。聘请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稳定的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承担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专兼职教师比例稳定在1:1左右。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95%以
15、上。5社会服务能力 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徐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大力开展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开展维修电工、数控操作工的培训与鉴定,每年300-600人次。依托机电研究所,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每年承接市级及以上技术研发课题或企业横向课题3-5项。6引领专业群建设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光伏应用技术、机械工程控制技术专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实现教学团队、专业平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带动并促进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四、重点建设内容(一)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照设备操作、制造工艺
16、、产品设计、设备维修、装配调试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用近2年时间完成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基础知识和职业岗位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第5学期在校内和企业专业实习,第6学期完成顶岗(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缩短教学与就业岗位距离。在总结“今创班”、“徐工班”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步推行与徐工集团等行业重点企业“双主体”育人。图 专业群教学体系结构框图德育与公共课程德育与公共基础课程公共技术平台理论课程德育与公共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合一的项目课程(核心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合一的项目课程(核心课程)按岗位群建立的专业群公共技术平台实践环节(生产性)综合实训项目(生产性)综
17、合实训项目(订单式)项目课程与生产性实训按岗位确定的专业方向(订单式)项目课程与生产性实训(订单式)项目课程与生产性实训按岗位确定的专业方向(订单式)项目课程与生产性实训毕业前顶岗实习校内完成:形成对机械加工、电子电路维修的实际操作技能。课程:测绘及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制造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校内外企业:专业实习(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完成)校外企业:顶岗(毕业)实习校内、外完成:毕业设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完成)第六学期校内完成:以文化课程教学为主,形成对专业基本认知。电子电路维修的实际操作技能。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职业岗位相关技能训练。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
18、学期校内完成:l 职业素质教育l 基础知识学习l 职业岗位相关知识学习l 职业岗位相关技能训练第五学期校内完成:初步掌握数控加工的、数控机床维修等技能,形成机电产品装配、调试与维修能力,为到顶岗实习奠定基础。课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线控制技术、基础机器人制作与编程、机床电气控制、交流调速技术及应用、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维修电工实训、数控机床维修综合实训、自动线控制技术实训、机电一体化实训(考证)。传感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考证) 、机床数控技术校内完成:形成初步工艺分析及工艺编制能力、机电控制技术的分析设计与编制程序的能力。课程:机械制造
19、基础实训、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传感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考证) 、机床数控技术。图图 工学结合运行图工学结合教学运行表学期教学目标开设课程备注1以文化课程教学为主,形成对专业基本认知。电子电路维修的实际操作技能。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2形成对机械加工、电子电路维修的实际操作技能。测绘及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制造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3形成初步工艺分析及工艺编制能力、机电控制技术的分析设计与编制程序的能力。机械制造基础实训、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传感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气控制与PL
20、C实训(考证) 、机床数控技术。4初步掌握数控加工的、数控机床维修等技能,形成机电产品装配、调试与维修能力,为到顶岗实习奠定基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线控制技术、基础机器人制作与编程、机床电气控制、交流调速技术及应用、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维修电工实训、数控机床维修综合实训、自动线控制技术实训、机电一体化实训(考证)。5完成真实环境的工作技能训练。机器人制作综合实训、毕业技术报告、企业顶岗实习。6提升综合能力,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二)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1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机电行业访谈、问卷调查;召开由课程开发专家和机电企业的班组长(实践专家)参加的研讨会
21、,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基本内涵(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进行分析;由专业教师,高层次的企业专家详细描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召开由课程专家、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实践专家参加的研讨会,按照从学徒、岗位胜任者、班组长、车间技术员、企业专家等不同职业阶段设计工作情境;在参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主要课程为:测绘及计算机辅助绘图、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线控制技术、机床数控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基础机器人制作与编程、维修电工实训、机电一体化实训、顶岗实习。新构建的课程体
22、系如图3。 机械制造工艺机电设备调试、维修职业领域机电设备操作、维护生产管理工程制图电气控制与PLC控制自动线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编程与加工认识实习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制造基础实训电工电子技术训练机电一体化实训机械设计基础顶岗实习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识图与制图手工零件制作车床操作机电产品生产管理机电设备电气维修机电设备的安装典型工作任务工艺文件编制CAD/CAM软件应用数控加工数控编程PLC应用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机电一体化综合运用数控机床维修职业证书制图员高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数控机床操作高级证书维修电工高级证书机电一化高级证书图3 机电一
23、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与企业合作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科学和规范的课程标准。将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线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基础机器人制作与编程6门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2门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在实施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机电一体化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完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行动导向、项目驱动的特色教材建设。 图 学习情境方案设计思路 (三)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基础上,把在课程中开设的实验项目,整合为突出单元能
24、力和技能培养的实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学做合一,围绕此目标建成各专业的综合实验中心,并依托校内企业和实训基地,建设集成企业生产功能和高职教育学习功能生产型或真实仿真型的教学工厂;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建立学生顶岗工作实习基地。完善工学交替顶岗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条件。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师资及设备资源共享的新路。依托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和设备条件,开拓实训、培训等服务功能。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科研与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训、服务一条龙,保障实训基地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在现有已建成的机电技术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围绕
25、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再进行以下4个实验实训室建设:l 虚拟仿真实验室;l 机电控制实验室;l 机电技术综合实训室;l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实训室;目标:建成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并为进一步打造徐州市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基地奠定基础。现有校内实训基地与课程对应表序号实训室功能相关课程1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教学技能竞赛训练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2电气维修PLC实训室自动线控制实训室机器人创新实训室维修电工培训、考评电气控制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技能大赛训练等电气控制与PLC电工电子技术训练自动线控制技术基础机器人制作与编程机器人实训3数控加工实训室数控机
26、床操作实训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数控机床操作工培训、考评机床数控技术数控机床操作训练4金工实训室金工实训、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教学普通机床加工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与企业共建“企业班”、“企业学院”、员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共建共用”长效机制,建立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序号基地名称实训内容1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认识实习、顶岗实习2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认识实习、专业实习3徐工集团挖掘机有限公司认识实习、专业实习4徐州液压件厂认识实习、顶岗实习5徐州锻压机床厂认识实习、学生顶岗实习6青岛啤酒徐州有限公司专业实习
27、、顶岗实习(四) 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教师“一师一企”工程,快速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技术过硬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经过3年的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青年骨干教师3-4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由行业、企业实践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10-20人,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行水平。1.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在教学团队中选拔1-2名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通过到国内外著名职业院校进修访学、到企业挂职等形式等途径,学习先进的职教理论、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理念,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
28、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引领教学团队、推动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专业带头人。2. 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 在教学团队中选拔3-4名骨干教师,通过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教改、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到企业挂职、参与科技开发与服务等形式,培养一支在机电控制、机械制造等领域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继续引进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3. 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结合课程开发、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对口工作岗位进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考试,使专业教师中的“双师素质”比例达85%以上;同时开展
29、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4兼职教师聘用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在现有11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专业技术能手 10人以上担任兼职教师,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和实践指导任务。开展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经3年建设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通过建立合理机制,明确责任、义务和待遇,建立相应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兼职教师队伍人员相对的稳定性。 (五)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优势,依托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维修电工、PLC程序设计师、数控操作工、车工、铣工等培训或鉴定。2、以实施“一师一企”工程为契机,鼓
30、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3、依托机电研究所,为机电、光伏、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的开发、服务。 4、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提供远程自主学习平台,带动专业群教学质量提高。 (六) 带动专业群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的重点建设,为电气自动化、光伏应用技术、机械工程控制技术专业提供可供借鉴经验,实现教学团队、专业平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带动并促进整个专业群的发展。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为保证顺利完成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的建设,学院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下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监督
31、小组、项目建设办公室。2. 人员保障实行项目负责制,本专业建设项目全部落实到各教学模块,专业负责人即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根据建设的需要再分解任务,将分解后的任务落实到具体教师,提供一定的资金、政策支持。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课程建设,为“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支撑。3. 经费保障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制度和逐级审批制度,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加强对各建设项目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把资源的使用效率作为考核各项目小组的重要指标;实施设备采购公开招投标制度,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 政策保障教育部和财政部以及江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在政策上给予学院大力扶持。学校提供
32、相应的配套支持。5.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学院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将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实施方案、专业带头人推荐、选拔和管理办法、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和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及资金的合理使用,设立项目建设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不用于其它用途。对于建设方案的各建设项目,将采用目标责任制和全过程监控制相结合方式,做到项目计划周密,建设过程规范、督促检查有力、信息反馈及时。六、预期成效1、通过实施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的建设项目,办学理念更加先进,专业的定位和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教
33、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专业群办学指导思想更加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2、实施“三联动、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特点、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机电类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3、通过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各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措施,提升校内专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设计能力,培训兼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将达到全国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5、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9
34、0%以上,学生满意度高。6、服务地方经济,与徐工集团、卡特彼勒等大型企业联合创办企业学院,企业冠名班,为江苏省、徐州市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保障。七、建设项目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汇总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来源25 指投入建设经费的单位名称:)(万元)行业企业(来源25:)(万元)其他(来源25:)(万元)总计(万元)400200100100人才培养模式15105课程体系建设1010课程建设302010教材建设201010教学资源库建设301515师资队伍培养3520510专业群建设1010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5105实习意外伤害保险20155虚
35、拟仿真实训室655010机电控制实训室655510机电技术综合实训室40101020工程机械电气设备实训室50202010建 设 目 标 与 进 度 安 排 表建设内容负责人2012年12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张君伟预期目标:1、构建与实施“三联动,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验收要点:1、成立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分析岗位能力,指导专业建设;2、制订“三联动,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预期目标:建成“三联动,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验收要点:1、评估“三联动,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
36、式的成效,并写出评估报告;2、制定校企合作的实施细则和运行机制。课程体系建设鹿毅预期目标:围绕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以工作过程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验收要点:1、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1份;2、初步制定各课程标准,并用于教学实践。预期目标:修订并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及各课程标准。验收要点: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戚海永预期目标: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完成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的调研、论证等准备工作,制定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总体计划;启动68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含教材、课件、标
37、准、试题库和在线自测系统等建设子项目)。验收要点:1、成立专业课程建设领导组,召开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形成会议记录和报告;2、制定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方案;3、完成液压与气动技术、自动线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等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教材初稿、课件素材搜集、试题库和在线自测系统等建设;4、以高质量PPT课件为主,建设本专业课程共享课件库。预期目标:完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任务。按计划出版68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按标准完成校级68门精品课程建设;为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网络课程平台。验收要点:1、完成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自动线控制技术、电
38、气控制与PLC、基础机器人制作与编程、传感与检测技术等68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形成完整的精品课程的教学文件及资料;2、完成精品课程教材编写及多媒体课件制作;3、以高质量PPT课件为主,建设68门专业课件库,并收入相关专业素材,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4、出版液压与气动技术等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特色教材;5、68门核心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交课程讲义与授课计划。教学资源库建设戚海永预期目标: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库、开发2门网络课程、建成多媒体课件库、视频教学资料库、习题库。验收要点:1、初步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2、初步建立专业教学标准;3
39、、收集、制作部分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料。预期目标: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库、开发2门网络课程、建成多媒体课件库、视频教学资料库、习题库。验收要点:1、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2、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并推广应用到专业群各专业中;3、完成2门网络课程建设;4、建成多媒体课件库、视频教学资料库和习题库,并上网实现资源共享。建设内容负责人2012年12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教学团队建设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鹿毅预期目标: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验收要点:1、赴国外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论、方法论培训1个月,回校后举办培训讲座2次,并提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40、研究报告2份;2、到生产企业进行2个月的实践研修;3、主持新课程体系构建,形成新课程体系框架;4、主持新课程开发,完成讲义编写1部;5、指导3名专业教师,开展专业讲座次年。预期目标: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主持数控加工或维修方向的建设工作,完成专业建设工作。验收要点:1、主持完成教学资源库资料1部;2、主持1门优质核心课程开发;3、主持编写完成教材1部;4、指导4名骨干教师;5、开展专业讲座4次年;6、完成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戚海永预期目标:聘请兼职教师10名。验收要点:1、兼职教师签订协议,并发聘书;2、从事教学、实训和教材的编写等工作;3、培训10名兼职教师;4、完成兼职教
41、师队伍管理办法。预期目标:完成20名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验收要点:1、兼职教师签订协议,并发聘书;2、完成兼职教师资源库;3、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1。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鹿毅预期目标:建设成能满足每班1台/人设备的实验场所。并利用Keil软件的仿真功能进行单片机程序的调试。验收要点:1、50台计算机到位,购置Keil软件并完成Keil软件的使用培训;2、开设单片机技术课程的实验;3、开发单片机虚拟实验(Keil部分)实验指导书一本。预期目标:建设成能满足每班1人/台设备的实验场所;继续虚拟仿真试验项目的开发:进行电工电子仿真和设计;利用Keil软件和
42、Proteus软件仿真单片机的工作情况以及单片机外围电路,建立虚拟单片机实验室;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数控编程与操作的仿真教学。为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打好基础。验收要点:1、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到位,购置相关软件并完成软件的使用培训;2、开设电工电子、单片机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训;3、完善原有的实训项目,开发单片机虚拟实验(Proteus部分)、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实验指导书两本;4、设备完好率100%,利用率100%;5、实训室做到课余时间对学生预约开放。机电控制实训室 戚海永预期目标:结合机电控制技术等课程,开设相关实训项目以提高学生对伺服电机的控制能力。验收要点:1、
43、购买伺服电机控制综合实验装置等设备20套;2、完成设备使用与维护培训,制订配套教学文件、管理文件;3、开设每套2人的单项实训及课程设计;4、课余时间对学生预约开放;5、制定伺服电机控制实训任务指导书和实训大纲。预期目标:建成机电控制实训室;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伺服电机的控制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实时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验收要点:1、实训装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到位;2、设备完好率100%,利用率100%;3、课余时间对学生预约开放;4、完善伺服电机控制实训指导书。机电技术综合实训室李爱民预期目标:进行调研,做好机电技术综合实训室建设,增加自动生产线的前期准备工作。验收要点:1、调研设备当前市场价格;2、根
44、据设备清单,制定采购计划,进行采购方案比较,并完成论证。预期目标:结合自动生产线综合实训等课程,增加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等设备。保证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项目和的开展。引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管理环境,强化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动生产线调试、运行、维护及设计能力。验收要点:1、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设备到位,多媒体教学设备到位,配套设备到位;2、完成设备使用与维护培训,制订配套教学文件、管理文件;3、培训教师2人;4、引入企业文化进行现场布置;综合企业要求和开放式管理要求建立安全、卫生、环保等制度;主要操作规范上墙;5、设备完好率100%,利用率100%;6、开发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指导书一本;7、课余时间对学生预约开放。工程机械电气设备实训室王冬梅预期目标:结合机电设备安装与检修、电机拖动等课程,开设相关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对机床电气设备安装、检修能力。验收要点:1、4套实训考核装置等设备到位;2、完成设备的调试、使用以及维护培训;3、开设实训项目20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