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度建设五大要素.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58770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制度建设五大要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制度建设五大要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制度建设五大要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制度建设五大要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制度建设五大要素.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制度建设五大要素原文作者:艾因摘要:一些管理者谈及制度建设,总是拿出一套套制度汇编展示成果,却不知制度的文本建设仅仅是制度建设工作的一小部分,再多的制度文本,若不能行之有效,也是毫无用处的。制度建设的核心要素就是要管用、可行。本文对制度建设的五大要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管理 制度建设 一、法治和人治 法治还是人治的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人来管理”还是“用制度来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管理而言,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维持集体和员工行为的准则。制度建设的目的,是让员工有章可循,是让员工的行为进入约定的轨道,让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渗透在点点滴滴的业

2、务流程中,虽然死板,却是理性的控制,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明明白白,违反制度会受到什么处罚,清清楚楚。缺失了制度,会滋生员工的惰性,导致企业对员工的行为管理失控;缺失了制度,就无法客观地判断对错,无法公正地进行奖罚;缺失了制度,会造成管理混乱,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下降。如果企业过度依赖“人治”,管理者一旦离开,业务流程将不能正常运行,工作就会陷入瘫痪状态,这种模式的成本和代价显然太高。因此,法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制度的另一个功能是可以克服人情管理,消除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潜规则”。因为,法治体现的是企业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权责利,管理者不用事事亲为,这样,就避免了因管理者的个人好恶、人际关系而导致管

3、理公平性的缺失。需要强调的是,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不能将人情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混为一谈。人性化管理是理性的人治,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合理的推动作用,能增加员工在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无论规章制度怎么完善,也要兼顾人性化理念,比如,要考虑到员工的承受力,要尊重员工的人格,要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等等。因此,企业管理要以法治为基础,辅以巧妙有效的人治,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延伸。 二、虚不受补 所谓虚不受补,是指一个病人若没有好的身体条件,是不宜下重药下猛药治病的。该理念运用于制度建设,是指有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考虑时机和内部条件是否成熟,要结合企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做到循序渐进,循环优

4、化。一项好的制度,往往源于一个好的想法,要把好的想法变成方法,必须经过细致的系统思考。有时,一个好的想法,表面上看来很有价值,感觉上实施起来简便可行,试行之后,发现它并不具备实施条件,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那么,把这种想法变成方法、形成制度就是不合时宜的,就是毫无意义的。 社会进入理性时代,企业更需要理性管理。创新管理的鼓励和倡导固然令人激动,但现实中的很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许多好的创意和想法非但没有给企业带来任何实际有用的价值,反而把企业折腾得晕头转向、精疲力竭。我们必须承认,制度的制定固然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只有确认了某个想法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目标合理,能够真正解决企

5、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实施的成本是可控的,这才说明这个想法是可行的。然后,就要努力把想法变成方法,直至形成一项好的制度。切不可不顾客观条件是否成熟,简单盲目地将想法整理成文字,形成根本无法形成执行力的制度,这无异于拔苗助长。 三、简洁明了 如今,制度建设备受企业的重视,许多企业的制度不可谓不全,也不可谓不多,但都发挥了应用的作用吗?答案是不满意的。这固然与有令不行、执行不严有关,但面对那些长篇大论、面面俱到的制度,能知其一二的人又有多少呢?很多情况下,不是员工不想了解制度内容,只怪自己没有一个“计算机脑袋”。那么,没几个人熟记详知的制度,能执行得好、监督得了吗? 一个好的制度,应该是简单明了,通俗

6、易记,入心入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很好的典范,不仅被管理者熟记在心,连普通百姓都能知道个大概。这样的制度,不仅能实现自身的有效管理,而且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使管理与监督无处不在,这样的制度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制度只有将行为准则分解还原到最基本的层次,让复杂问题简单化,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员工行为。有“崔西定律”佐证如下:任何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平方成正比,例如完成一件工作有3 个执行步骤,则此工作的困难度是9,而完成另一工作有5个执行步骤,则此工作的困难度是25,显然,简化工作流程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我们在制定制度时,应当多想想,这个制度是否管用管事、通俗易记,是否言之有

7、物、尺度分明,如果没有做到,就应当沉下心来仔细研究、认真提炼、化繁为简,力求记得住,易执行,简单明了。 四、责众和重责 法不责众,从字面上解读是指法律法规应责“寡”而不责“众”,延伸到企业,制度可称之为企业的内部法律。反观我们企业的管理现状,一些小问题小错误屡见不鲜,一些习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深究起来,正是因为有“法不责众”的思想在作怪,总认为大家都那么干,能把我一个人怎么样,大家都那么干了就会起到相互保护的作用,而且难于处理。 论文网 以安全管理为例,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致和规章制度不落实密切相关。现实中,“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之类的宣贯司空见惯,可有的人却把“人人有

8、责”解读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了,也就谁都没责任了”、“人人都有责任了,责任就不在我了”,诸如此类有责变无责的问题,是出在责任主体不明上。我们强调“人人有责”,却忽略了具体到人去履职、尽责、担责。这无疑应该被视为企业的一个“顽疾”,有相当的警示意义。 事实证明,法要责众更要重责,“蜻蜓点水”式的处理只会诱导他人继续以身试法。在企业管理中,当责任过于宽泛、问责过于疲软之时,不负责任之事就会层出不穷。当责任分解细化,责任主体具体清晰时,责任就会变成一种压力和动力,问责才能从软指标变成硬道理,重责才能有理有据,让人折服。因此,只要制度得当,法能重责也能责众,是能够实现的。 五、破窗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

9、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毫不犹豫地继续堆积垃圾。这就是“破窗效应”。“破窗效应”其实有一种暗示:这是可以挑战的,这是可以允许的。这种暗示延伸到我们的企业管理中,指的是对于某个违纪的行为,由于没有即时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往往就不会受到严肃处理,久而久之,会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尽管制度化建设备受重视,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多,有效执行的少。长此以往,制度的

10、建设问题会显得很尴尬,制度的“破窗效应”也就显现出来。 因此,企业制度不在乎多,在乎防微杜渐,在乎践行到位。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企业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一旦发现,要坚持严格依章办事,适当的时候甚至要小题大做,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综上所述,作为编制有形管理规则的制度建设工作,其成果体现着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特征。一套完善的、有效的、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现实的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度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我们抓住一个核心要素,即管用的、可行的才是最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