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音乐描写.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8883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音乐描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音乐描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音乐描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音乐描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音乐描写.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音乐描写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两首诗在体裁上同为乐府古题,作者白居易、李贺同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又均以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而传诵后世,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本人不揣浅陋,试就两首诗在音乐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一、弦外之音各不同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816) ,此前白居易作为一个直言敢谏的官吏,屡次上书批评朝政,遂不见容于黑暗腐败的政治,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通过琵琶女弹奏琵琶,自叙身世,发现了与自己共同的情感,借琵琶女的命运表达了对小人物不幸命运的同情,抒发了自己被贬失意的牢骚和不满。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歌妓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

2、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这在古诗中还是很罕见的。作者写音乐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音乐性的渲染,也为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忠直被贬的苦闷而张本。全诗写偶遇、写音乐、写身世,写作者的自叹,前后语句关联,情感相通,作者的情感脉络是很容易把握的。琵琶行属于那种“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感伤诗。李贺仕途坎坷,一生蹭蹬,他因避家讳(李贺父李晋肃,晋、进同音) 不得应进士考,只做过“奉礼郎”一类的小官,他的理想和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于是把它寄托在通过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华美的语言创造出来的神话般的世界里。李凭箜篌引主

3、要是赞美李凭弹奏箜篌的艺术技巧,描绘他所创造的奇特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那样离奇,那样幽怪,同时也就流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但这种心境不是直接的反映,而是曲折的、折光的反映,读者要穿透重重的炫人眼目的艺术光环才能捕捉到,具有“设色 妙,而词旨多寓篇外”的特点。二、语言运用上的不同琵琶行一诗,通篇没有费解的语言,不用典故,朴素中见生动,能准确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不管是描写语言、叙述语言,还是议论语言,有很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如“此时无声胜有声”“, 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门前冷落鞍马稀”皆为此类。正因为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才引起了

4、众多读者的喜爱。正如元稹所说:“自篇章以来, 未有流传如是之广者”。1 (P2) 白居易自己也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1 (P89)在语言的运用上, 李凭箜篌引表现了诗人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诗里运用了很多典故,如湘夫人、素女、女娲、神妪、吴刚等凡六处,作者把这些散碎的典故赋予新的意义,为表现李凭弹奏技艺高超这一中心服务。另外诗中鱼跳波,蛟起舞,这在其他诗里本已少见,作者却在鱼前加一“老”字,在蛟前加一“瘦”字来修饰,涧深山高,人迹罕至,鱼可以老,蛟可以瘦,用这类奇语险语,创造奇境险境,给人一种幽僻阴森的感觉

5、。“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逗”字,既展示了音乐的强大魅力,秋雨滂沱,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但李贺尽管醉心于造词立意的新奇,毕竟视野不宽,他的诗显然是想以词藻和典故取胜,也表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三、描写音乐的手法不同琵琶行表现音乐的手法主要是用比喻描写与直接描写音乐效果相结合,而又以比喻为主。诗的第二段摹写琵琶女演奏霓裳和六幺,运用了大量比喻来描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音,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用“急雨”写音乐的粗重,用“私语”写音乐的轻细;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写音乐的清脆圆润,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的婉转流利,用“幽咽泉流冰下难”写音乐的冷涩不畅;用“冰泉冷涩

6、弦凝绝”写音乐的低沉以至停顿,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音乐的忽然爆发与激越雄壮;用“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音乐的戛然而止,无不各尽其妙,自然贴切,生动地再现了音乐形象。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艺术的魄力却永难消失。作者写音乐效果,言虽少而意味永,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前者用环境描写加以烘托,后者直陈自己的听后反应,都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空间。李凭箜篌引表现音乐的手法也主要是以比喻与直接描写音乐效果相结合,但以后者为主。白居易描写音乐效果是写实的,而李贺写音乐效果却运用了神奇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诗人致力于把外在的物象与内在

7、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如诗的后八句,写了人间“, 十二门前融冷光”;写了天上,“二十三丝动紫皇”; 写了大自然的变化,“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写了神仙,“梦入神山教神妪”;写了鱼蛟,“老鱼跳波瘦蛟舞”;写了月宫“, 吴刚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作者对这些天上人间、五花八门内容的描写,意在给读者造成这样一种强烈的印象:李凭的弹奏技艺可谓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作者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用玉石碎裂写乐曲的激越清脆,用凤凰和鸣写乐曲的婉转柔美,这是从诉诸人的听觉角度讲的;用“芙蓉泣露”、“香兰笑”,来表现乐曲悲伤、欢乐的感

8、情变化,这是从视觉和嗅觉两种不同角度来讲的。同是用比喻描写音乐,与琵琶行的单纯以声喻声已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了音乐形象的立体再现。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即琵琶行) 、韩退之颖师琴(即听颖师弹琴) 、李长吉李凭箜篌(即李凭箜篌引) ,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2 (P875)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他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形象来比喻、描写,如实反映出音乐的美妙,所以能“移人”;李贺是浪漫主义的,用奇特的想像、大胆的夸张来形容音乐,怪诞、幽僻,境界清冷,所以说“泣鬼”。一位是现实主义的大师,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巨匠;一个高雅闲淡,平实自然,一个奇峭不羁,瑰丽凄恻。我们从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这两篇传世佳作中当可窥知前辈诗人的不同风格,领会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壮丽奇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