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新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59138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讲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5讲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5讲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5讲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5讲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新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讲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讲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新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球职业教育在线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2011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34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200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提出了“强化管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内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同年5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自20

2、10年6月1日起实施。基本规范是在总结近年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全面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业标准。基本规范的发布实施,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基本规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近

3、年来,各地区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在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强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基本规范总结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共性特点,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了规范化定义,对各行业、各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能够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各行业的普遍开展。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原则要求。基本规范是对这些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内容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并通过运行使之成为企业的生产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同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

4、化工作进行自主评定和申请外部评审定级,也能增强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所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企业的每个员工。因此,它涉及的面很广,既涉及到人的

5、思想,又涉及到人的行为,还涉及到人所从事的环境,所管理的机械设备、物体材料等方面的内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有关评分细则,对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

6、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二、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一)确定目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按照所辖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二)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住职责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三)安全生产投入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

7、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四)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本单位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五)教育培训

8、生产经营单位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六)生产设备设施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

9、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建立台帐。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拆除的设备设施

10、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实施。(七)作业安全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话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对于吊装、爆破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2作业行为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

11、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实现人、机、环的和谐统一。3安全警示标志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在进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4相关方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威陵”并采取

12、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鼠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或签订专门的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5变更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八)隐患排查和治理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措施治理。l排查前提及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

13、以及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2排查范围与方法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庇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3隐患治理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

14、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4预测预警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九)重大危险源监控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国家重大危险源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对构成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应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十)职业健康1职业健康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

15、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录入职业健康档案。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生产经营单位应采用

16、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3职业危害申报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十一)应急救援l应急机构和队伍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位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2应急

17、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应根据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4应急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5事故救援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十二)事故管理l事故报告生产经

18、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接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2事故调查和处理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和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十三)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负责人应

19、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相对于提高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和强制性安全制度规程来讲,安全文化建设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手段。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

20、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利用文化的力量,可以利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和同化等功能,引导全体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安全生产活动。利用文化的约束功能,一方面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引导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创造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发现不安全因素,共同保障安全的和睦气氛,形成凝聚力和信任力。利用文化的激励功能,使每个人能明白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的价值,体现出自我价值的实现。持之以恒地坚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形成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形成统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提升企业安全目标、政策

21、、制度的贯彻执行力。一、安全文化的起源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安全文化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漫长过程。在世界工业生产范围内,有意识并主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源于高技术和高危的核安全领域。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NSAG)提出了“安全文化”一词。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把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管理原则提出,安全文化必须渗透到核电厂的日常管理之中。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安全健康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1991年,INSAG编写了安全文化

22、,给出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1993年国际核设施安全顾问委员会(ACSNI)进一步阐述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INSAG安全文化的面世标志着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实践。二、企业安全文化现状总体上看,国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起步比较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美国杜邦公司的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据2001年统计

23、,其属下的370个工厂和部门中,80没有发生过工伤病假及以上的安全事故,至少50的工厂没有出现过工业伤害事故,有20的工厂超过10年以上没有发生过安全伤害事故。多年200 000工时的损工事故发生率在0 3以下。2003年9月9日杜邦公司被0ccupational Hazards杂志九月号评为最安全的美国公司之一。这些安全绩效上的成就与杜邦公司倡导和实施的安全文化密不可分。杜邦公司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

24、领导;员工个人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须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可以使用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四个不同阶段:自然本能反应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独立自主管理;互助团队管理。安全文化发展到第四阶段,员工就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1992年我国翻译出版了INSAG组织编写的小册子安全文化。1993年10月我国在成都召开了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研讨会暨全国安全科学技术交流会,一些专家发表了有关企业安全文

25、化的论文。1994年,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1994年3月,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与中国核能学会联合召开安全文化研讨会,把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1995年7月,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话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倡导安全文化等措施,促进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的普遍提高。”1995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在成都举办了事故隐患评估治理与安全文化研讨班,发出了“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对在全社会推动安全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95年全国第五次

26、“安全生产宣传周”活动,把“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列为三大主要内容之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2001年在青岛市组织召开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一届全国安全文化研讨会,2003年在北京举办了安全文化与小康社会国际研讨会。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明确要求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将安全文化建设列为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为了进

27、一步加强和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2008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 90052008)。2010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印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安全文化的定义与内涵(一)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

28、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健康、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关于狭义的安全文化,比较全面的是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下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1)直观的表层文化,如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2)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和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3)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而国内普遍认可的定义是,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

29、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安全生产和奋斗目标,为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是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奎精神因素的总和。由此可见,安全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应主要包括:一是处于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处于中间层的安全制度文化;三是处于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一2008)给出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二)安全文化的内涵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培育形成的

30、、具有本企业特点、为全体员工认可遵循并不断创新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包括保护员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既包括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员工对安全的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企业安全激励进取精神等安全的精神因素。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提倡对人的“爱”与“护”,以“灵性管理”为中心,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表现于员工在受到激励后的安全生产的态度和敬业精神。企业安全文化

31、是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全健康的实用性文化,也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高雅文化。要使企业员工建起自护、互爱、互救,心和人安,以企业为家,以企业安全为荣的企业形象和风貌,要在员工的心灵深处树立起安全、健康、高教的个人和群体的共同奋斗意识。安全文化教育,从法制、制度上保障员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创造和保证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和安全文化素质的机会。(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1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所涉及的种种文化实践及活动。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以人的“曼性管理”为基础。3企业安全文化更强调企业的安全形象、安

32、全奋斗目标、安全激励精神、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及产品安全质量、企业安全风貌及“商誉”效应等,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无形的约束作用,能激发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4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影响人的思维,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改变人的行为。5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了为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它们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体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6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

33、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7激励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向员工展示了工作的意义,员工在理解工作的意义后,会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这一点已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所证实。一方面用企业的宏观理想和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它也为职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与标志,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还可用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8辐射和同化功能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而且,企业安全文化还会保持一个企业稳定的、独特的风格和活力,同化一批叉一批新来者,使他们接

34、受这种文化并继续保持与传播,使企业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持久。四、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内部的和外部的文化特征,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基础上的安全自我约束,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1安全承诺企业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的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应做到:切合企业特点和实际,反映共同安全志向;明确安全问题在组织内部具有最高优先权;声明所有与企业安全有关的重要活动都追求卓越;含义清晰明了,并被全体员工和相关方所知晓和理解。

35、领导者应做到:提供安全工作的领导力,坚持保守决策,以有形的方式表达对安全的关注;在安全生产上真正投人时间和资源;制定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推动安全承诺的实施;接受培训,在与企业相关的安全事务上具有必要的能力;授权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质疑安全问题;安排对安全实践或实施过程的定期审查;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各级管理者应做到:清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确保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均采用了安全的工作方法;确保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并胜任所承担的工作;鼓励和肯定在安全方面的良好态度,注重从差错中学习和获益;在追求卓越的安全绩效、质疑安全问题方面以身作则;接受培训,在推进和辅导员工改

36、进安全绩效上具有必要的能力;保持与相关方的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每个员工应做到: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安全的方法;对任何与安全相关的工作保持质疑的态度;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接受培训,在岗位工作中具有改进安全绩效的能力;与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进行必要的沟通。企业应将自己的安全承诺传达到相关方。必要时应要求供应商、承包商等相关方提供相应的安全承诺。2行为规范与程序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求。企业应确保拥有能够达到和维持安全绩效的管理系统,建立清晰界定的组织结构和安全职责体系,有效控制全体员工的行为。行为规范的建立和执行应做到:

37、体现企业的安全承诺;明确各级各岗位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细化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行为规范的执行者参与规范系统的建立,熟知自己在组织中的安全角色和责任;由正式文件予以发布;引导员工理解和接受建立行为规范的必要性,知晓由于不遵守规范所引发的潜在不利后果;通过各级管理者或被授权者观测员工行为,实施有效监控和缺陷纠正;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程序是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建立必要的程序,以实现对与安全相关的所有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程序的建立和执行应做到:识别并说明主要的风险,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程序的使用者(必要时包括承包商)参与程序的制定和改进过程

38、,并应清楚理解不遵守程序可导致的潜在不利后果;由正式文件予以发布;通过强化培训,向员工阐明在程序中给出特殊要求的原因;对程序的有效执行保持警觉,即使在生产经营压力很大时,也不能容忍走捷径和违反程序;鼓励员工对程序的执行保持质疑的安全态度,必要时采取更加保守的行动并寻求帮助。3安全行为激励企业在审查和评估自身安全绩效时,除使用事故发生率等消极指标外,还应使用旨在对安全绩效给予直接认可的积极指标。员工应该受到鼓励,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挑战所遇到的潜在不安全实践,并识别所存在的安全缺陷。对员工所识别的安全缺陷,企业应给予及时处理和反馈。企业应建立员工安全绩效评估系统,建立将安全绩效与工作业绩相结合的奖

39、励制度。审慎对待员工的差错,应避免过多关注错误本身,而应以吸取经验教训为目的。应仔细权衡惩罚措施,避免因处罚而导致员工隐瞒错误。企业宜在组织内部树立安全榜样或典范,发挥安全行为和安全态度的示范作用。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安全信息传播系统,综合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方式,提高传播效果。企业应优化安全信息的传播内容,将组织内部有关安全的经验、实践和概念作为传播内容的组成部分。企业应就安全事项建立良好的沟通程序,确保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和相关方、各级管理者与员工、员工相互之间的沟通。沟通应满足:确认有关安全事项的信息已经发送,并被接受方所接收和理解;涉及安全事件的沟通信息应真实、开放;每个员工都应

40、认识到沟通对安全的重要性,从他人处获取信息和向他人传递信息。5自主学习与改进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实现动态发展的安全学习过程,保证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正式的岗位适任资格评估和培训系统,确保全体员工充分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应制定人员聘任和选拔程序,保证员工具有岗位适任要求的初始条件;安排必要的培训及定期复训,评估培训效果;培训内容赊有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包括对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的理解,以及个人安全职责的重要意义和因理解偏差或缺乏严谨而产生失误的后果;除借助外部培训机构外,应选拔、训练和聘任内部培训教师,使其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的知识和信息传播者。企业应将与安全相关的任何事件

41、,尤其是人员失误或组织错误事件,当作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宝贵机会。从而改进行为规范和程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应鼓励员工对安全问题予以关注,进行团队协作,利用既有知识和能力,辨识和分析可供改进的机会,对改进措施提出建议,并在可拄条件下授权员工自主改进。经验教训、改进机会和改进过程的信息宜编写到企业内部培训课程或宣传教育活动的内容中,使员工广泛知晓。6安全事务参与全体员工都应认识到自己负有对自身和同事安全做出贡献的重要责任。员工对安全事务的参与是落实这种责任的最佳途径。企业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确定员工参与的形式。员工参与的方式可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类型:建立在信任和免责备基础上的微小差错员

42、工报告机制;成立员工安全改进小组,给予必要的授权、辅导和交流;定期召开有员工代表参加的安全会议,讨论安全绩效和改进行动;开展岗位风险预见性分析和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的自查自评活动。所有承包商对企业的安全绩效改进均可做出贡献。企业应建立让承包商参与安全事务和改进过程的机制,将与承包商有关的政策纳入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应加强与承包商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给予培训,使承包商清楚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应让承包商参与工作准备、风险分析和经验反馈等活动;倾听承包商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改进机会的意见。7审核与评估企业应对自身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领导者应定期组织各级管理者

43、评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绩效结果;领导者应根据审核结果确定并落实整改不符合、不安全实践和安全缺陷的优先次序,并识别新的改进机会;必要时,应鼓励相关方实施这些优先次序和改进机会,以确保其安全绩效与企业协调一致。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及审核时,应采用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估方法,关注安全绩效下滑的前兆。给予及时的控制和改进。(三)推进与保障1规划与计划企业应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复杂性和持续改进性,由企业最高领导人组织制定推动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计划。规划和计划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2保障条件企业应充分提供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条件,包括: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职能,建

44、立领导机制;确定负责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与人员,落实其职能;保证必需的建设资金投入;配置适用的安全文化信息传播系统。3推动骨干的选拔和培养企业宜在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中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够有效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的骨干。这些骨干扮演员工、团队和各级管理者指导老师的角色,承担辅导和鼓励全体员工向良好的安全态度和行为转变的职责。五、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一)建立机构领导机构可以定为“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必须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阿时要确定一名生产经营单位高层领导人担任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其他高层领导可以任副主任,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任委员。其下还必须建立一个安全文化办公室,办公

45、室可以由生产(经营)、宣传、党群、团委、安全管理等部门的人员组成,负责日常工作。(二)制定规划l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观念、状态进行初始评估。2对本单位的安全文化理念进行定格设计。3制定出科学的时间表及推进计划。(三)培训骨干培养骨干是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更新、发展,非做不可的事情。训练内容可包括理论、事例、经验和本企业应该如何实施的方法等。(四)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激励、感化是传播安全文化,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规章制度那些刚性的东西固然必要,但安全文化这种柔的东西往往能起到制度和纪律起不到的作用。(五)努力实践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中高层次的工作,是实现零事故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超越传统安

46、全管理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安全文化要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让所倡导的安全文化理念深人到员工头脑里,落实到员工的行动上。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安全一健康一文明一环保”的理念,通过采取管理控制、精神激励、环境感召、心理调适、习惯培养等一系列方法,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又丰富安全文化的内涵。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安全文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解企业安全文化现状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而采取的系统化测评行为,并得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结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给出了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要素、指标、减分指标、计算方法等。(一)评价指标1

47、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2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3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4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受。5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6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7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8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9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10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11员工层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

48、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二)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三)评价程序l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企业开展安全文化评价工作时,首先应成立评价组织机构,并由其确定评价工作的实施机构。企业实施评价时,由评价组织机构负责确定评价工作人员并成立评价工作组。必要时可选聘有关咨询专家或咨询专家组。咨询专家(组)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由评价组织机构明确。评价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熟悉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相关业务,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与沟通能力。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专业知识。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评价项目负责人应有丰富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经验,熟悉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2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评价实施机构应参照本标准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应包括所用评价方法、评价样本、访谈提纲、测评问卷、实施计划等内容,并应报送评价组织机构批准。3下达评价通知在实施评价前,由评价组织机构向选定的样本单位下达评价通知书。评价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